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色不早了,沙滩上人也大都清理完了渔网,开始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剩下了那些密密麻麻地湿漉漉的渔网晾晒在沙滩上,一阵海风吹过,如层层波浪在轻轻地翻滚。
龙潭村的渔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晾晒在沙滩上,等第二天来的时候,渔网已经干透了,然后再拽到船上出海。
只是上次出了偷渔网的事情,渔民们开始睡得不安稳了,他们甚至商量,轮流到海边来看着渔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海边虽然有海事巡卫值夜,但人家的职责里面,并没有义务给他们看渔网,若是碰到徐有贵和萧成宇值夜,还能时不时地过来看看,毕竟是一个村的,若是别人值夜,那就不好说了,谁愿意时不时地溜达过来给你看渔网?
放在石屋里最安全,但人卢知县不让放,他们也没有办法,唉!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妇人已经从镇上卖鱼回来了,她们挎着篮子来到海边,神神秘秘地跳下了海堤下面的礁石上,飞快地采着上面的海头发,听自家公公说,这种海头发做汤很好喝。
一个矮胖的身影远远地看着她们,嘴角浮起一丝笑,迅速地朝沙滩上跑去,她知道今儿里长也在这里。
今天她没有去镇上卖鱼,她家男人去了,她留下来跟儿子一起在这里清理渔网。
“里长,里长,我有事跟你说。”豆腐家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赵顺面前,见赵子良也在,便有些迟疑。
赵顺正陪着赵子良参观那泊在岸上的一排排的渔船,已尽地主之谊,毕竟人家是祭海的大东家,一扭头,看见豆腐家的朝他们急急地跑来,便漫不经心地迎上前去,迅速地打量了一眼她身上皱皱巴巴的衣衫,有些不屑,““我说豆腐家的,你让狗撵了?还是让狼追了?着急忙活的这是干什么?”
“有人在采海头发。”豆腐家的急声道。
“什么?”赵顺顿时来了精神,厉声道,“在哪里?还有没有规矩了?”
当着外人的面,得拿出点威风来嘛!何况这人是卢知县的小舅子!
“就在那边的海堤上,好几个呢!。”她自以为立了功,一脸的得意。
“真是些不省心的!”赵顺看了看赵子良,笑道,“让赵公子见笑了,村里人不懂规矩!”
“呵呵,无妨无妨,里长,今年冬天虽然没有下雪,但毕竟不是个荒年,这风调雨顺的,怕是不用海头发充饥吧?难道你们龙潭村有人过不下去了?”赵子良不动声色地看着赵顺,心里轻笑着,他倒要看看这村里人的脾性如何……。
“那就失陪了,我这就到那边去看看。”赵顺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跟在豆腐家的后面,急急地朝海堤奔去,毕竟现在是赵子良在这里负责海上的这些事务。
快走到海堤的时候,豆腐家的不肯往前走了,而是飞快地跑到了人群里,一脸讪讪地笑。
她不傻,若是有人知道是自己报得信,会骂死她的。
正文第六十一章 海头发风波(一)
“你们在干什么?”赵顺快步走到海堤边,冲那几个正在采得起劲的妇人们大喊一声。
把那几个妇人吓了一跳,她们正在窃喜晚上的饭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的蛋花汤,貌似孩子们也很喜欢喝!
“谁让你们采海头发了?”赵顺大声问道,他看见赵子良在不远处朝这边看过来,语气不禁严厉起来。
“里长,你大呼小叫地做什么?村里人谁不吃海头发啊!”其中一个妇人不屑地应道,她的声音细细的,是青鱼娘子。
“谁吃了?谁吃了?你给我指出来!”赵顺气冲冲下了海堤,指着她们道,“你们还有脸说别人?眼下我就看见你们在采海头发,还嘴硬。”
“里长,这几年大家都在吃海头发,这海上不是一直相安无事的嘛!明着吃也是吃,暗着吃也是吃,较什么真啊!”徐娘子也翻着白眼道,一脸的不在乎。
哼!装什么正经!
四下里,立刻围过来一些人,大家看到里长愤怒的样子,表情讪讪地,当什么事啊!不就是扯了点海头发嘛!
一直以来这事其实就隔着一层窗户纸罢了!
这层窗户纸就是多年来的传言,而维护这些传言的,只有里长赵顺。
大家私下里其实并没有把这事看得有多严重,但是弄到里长面前就不好说了,这个里长正事不怎么管,对这样的事情很上心!
