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掌柜想了想,确实是那么回事,便点头道:“那好,我等会儿就去找工匠,打桌子椅子。”
董贵山又看了会儿图纸,问了莲子几个问题,得了满意的回答。
二楼的包间更是要费心准备,莲子见这里已经在她的提议下,重新刷了漆,糊了壁纸。
这壁纸只是白色的宣纸,上面画了些简单却不失乐趣的图案。
宣纸上作画不易于保存,所以莲子只是让董贵山找了街头卖画的,十几文钱画上一大张,贴在四面墙上。
过了年,残冬还没过去,但是春天眼看着就来临,因此这画上的内容,便是以初春的景象为主,画上刚发芽的鹅黄色嫩柳,以及待开的花骨朵。如此一来,便会给人一种春日的希望之感。
若是到了其他季节,那么这壁纸又会被换掉,画上其他的物事。因为这二楼雅间,本就是为文人墨客和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家准备的,所以自然要极尽雅致之能事。
莲子敢保证,她这个创意,其他酒楼肯定想不出。连她自己都要深深地佩服自己,原来她的想象力并不是只局限于那二亩地,原来她的想象力也是可以这么丰富的。
包间里窗子上的帘子,也是董掌柜去了染坊专门定制的,和这包间的名字相呼应。
二楼共大大小小八个包间,名字也是帘子想出的,分别为:“倚梅阁”、“寻兰苑”、“画竹堂”、“忆菊厅”、“听荷轩”、“敛棠筑”、“万松台”、“千杯楼”。
前世为理科生,想这些文绉绉的名字,着实费了莲子好大一番功夫,脑细胞不定死了多少亿个。
如此破费心思的装修一番,莲子越看越满意,都有些不舍得出去,相信其他人也一定会有这种感觉的。
又和董掌柜商讨了一番大厅的装修细节,莲子见天色不早了,刚想走,就见去宁府给宁卿送银子的小陆回来了,。
“咋又拿回来了?”董掌柜见他拿去的银子又原封不动地拿回来了,诧异地问道。
难道是没收?上次开出的是三十两,被他拒绝了,这回字都写了,送去了五十两,没道理不收啊。
小陆将银子交给董掌柜,解释道:“我送去了,但是没一会儿家里出来个老伯又拿出来了,说是他家少爷说了,刚才莲子姑娘送去的点心还没给钱,这钱正好给莲子姑娘就行了。”
什么?莲子和刘景仁都瞪大了眼睛,五十两银子付那半车点心的钱?他家就算是卖上一年的点心,也不一定能赚上五十两啊。
这一下子就拿了一百两银子,着实是让人难以接受了一点。
“那就给大侄女儿吧。”董掌柜笑道,将五十两银子递给莲子。
莲子瞬间反应了过来,忙伸手去接,向董掌柜道了声谢。
天色着实不早了,莲子又交代了董掌柜一些关于装修的具体事宜,这才告辞,爬上牛车,往家走去。
今天过得就像梦一样,她和宁卿深刻接触了一次,还赚了一百两银子,除此之外,还和董掌柜约好了,以后他酒楼的食材,优先选择莲子家供的。
这就相当于给自家的生意找到了市场,只要酒楼不倒,就没了后顾之忧。
对于董掌柜来说,莲子家为了维护生意,也会倾力为酒楼出主意,他自然是一口答应了莲子的要求。
这样的话,莲子心里想着,可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等到以后地多了,除了多种点粮食之外,还可以种些菜蔬。光这些,一年也能赚上不少钱。
只是这地,让舅舅给留意着的,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刘景仁和莲子一路都沉浸在兴奋中,说了不少话。莲子将心中对于以后的打算和刘景仁说了,只要是合理的,刘景仁自然是同意。
这个闺女,别看年纪最小,脑袋里咋就装着恁多新奇的点子呢?难道书里真能教人这么多不成?难怪人人都想读书呢。
只是刘景仁还是有些担心,突然间得了这么多银子,放家里会不会不安全?万一招了贼咋办?
因此刘景仁便嘱咐莲子,一定不能把这一百两银子的事儿说与外人知道。
莲子答应了,但是她并不是十分担心,估计用不了多久,这银子就会花出去的。
二人回到家之后,杨氏正在灶间做晚饭,听见门外的响声,忙探头去看,问了句:“咋样了?”
