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史有前例 完结+番外 (简梨)



如今的太子,名煄,是皇后现存唯一的儿子,有一兄一姐都夭折了,圣人还有两个比太子年龄大的儿子,庶长子为张嫔所出,庶次子为刘妃所出,出身都不算低。所以平日里都说太子是嫡长子,强调的是“嫡”字,他实际上并不是最大的。

史仲竹只希望中宫皇后是个明白人,只要皇后是皇后,皇位就一定是太子的。像他这样被划成太子一党的,千方百计想太子顺利登基。

太子只比史仲竹小五岁,今年17岁,相差仅仅五岁,确是少年与青年的差别。少年总是很崇拜比自己厉害的人,史仲竹17岁的时候,已经进士及第,伴驾帝侧了。更别提史仲竹还周游全国,写过许多让人人至今津津乐道的文章,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太子更喜欢了。

“史侍读,今日给孤讲什么。”太子问到。

“太傅给臣等安排了课程,今日讲《孟子》仁者爱人。”史仲竹温和回到,他们做侍读学士的,名义上还是给圣人讲学经典的,只是圣人把他派给太子,自然就要听太子太傅的课程安排。

“啊?”太子有些失望,儒家学说从小到大都学的,已毫无新意,但太子还是端着太子该有的修养,道:“请讲。”

史仲竹看了一眼,明明肩膀都垮了,还装做一副我很认真样子的太子,笑得更温和了。道: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亚圣的名言,这话也对也不对。”

学了这么久的儒家,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亚圣说的不对的,太子终于来了兴趣。

“亚圣说的是理想状态,也就是他希望是这样的,可天下人多是凡人,千古流传可称圣者唯孔孟二位,所以这话对百姓来说多不实用。且仁者爱人若是方法不对,不仅不能被人尊重,好要被骂的。”

“怎么太子不信,那臣举个例子。”史仲竹讲得兴致勃勃,“臣在江西时,曾在大街上遇见一对夫妻打架,丈夫输了一大笔银子给赌坊,妻子气不过,大吵一架,丈夫还嘴,越吵越厉,妻子抓起菜刀就把丈夫追到了大街上。追上了,没用菜刀,只拳打脚踢,见丈夫要跑,又拿起菜刀。新任县令见了,只道泼妇,无妇德,这样的妇人败坏一县风气,因此叫衙役把妇人抓了。这时他的丈夫苦苦哀求县令放人,见县令不肯则破口大骂。县令不解,不是替你出气吗?一个大男人,让个妇人挟持住了。县令也是想做仁者,爱护百姓,奈何这个百姓不愿受。”

“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吵架,不涉性命,官府还是不要介入为好。”太子感叹。

史仲竹微微一笑,再道:“那臣还再讲个丈夫赌钱的故事。有一对夫妻,素来恩爱,他们还生了一儿两女,只是丈夫迷上了赌钱,日日留恋赌桌,不说养育儿女,他自己都靠妻子养活。每次赌输了,回家就对妻子拳打脚踢。后来钱越输越多,干脆日日暴打妻子,甚至卖儿卖女。此事,尚未涉及性命,太子认为官府当管不当管?”

“那妇人也是可怜,她的儿女亦无辜,要是能把那个男人抓起来或让他们和离就好了。”

“太子英明,本地县令也是这样想的,因那男人只是赌钱,也无大过,不好抓他,就判二人和离,结果判决刚下,第二天晚上,妇人就趁着夜色吊死在衙门口了。”

“啊?为何?”太子惊呼。

“旁边的乡民解释到,和离,没了男人她怎么活得下去,回了娘家,家里有个和离的姑娘,下面弟弟妹妹的婚事都要受影响。她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女,没有活路,自然就只能死了。”

“她不是曾做活养活丈夫儿女吗?怎么就走投无路了。”太子不解。

“是啊,她还能挣些银子,只是她和离后,许多雇佣她的人都以和离不详为由不愿意雇她了,就是有愿意雇她的,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也要逼死她。村子里的闲汉知道她一个和离的妇人独居,也总是来骚扰她,她自己明白早晚都是要死的,不如清清白白的死。这位县令心是好心,奈何也有这样不受好意的人呢?”