“哼!犯了规矩,还在这里嘴硬不认理,你们几个乖乖地到龙王庙里去罚跪认错,不要等着别人动手,这事,谁也救不了你们。”赵顺冷冷地看着这几个妇人。心里一阵愤怒,大白天的竟敢在这里采海头发,这些娘们,真是越来越放肆了!
“里长,你问问咱村里的人,哪个没有偷吃,光罚我们几个人,我们不服气,人家做的蛋汤都喝出名气来了,凭什么受罚的只有我们?凭什么?”一个身穿蓝色短袄的妇人。一脸不屑地看着他,继而又用眼角斜了斜不远处在织补渔网的萧家婆媳。
要不是自家公公去了马老汉家里喝了那个什么紫菜蛋花汤,连声叫好。自己能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来采这些破海菜?
当时公公喝了蛋花汤,也没吱声,便随口问是跟谁学的,马老汉亲口说跟着萧家三媳妇学的,这还能有假?
“二栓媳妇。什么蛋汤?你说谁呢?”赵顺一脸疑惑地看着她。
“我说谁呢!谁做过蛋汤我就说谁!”那个二栓媳妇又用眼角斜斜了那两个毫不知情的萧家婆媳。
“里长,其实这事吧!我也知道一些……。”豆腐家的见二栓媳妇不住地朝龙王庙后面看,心里也明白了一些,便低声在赵顺耳边低语了几句。
“你说的都是真的?”赵顺闻言,不耐烦地看着她那张圆鼓鼓的脸,问道。
“不信。你就去她们家看看,看看她们家有没有晒干了的海头发,里长。人家都大张旗鼓地采了一个月都。”豆腐家的不满地嘀咕着。
“是你采海头发了?”赵顺快步绕到龙王庙后面,见萧家婆媳正在聚精会神地织补渔网,便走到林雪漫面前,面无表情地问道,“村里都传开了。说你在家里用海头发做的蛋汤,也有人看见你在家晒了好多海头发。”
完了!露馅了!林雪漫闻言。心里一沉。
“里长,我这媳妇刚过门不久,不懂咱们这里的规矩,说起来,这事怪我,是我没有来得及跟她说。”杨氏见赵顺说得有板有眼地,怕是不承认也不行了,忙上前打着圆场。
“哼哼,没来得及说,谁信呐,她嫁过来这么长时间了,你没来得及说?她一个外村人,又这么年轻,怎么知道这海头发能吃?分明是你们一家都在偷吃,所以她才知道的。”豆腐家的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抢先质问道,她对上次的事情依然耿耿于怀,她家大海被那个萧家大妹打过的事情,至今还被人动不动就拿出来嘲笑一番。
哼!想起来就恼火!
“里长,我虽然是个外村人,但是我也认识这种海菜,因为它书上的名字叫紫菜,而不是海头发,所以我知道能吃。”林雪漫见事情露了馅,想了想,不动声色地看着他。
“书上的名字?谁告诉你的?”赵顺不解。难道这女子还识字?他看着这个新媳妇,想起了那天在自家的那番理论,皱起了眉头,他素来不待见伶牙俐齿的女人,女人嘛!就是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抛头露面地出来嚷嚷就很令人讨厌……。
“是我自己在书上看到的,这跟我婆婆一家没有关系,因为我从来没见过她们吃过,所以想采来尝尝。”林雪漫答道,“我在自家院子里晾晒,她们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这种事情自己扛下来就好,但愿不要牵扯家里的人!
二栓媳妇和豆腐家的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一声,敢情你婆婆一家不知道?鬼才信呢!
“里长,俗话说,不知者不怪,我保证我们以后不会再动那些海头发了,您大人大量,这事,就算了吧!”杨氏继续在一边打着圆场,心里暗暗着急,她知道这个里长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主,别看平日里办不了什么实事,但一旦认真起来,肯定会按规矩来的,按规矩是要到龙王庙里罚跪的,天呐!这天寒地冻的,老三又不在家,这可怎么办?
“算了?若是人人都拿着不知者不怪来说事,那岂不是外村人都可以来采龙潭村的紫菜了?豆腐家的冷冷地看着婆媳几人说道,“你们不就是仗着自己家里男人多嘛!男人多,也得讲理不是?”
“我说豆腐家的,这跟我们家男人多有什么关系?你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吃那些海头发?”杨氏禁不住地反唇相讥,“再说了,这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当然跟我有关系了,我们家大海可是下海捕鱼的,若是因为此事惹恼了龙王爷,我们岂不是要跟着倒霉,说起来,你家里也有两个儿子出海,难道你就不怕出什么事?”豆腐家的一脸冷笑,“敢情是你自己的孩子不出海,所以不当回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