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效率最高,尾巴朝树干上一甩,果子便“噼里啪啦”下雨一样落了下来,几尾巴扫过去,树上几乎光光溜溜,地上铺满黄澄澄的一层。麦冬原本是爬到树上摘果子的,看到这情形,瞬间改变主意,溜下树跟在咕噜身后,一个晃树一个捡果子,效率比麦冬爬树摘高了不知多少倍。
两只大恐鸟有高个子的天生优势,脖子一伸就能够到硕果累累的枝条,长喙一夹一拧,带着枝条的果子就被拧了下来。只是它们常常拧下来就自己吃了,或者转身去喂眼巴巴看着它们忙活的小恐鸟。这时候就算咕噜在一边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除非咕噜时时刻刻盯着它们,不然动物的天性会让它们习惯性地吃掉食物,而不会听麦冬的话将食物拱手让出。
麦冬倒不心疼它们吃的那几个果子,虽然恐鸟能吃,两只一天就能吃光一颗果树,但这里不缺食物,即便少摘些麦冬也不心疼。只是麦冬想训练它们,让它们不仅能充当坐骑,还能帮着干活,而且驯化指令越多,也能让动物越驯服。
最后她想起了个办法,就是效仿渔人对待鸬鹚的法子,在恐鸟脖子上套上一个草绳编的环,绳环紧贴脖颈,这样恐鸟就无法把果子咽下去。
训练几次后,恐鸟终于习惯了这种做法,拧下树枝后不再吞咽,而是扔进一边的藤筐里。
这样的组合劳作下,采摘的效率非常的高,太阳还没升到正当空,附近的黄杏已经被采摘完毕,带来的大筐小筐都被装地满满当当。
高效率的采摘同时带来极度的疲惫,连着几个小时弯腰捡拾,麦冬的腰早就酸的不像样子了。将恐鸟脖子上的绳结解开,又将方才捡拾的时候特意留下的一堆摔破的黄杏扔给它们吃了之后,麦冬“噌噌”爬上身边的一棵歪脖子树,倚在两根分叉的树枝间吹着凉风闭眼休息。
忽然觉得树身晃动,再一睁眼,就看到咕噜的龙脸在眼前晃,身子也被它压着。
它手里拿了颗饱满成熟,足有拳头大小的黄杏果,正献宝似得要递给她。
她挑的这棵树树身不粗,最粗的地方也就跟她小腿差不多,她又是倚在两根更细的分枝上。这么细的树枝承担她一个人的重量还好,但再加上一个将近二百斤的咕噜——
身下的树干晃动地更加剧烈,只听得“卡擦”一声裂响,麦冬刚刚来得及伸手抱住咕噜,就感觉身下一空,“碰”地一声,一人一龙一齐摔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野生蘑菇炒鸡好吃好怀念QAQ
就是这种菇,叫鸡腿菇,也叫毛头鬼伞,市场上有卖的,但跟野生的味道差别太大了
☆、第四十四章
麦冬只觉得身体猛然旋转,然后便感觉自己和咕噜瞬间在空中变换了位置。旋即,一人一龙,还有断掉的树枝一起重重落地,激地落叶和尘土飞扬四溅。
麦冬的鼻子磕在硬硬的龙鳞上,差点没当场流鼻血。
她听到咕噜小小地闷哼一声,当下也顾不得自己的鼻子了,手忙脚乱地爬起来,赶紧查看咕噜的状况。
咕噜躺在她身下,替她承担了大部分由下坠带来的冲击力。这棵树并不高,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更是只有两米左右,按理来说,以咕噜的身体素质,这点高度应该算不了什么。但那声闷哼却让麦冬不得不紧张。
她仔仔细细翻看了一遍,没发现咕噜身上又任何血迹,见那原本被她拿来倚靠的两根粗枝正在它身下,便以为它是被硌到了。
“是这里痛么?”
她摸到咕噜背脊和树枝之间,轻轻地摩挲着细小光滑的鳞片。
咕噜又轻轻“哼”了一声,似乎很不舒服的样子,但在麦冬的摩挲下,龙脸上渐渐现出享受地表情,嘴巴咧开,双眼微闭,尾巴也惬意地轻轻摇晃。
相处这么长时间,麦冬怎会看不出哪个才是它的真实反应,看它翘起的嘴巴就知道,受伤是假,趁机撒娇才是真。
她有些哭笑不得。
它喜欢撒娇,喜欢与她亲亲摸摸抱抱,但自从它身体突然长大,麦冬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对待它,亲亲摸摸抱抱都少了许多。可即便身体长大了,咕噜仍旧是小孩子心性,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麦冬不主动,它就自己创造机会。类似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识破了它的小把戏,麦冬仍旧微微笑着继续摩挲它的背脊,直到它差点舒服地打起小呼噜,才好笑地戳穿了它。
咕噜也不害羞,吭哧吭哧地爬起来又要往她身上扑。麦冬赶紧躲开,制止了它的动作。
要做的事一大堆,还要趁早启程返回山洞呢,他们可不是无所事事的闲人。
躲开时眼光掠过地上的两根粗枝,却猛然发现其中一根树枝上有块白色的东西。
扁球形,拳头大小,表面密布着动物皮毛一样的菌毛,猛一看像是一只毛茸茸的猴子头。
麦冬眼前一亮,脱口而出:“猴头菇!”
