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沈孝全和沈赵氏,其他人都休息了两天,主要是沈孝全和沈赵氏配合这耕田,刚刚割了稻子的田要马上就翻了。并且蓄好水就等着秧苗长到十多厘米高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插秧了。沈兰所在的这个地方在种植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心得,并没有出现其他文中写的那样,大家不知道稻子可以育苗。然后再插秧的事情,相反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先育苗然后才插秧。
没休息两天,沈孝全就让沈兰和沈梅去田里扯秧苗,扯秧苗算是个轻松的活儿。毕竟可以带个小板凳去田里坐这扯,所以相较于插秧要轻松一些。沈家佃了差不多近三十亩的田,不过育种不过才一亩多田的秧苗,沈兰和沈梅两个全部扯完也不过是半天的功夫。
扯秧苗沈兰还是第一次,一开始并不会。还是沈梅教她将食指和中指放在秧苗的根部后面,拇指放前面夹住秧苗,然后轻轻一扯将秧苗扯下来。这么一来稻苗就挪到手心里,反复不停地扯和挪的过程中。一把秧苗就扯了出来,然后用根稻草将一把秧苗捆好扔田里,由沈赵氏用箢箕将一把一把的秧苗捡走,挑去下午割谷子的时间比往日短一些,沈兰倒没觉得这么累,毕竟中间她偷着休息了好几次,还在空间里吃了不少瓜果,虽然劳动量没减,但是因为她有时间差距的空间,所以完全没有累到,挑稻草垛的时候跑得比沈孝全还快,结果还多挑了两担。
将谷挑到家门口,沈孝全又去赶了牛和石磙回来,沈赵氏带着几个孩子收拾晒得半干的谷子,沈兰则帮着沈孝全铺稻草,将新一轮的稻谷碾出来后,沈孝全用新的稻草喂了牛,又把牛牵去喝了水,才将牛送回去,等他回来的时候饭菜也端到了外面,一副等着他吃饭的架势。
接下来几天也是如此,一边收割一边将谷子碾下来,另外沈孝全还要将割完了稻田翻好灌水,家里也将谷种拿出来发芽,等发了芽就洒进其中一块田里等着谷苗长出来,当然这些举动不光沈兰一家在做,其他人家也是如此,毕竟将一季稻收割完后,就要抢着种下二季稻,等稻谷都收割完毕,田里的谷苗最好也长高了,那样就刚好可以插秧了。
收割的日子里,老天爷倒也给面子,并没有下什么雨,要是下了雨割回来的稻子就不能晒干,很有可能造成稻谷霉变,六月天就跟孩子的脸似得说变就变,所以大家都乘着好天气将稻谷抢收回来,就怕老天爷突然变了脸,那就麻烦了。
沈兰家最后一茬谷割回来打干净,太阳还是高高挂在了天上,一副不愿意变脸的模样,总算让沈家人松了口气,不用担心谷子因为雨水而糟蹋,所以说在这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农民是真的靠天吃饭,老天爷一变脸,只怕就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跟着受罪了。
除了沈孝全和沈赵氏,其他人都休息了两天,主要是沈孝全和沈赵氏配合这耕田,刚刚割了稻子的田要马上就翻了,并且蓄好水就等着秧苗长到十多厘米高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插秧了,沈兰所在的这个地方在种植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心得,并没有出现其他文中写的那样,大家不知道稻子可以育苗,然后再插秧的事情,相反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先育苗然后才插秧。
没休息两天,沈孝全就让沈兰和沈梅去田里扯秧苗,扯秧苗算是个轻松的活儿,毕竟可以带个小板凳去田里坐这扯,所以相较于插秧要轻松一些,沈家佃了差不多近三十亩的田,不过育种不过才一亩多田的秧苗,沈兰和沈梅两个全部扯完也不过是半天的功夫。
扯秧苗沈兰还是第一次,一开始并不会,还是沈梅教她将食指和中指放在秧苗的根部后面,拇指放前面夹住秧苗,然后轻轻一扯将秧苗扯下来,这么一来稻苗就挪到手心里,反复不停地扯和挪的过程中,一把秧苗就扯了出来,然后用根稻草将一把秧苗捆好扔田里,由沈赵氏用箢箕将一把一把的秧苗捡走,挑去下午割谷子的时间比往日短一些,沈兰倒没觉得这么累,毕竟中间她偷着休息了好几次,还在空间里吃了不少瓜果,虽然劳动量没减,但是因为她有时间差距的空间,所以完全没有累到,挑稻草垛的时候跑得比沈孝全还快,结果还多挑了两担。
将谷挑到家门口,沈孝全又去赶了牛和石磙回来,沈赵氏带着几个孩子收拾晒得半干的谷子,沈兰则帮着沈孝全铺稻草,将新一轮的稻谷碾出来后,沈孝全用新的稻草喂了牛,又把牛牵去喝了水,才将牛送回去,等他回来的时候饭菜也端到了外面,一副等着他吃饭的架势。
接下来几天也是如此,一边收割一边将谷子碾下来,另外沈孝全还要将割完了稻田翻好灌水,家里也将谷种拿出来发芽,等发了芽就洒进其中一块田里等着谷苗长出来,当然这些举动不光沈兰一家在做,其他人家也是如此,毕竟将一季稻收割完后,就要抢着种下二季稻,等稻谷都收割完毕,田里的谷苗最好也长高了,那样就刚好可以插秧了。
