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皇牌农女 [榜推] (亦函)


  说话的工夫,那边的父女两个已经吃完了,舔着嘴唇,颇有些意犹未尽。老牛叔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给十文太少了,又摸出十个铜钱来,“成家侄女儿,收钱了。”
  

第023章 阿福的心思
更新时间2014-4-30 10:27:35 字数:2245

 叶知秋从中取了四文,笑着道:“第一批客人给你们打一折,算我开业大酬宾了。”
  老牛叔赶忙摆手,“那不行,这么卖你不亏本了?”
  “请别人试吃还免费呢,收你们四个钱已经不少了。”叶知秋坚持不收,老牛叔争不过她,只好作罢。
  元妈把自己那份吃完,默默地取出两枚铜板,放在桌上,又拿起针线继续做活儿。
  叶知秋用了她的东西,自然不肯收她的钱,“元妈,你就不用给钱了。”
  “你吃面我也要收钱的。”元妈淡淡地抛过来一句。
  她都这么说了,叶知秋也不好再推辞。收了铜板,把盘筷拿到井边洗了,用开水煮过,分类放好。灭了火,将灶间收拾干净。
  老牛叔坐了一会儿,感觉肚子里的食儿消化了些,跟叶知秋打了声招呼,便张罗着回小喇叭村。阿福不想走,“爹,你自个儿回去吧,我要留下跟知秋姐姐做买卖。”
  “不行。”老牛叔早就看出她有这个苗头,想都不想就给她否决了,“你哪会做买卖?别在这儿给成家侄女儿裹乱。”
  阿福不乐意地撅起嘴巴,“你咋知道我会裹乱?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买卖的,不会还不许学啊?”
  “你学那干啥?”
  “我要做买卖挣钱,养活自己。”
  老牛叔急了,瞪起眼睛,“胡说,家里短你吃了还是少你穿了?咱老牛家有好几男丁,怎么也用不着你一个丫头出来挣钱。过了年眼瞅都十二了,再过几年就该许配人家成亲了,回家跟你娘和大嫂学学针线做做家事才是正经。在外面抛头露脸的,坏了名声,以后谁家还敢要你?”
  阿福不屑地嗤了一声,“不要就不要,我还不想嫁哩。”
  “哪有丫头大了不嫁人的?少给我说混话。你今天要是不回去,你娘一准儿叨叨个没完,不磨了嘴皮子才怪呢。”说着上前拽了她就走,“走,跟我回去。”
  “我不回去。”阿福挣脱他的手,气呼呼地道,“爹你就是死脑筋,老古板,怨不得一辈子被我娘管着。丫头咋就不能抛头露脸了?知秋姐姐也是丫头,哪儿不比你和大哥小哥强了?我不管,我就要跟知秋姐姐做买卖。”
  “你……”老牛叔气狠了,扬起手来,终究没舍得打下去。颓然地放下胳膊,蹲在地上抱头哀叹,“我老牛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人,到我这儿咋就出了你这么个难缠的丫头?作孽哟,我这是作了什么孽哟?”
  阿福也不理会他,三步两步奔到叶知秋跟前,眼带急切地道:“知秋姐姐,你带上我吧。我帮你干活儿,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叶知秋还真挺喜欢阿福的,年纪小小就敢想敢做,也聪明机灵,是块做生意的好料子。只可惜她现在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实在没有带徒弟的余力。况且牛婶那个性子,万一阿福在她这里出点儿什么事,可不是轻易能摆平的。
  可她也不忍心让阿福失望,权衡了半晌,才开了口,“阿福,时代不一样,人的观念不一样,我不好断言你的想法是对还是错。我出来做买卖是迫于无奈,家里没有挑大梁的人,那一老一小都指望我养活呢。我这也是权宜之计,没打算一直做下去。做买卖不是我的强项,你跟着我未必能学到什么。这样,你先跟老牛叔回去……”
  “知秋姐姐!”阿福听着不对,有点儿急了。
  “阿福,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叶知秋止住她的话茬,愈发语重心长,“你现在还是个孩子,难免会心血来潮,一时兴起。你先跟老牛叔回去,好好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想做买卖。如果你确定将来不会后悔,那你可以再来找我。不过有一个条件,你要先说服你的家人,只有他们同意了,我才敢带你。你这么聪明,应该明白我什么意思吧?”
  阿福别的没听进去,最后几句倒是听得真真的,面露喜色,“我这就回去跟我娘说,只要她同意,就没人敢说个‘不’字儿了。”
  叶知秋笑着拍了拍她的肩头,“行,那我等你胜利的好消息!”
  “爹,你别蹲着了,赶紧走吧。”阿福招呼了老牛叔一声,迈开小大步径直出门而去。
  老牛叔这会儿也缓过味儿来了,脸带歉意地道:“成家侄女儿,我说抛头露脸会坏了名声的话,就是想劝阿福收了心思,没旁的意思,你别多心啊。虎头家啥样咱村里人都知道,你也怪不容易的……”
  叶知秋笑了起来,“老牛叔,你不用解释,我都明白,不会多心的。”
  “不多心就好。”老牛叔松了口气,“那我走了,你啥时候回村,找熟人知会我一声,我来接你。”
  “好。”叶知秋笑着应了,目送他们父女两个上了牛车,拐过巷口不见了,才转身回来了。
  刚才只顾着招待首批客人,自己的五脏庙却忘祭了。一闲下来,肚子就开始抗议了。她给元妈放下两个铜板,去灶间做了一碗葱油面吃下去。稍作休息,便去收拾烤炉。将堆在那里的柴火移开,清除灰垢,扫掉蜘蛛网,再点火试灶。发现里面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外面泥层剥落的地方有点儿漏烟。到院子里挖了一筐土,掺上灶灰和成泥,简单地修补了一下。
  做完这些,她跟元妈打了声招呼便上街去买调料和佐材。
  离开夜市还有好几个时辰,街面上的商铺就都忙活起来了,挂灯笼的,打幌子的,占位支棚子的,吵吵嚷嚷,好不热闹。叶知秋一路走一路货比三家,在粮油店打了两壶油,买了半袋糯米和红豆;到酱铺买了各色调味料,路过酒肆,又买了二两黄酒。到菜市买了几样干菜,又到鱼肉市买了鸡肉和猪肉。
  看到街边卖瓦罐灶的,她问了价钱,感觉不贵,于是买了一个。所谓瓦罐灶,就是一个瓦罐状的小型移动灶,跟老式火锅差不多,下面可以烧炭。她给灶配了锅,又买了二斤木炭。感觉自己快拿不动了,折回面馆放下。第二趟出去,又添了些食材和碗碟,一沓牛皮纸,一把竹签。东西基本置办齐了,她便洗菜泡米,裁纸糊袋,脚不沾地地准备起来……
  

