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文却对桔子说:“小姐,我们这是新店,又是新物件,冷清一二个月,这很正常。如果花少许的钱做宣传,恐怕没多少效果,钱花多了却没有必要,降价更不可以。我们不能急躁,这么好的东西,只要有人用了,就会认可,我们只需要等一等就行。”
果然,从第二个月开始,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直到有一天,张志文让人带话到沿山村,说:“铺子里的东西快卖光了,请小姐尽快多送一些过去。”桔子还有些不太相信。这一个多月以来,就算是铺子的生意不好,桔子也没断了往铺子里送货。家里的毛纺制作,已经基本上都送到铺子里了。
好在桔子这一段时间,并没有断了对羊毛的收购。原料并不缺乏,那就增加产量吧。桔子又让宁氏和李婶在沿山村找了一些人,请她们也来加工毛衣。现在正是冬天农闲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没事儿干。桔子同样让她们领了毛线回家去织。桔子还特意买了一个小称,领回去的毛线,和交回来的成品,重量上扣除损耗,是应该一致的。这样,才勉强供应得上铺子里的销售速度。
灾民们原本以为就算是东家大方,这个冬天也很难熬。毕竟他们是一无所有来到这里的。但是桔子的一个羊毛作坊,几乎让每一个灾民的家庭都有了活钱。家里没有女人的,又能到煤场或煤饼工坊挣一些钱。钱虽然都不多,但是现在的饭是桔子家包的。
于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几尺布,做几件棉衣,或者添几双鞋子。虽然一个冬天都非常忙碌,但是有暖和的房子,能吃上饱饭。现在家里的女人,坐在家里干活,就能有钱挣。如果家里的女人能干,男人勤快。家里的家什,也能置办一二了。灾民们聚在一起,就开始打算起过一二年,起几年新房,能有自己的小家,安安心心地定居在这里了。
等到桔子的羊毛作坊和铺子上了轨道之后,冬藕也到了出的时候。因为是莲子下的种,藕田的亩产并不高,但胜在桔子种的面积大,所以产量并不少。这次起藕桔子特意赶在春节前一个月,就是为了给穆府留出,送往京城的时间。送到穆府的莲藕全都是比较老熟的,并且藕节完好,藕身泥全都带着。这样的莲藕存放一个半月不成问题。
收上来的藕大约送了一半去穆府,剩下的基本上都供应了珍味馆和鸿运楼。但长宁镇的消费能力毕竟有限,冬藕在这个时代的价格实在是不低。还剩少许,桔子打算卖到县城去,这也是为明年的冬藕销售打开路子。
因为剩下的冬藕实在是不多,桔子就找陶瓷作坊定做了一批陶瓷坛子。选一些品相完好,个头小的藕放在里面,加上水,送了县里的铺子里代卖。县里的铺子也是云泽洋写的招牌,叫“云锦斋”。现在,来云锦斋的人,都是县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云锦斋也算是有了一点小名气。
因此,装坛的莲藕就算是,卖了一两银子一坛的高价,也是供不应求的。特别是这些莲藕是装在坛子里,用水养起来的,可以放一段时间。装藕的坛子是桔子定制的,品质虽然不算精致,但坛子的样子和上面的画都很精致,年前拿来走礼也是很拿得出手的礼品了。
忙碌的时间过得极快,不知不觉间,桔子来这个世界的第二个新年就到了。进入腊月之后,桔子看着宁氏和吴氏,忙忙碌碌地准备过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去年,自己还在为送到老宅的麦芽糖心疼。今年,因为桔子喜欢,也为了给灾民们添点过年的喜气,宁氏和吴氏做了,满满两大缸麦芽糖和牛轧糖,准备分一些给灾民的孩子们。
因为今年桔子家里自己祭灶了,不必回江德财家。宁氏还是给江德财家里,送了一小蓝子麦芽糖。宁氏对桔子说:“我知道,你宁可把这些糖给灾民,也不乐意送给你大伯和江山他们。但是,我们既然生活在沿山村,就得顾忌别人的看法。总不能让村民们说,我们有的好东西连父母都不顾了,只知道拿给外人买好。以后,你还要嫁人,浩儿和小泽还要娶媳妇呢。”
桔子其实早就不在意几颗麦芽糖了,但宁氏对她的解释,还是让她心里很高兴。这个时代,讲究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对孩子是有绝对权威的。宁氏作为一个母亲,不仅处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还生怕孩子心里不舒服,小心奕奕地维护着自己的孩子。桔子很享受这种被宠爱的感觉。
