梁佳佳(田晴晴)说:“这样还能安排一大批人就业,我们要的是人人都有活干,都有饭吃,物尽其用。浪费财物不但可耻,一旦让上天知道了,还会惩罚我们。”
于是,她给管委委员们讲了《麦穗》的故事。
听了以后,管委们纷纷议论起来:
“要是这样,还真得教导人们爱惜粮食。”
“是啊,老天爷让咱丰收了,别再因为自己的不检点,惹怒老天爷,把丰收变成欠收。”
“这在老天爷来说,太容易了,一场冰雹,就能颗粒无收。”
“要是这样,咱就按佳佳庄主的主意办。”
最后一致通过,并有梁佳佳(田晴晴)亲自主持办理。
首先,在每栋楼里都设一个洗衣房,免费给本楼里的居民洗衣服。并动员大家把家里存放的衣服,无论新旧、过时、小了不能穿的,一律拿出来,以质论价,由管委会收购。然后分到各个洗衣房,洗净消毒后,供人们选择轮换。
人们拿了该洗的衣服来,就可以以脏换干净,在众多的衣服中,挑选适合自己身材又喜欢的样式和颜色。一件换一件,挑好立马拿走。
为了把好消毒这一关,梁佳佳(田晴晴)又把空间水也引到了洗衣房。空间水有很强的消毒作用,衣服消毒绝对百分之百。
这样一来,没有人再买新衣服了。因为你买的再多,也是一身换一身;买的再好,也是拿到洗衣房里去轮换。何况身上的衣服多会儿也没穿坏的时候。
还有一个方面是有力地消灭了攀比心理儿:人们都是轮换着穿,都知道谁的衣服也不是自己的,穿好穿赖也没人笑话了。
再一个就是成立食堂。在每栋楼的顶楼,都设一个大食堂、一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大餐厅。流水席。一天二十四小时有饭。上下楼乘各自单元楼里的电梯。
一律自选餐。上百种饭菜摆在一个大平台上,旁边有碗柜,自己取碗、筷、盘子。分四个一模一样的取饭点。吃完饭连碗筷都不用洗,放在餐桌上,由服务人员收走。
吃饭一律用餐证,由管委会发放,年终分红里说。扣不扣钱还两说着。
做饭本来就是家庭负担,没几个人愿意做。尤其是年轻夫妻,你躲我闪的,刷锅洗碗更是如此。
这一成立食堂,人们谁也不自己做饭了,一来省事,再就是不掏现钱,餐证吃也是分给这些,不吃也是分给这些,退都没出退去。
说是分红里扣,分红又不固定,少分给人们点儿全有了,保不住吃到最后还是白吃。
白吃的饭不吃白不吃,谁不吃谁是傻子!食堂已成立,吃食堂的人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L
☆、第733章 丁茵茵(田晴晴)
餐厅里制订的有纪律:吃多少也管饱,尽量放开肚子吃。但必须吃多少盛多少,不允许往碗里盘里剩。
如果偶尔盛多了,吃不了,可以写上名字,放到餐厅里专门设的剩饭柜里,下顿吃完了剩的,才可以盛新的。
有的人不拿着这条纪律当回事。心想:这么大一个餐厅,知道是谁剩的?于是,吃饱了抹嘴一走,任由饭菜在餐桌上放着。
但当下顿上来吃饭的时候,只要坐下,服务员就把上顿剩的饭菜给他(她)端上来。同时,餐厅的大屏幕上便出现了他(她)上顿面对剩饭抹嘴就走的画面。而服务员端给他的,与画面上的剩饭剩菜一个样子,连摆放的位置都不差。
在铁的事实面前,这个人只好乖乖地把剩饭剩菜吃下去。然后再去盛新的。
这样一来,全大厅的人们都记住了他(她)的模样,对他(她)的行为嗤之以鼻。
有的人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就把吃剩下的饭菜装进食品袋(餐桌上放有食品袋,以备人们带点儿零食回去吃,或者有人来不到,给其捎回去),或者餐巾纸里,带回去扔掉。
但他(她)扔不掉。梁佳佳(田晴晴)早已考虑到了这一层了。便在餐厅里设了个小咒语,只要有人把剩饭剩菜扔掉,剩饭剩菜就像有灵感一样,在他(她)的身后蹦蹦跳跳地跟着他(她)。
无论他(她)走到哪里,走多远,剩饭剩菜都跟着,直到下顿饭把它们吃掉为止。
如果中间想把它们吃掉去除尴尬,却捉不到它们。他(她)走的快,它们也走的快,他(她)跑它们也跑,反正不让你捉到它们。非得让他(她)在众目睽睽下解决问题。
人们虽然知道这是神灵在惩罚不爱惜饭菜之人,但也百思不得其解:
“奇了怪了吔,往回拿零食、捎饭。都是用食品袋装,剩饭也用食品袋装,怎么就分得清呢?”