“是这样吗?”太子嘟囔道:“果然家事就是婆婆妈妈,剪不断理还乱。”

“是臣举的例子不当,臣重新说个故事。话说,有位大人到任,发现当地百姓,就爱在村头的大柳树下议事。里长族老每次说什么事,不在自己家里说,就爱到大柳树下说。只是,大柳树下环境不好,树上经常会掉虫子下来,脚下也是泥土,常常来议事,趁得一腿泥。县令大人决定做好事,给村子修一间议事房,因此把大柳树砍了,用柳木建了几间宽敞明亮的好房子。可那个村子的百姓再也不来了,好好的屋子,就这么空着放坏了。”

“为什么不去?”太子问。

“臣也很好奇,就找了问老人家询问,老人家说:修得那样好,我都不好意思磕烟灰了,那不是我们的地方,是给做官的人用的,不去了。”

“真是,真是不识好人心!”太子十分为那个修房子的县令抱不平,“穷山恶水出刁民。”

太子一时愤愤不平,但很快就冷静下来,问史仲竹道:“史侍读,那如何做才更好呢?”

“臣也不知,只是有个遇到同样情景的县令,下令给柳树用杀虫药,在柳树下加了几条简朴的长凳,在泥地上嵌了青石板。当地百姓只赞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事,想得周到。”

“所以?”太子已经接受了多年教育,很明白这些故事要得出一个结论。

“所以仁者爱人,要讲方法,不然容易好心办坏事。”史仲竹总结到,“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65章 皇家用人术

“还有第二层意思?”太子殿下问。

“第二层意思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做一件事,心是好心,方法也恰当,但总有那么一些人,鸡蛋里挑骨头,甚至煽动百姓,为个人谋私利,所有在做事之前,总要预想想好有人挑刺怎么办?”史仲竹回答。

“史侍读多虑了,人心向善,就拿刚才的修议事房来说,总归是好事,天下人也不肯能人人都是瞎子。”

“好事?是不是好事,得亲身受益的人才能下这样的结论,若是外人以自身主观想法去看,可能有失偏颇。”史仲竹给太子举了一个例子:“一地方官为政,恰逢圣人出巡路过治下,为面子好看,则向农户征税,给农户修青砖瓦房。圣人见了,自然夸赞他治下人人富足;旁人知晓也如话可说,毕竟他没贪污农户的钱。可农户怎么想?地上的青砖维护要花费大价钱,房子修得好但底盘小,农忙时晾晒谷物不便,质量好了,数量就小了,一大家子好几个兄弟,根本住不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都用来维护房屋了,吃穿都成问题,这样的事也算是好事吗?这还是其中最好的情况,官员好心,并未盘剥,若遇恶吏,破门灭家。隋时,天子拿绸缎裹树,和如今给农户修青砖瓦房性质一样,只程度深浅不同罢了。”

太子显然没有想到会这样,只出声辩驳道:“天下大道,总不会被几个害群之马败坏,也不会为几个小人蒙蔽!”

“殿下说的是,是臣危言耸听了,还是圣人之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更为恰当。天下公理自在人心,可臣怕这公理要数百年的时间、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等得到公理的时候,那个曾经为公理努力的人早已成了一捧黄沙。”史仲竹并不担心如今没有公理,儒家文化是最具有稳定性的。

史仲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前世他小的时候,看见有富人捐款,爷爷就赞好心人必有好报,父亲会说,都是写伪善的资本家,那本是穷人的血汗钱。是的,“伪善”,这个词又是怎么来的,国家千年传承的恩义,不过二十年就让“市场经济”和与之俱来的“利己主义”“金钱至上”冲垮,国家也不说“慈善”二字,浅浅提到“公益”,也是大众积少成多。

但是在这个时候,即使史仲竹说了这样的话,心里也是不担心百姓会不记恩。此时尚未礼崩乐坏,忠孝节义还在人心,所以,即使史仲竹有时很怀念前世的生活便利,但安心留下来,“道义”所在,心向往之。

“孤受教了。”太子严肃道。

“殿下言重了,臣的本分。”史仲竹一看沙漏,道:“时辰已到,臣先告退了。”

待史仲竹退了出去,太子殿下也跨下了特意装出来的懵懂天真,带着天家人特有的成熟,等着自己的父皇从屏风里出来。

圣人绕过大型落地屏风,坐在主位上,问:“太子感觉如何?截至今日,所有的太傅侍读都给你讲过课业了?”

“袁杰老成持重,说话引而不发,听说他在朝堂上也爱揣着明白装糊涂,和稀泥一把好手。李冠奇为人端方,句句不离规矩,为人少变通。荆远学问扎实,手段圆融,但心眼颇小,仇视世家大族。陈杰胸中有豪气,就是被家里压得狠了,如今木讷少言,榆木疙瘩一般。至于,史仲竹嘛,为人重情重义,也肯事事为人着想,可惜优柔寡断,善谋不善断。”太子殿下挨个点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