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幸福农妇 [榜推] (风飞凤)


  叶儿看了信。也说不出话来。
  认祖归宗,就是要面对赵家那一大摊的渣人渣事,但这个时代哪有人没有宗族?何况,张老太太为了刘应东能回到赵家。累得几次差点没命,她要比继母,赵家太奶奶年龄大七岁的。叶儿实在不好说出“不”字,直觉这会令张老太太直接吐血而亡的。
  为了让刘应东认祖归宗,张家的两个儿子都卷进了官司,四处托人,耗资巨大,并且,还牵扯进来了赵太奶奶的娘家沈家、姐姐家。即刘应东的继母娘家陆家、刘应东的二姑妈程家以及王老爷家。
  最后,五家都精疲力竭,县太爷也被他们拖累得头大如斗。没想到取得胜利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王耀国。
  河东府谢州的知州,是蔡少远的大舅子,王耀国觉得,让刘应东认祖归宗,是报答他的最好方式。
  王耀国现在已经是蔡少远的座上宾。也认识了这位的大舅哥尚云华,他只说自己是谢州郭镇人。还送给尚云华一方名贵的澄泥砚,不到十天,县太爷就断下案子,说贼人刘善民都已经伏法,刘应东毫无疑问是昔日的赵东臣,赵家的嫡枝长孙,他认祖归宗乃天经地义,任何人都不得阻挠。
  以前,五家所托的人,还没用过尚云华这么有力度的,他的父亲也是三品大员,妹妹又嫁给二品官员的儿子,卫城知县面对这么强硬的顶头上司,哪里还敢有什么“微词”?何况,他也知道,这是真相!
  张家老太太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她弟弟续娶的陆氏,也生了一个儿子,但她看不上那个女人,也看不上那个纨绔子弟,便根本不承认那个孩子,有了刘应东,她才觉得弟弟后继有人,香火未绝。
  张老太太老伴过世,她又旷日持久的劳心劳力,儿子报给她官司赢了,老太太哈哈几声大笑,便一头栽倒,病了。
  见刘应东和叶儿,一副不想回去的样子,那管事急得团团转:“表老爷,大半年呀,大老爷和二老爷扔下家里的生意不做,还花了数千两银子,到处托人、打点,还有老太太,眼都望穿了,你可不能不回去呀?要不是京里的铺子出麻烦,大老爷会亲自来接你的。老太太病了,二老爷不得不守在家,他命我务必把你接回去,咳咳,表老爷,你还是好好想想吧。”
  刘应东和叶儿还在拖延,希望能想出周全的办法,既能满足张家、王家、程家让他认祖归宗的期望,又能摆脱沈氏和陆氏的明枪暗箭。
  王老爷也派人来了,大概猜想刘应东不愿意进赵家那个泥潭,特别派了和他俩感情最好的商嬷嬷。
  商嬷嬷比以前老多了,两鬓斑白,叶儿一看见她这个样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商嬷嬷倒是很能想得开,搂着腊月,牵着正儿,笑得两眼弯弯:“赵大奶奶,我可是府里数着命好的,虽然头发白了,可这身板,还杠杠的呢。”
  叶儿见她连称呼都换了,便能明白她的意思。
  “大奶奶,老太爷让我转告你们。虽然你们回赵家,会有一些麻烦,但很快就能理顺的,躲避不是办法,就算你们看不上赵家那点家业,咱不要便罢,反正钱财身外物,可孩子呢?你总不能让他没个家吧?还有,也不能让沈氏和陆氏这两个害了东爷母亲的人得意。”
  叶儿无言可对,他俩不回去,那就是令亲者痛仇者快了。
  “大奶奶,你们回去认祖归宗,东爷的母亲才能正式进赵家族谱,她本是明媒正娶的良家女,这么多年,赵家老婆子却咬牙不肯认账,不肯给她这个嫡长媳的名分,这对她多不公平啊,她父亲,东爷的外公,可是赵家大老爷的救命恩人的,一家人行善积德。最后落得这样下场,你们能忍下心来吗?”
  还是王老爷厉害,一下子就掐住了叶儿和刘应东的软肋。知道他俩都是宽厚忍让的性格,但却正义感十分的强,并且能吃苦有拼劲儿,一旦下定决心,上刀山下火海,也必是全力以赴,力求全胜的。
  叶儿和刘应东若是不回去。就没有一个合适的身份,这对小正儿很不公平。眼下看他。读书颇有天分,很有可能走科举一途的,没有明确的家世、身份,对他的将来很不好。
  当商嬷嬷连这些都说出来时。刘应东便立刻下了决心,别人对他不公平,他可以忍,但为了儿子,却不能这么让他受不白之冤。
  这个世界,小孩子又没有什么统考,赵先生说小正儿学习好,刘应东便也这么认为,他的儿子。将来那是要考秀才、举人、进士的,必然会和他的爷爷一样。他的内心,早就把赵庆明认下了。
  叶儿和刘应东。在这些人的劝说下,终于下决心回赵家。
  牧场这边,有叶晨明帮着打理,他们本来就不是很担忧,赵先生还出面让刘应东安心回家,他俩便更放心了。叮咛叶晨明遇到难事,要找赵先生商量。又叮咛梅枝,仔细饲养场的那些猪羊,他们便上路了。
  刘应东当然不能再在前面赶马车,不能让赵家人觉得他们卑贱、穷酸,叶儿还拿出了全副的好行头,自己是左一件妆花右一件蜀锦,头上还带着明晃晃的金镶玉发簪,手腕上套着羊脂玉的镯子。小正儿和小腊月,都戴着大红璎珞金项圈,一个下面缀一块晶莹透亮的白玉,上面雕着喜鹊站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的,一个下面缀着个金锁牌,上面写的万事如意。两个都穿着最新花样的元色细布衣服,小腊月上身罩了件粉红缎面的半臂,这些好东西,都是王老爷和王耀国送的,当然,王耀国的妻子,小王夫人亲手挑选的,她来看过叶儿几次,从来没有摆过诰命夫人的架子,连一点高傲的眼神都没有,叶儿和她的关系就还不错。
  两个孩子眉眼都像了他们的爹爹,俊朗中带着勃勃英气,顾盼之间,自然带有一股令人不敢小觑的贵气。
  叶儿很自信,不管赵老太太多么想打压他们,也遮不住这一家人的风采。
  毕竟,叶儿和刘应东成为有钱人的时间很短,他们的积淀就没法和那些大户人家相比,最明显的,就是随身带的仆人。正儿还有个小厮跟随,腊月平时都是叶儿带的,有时候梅枝帮她照看,连个奶娘、丫鬟都没有。
  王老爷肯定知道这些,商嬷嬷一路上照看腊月,马车进了河东府地界,她也丝毫没有说回郭镇的话,叶儿便明白她什么意思了。
  赵家在梅山县南边的卫城县,据说原来是卫城的首富,就是现在,街面上一大半的铺子,都还姓赵。
  叶儿一行,虽然坐了四辆带棚的马车,走进赵家地面,也没人有一丝的惊讶。沈家营大地主杨家,也不过一辆黑漆马车,一般老百姓都已经很眼红了,可在赵家,就实在太平常了。
  赵家族长,赵二老太爷,派了人在县城城门前候着,现在早就接到了消息,小儿子赵五爷就在家门口接着。
  刘应东一家,被安排在二老爷家住下,只等三天后的吉日,开祠堂祭祖,把洪氏的灵牌供进去,再在族谱上,记下他们这一支的名字。
  隔壁,才是刘应东真正的家——赵家大房,此刻黑漆大门紧闭,威严肃穆的大门楼前,蹲着一对呲牙咧嘴的大狮子。
  赵庆明中了进士,大房才有资格修高门楼、坐大石狮子的,现在,他的儿子回来了,竟然敢给吃闭门羹。
  是可忍孰不可忍,饶是叶儿厚道,此刻也怒火攻心。
  一家人住下,沐浴更衣之后,吃过晚饭,二老太爷派了个老妈子,给刘应东传话,他们等拜了祠堂,有了正式的赵家子孙身份,再拜见家里的亲戚长辈。
  这老妈子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赵家的家史大概讲给刘应东。第二天吃过早餐,她就过来了,陪着笑脸,嘴里巴拉巴拉说个不停,最后,说着说着就跑题了,重点讲起来赵太奶奶沈氏。
  很显然,二老太爷讨厌沈氏。(未完待续)

