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小厮,丫头,婆子,有一个算一个,都出来帮忙,今儿晌午武陵源的人家没有做饭的,都会来王家吃长寿面。
这边面条刚煮好,乡亲们就来了,一筷子面条,半碗大骨汤,小白菜过了水,湛清碧绿的横在上头,再搁上一个摊好的荷包蛋,光瞧这鲜亮的颜色,就勾的人忍不住咽口水,吃上一口能直接暖到心里去。
不 想在这儿吃的,拿回去也成,旁边有现成预备好的空陶罐,舀上一罐子大骨汤,那边儿长案上的篮子里是擀好的面条,只要吃的了,多少随便拿,不管您是武陵源里 住的贵人,还是村子里的乡亲,谁来了都一视同仁,哪怕杜子峰跟闫子明也一样,坐在大棚子里,跟大家伙儿一块儿吃面。
杜子峰倒是没什么,以前在间河县当知县的时候,在王家吃饭,也不是一两回了,王家的饭就这么个吃法儿。
不过那时候王家还有些穷,如今的王家什么体面的席面摆不出来啊,可仍然跟过去穷的时候一样,这让杜子峰颇为意外,看看周围来来去去一脸真诚笑容的乡亲们,再抬头看了看王家门楼子上的积善人家四个大字,忽然觉得,或许有王家这样的人家,这里才称得上武陵源吧……
☆、第89章
杜子峰习惯,闫子明可不习惯,想他一个堂堂的知府大人,竟然跟这些穷百姓坐在一起吃面,怎么想怎么不舒坦,而且,吃的面也都一样儿。
虽说冀州府的习俗如此,可只要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过周岁,就算不大肆操办,也得摆上几桌体面的上席,招待上门的贵客吧。
王家倒好,一人一碗面就打发了,到底是个庄稼汉出身,封了将军,这穷气也脱不了,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心里腹诽,还不能说,论级别,定远大将军可比自己大多了,人堂堂的定远大将军也坐在板凳上吃着一样的面,自己能说出什么来,看了杜子峰一眼,发现他倒是挺自在。
今儿在这儿碰上杜子峰,完全是意外,闫子明之所以来王家也就是面儿上的事儿,却没想到杜子峰这都去了深州当知府了,还跑王家来道喜。
说起杜子峰,闫子明心里万分不平,去年杜子峰还是自己手下一个七品县令呢,今年就跟自己平起平坐了,官场上连升三级是绝无仅有的事,可杜子峰这一升何止三级,还是太子亲自提携上去的。
去了深州又是挖井,又是开渠,明明是朝廷出力,功劳却都算在了杜子峰头上,深州前头多少任知府,也没见朝廷挖井开渠啊,杜子峰一去才开始折腾起来,凭的不还是他老子杜丞相吗,老子在朝堂上使劲儿,杜子峰这个深州知府就能捡便宜柴火,等任期一满,肯定还得往上升 。
闫子明越想火越大,哪还吃的下去面啊,撂下筷子就想找个由头告辞,既然王大郎不把自己这个冀州知府当回事,自己何必用热恋贴他的冷屁,股,犯不上。
心里有气,蹭就站了起来,紧接着就叫出了声,一碗面正好扣在他身上,那大骨汤可是滚开的,即便闫子明穿的厚,这一下子也够他受的。
大郎不想有此变故,一时有些楞,碧青看见忙走过来叫人过来收拾,想让二郎引着他去后头换衣裳上药,可闫子明却不理会,瞪着罪魁祸首。
把 碗扣在闫子明身上的正是周家老三周叔文,碧青家的长寿面,谁来都吃都成,临山屯靠着武陵源也跟着沾了光,不跟过去一样穷的光腚了,家家户户都富裕了起来, 聘闺女,娶媳妇儿,跟武陵源几乎成了一个村子,外头人要问哪儿个村的,没一个说临山屯的,都说武陵源,享受着别人一听武陵源那种羡慕的目光,心里别提多美 了,因此,下意识开始维护武陵源,心里头知道没有武陵源,临山屯狗屁也不是,虽说仍然短不了有几个无赖跑去偷桃子,大多数的人家都把武陵源当成了自己家守 着。
王家这碗长寿面,临山屯的乡亲自然也来了,周守仁带着几个儿子就在闫子明杜子峰旁边一张桌儿,还没来得及上前套话儿呢,周叔文就先上赶着过来了。
周叔文有心思,琢摸着跟知府大人套套近乎,回头再送点儿礼,看能不能给自己寻个差事,家里之前干活儿的都是桃花,如今桃花拿着休书回娘家了,王小三给的那五十两银子,也早花没了,喜妹儿手里倒是有些嫁妆,可这娘们儿捏的紧,从她手里哄出几个钱儿花,难着呢。
想来想去还得弄个营生,不为了银子,这走出去名声也好听啊,打了这个主意,端着面碗就往闫子明这儿来了,本想着在闫子明旁边坐下,搭句话,不想他刚过来,闫子明猛的站了起来,周叔文手里一整碗面都便宜闫子明了。
周叔文知道自己闯的大祸,吓的脸都白了,弓着身子,上前要帮闫子明脱衣裳:“大,大人,您先把衣裳脱下来,省的烫坏了……”
闫子明疼的撕心裂肺,两只眼瞪着周叔文都恨不能活嚼了他,见他还往跟前凑,再也压不住脾气,抬腿就是一脚,怒到极致,生生把周叔文从棚子里踹了出去。
踹出去还不解恨,跟过去还要踩上一脚,大郎眉头皱了皱眉,伸手拦住他:“他也不是故意的,闫大人看在俺的面子上饶过他吧。”
大郎出面了,闫子明意识到自己急怒之下,竟亲自出手,失了体面,不禁有些恼,跟大郎道:“小公子的周岁礼,将军请这样的人来不怕冲撞了小公子的喜事吗。”
话音刚落就听一个熟悉的声儿道:“爷干儿子过周岁,谁来都成,来了就是给爷干儿子添喜的,倒是你闫子明,几天儿不见长行市了啊,也不看看这是哪儿,你再说一句,冲撞了谁的喜事?”
