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清在一旁不明所以,陈文正却直点头,说:“妙极了,妙极了。这么一来,不管成功与否,我们要新开饭店的事肯定都会被方圆百里熟知。这于我们是百利无一害。”
陈秋娘笑道:“与聪明人说话就是愉快。”
陈文正笑了笑,便提笔在纸上将吴保和列为首位拜访之人。接着又说到了第二位,亦是这方圆百里出名的木匠,名叫李家云,三十出头,为人老实本分,做工实打实的,带着儿子干活,杂工需要东主自请。上梁安宅请神的活不接,需东主自请。收费相对吴保和要便宜得多。
“这人家境如何?”陈秋娘不由得插嘴。因为听陈文正这么介绍,实在是搞不清这李家云有何破绽。
“家境一般,去年一场大火,烧得家里干干净净,老婆也烧死了,最近揽活的价格都便宜许多。”盼清介绍。
“这个倒是比吴保和更可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不过我们到时候去瞧瞧这人再说。至于价格什么的,到时候再谈。”陈秋娘心里觉得这个更靠谱一些,毕竟成本在那里摆着的。更何况她一开始要的并不是多么精良的装修,而是要闹出大动静,让这饭店从装修之初就吸引人眼球,为饭店开业囤积客户。
“嗯,我也觉得这个靠谱,据说万春堂医馆每年都是这对父子来翻修的。附近的万年寺佛塔就是这父子俩主修的。”陈文正也点头,看来也倾向于这父子俩。
之后,两人又分析第三人。这第三人名叫向阳,二十来岁,居住在五里镇附近的五云山顶上,只有两名弟子陪伴,据说技艺精湛,但成日里做一些小玩意儿。他住的地方太偏远,又加上他脾气古怪,对于是否接活计,完全视心情而定,而且即便去做活了,心情脾气也时常不好,很多打杂的难以忍受他的脾气。所以,去找他做活的人是很少。
“这倒是个奇人。虽不太可能成为我们合作的人,但若是吴保和那里不成功,我们倒也可以去拜访这位。”陈秋娘说。
陈文正也同意她的说法,尤其是那人喜欢摆弄一些新鲜玩意儿,若是能有新的图谱,再加上这里的翻修图纸完全就是新的建筑格局,那人定然会喜欢的。
“不仅如此。我还有新的图纸,到时候我们一并递过去。”陈秋娘笑着说。
盼清在一旁担心那人到时候不答应,却偷了这图纸,陈秋娘吃亏。陈秋娘却摇摇头说:“无所谓的。第一,大凡这种人最重视名声,断不可盗取别人的创意;第二,我们又不需要在匠人这行当混饭吃,就是他拿了个十张八张的,于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秋娘是明白人。小的自叹不如了。”盼清笑呵呵地说。
尔后,陈秋娘又再打听了别的候选木匠,又斟酌了三个备选人入名单。之后,又讨论泥瓦匠的人选。在古代,泥瓦匠比起木匠总是低人一等,所以比不得木匠那般不好找。
陈文正依旧是列了三个泥瓦匠。这三个泥瓦匠,都是离*镇不远的。其中一个有自己的泥瓦作坊,另一个擅长做灶。还有一个就是收费低。这三人都是出了名的信誉好,人老实,不会在东主的风水上动什么心眼。
陈秋娘给出的意见是这三个都可以拜访,尤其是那个擅长做灶的,若是价钱合理,他就是首选,毕竟饭店需要的是几个新型的灶。
至于炊具什么的,就按照上次画的图纸那样找附近的铁匠铺子做就行了。若是铁匠愿意,还画图纸给他抵钱。餐具里的大碗、小碗、盘子,主要是讨论加云来客栈的标识会加多少钱的问题。陈文正在这方面也是挑选了三家来做备选。
正文、第071章 如此美丽
陈秋娘与陈文正一见面就在云来客栈的大堂里,端了文房四宝,有板有眼地讨论了匠人的人选以及与他们谈判的方案。之后,盼清拿了算盘噼里啪啦算了算整个翻修所需银钱。
在预算出翻修所需银钱后,陈秋娘又按照市场价格,算出了第一天开张所需的材料钱,工钱等。算来算去,陈文正的十两银子是如何也不够,不仅不够,还差了大头。
“还能找到什么人,借一借么?”陈秋娘低声问。
陈文正叹息一声,说:“我爹的几个熟识。那个刘掌柜就不要说了,你也见过那气焰的,断然不能向他借钱;至于大北街米铺的杨老板则回话说没盈利几个,前年又翻修铺子、老宅,没几个钱了;五里镇的李老爷说前几年遭兵痞,家里毁损得差不多,去年他老娘重病,看病把银子都花光了.....”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跟你爹熟识,有些交情,但都不借的?”陈秋娘询问。
“是啊。我还说等开张后就还给他们。也说是自己周转不开,或者没钱。”陈文正无奈地说,随即又感叹了一番人世凉薄。
“那就把他们都从我们合作名单中永久划去。”陈秋娘大笔一挥。
