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幸福农妇 [榜推] (风飞凤)


  路上的雪化了,行人依然很少,叶儿想了想,往年这时候,情况也是这样的,官道上,只有些做生意的人,现在离过年还有近两个月,正是最冷清的时候,不过,一旦有人经过,就不是只吃面的事儿了。
  “东东,我们卤点猪头肉,再炸点花生米,备点烧酒,万一有客人要呢?反正那些东西做好了放到院子里冻着,十天半个月的也不会坏。”
  “行!”刘应东一听叶儿的话,就明白她的意思,第二天就从村里的屠户那里买了个猪头,又从镇上,买了几坛子酒备着。
  老头身体渐渐转好,刘应东便不好意思让他住柴房,他收拾了家里南边的倒座房,沈家营人俗称门房,让老头搬进来。
  “这怎么行,我怎好打扰你府里的清净,就住这儿吧。我一天白吃白住的,实在惭愧,义士不要折杀老朽了。”
  刘应东听他说话,忽然心中一动:“先生,我看你是个读书人,我们村里也没个书房(学校)的,要不然,你就在我家教教孩子,等开春,再赶路如何?”
  “若如此,实在太好了。”老头眼泪都下来了,“我哪里还有家啊,若是能在这里开馆,混口饭吃,我便就留下,也能想办法还了义士的恩情。”
  他哽咽着,给刘应东说了自己的身世:“我名叫赵一山,本是一家大官儿的账房,不想那官儿犯事,家被抄了,五岁以上男丁全都被流放,女眷和小孩则被遣送回了原籍……”
  赵一山从此和老婆还有三岁的儿子便天各一方,这一流放就是十多年,他从一个青年人变成了眼下胡子拉碴的老头儿,前几年老家来信说,老婆孩子死于一场瘟疫,赵一山心都凉了,活着也是挨天天而已。
  好容易皇上换了,新皇上赦免了当年的一干人犯,但流放的人还活着的没剩下几个了,他无处可去,只好打算先回老家再说,那天他错过了宿头,天黑时才走到沈家营村口,终因又冷又饿,疲惫之极,昏倒在地上。
  “恩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赵一山,今后,我这条贱命,就供你驱策。”
  叶儿觉得赵一山不像个账房,那有管庶务的账房,背一包袱经史书籍的?她没有说破这个,只感觉赵一山不是坏人,或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055 缓和
更新时间2013-4-12 8:02:28 字数:2493

 刘应东却不疑有他,一听赵一山是账房,便想跟着他学打算盘。还好他还算是个有眼色的人,知道此刻并不适合说这话,而是跑出去,帮忙买了几张树皮纸和笔墨纸砚,赵一山写了个招生的告示,让刘应东帮忙贴到大街上,刘应东又把门房里的杂物,全都搬到了东厢房,在房子中间,盘了个炕一样的土台,四边向里凹,给孩子放腿,台子里面烧了火。这样,来读书的孩子,就趴这上面读书写字,既不会冷,也解决了书桌的问题。这么安排叶儿不仅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暗叹这大概是当地人的一大发明,她心里还有点小钦佩。
  农村的冬天,正是闲的时候,有想法的人家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认字算账,沈家营也不是个穷村子,几天下来,断断续续的,来了十七个孩子,一个月十五文束脩,外加轮流管先生吃饭,每家一天,十几个孩子轮着来,一个月还不到两天,负担并不重。因为笔墨纸砚很贵,刚开始,赵先生教孩子写字,都是在石板上面。街上的杂货店就有卖,一个两面打磨地很光的青石板,四边用木头镶嵌,一种和石膏差不多的石头,磨成细条,叫石笔,能在石板上写出白色的子来。
  叶儿看赵先生教孩子写字,一个石板一个石板的写,觉得太费事,就买了六块石板,让刘应东把边上镶的木边去了,用石灰嵌在墙上,当黑板,赵先生的工作量一下子减轻了十几倍,他一个劲给刘应东夸赞:“弟妹真是兰质蕙心,善良又聪慧,恩公是个有福之人。”说得他对叶儿更加呵护。
  刘应东每晚,在先生吃饭回来后,跟着他学记账、打算盘,赵一山见他聪明,还经常给他讲一些经史、人情世故、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刘应东学得如饥似渴,经常回到房间,还捧着赵一山借给他的书看,叶儿便假装好奇,让刘应东再教自己,刘应东有时,讲着讲着,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学通,便会有点不好意思,叶儿便为他辩解:“你肯定自己会了,就是还不能讲出来,明天,你再问问先生,看他是怎么讲的,回来再教我。”
  刘应东不知道叶儿是用这种方式,巩固和强化他所学的知识,还为能给老婆当先生,感到骄傲呢。叶儿见他最感兴趣的,是打算盘,每晚都要噼里啪啦地练一阵儿,刚开始看着手指还挺笨拙,一个月下来,已经相当熟练了。
  眼看要进入腊月,天气更加寒冷,官道上的行人反而开始多起来,都是贩年货的,沈家营集日上的人,也多了许多,饭馆的生意,就比前一个月好多了,刘应东眉头,渐渐舒展起来,脸上的笑容也灿烂起来。
  可是主院儿那边的人,看他却更加不顺眼了,原因无它,那边的生意毫无起色,反而还更糟了,因为刚开始去吃的人,出来都摇摇头,说一声“和东头的差远了”,渐渐的,知道他们做得不好的人越来越多,谁还去吃呢?