猴头菇得名与其奇特的外形,又因为像刺猬,所以又被称作刺猬菌。猴头菇是难得的山珍,与鱼翅并称“山珍猴头,海味鱼翅”,有“素中荤”之称。
眼前这只猴头菇与超市里卖的并没有太大不同,只是颜色稍微发黄,形状外表都毫无二致,毛茸茸的非常好分辨,因此麦冬才能一眼就认出来。
麦冬将它从树枝上揪下来,这才发现这部分树枝已经发朽了,怪不得咕噜一爬上去就开始断裂。又仔细瞅了瞅,似乎真的跟地球上的猴头菇没什么区别,麦冬将它扔进装黄杏果的筐里,又在四处找了找,果然又在几棵枯树上找到了十几朵。
找遍了附近的所有枯树,又休息一会儿后,一人一龙驱赶着背驮几个大筐的恐鸟满载而归,麦冬依旧由咕噜抱在怀里,像个打仗打的将军一样不断指引着方向,不时还与咕噜说笑着,在静谧无人的丛林中留下清脆的人语声。
回到山洞后,麦冬照例用其他动物试了试“猴头菇”的毒性,经测试无毒后,就用拳头大的猴头菇,加小野猪的排骨肉,加花椒皮、葱叶和海带熬了汤。汤熬了一个多小时,排骨都炖的烂烂的,石锅盖完全遮挡不住汤的香气,盖一打开,肉香、菌香和海带的鲜味扑面而来,充盈了整个山洞。
猴头菇香滑鲜美,虽然味道比麦冬记忆中的猴头菇好的多,但大体上却还是一样的。
也许,这个猴头菇,跟地球上的“猴头菇”就是一样的东西呢。
这个认知让麦冬有些高兴。
因为这表明了,这个世界跟地球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现在她只是找到一种猴头菇,但以后说不定以后还能找到更多地球上的物种。
如果能找到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光是想想就很让人激动了,只吃肉不吃主食的生活实在不怎么好受。
#
黄杏果的成熟似乎是个开始,接下来,野果的大规模成熟季节很快到来了。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野果成熟,而且一成熟就是一大片,晚采摘几天就会腐烂变质落到地上,或者被鸟雀和其他动物吃掉。
麦冬有些疑惑。
这些天的天气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好像热了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远远不到酷热的程度,也就是说,目前的天气还是与地球上的暮春极为相似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常来说,植物的生长规律便是如此。但这里的野果却在春天就纷纷成熟,是因为春天格外漫长么?如果夏天和秋天额同样漫长,这些植物会不会还能再生长一轮?
而采摘野果时,与原住民们越来越多的摩擦似乎也预示着什么。
随着大批果实的成熟,成千上万的鸟儿开始云集,有的甚至像是在守候果实成熟一样,栖息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专心等待果实成熟。麦冬采摘野果就是从鸟儿口里抢食,尤其麦冬他们手脚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扫荡一大片果林,鸟儿们只凭一张嘴吃,实在比不上麦冬的速度。数次被抢了口中食,即便鸟儿们脑子小,也牢牢地记住了麦冬一行人,只要远远看到他们的身影便发出尖锐的叫声,像是在催促伙伴们快点吃,别便宜了这群连吃带拿的“蝗虫”。
几次之后,麦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发现自己无意中抢人家的食物还有些不好意思,再摘野果时就像取海龟蛋时一样,并不全摘完,而是留下一半给鸟雀。
只是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想不侵占这些原住民的食物,自己种植才是王道。于是麦冬几乎把所有能扦插的果树都扦插了,小湖边的果园已经扩大到了将近三亩地。也有扦插不成功的,麦冬都留了种子,准备这阵子忙过了再试试用种子播种。
除了鸟儿,还有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它们原本的栖息地可能并不在此,只是被大批成熟的果实吸引而来。这些食草动物中竟然还包含了珊瑚角鹿和镰刀牛。它们离开原本的栖息地,钻进大山,与鸟雀们一起大啖这大自然丰富的馈赠。
这让一直想捕捉几只珊瑚角鹿和镰刀牛来饲养的麦冬欣喜不已,连野果都顾不上摘了,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挖陷阱,设埋伏,加上能力大涨的咕噜,还真让她捉住了不少。其中包括三只镰刀牛和五只珊瑚角鹿,都是母兽和幼崽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