闫子明脸色变了几变,忙躬身:“见过九皇子,是下官无状了,九爷莫怪罪才是,下官烫伤严重,请九爷恕在下不能相陪,告辞了。”说着转身要走。
崔九道:“闫子明,别以为靠上我二哥,就有了底气,回去跟你小舅子说一声,趁早把冀州府的烂铺子给爷收了,敢跟爷打对台,争买卖,胆肥了他,要是活腻了,言语一声,爷给他个痛快。”
闫子明脸色变了几变,躬身:“下官告退。”带着人匆匆忙忙走了。
崔九看都没看地上的周叔文,大马金刀的往板凳上一坐,嚷嚷了一句:“看什么,还不给爷盛面,这是爷干儿子的长寿面,爷说什么也得吃一大碗才行。”
冬月忙给他盛了面,碧青给他端了过来:“不说皇上派了你差事吗,怎么跑来了。”
崔九:“先别问成不成,怪冷的,让爷吃碗面暖和暖和。”说着西里呼噜吃了起来,碧青见他爱吃鸡蛋,叫冬月又去煎了两个放到他碗里。
崔九抬头看了她一眼:“算你还有点儿良心。”
碧青白了她一眼,没好气的道:“吃你的吧,吃还堵不住你的嘴。”
大郎笑道:“这小子就是嘴欠,骁骑营那会儿就为他这张嘴,没少挨俺的揍,可这小子越揍越往俺跟前凑,赶都赶不跑,如今倒成俺儿子的干爹了。”
崔九吃了一碗面抹抹嘴:“凭你揍爷的那些拳头,就算是定远将军也该杀头,是爷不跟你计较,你这还显摆上了,我干儿子呢?这大冷天的跑冀州来,就是看我干儿子的。”
碧青:“早上跟二郎玩累了,睡着呢,估摸着也该醒了,我去瞧瞧。”说着进去了。
大 郎叫二郎陪着杜子峰去厅里吃茶,自己跟崔九随小媳妇儿瞧儿子去了,杜子峰有些年没见二郎了,记忆中那个憨笑的小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言之有物的少年, 也没有当年的羞涩,落落大方,跟他谈话很令人愉悦,不知不觉就过了晌午,到了抓周礼的时候,竟有几分未尽之感,不免叹息。
杜子峰知道,能有幸被请到内堂观礼的就说明王家没当成外人,而自己这次也被请了进来,心里不免有些欢喜。
碧青好容易哄好了儿子,小家伙早上玩的太累,这一觉睡到现在都没醒,碧青见时候不早,也怕他这一觉睡的太长,错了盹儿,精神上来,晚上不肯睡,那可真能熬死人。
这小子要是不睡,自己跟大郎也别想睡,一屋子人都得跟着他熬,故此,直接把他叫醒了,小家伙本来就有起床气,没睡足更不干了,扯着嗓子嚎起来,不一会儿把一家子人都招了过来。
婆婆跟碧青娘心疼的不行,一边儿数落碧青,一边抱着哄,哄了半天也没用,小家伙更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白等碧青抱着进屋把饭碗塞到他嘴里,才算住了声儿。吃饱了,碧青又陪他玩了会儿,这才欢喜了。
江 婆婆跟冬月进来给他换衣裳,簇新的袄裤,上头团花朵朵,绣着福寿字,头上一顶罗汉帽是普惠寺老和尚净远大师叫慧明送来的,帽子上镶缀着十八罗汉像,别小瞧 了, 都是上好的青玉精工雕琢而成,最难得是开过光的老玉,慧明特意说了,这顶罗汉帽在老和尚的经案底下押了九天。
婆婆听了,顿时高兴的什么似的,叫人给慧明拿糕饼,拿糖,当慧明小孩子一样儿,这顶罗汉帽叫碧青好生收起来,今儿才拿出来戴上。
脚上穿了双新的虎头鞋,脖子上还挂着太子殿下给的那块长生锁,这一身打扮真有些不伦不类的,江婆婆跟冬月却都说好,说这么打扮才显得贵重。
是够重的,就脖子上那个金锁挂长了,弄不好都能得颈椎病,太子殿下倒是实在,这金锁给的足金足两。
堂屋地上整整铺了三层厚厚的毡毯,上头乱七八糟摆满了东西,印章、三字经,千字文,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吃食,玩具,等等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