  刘善民把刘英群大骂了一通,要把饭馆再改回杂货铺,眼看要过年,正是卖货的黄金时间。刘英群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少不了抱怨何春娇几句,怪她出了这个馊主意。
  “是你说的本事都学好了,你嫂子扯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匀,你扯的厚的厚薄的薄,厚的没有熟,薄的都煮烂了,自己学艺不精,怎么能怪我?”
  刘英群被何春娇噼里啪啦一顿,说得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才低三下四地问:“这可怎么办?”
  何春娇歪着头想了想,忽然高兴起来:“我记得上次老大骂你,说想做生意,可以让车氏教你一招,现在我们就去想她请教,让她教,哼,咱们生意要是还不好,就找她算账。”
  刘英群一听,果然是好主意,忍不住咧嘴笑起来。刘应东回到家,刚吃过晚饭,刘英群后脚就进来了,他就像忘了刘应东曾经扯着他胳膊,让他滚的事儿,满脸堆笑地叫了声“哥!嫂子!”
  “坐吧,有事吗?”两兄弟在街上做生意,锻炼了这阵子,都学会忍了,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文章做得还凑合。
  “哥,过去的事儿,都是我不懂事,你大人大量,不要和我一般见识。”
  刘应东和叶儿,都有一种看到黄鼠狼的感觉。其实,叶儿性子还是很宽容的,她也希望主院儿那边好过,无它,只是希望少受骚扰,自己能和刘应东过安宁日子而已。
  见两人都不说话,刘英群只好继续检讨自己,刘应东没耐心了,皱眉问道:“到底有什么事?”
  “我那饭店生意不好,想让嫂子给支个招。”
  叶儿想了想:“扯面是个技术活,你下不去那苦功,不如做豆腐脑怎么样?”
  “那更辛苦。”刘英群叫道。
  “但这个生意好做,咱村还没一家这样的店,你一边卖豆腐,一边卖豆腐脑,不是很好的一桩生意?豆腐脑早中晚都有人吃,尤其村里年纪大的人,身体有点不适,总不能天天喝稀饭吧?有豆腐脑调剂一下,最好不过了。”
  刘英群还是摇头。
  叶儿皱起眉头“做餐饮本就是最辛苦的事儿,想清闲,爹爹原来的杂货铺就好,收入还稳定,就是比较压资金。不怕不挣钱,就怕货不全嘛。”
  刘应东在一边听着,眼睛里冒出的崇拜的小星星,觉得老婆实在太聪明了,怎么知道这么多啊,简直能和赵先生有一拼了。
  刘英群在一边的心情,却和老哥相反,他以前看不起嫂子,没想到一分家,嫂子穿了好衣服,每天收拾打扮得利利落落,竟然比何春娇还漂亮,不仅这样,还十分聪明伶俐,他哥现在人模人样的,还不是沾了嫂子的光?靠着嫂子的好手艺挣了钱。他怎么就没有这么好命呢?何春娇也聪明,可惜什么都不会做,缝衣做饭绣花,没有一样拿的出手,也不知道当姑娘时,都在干什么,这些,他也只敢在心里想想,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何春娇面前,他总有一种理屈词穷的感觉,做什么都缩手缩脚的,伸展不起来。
  叶儿见刘英群不说话,还以为他在考虑考虑呢,若是知道他心思这么龌龊,肯定都骂上了。他刘英群也不看自己什么德行,叶儿要是穿越碰上这么个货,不会一头碰死,期望重新穿个好身份,也会想办法和离,靠自己的能力去打天下了。
  刘英群想想,觉得嫂子也不过如此,没什么更好的主张,就蔫蔫地离开了,回到家,给何春娇说了这些,何春娇倒是觉得叶儿的话有道理(起五更睡半夜,都是刘英群的事儿,她只管收银,自然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好说)。
  刘善民却不干了,听了刘英群的话,眼睛一瞪:“少再胡折腾了,乖乖给我把房子腾出来,还是在年前把杂货铺赶紧开起来。他见自己家的地也没人好好种,干脆也典出了二十亩,换回银钱,把杂货铺的货好好补充了一下,开张正赶上年前的黄金时刻,生意还不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