“成了”,莲子笑道。
杨氏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欣喜,她都担心一整天了。
拿了半车的点心去送人,就是送礼也不是这么个送法啊。偏莲子还信誓旦旦的,说是应该没问题。
事儿就这么办成了,果然是出乎意料的。
“娘,你知道咱们这回赚了多少银子吗?”,莲子带着笑,一脸神秘地看着杨氏问到。
“多少?”杨氏笑问。
“你猜”。
“五两?”
莲子摇头:“再猜”,又转头向刘景仁道,“爹,你别说啊。”
看这样子,八成是更多了:“十两?”
十两不少了,那点心是送人的,就算是卖的话,也就三四两银子。至于董掌柜说的,给宁卿多少酬劳,就会给莲子多少。但是就只是写三个字,十两银子就顶了天了,不可能更多。
“再加个零”,莲子笑道。
“加个零?”,杨氏脸上一脸迷惑。
莲子突然想起来,这时候应该是还没有阿拉伯数字出现的,便低声笑道:“是一百两”。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六十章 看地
杨氏看看刘景仁,一脸的惊愕,这,这不可能啊。
待看到刘景仁点头,又问了一遍具体细节,直到看到那白花花的一百两银子,这才算是相信了。
“咱家,咱家,可不是发了吗?”杨氏有些语无伦次。
庄户人家一年的嚼用也就二十几两银子,一下子得了一百两,在杨氏和刘景仁眼里,确实是发了。
但是莲子可不这么认为,一百两银子能干嘛啊,只够买几亩好地的,连在镇上买个铺面都是不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娘,咱托舅舅打听地的事儿,咋样了?”莲子问道。
杨氏看了看刘景仁,又向莲子道:“你舅舅也没说,我也不知道咋样了。等到得了闲,让你爹问问去。”
“那我明儿就去看看吧,左右没事儿。”刘景仁说道。
最近几天,该忙活的事也就是做些果脯和点心,刘景仁也帮不上啥忙,正好可以去走走。
杨氏捧着一百两银子,左看右看,忽然道:“这些银子放家里,会不会招来贼?”
杨氏的担忧和刘景仁一样。
“只要咱放好了,不与别人说道,不会的。”莲子劝道。
在她眼里,这一百两银子,也就是人民币五千块,哪里值得如此担心。
杨氏将银子收起来,仔细地用破衣服缠了,先是埋在小麦缸里,后来觉得还是不放心,一连换了三个地方,才觉得该是安全了,这才去灶间接着准备晚饭。
次日,刘景仁去了杨氏的娘家,杨氏则和几个孩子在家里做果脯。张掌柜那边催的急,必须马上送去了。至于做点心,左右那是自家要拿到集上卖的,早一点晚一点的都没关系。
刘景仁过午不久就回来了,莲子急忙跑过去问。
“爹,咋样?”
刘景仁将牛车卸了,说道:“你舅舅说,没有很好的,只有李家屯村西,有一连二十亩地想卖,但那地不打庄稼,买了也是无用。”
这么说,就是没有了?
“啥地啊,咋会不打庄稼呢?”莲子又问道。
刘景仁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说是地不好,这才要卖的,都卖了大半年了,就是没有买的。”
“哦”,莲子点点头,“我能去看看吗?”
“你去看那个干啥?”刘景仁问道。
莲子笑道:“看看咋样啊,不长这种庄稼,说不定会长另一种庄稼呢。”她觉得这似乎还不太有说服力,又道:“书上可是说了,不同的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也是不一样呢。这地半年多了都没人买,价格肯定很低,如果能长别的庄稼的话,那咱可不就赚了吗?”
刘景仁想想也是,便点了点头,道:“等到得了闲,我带你过去看看吧。”
没过几日,莲子和刘景仁一起去镇上,想看看酒楼那边装修的怎么样了。这眼看着就要到十五元宵节了,若是能赶在正月里开业,那是再好不过了。
进了酒楼,莲子四下看了看,已经初俱形状了。
二楼的包间,上次就已经看过了,没啥问题。大厅的装修,也已经差不多了。桌子椅子已经按照莲子的要求打了新的,排列方式也是费了一番心思,虽然排的稀疏,但是桌与桌之间又有巧妙的点缀,这样看起来既不显空旷,又别有一番趣味。
柜台怎么修整,莲子绞尽了脑汁,还是没想出来什么新颖的法子,只是再让董掌柜在柜台上摆上应时的鲜花,这样看起来,也不至于太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