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管人一个管物,也算分工明确,不过具体操作却要复杂许多,她们两个只是总管,下面还有丫鬟做事。好在她就个足不出户的小孩儿,伺候起来也简单。
柳氏昨晚上反省了一宿,想着孩子确实要教,却也不能太过严厉,她让程心珊先跟着碧春学管人。物是死的,学起来并不难,但人是活的,管起来便难了,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学起。柳氏让她屋中的人做什么都不瞒着程心珊。
程心珊以前确实是过的糊涂的,她只见到屋里的丫鬟们忙进忙出,伺候的周全,她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总不不会短了人手,似乎所有丫鬟性格都是乖巧听话,若说有什么不同,顶多是有的爱说笑,有的性子沉静。等到柳氏让她着手管她屋里的丫鬟,她便知道,这些丫鬟到她这里之前都是受过培训。平日里伺候她不周全的要私底下挨训,大丫鬟训小丫鬟们,小丫鬟训粗使丫鬟。碧水她们若是做的不好,便要挨张嬷嬷的训。另外,她屋里的丫鬟大都是家生子,平日里都回倒座房住,一家子住在一个屋里,月银都上交,只留两个铜板买头绳,所以平日里得到赏赐会特别高兴,因为可以多留点儿做私房。程心珊不由得庆幸,她投了个好胎,做了主子,日子要轻松许多。
柳氏让程心珊看这些当然不是让她知道做丫鬟的不容易,她的目的是让程心珊知道屋里下人并不是她看到的样子,若是要管人,便要先了解人,了解个人做的事。知人善任,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好在程心珊你年纪小,慢慢教着,日后便不抓瞎。
第十九章
程心珠将厨房弄得乌烟瘴气,一家子人吃起饭都成了老大难,家中上下怨声载道,个个跑到柳氏这里抱怨,柳氏什么都不说,只一次次将程心珠程心玥以及厨房的管事叫来,婆子们只说程心珠没吩咐,程心珠便哭诉她说的没人听,她一点儿都管不了,柳氏什么都不说,只将人交给程心玥处置。一开始程心珠不知道吩咐事,程心玥舍不得罚重,厨房的婆子屡教不改,除了老太太,别人喝口热汤都成了奢侈,等到次数多了,程心珠便知道不管她说的话有没有人听,她吩咐了错便不在她,程心玥也知道罚的轻了别人容易阴奉阳违,敲板子罚银子,手段都要用好了,才能将人制服,你说的话才好使。柳氏这么大的手笔,拼着程家上上下下的埋怨,耗了一个多月,洒了好几千银子,才将程心珠程心玥两个教好一点儿,不说别人,便是一贯与柳氏不睦一直在一旁看猴戏暗地里推波助澜就盼着出点儿事的周氏也在心里暗叹,这分子魄力,一般人是及不上的。
刚开始柳氏冷眼看程心玥程心珠两个折腾,老太太嘴里不说,心中不满的,只觉她平日里看着贤惠,真等到让她做什么便撒手不管。这会子看到程心珠说话抬头挺胸做事有理有条,程心玥说话愈发铿锵有力,心中欢喜止不住。祖宗保佑,娶了这样贤惠的媳妇,真是家门之幸。
莫说老太太,等到柳氏的事迹在江城传了一圈,整个江城都赞叹不已,柳氏一时好评如潮,连远在汝南的王家都听说了柳氏的壮举。王老太太将王大太太叫来,程长清和柳氏都同意王三和程心玥的婚事,王大老爷也是赞同的,奈何王大太太舍不得娘家的侄女,怎样都不肯点头,还将侄女又接到王家来住了。王老太太两个到底是祖父母,不能绕过王大太太给王三定亲。王老太太苦口婆心劝导:“你也听说了,柳氏这样贤惠,她教出的孩子肯定差不了,俗话说娶妻娶贤,三儿读书上进,娶个贤惠知礼的妻子,以后夫唱妇随,才是兴家之道。”
王大太太心里压力也大,扭着一家人的心愿,亲生的儿子看着她都是不解,可是谁又明白她的苦,若是这婚事黄了,只怕娘家就要闹翻了。她尴尬地笑道:“娘,云儿也是极好的,跟三儿两个合得来。”
好什么,黑黑瘦瘦,不通诗词,跟精通诗词歌赋、气质卓绝、家世突出的程心玥比,拍马都及不上。王老太太叹气:“我也是看着她长大的,自是知道她是个好孩子,勤俭持家,知礼孝顺,这般出色的人哪里愁嫁?你若是心疼她,只管在这附近给她找个好人家。”
王大太太连忙应道:“想程家那样的高门大户,程家的姑娘更是不愁嫁的,何必非嫁给三儿,娘不如去跟程家说一声。”
王老太太差点被王大太太气得昏过去,枉他们夫妻千挑万选,却给长子挑了这么个混不吝的人,瞧瞧这话说的,难道是程家的姑娘上赶着嫁给你儿子,这是王家凭着一点儿恩情,厚着脸皮聘程家女。王老太太一只手连连拍着胸口,一只手指着门外:“你出去,你出去。”
王大太太到底不是狠心人,若非如此也不会被娘家人拿捏住了,她看将婆母气成这样,吓得腿都软了,颤颤巍巍说道:“娘,你没事吧?”