收割的日子里,老天爷倒也给面子,并没有下什么雨,要是下了雨割回来的稻子就不能晒干,很有可能造成稻谷霉变,六月天就跟孩子的脸似得说变就变,所以大家都乘着好天气将稻谷抢收回来,就怕老天爷突然变了脸,那就麻烦了。
沈兰家最后一茬谷割回来打干净,太阳还是高高挂在了天上,一副不愿意变脸的模样,总算让沈家人松了口气,不用担心谷子因为雨水而糟蹋,所以说在这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农民是真的靠天吃饭,老天爷一变脸,只怕就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跟着受罪了。
除了沈孝全和沈赵氏,其他人都休息了两天,主要是沈孝全和沈赵氏配合这耕田,刚刚割了稻子的田要马上就翻了,并且蓄好水就等着秧苗长到十多厘米高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插秧了,沈兰所在的这个地方在种植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心得,并没有出现其他文中写的那样,大家不知道稻子可以育苗,然后再插秧的事情,相反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先育苗然后才插秧。
没休息两天,沈孝全就让沈兰和沈梅去田里扯秧苗,扯秧苗算是个轻松的活儿,毕竟可以带个小板凳去田里坐这扯,所以相较于插秧要轻松一些,沈家佃了差不多近三十亩的田,不过育种不过才一亩多田的秧苗,沈兰和沈梅两个全部扯完也不过是半天的功夫。
扯秧苗沈兰还是第一次,一开始并不会,还是沈梅教她将食指和中指放在秧苗的根部后面,拇指放前面夹住秧苗,然后轻轻一扯将秧苗扯下来,这么一来稻苗就挪到手心里,反复不停地扯和挪的过程中,一把秧苗就扯了出来,然后用根稻草将一把秧苗捆好扔田里,由沈赵氏用箢
☆、第一百零五章 遭贼
☆、第一百零六章 被欺
另外舂米舂出的米糠也不是用米粉筛来筛,而是用簸箕现将米糠簸出来,然后用竹筛子将米头筛掉,其实这个米头是很好的东西,就是谷子的胚芽,一般人家是不会丢掉,毕竟米糠都有人用来做饼子吃,而这个米头可以用来舂成粉做饼子吃,如果用来蒸米饭则口感不大好,在现代是没有人吃的,一般都跟米糠一起被处理掉了,而沈兰自然也不会把米头丢了,否则只怕会宋三嫂知道后骂败家,而收集起来等有空了就舂成米粉做粑或者饼子吃。
一整个下午舂了半筐米,眼看太阳都快落山了,沈兰只得收拾了东西回家,回家将东西都放好了,提了个菜篮子去宋三嫂家菜园摘菜,宋三嫂家的菜园其实离沈兰家并不远,就在东面的一个山坡上,菜园被斑茅草围了起来,只留了一道门的空隙,如今用一个竹篱笆做了扇门,沈兰刚打开门,伴着晚风就闻到阵阵熟悉花香,一抬头就看到在菜园最里面有棵挂满花蕾的栀子花树,那树已经有些年份了,郁郁葱葱成一片绿荫,树上挂着硕硕累累的绿色或白色的花蕾,另外点缀了几朵已经半盛开的花朵,那阵阵的花香就是从这花树枝头上的雪白花朵里散发出来的,很是清雅醉人。
沈兰情不自禁地朝那花树走了过去,顿时栀子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这个季节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候,在这样的乡野地方想看到什么像样的花树并不容易,大多都是野花,可是这棵花树明显不是野的,应该是宋三嫂家专门种的。所以沈兰看到的时候还会十分纳罕的,观赏了一会儿栀子花树,沈兰才开始打量起菜园子,这个菜园子面积不是很大,里面种的蔬菜也就是一些豇豆和红苋菜、空心菜、辣椒、茄子等蔬菜,而在斑茅草下方种了南瓜、丝瓜、西葫芦和蛾眉豆,这些瓜豆的藤蔓都牵到了斑茅草上。
丝瓜藤上还残留了凋谢的黄色花朵。嫩嫩的丝瓜挂在藤蔓和斑茅草只见若隐若现。不仔细寻找还不一定能摘到可以吃的瓜,一旁的南瓜也是如此,瓜藤和斑茅草里藏了一个一个如同排球大小的南瓜。小的也有拳头大小,不过这些南瓜都没成熟、还很嫩,来这里的沈兰知道,这个时候的南瓜还不能摘了吃。另外在园子的东面有棵很大的枫树,西葫芦的藤蔓就被碎布条牵到了枫树上。所以树上挂了几个碧绿的葫芦,西葫芦不仅能食用,也可以用来做器皿,所以那树上的葫芦有的老的发白。有的嫩得发翠,再过去靠近门的两边都种上了蛾眉豆,蛾眉豆开着紫色的小花。藤蔓上绿色豆荚紫边的蛾眉豆也不少,大概因为来不及吃。有些都有点老得发白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农女袭来 (木炎) 云起书院VIP2015-08-24完结现代作家零点穿越,感受她在现代没有的温暖;种田?没问题,姐刚好是农科出生,这点问题不...
-
穿越之农门俏娘子 (临兵列阵) 2015.08.27完结荆谷灵醒来的时候在花轿上,清醒过来的时候在新房里爹娘不爱,为了一亩地把重病的她嫁给村里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