陈文正有些犹豫,陈秋娘则一句话:“你与他们说了你东山再起,有新的赚钱思路与方法,作为你爹的旧识,就算不全力支持,借几两银子都没不肯,这种人是不能作为合伙人的。相反,我们要从附近的富户、商户里寻找可能的合作者,不是熟人没关系,一来二去就成了熟人。”
陈文正点点头,说也是同意这看法。随即两人又商讨拍板了招工方案、宣传方案。这一谈就到了饭点,陈秋娘去厨房做饭,见有陈老夫人发酵的面粉。她就着面粉,鼓捣了一会儿,做了拉面,又炒了细碎泡菜沫子炒了做臊子。
陈文正母子连同盼清都惊讶得很。说从没见过能将面拉得这么细致,均匀的,吃起来也韧劲十足,并且泡菜臊子也炒得很爽口。
“秋娘这手艺,很多大厨师都比不上呢。我在这云来客栈这么多年,就没请到过一个如同秋娘这样的厨师。”陈夫人啧啧地赞叹。
陈秋娘嘿嘿地笑,说:“所以说,要对我们的饭店事业有信心。”
“自然是有的。再说,从没见过我儿能对家族事业这样上心,这也多亏了秋娘。”陈夫人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一对玉镯子,说,“这镯子还能值些钱,盼清一会儿拿去当了,好歹也把我们这门面扯开。”
陈文正一看大惊失色。坚决反对,说:“这是爹送给你的,切不可。”
“你爹肯定是同意我的做法的。家业不可废。再说,赚了钱,就去赎回来就是。我对秋娘有信心。”陈夫人慈眉善目,说着就看向陈秋娘。
陈秋娘顿时觉得肩头一重,陈文正一家居然就这样信任她这样一个小姑娘了。若是做不成功。真是辜负这份儿信任了。
“不可。钱的事,我会想办法。”陈文正严词拒绝,态度十分强硬。
陈秋娘亦不掺和,她想的是李桃花那边退婚的事,若是成功,她亦可以将分来的银子投三分之二到这饭店里来。
“是啊。夫人,咱们还没困难到那种程度。你要相信我们能解决。若是真的不能了,我们一定向你开口,你看行么?”陈秋娘也开口。她实在不愿意一个守寡的妇人将自己心爱丈夫留给自己的唯一物品拿去挡了。这世间,最难得的就是这样的情谊。她愿意竭尽全力去守护。
陈夫人还有些犹疑,陈文正立刻就附和陈秋娘的话,并且还对陈夫人说了他们大致的方案。比如入股分红方案,预售股权方案,营销方案,以及与匠人合作的方案等等。
陈夫人听得惊讶无比,不住点头,说:“我是不懂这些。但听起来若是能实施成功,真是极好。”
“儿子以前一直浑浑噩噩,直到遇见秋娘,三言两语点醒了我。”陈文正一脸感激地看着陈秋娘。
“陈公子抬举秋娘了。”陈秋娘讪讪地笑,心里觉得有愧,她一直想的是自己的事业,何曾想过拯救谁。
“不要叫陈公子,若是不嫌弃,就叫他大哥,叫我婶婶好了。”陈夫人亲昵地握住陈秋娘的手。
陈秋娘也不推辞,甜甜地叫了一声“婶婶”,陈夫人笑逐颜开说终于弥补了没有女儿的遗憾,然后拉了她去看房间。
穿过云来客栈后院就是陈家的住宅,四合院的宅子,占地不算大。院门也是三道门的老式门房,进去后,依旧是照壁。绕过照壁,正对着陈家堂屋。堂屋里供奉的是天地君亲牌位,以及祖先牌位。堂屋左边的屋子是个小厅,平日里来客人就在这地方会见,左边转角房屋是堆放柴禾等杂物的房间。堂屋右边是饭厅,饭厅过去转角的房子是厨房。而四合院的左边是陈文正的卧房和书房,右边则是陈夫人的房间,平素里伺候陈夫人的丫鬟小青就住在陈夫人卧房的外间,那盼清则是住在陈文正卧房的外间。
“你就住我隔壁,有什么事,叫一声,小青也能听见。陈家现在落魄,下人都跑光了。只有小青这孩子还跟着我吃苦。”陈夫人指了指旁边的房间。
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衣小姑娘正从那屋里走出来,笑着说:“夫人,都打扫好了,床铺也铺好了。”
“秋娘见过小青姐姐。”陈秋娘对那小姑娘福了福身。
小青对她一笑,拉着她的手就说:“你进来瞧瞧,哪里不喜欢的,我再弄弄。”
陈秋娘进了房间。这也是里外套间的房子,外间有黒木桌子、凳子,是平素里会客之所,临窗的地方还有一方木床,铺了案几,案几上置放茶壶、水杯,倒是临窗而读的好去处了。里屋是高大的衣柜、雕花的木床。素色的帐子,绣了夏荷初露的蚊帐帘子,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
相似小说推荐
-
穿书之女配翻身记 (紫莜dxm) 2015-08-07完结晋江文学城有一篇热门商战小说《重生之棋逢对手》,作者写得酣畅淋漓,读者看得如痴如醉,简言亦是...
-
圣手毒心之田园药医 (夜纤雪) 潇湘VIP2015.07.27正文完结她是医学院的高材生,学医者,当圣手仁心,救死扶伤。然而她学医,不是为了救人,是为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