王老太太也算见多识广,跟王大太太也打了许多年交道,知道不该跟她一般见识,她喝了口水,缓过了气,摆摆手:“没事了,天也晚了,你回去歇着吧。”
结亲是修两家之好,若是婆母不喜欢,便是程家女再是贤惠,日子也难过,那时候不是修好是结怨了。王老太爷夫妻两个商量了一下,跟程长清去了信,改聘程家七女,王家子孙任其挑选。
程长清拿了信,松了口气,他也是有些瞧不上王家第三子,人倒是老实,只是书读得多了,有些迂腐,配不上程心玥那般玲珑心肝的女儿。
程长清拿起笔想给柳氏写信,左想右想,却不知如何下笔,两个都是他女儿,嫁哪个都是嫁,可是柳氏肯定不这么想,怕是要闹许久了。他索性将笔搁下,算了,长女嫁给宗室,朝廷准了假,他要亲自回去送嫁,到时候亲口跟柳氏解释吧。
程长清有意瞒着柳氏,所以程家老宅里,柳氏还以为程心玥一定要嫁到王家的,她让张嬷嬷过去跟程心玥说说王家的情况,也让程心玥有个准备,免得嫁过去一抹两眼黑。
程心玥知道大势难违,王家也是知根知底,她跟王三也见过面,稍微聊了两句,不算全然的盲婚哑嫁。
不止柳氏程心玥,程家上下消息灵通的,约莫也知道程心玥要嫁到王家,程心琇等还特别羡慕程心玥可以嫁这么近,像程心玫就要嫁到京城,怕是一辈子也不能回家了。
便是程心玫也是羡慕程心玥的,虽说一样是生母早逝,跟着继母长大,可是一直住在家中,与继母感情极佳,父亲更是对她爱护有加,亲自为她挑选了个门当户对的婚姻,不像她,便像个浮萍,在外祖家别人都当她是客人,等到了家,家里人看着她也像个外人。程心玫叹口了气,心里盼着世子是好人,以后生了孩子,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心中不畅,程心玫也打起精神筹备中秋宴。不比对程心玥程心珠两个的放养,柳氏对着程心玫耐心提点,不着声色请古氏配合,暗地里敲打下人,总是是务必让程心玫行事顺利,将中秋宴办的漂漂亮亮,一是给她在江城造势,二也是让她树立自信心。
程心玫本身心智成熟,做事谨慎,也认真学过管家,就是没有柳氏的配合,她也能做的很好,有柳氏配合,更是如虎添翼。中秋是年节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亲朋好友都要厚礼相送,柳氏敞开库房任程心玫挑选。这还是程心玫第一次进到程家的大库房,药材首饰珠宝布匹,东西应有尽有,都是些一般的货色。程心玫了然,该有个更隐秘的库房,不好示之以人。送礼是易事,也是难事,容易的话直接按成例,难的是送出新意,送出她的特色。柳氏既有心替她扬名,程心玫也不手软,别的都按成例,只将布料换成京绣缎子,另外各家按交情添了鹤年贡酒。因京绣色彩绚丽,选料贵重,技艺精湛,一匹缎子能买两匹苏绣缎子。鹤年贡酒一直是御酒,近两年民间才得,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加上这两件东西,就是隐性将礼加厚了两成,自然显出她的心意,但是因这是时兴的东西,是她从京中带回来的,比江城便宜许多,所以也不能算她是傻大方乱撒钱。等程心玫拿着礼品单子给柳氏和老太太看时,两人都不住点头,这份体贴谨慎,嫁到宗室也是不吃亏的。
更让她们惊喜的是程心玫准备的中秋家宴,真是别出新意,比以往热闹了许多。中秋这样喜庆的时候,程家一般都是傍晚请上戏班子演一出,然后一家子吃个热闹的团圆饭。而程心玫没有请戏班子,而是让家中的姊妹登台搭戏,彩衣娱亲。她们唱的是喜庆的《花好月圆》,启用附近的黄梅戏唱腔,剧情简单,是六只经常在一起玩的蝴蝶被大风吹散了找不到伙伴,然后瞧见天上的月亮,都往最亮的地方飞,每个人有一小段的独白,但是还是从戏班请了人来将故事串起来,最后她们六个又在一起,然后程心玫等五个拼成了一直硕大的莲蓉蛋黄月饼,个头矮的程心珊就是中间的莲蓉蛋黄心,十分的挫。
这个故事说起来俗套,唱得自然也比不上戏班子的角儿,但是难得的是她们的创意和孝心,立刻获得了满堂的掌声。程流珅程流璟几个特意从书院赶回来的男孩子更是拍桌子拍手掌,连连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