第024章 意外之财
更新时间2014-5-1 10:20:17 字数:2326

 酉时一到,府衙的人便抬着巨大的彩灯开始游街。灯上写有“开市大吉”和“府民同乐”的字样,是知府亲笔所书。从府衙门口到主街,一路鸣锣,再到副街和比较知名的胡同巷子。所到之处,各大商铺纷纷点燃爆竹,高门大户则撒彩放灯。
  由商户们推举出来的代表,站在观月台上高呼一声“开市”,冬元节夜市便正式拉开了帷幕。人们纷纷涌到街上来,夫妻同游的,有兄弟、姐妹、婆媳、姑嫂结伴的,也有拖儿带女举家出动的。就连那些养在深闺的闺秀也不甘寂寞,在家人的陪伴下出了绣楼。毕竟云英未嫁,不敢太过张扬,或蒙了面纱,或坐在马车上远观。
  小商小贩们热情地招呼着,杂耍卖艺的表演格外起劲,街面早已被人流和灯火淹没。此情此景,正应了那两句古诗,“龙津观夜市,灯火亦惶惶。”
  叶知秋帮元妈挂好灯笼,在面馆门口支起桌子,摆了几样方便易食的小吃。她不擅长吆喝,就跟旁边的胭脂铺借了纸笔,写了一个简易的招牌,标明品名和价钱,贴在门边儿的脸子墙上。
  瓦罐灶升了火,锅里蒸着土豆糯米盒,散发出一股香甜的味道。不多时,便有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被吸引过来,“娘,我要吃这个。”她指着豆面松糕,撒娇地晃着母亲的胳膊。
  妇人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衣着朴素,脸色黯淡,眉心若有若无地皱着,模样看起来有些愁苦。她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叶知秋,“这怎么卖的?”
  “两文钱一个。”叶知秋笑着报了价。
  妇人大概觉得贵,面露犹豫之色,终究抵不住女儿恳求和期待的眼神,“那就给拿一个吧。”
  “好的,稍等。”叶知秋取了牛皮纸袋,夹了一个豆面松糕装进去,配上竹签,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想是不知道竹签的用途,就着袋子尝了尝,感觉黏黏软软,说不出的香甜,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妇人见她吃得欢喜,脸上掠过一丝浅浅的笑意,掏出荷包来,捏着里面寥寥无几的铜钱,又迟疑了,“我给你三文钱,你能卖我两个吗?”她跟叶知秋打着商量,有些羞涩地解释道,“家里面还有个大的,帮着照看得病的婆婆,没跟出来……”
  “行啊。”叶知秋爽快地应了,头一天生意,她也没奢望能赚大钱,图的就是拉个回头客。况且这母女二人也不是什么有钱人,没必要计较那一文钱。另外取了个牛皮纸袋,装了一块松糕递给她,“你拿好。”
  “哎。”妇人接了纸袋,递过三个铜板,对她感激一笑,“谢谢你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