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不适合带小孩子的妇女。你甭兴这个心,也甭问是什么,总归弄了钱来就是了。”田达林神色神秘地说。
坏了!父亲真的想到了卖血了!
父亲一没文化,二没手艺,三不会倒买倒卖(再说这时也不允许呀),立马给钱的事,除了卖血,还能是什么呢?
田青青心里着起急来:前世里父亲就是因为卖血把身体搞垮,又劳累过度而死的。那年自己才七岁。这世说什么也不能让他走这条路了!
可是,他是一个大人,有腿走路,想去哪里,自己挡得住吗?
并且是他连母亲都瞒着,更甭说自己了!等自己知道了,兴许大错已经铸成!
如何才能打消父亲这个念头呢?
钱!!!
关键是钱!!!
眼下家里最缺的是钱!!!
父亲去卖血也是为了弄钱!!!
钱!钱!!钱!!!
必须弄到钱!
而且要尽快!
让父亲看到希望,打消他去卖血的念头。
如果弄不到钱,就阻止不住父亲去卖血——只要他兴了心,自己挡得了今天,挡不了明天。因为她不能时时跟着父亲,更不能说明经常卖血对人体的危害。
也是急中生智,田青青想到了空间里那一水池鱼。
就是冒风险,也要把鱼拿出来了!能以卖点儿钱的话,让父亲看到希望,再加上自己暗中周旋和三寸不烂之舌,也许能说转父亲,打消他卖血的打算。
“爸爸,咱家有钓鱼钩吗?”田青青问。
钓鱼线和钓鱼竿可以用别的替代,都好解决,只有钓鱼钩她做不来。
田达林好奇地问:“你问这个干什么?”
田青青:“我要去钓鱼。”
“你去钓鱼?”田达林笑道:“别让鱼把你钓进水里去?!”
田青青早想到了父亲会这样说。于是便装嫩卖萌起来,翘翘着小嘴儿不服气地说:“我就去钓鱼。别人能钓上来咾,我怎么就钓不上来?”
田达林:“你见谁在那里钓鱼了?”
田青青:“那天我路过那里(其实是往空间里收鱼的时候),看见有老头钓上好几条鱼来。有的都这么大。”田青青比划了一个多半尺的长度,“我也去钓,钓多了你去卖钱。”
田达林和郝兰欣、田幼秋都笑起来。
田达林:“你当那鱼在水里等你叫它们呀?”
嗯,差不多!田青青心里想,嘴上却说:“老头能钓上来,我为什么钓不上来?你让我试试嘛?!”
田达林“你这么小,要是钓到大鱼咾,那鱼能把你拽到水里去!”
“要是能把人拽到水里去,那鱼得多大呀?!”田幼秋也好奇地问。
田达林:“两、三斤重的鱼,在水里劲儿大着呢。都能把大人拽个仄愣(趔趄),要是钓到这样的大鱼,都不能直接收鱼线,要拉着鱼在水里遛,直到把鱼遛累了,才提出水来。你们小孩子,哪里知道这个?!”
“咱那坑(念qing音,平声)里会有这么大的鱼呀?”郝兰欣也好奇地问。
田达林:“这坑从来没干过,夏天洗澡的时候,有人感觉有大鱼从身边游过去了,是真是假不知道。不过,前几年有人钓上来过两、三斤重的大鱼。”
田青青:“那我就去钓两、三斤重的鱼去。像你说的那样,在水里遛遛,遛累了,再把鱼拉上来,不就行了?!”
饭桌上又是一阵笑声。
第五十六章 终于成行
更新时间2014-4-27 8:31:44 字数:2212
田青青一见央求不下来,又使出小孩子的招数:“就去钓嘛!我见他们钓鱼来着,我会。就去,就去,就去钓嘛!”说着把饭碗一推,撅着嘴生起气来。
不承想原主田青青的泪窝儿还很浅,穿越过来的田青青本来是假装生气,哪知心里一委屈,眼泪儿就“啪啪”的掉了下来。
“爸爸,你让她去钓吧。她能着呢。”
和田青青对面坐的田幼秋看到了田青青的眼泪,便帮着做起工作来。毕竟钓鱼是件好事,钓上来的话,家里就有鱼吃了。
“今天上午,晓旭骑自行车来了,她看了看,推着走了走,就上去了。在场院里骑了两圈儿,也没摔着。”
田幼秋捎带着把骑自行车的事件告诉给了田达林夫妇。
“你够着车把了呀?”郝兰欣惊奇地问。
田青青依然使着小性子,流着眼泪撅着嘴说:“你不让钓鱼,我就不给你说。”
郝兰欣笑了笑:“你给我说了你骑自行车的事,我就说服你爸爸,让你去钓鱼。”
田青青一听有门,擦了把眼泪说:“有点儿举着胳膊。”
郝兰欣:“咱家从来没有过车子(自行车),你什么时候学会的?”