正文 084 我叫赵东臣

  赵家大老太爷赵进,就是刘应东的亲生祖父,五十岁那一年出门巡视家里的生意,一去三年未归,回来时便带着沈氏,还抱着个男孩子,说是他在京城续了弦。
  赵家人刚开始还欢欢喜喜大肆庆祝,毕竟他们家人丁单薄,大房只有赵庆明一个儿子,现在又添新丁,的确可喜可贺。
  不久,二老太爷赵焕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大哥,把京城专营麻产品的铺子,作为聘礼,给了沈家。
  赵家是做麻产品发家的。以前这里没有棉花,富人穿丝绸,穷人就穿的麻衣,盖的麻布被子,就连冬天,都是一层一层的麻衣套身上,再加上平日人们用的麻绳、麻袋等等。赵家几乎垄断了方圆七八个县的麻产,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就算王家在当地推广种棉花,麻产品市场一下子萎缩大半,但那仍是家里很重要的一个来钱途径。
  没有分家,老大凭什么把家里的生意这么拱手让给岳丈?二老太爷很愤怒,但他们兄弟以前感情还不错,这口气,二老太爷硬硬咽了下去。
  沈氏嫁过来,说是带了多少的好嫁妆,但那些名瓷古画,赵家人都不识货,不知是真是假,而他们能估价的金银玉器,沈氏却并没有多少,并且,她的嫁妆,没有一个铺子、庄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