“不要忘了,‘举头三尺有神灵’。神灵什么看不出来?你一撅尾巴就知道屙什么粪儿。”
“就是,吃剩下的和往回捎的不一样,神灵自是看的出来。”
“其实不用看,你脑瓜儿里一想,神灵就知道了。早跟上你了。再加上往外一扔,不跟定你那才怪哩。”
“这么说,连想都不应该想!”
“那是。听说老庄主是有名的神妈儿妈儿,就是不在了,其‘神气儿’也会保护着她的农庄。要不这里一直沿用着‘田青苗农庄’这个名字呀,就是借的她的‘神气儿’。”
“这么说,我们整个农庄都在她的保护中,我们身边也有她的‘神气儿’,做错了事,就给你个征兆教训教训你?”
“我看是这样。要不然解释不清楚。”
“往后还真得多注意着点儿。挺幸福的日子,别再因为咱们的不检点给毁了,再回到一家一户做饭吃的时候。”
“就是,我最厌恶做饭了。一天三顿,少做一顿都不行。做的不顺口,吃饭的还扭脸吊腚不高兴。哪像现在,想吃什么有什么,吃饱了连碗都不用洗,抹嘴儿就走,幸福死了。”
“听说过《麦穗》的故事吗?”
“你是说玉帝让一棵麦子上长十个麦穗的那个吧?”
“是啊。玉帝为了叫人们过上好日子。让一棵麦子长出十个麦穗来。人们有了吃不完的粮食以后,却不知道珍惜,胡乱糟蹋。玉帝一生气,又收回九个去。剩下的一个刚够吃。人们才不再糟蹋喽。”
“我们千万别回到原来的穷日子上去。往后咱自觉遵守纪律,见了有剩饭的就劝劝,让他留着下顿吃。别因这个把大家的幸福给毁了。”
“…………”
开设了洗衣房、轮流换衣服和吃食堂,浪费现象一下杜绝了。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跳广场舞、歌咏队、打篮球排球、下象棋等各种文体活动,充满了楼里楼外、大街小巷。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在“田青苗居民区”里,几乎没发生过各种偷盗行为。就是在街上捡到东西,也会主动交到管委会,让失主来认领。——已经各取所需了,拿回去也是多余不是!
如此又过了二十年,二0六五年,田晴晴一百岁。
梁佳佳(田晴晴),也是四十五岁的年纪了,又面临着化妆难的问题。于是,梁佳佳(田晴晴)又宣布退居二线,由自己的“女儿”丁茵茵(随父姓)接替自己的工作。
这一次田晴晴洗去老妆后再没有改变模样,还是七十多年前的相貌,以丁茵茵的名字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年轻的田晴晴已经没印象了,丁茵茵(田晴晴)不着妆出现,一点儿涟漪也没引起。反倒觉得“女儿嘛,自然随母亲了。”把她们当成了真正的嫡亲母女。
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老一伐儿的人们离开了人世,下一伐儿又老了,又是一番养老送终、生离死别。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六十年代,田家“幼”字辈上的兄弟姐妹及姑表兄弟姐妹;郝家“建”字辈上的兄弟姐妹及姑表兄弟姐妹;温晓旭兄妹,都相继过世,带着他们的另一半来了空间。
不用说,田达木夫妇也结束了在人间的生命,到空间里陪伴父母来了。
这时的空间里,已经有了八十多个人:田家祖孙三代、郝家祖孙三代、温家父子两代。无论儿子、闺女,孙子孙女,都是夫妇二人一块儿进来。
而他们的下一代,也就是田家“幼”字辈、郝家“建”字辈、温家“晓”字辈的子女们,此时也都分别到了花甲、古稀和耄耋之年。并且都住进了养老院。
于是丁茵茵(田晴晴)宣布:田家“幼”字辈、郝家“建”字辈、温家“晓”字辈一下的子女,不再进入空间,在外面与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住养老院。
杜金霞却不同意,说:“凤姐龙弟是你的亲生子女,也都八十岁的人了,你不让他们进空间忍心吗?”L
☆、第734章 空住间老人试住养老院
丁茵茵(田晴晴):“要是让他们进来,我如何有嘴说别人?何况外面养老院生活也很好,只要活到九十岁以上,就能长生不老。有金胜阳和苗苗照顾着,比在这里也差不了哪里去。他们又自己能够进出空间,常来常往的,不是一样!”
杜金霞:“他们两个人能进,晓梅姊妹三个的孩子就不行了。都是我一手看大的,时间长了也是怪想他们滴。”
啊,原来杜金霞的小心眼儿在这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