田青青:“就是今天上午,晓旭推来以后。他在场院里骑了。”
“你看看就会了?”田达林也问。
田青青点了点头。
田达林和郝兰欣互相对望了一眼,表情上都写满了对自己女儿的不理解。都在心里想:自己的女儿这是怎么了?书别人给念一遍,自己就会读、会写。这个可以归结脑子灵,记性好;而自行车可是需要练习的。是要手脚配合,掌握平衡,久练久熟。哪有看看就会的?!自己的女儿,做爸妈的是越来越不理解了!
“要不,给她拾掇起一套鱼竿,让她试试去。”郝兰欣犹豫地说。
“钓鱼可不像骑自行车。”田达林慢声说:“自行车是在(陆)地上,摔倒了,大不了受点儿皮肉之苦。钓鱼可不行,掉进水里,时间长了捞不上来,就没命了。”
“我傻呀,好好地往水里掉?”田青青仰着小脸儿,一副大人口气。
田达林被逗乐了,用筷子点了一下她的小鼻子:“你去钓鱼,妹妹怎么办?她可不知道水深水浅。”
“我们带着她远处里看。”田幼秋也拱火。其实他也手心儿痒痒了,如果爸爸答应青青钓鱼,自己也就可以摸摸钓鱼竿了。一想到香喷喷的鱼肉,田幼秋禁不住咽了两口口水。
“就是嘛!爸爸,又不是我一个人看着小妹妹。我和哥哥倒替着,一个钓鱼,一个在坑沿儿上看着弟弟妹妹。再说,坑边上不是有一大块空场吗?比一间屋子都大。有多少孩子盛不下呀?!”
为了达到目的,田青青拉上了田幼秋。不过,让田幼秋钓鱼也一样,反正都是家里的收入。只是得有她在场。没有她,恐怕田幼秋连一条小鱼儿也钓不上来。
田青青翘翘着小嘴儿说话的模样,把一家人都逗乐了。
这一说一逗,把中午的不愉快全赶跑了。
“你们都去钓鱼,家谁看着?”田达林又问。
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他们住在漫敞野地里,连个院墙也没有。把屋门一撬,家里的东西就是人家的了。为此,田达林夫妇整天对孩子们千嘱咐万叮咛:谁也不许出场院。
“我们在坑南沿儿也能看到场院里咾。”
田幼秋见田青青拉上了自己,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好像主张的是他一样。
“南坑沿儿不行。”田达林闻听有些着急地说:“净些个矮树棵子,芦苇zha子,没个坐的地方。要钓,必须在坑北面,地方宽绰,人们也看的见。”
“行了,爸爸,你别婆婆妈妈的了。我们在小妹妹睡着的时候,一个人守着小妹妹,一个人去钓鱼,总行了吧!这样这里那里都有人。”
田青青说话的口气和样子,又把一家人逗乐了。
吃过午饭以后,郝兰欣果然在迎门厨的抽屉里找出来两个钓鱼钩,上面还都带着鱼线。田达林又到老院里找来一根竹竿,把鱼线往上栓牢,一副钓鱼用具很快做好了。
下午半过晌的时候,田苗苗睡着了。田青青让哥哥田幼秋一边听着场院屋里小妹妹的动静,一边陪着小朋友们在场院里玩儿。自己则扛着钓鱼竿,拿着小铁铲(在坑边上挖蚯蚓用)和一个盛鱼的布袋,谎称给别人送去,想一个人悄悄离开场院。
“青青,你给谁送去呀?我和你一块儿去。”温晓旭说。
自从搬到场院屋里,温晓旭几乎成了“护花使者”,只要田青青一出场院,他必定要跟着。
“走吧!到了那里你就知道了。”田青青说着,又对温晓旭打了个“走”的手势——有个跟屁虫跟着也好,有什么事,可以给送个信儿,钓上鱼来还能帮着收收。
两个人来到坑南沿儿,田青青用小铁铲在潮湿的地方挖了挖,很快挖出来几条大蚯蚓。——当然,这里也有她悄悄用异能的功劳。
“你挖这个干什么?”温晓旭问。
“钓鱼。”田青青回答。
“你——会?”
“怎么了?——不行啊?”
“太小了点儿吧!还没钓鱼竿的一半儿高?!”
“行不行,钓钓再说。还没钓,你怎么知道我不行?!”
温晓旭“嘿嘿”一乐,没再说什么。
二人来到坑北面。这里有一大块平地,足有三平方米之多。据说是为了晾晒沤好的麻棵、劈麻用的(注1)。平时人们都在这里洗衣服。一般老人们也都在这里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