江德财知道桔子家里自己祭灶,但他还是希望桔子一家能回去吃年夜饭。他特意到桔子家里跑了一趟,让江常安带着全家回去吃年夜饭。L
☆、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妾
江常安对江德财亲自过来,喊他们一年回去过年,还有几分高兴。桔子却实在不愿意宁氏再回去,当烧饭的老妈子,就对江德财说:“爷,这次沿山村收的这二百多灾民,多半是我家的佃户。他们头一次在沿山村过年,我家里得对他们照应一些。反正祭祖是不需要女人的。就让我爹带着我哥和小泽回家祭祖,年夜饭我们就不回去吃了。”
江德财有些着急地说:“桔子,我知道,你奶和你大伯他们做错了许多事情。但是我们毕竟是一家人。平时也就算了,年夜饭无论如何是要一起吃的。我总共就两个儿子,大过年的,就在一个村里,却不能团聚。那不是让全村人看笑话。”
桔子知道沿山村的传统是,只要家里的老人在,就算是分了家,兄弟几个过年也要到老人面前团聚的。江德财一定要他们回去,可不仅仅是为了父子亲情。更重要的是要在面子上,摆出老江家一家人还算和睦的样子。她虽然在心里吐槽道:“这笑话,沿山村都看了一年了。”
但是看着,江常安被江德财说得眼眶有点发红,嘴里却不好说什么了。她想了想对江德财说:“今年,我们实在是忙,真的没功夫回去帮忙。要不,等家里祭完了祖,我和我娘再过去。”祭完祖之后,就吃饭了,没多少活了。
江德财忙答应说:“就是一家人团聚一下,不需要你们干活。你们忙的话,吃饭时过来就行。”江常安瞪了桔子一眼,说:“爹,我会早点回去帮忙的。”江德财苦笑着说“没关系的。你们家今年又盖房,又开店。现在又要开荒。肯定是很忙。我们不会怪你们的。”
桔子知道这一顿饭是无法避免了,就说:“爷,那我和我娘就晚些时间过去。奶那边。爷帮我们解释一下。”虽然她知道,江德财的话多半没什么用。但只要江德财答应了。张氏那里总能收敛一点。
江德财赶紧说:“我会的。今年山儿中了秀才。过了年,梅子也要出嫁了。我不会让你奶搅了这顿年夜饭的。”在梅子的婚事定了以后,马师爷就送来了五十两银子。他来得时候是江德财作为一家之主接待的,这时他才知道,梅子已经被江常顺父子定给了吴守信。
他一开始不敢置信,当时就大发雷霆。马师爷却冷笑着对他说:“老爷子,江梅子的婚事是父母作主的。她现在由她父母许给我家大人为妾。因她是良民出身,我家大人破例给了五十两银子的身价。老爷子要是反悔的话。难道不怕王法了吗?”说完,扔了银子就扬长而去。
在大楚朝,妾的身份是很低的,只比奴婢稍高一点。而且妾是可能买卖的,就算是良妾,进了夫家也是要签身契的。江常顺已经签了梅子的身契,再收了吴守信的银子。原则上说,梅子已经不是江家的人了。吴守信算是给江山面子,才让他们选时间,送梅子过门的。
江德财气得把江常顺叫来大骂一顿。最后。还是小张氏把江山找来劝江德财。江山对江德财说:“爷,梅子的身契已经签了。根本就不能反悔。你骂我爹也没用。再说,爹也是为我好。人家吴大人看中了梅子。如果我们不答应的话。就算是吴大人不为难我,以后也不会帮我的忙了。我这个秀才,要到县衙做事,还要靠吴大人帮忙。”
江德财没想到江山为了前途,对把妹妹卖了为妾,一点都不心疼。他当时还不知道,这事儿江山还是主谋。他很痛心地对江山说:“山儿,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就算不去县衙做事,也去坐个馆什么的。就算是以后考不上进士。家里也不会让你下地干活。你怎么能一点都不考虑,你妹妹以后的生活怎么过?”
江山陪笑着对江德财说:“爷。你错怪我了。我爹也是为了梅子好。梅子的年龄本来就大,嫁给庄户人家她也不愿意。吴大人年龄虽然大了。但是膝下只有两个女儿。他纳梅子还是为了子嗣着想。要是梅子能生下一个儿子,吴大人肯定会对梅子好的。吴夫人的身体一直不好,在吴大人的老家侍奉老夫人,梅子过门之后,上面也不用到正房和婆婆那里立规距。只要吴大人宠着梅子,梅子的日子跟正房夫人又有什么区别?”
江德财怒道:“亏你还是读书人。这名份的事情能没有区别吗?以后就算是梅子生了儿子,都不能叫她娘。要是人家夫人愿意,把她儿子抱到身边养,梅子还要感谢人家。梅子不懂这些,你是懂的。你还敢说,你是为了梅子好?”江山想了一想,故意压低了声音对江德财说:“爷,有句话我说了,你千万不要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