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养成记 (云上的悠悠)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云上的悠悠
- 入库:04.10
小柔觉得像是在考校孩子的父亲,而且还是对她会的东西看不上的那种。她郁闷的不行,难道自己不能会这些?只得道:“我去年年底从女学中结业的。我拿了书艺,棋艺和算学第一,但是一共只有十六个人比试。”最后一句,不忘记谦虚一下,心道起码算学总该被夸了吧?
王益闻言,心道,怪不得能与沈家关系不错呢,会的真不少,却不再言语。
这让没等到夸奖的小柔憋屈的很。
第二日,余氏开始着手理家。
小柔到余氏房中时,看着眉头紧皱的余氏,小柔问道:“娘,怎么了?”
余氏说道:“我刚看完了账簿,王家不是一般的没钱。你父亲的薪酬是月十贯,安礼安国兄弟俩在县学中,每月需缴纳四贯钱。真是省钱,你在女学时可是每月十贯啊。家里的米面到是足够吃了,甚至还有剩余,因为人少。”
小柔问道:“怎么个少法?”
余氏伸出一只手,道:“正好这个数。有门房一人,做饭的婆子一人,打杂的婆子两个,还有个吴妈妈负责三个少爷的起居。过去这个吴妈妈会将吃剩下的米换成钱,就够雇下人的月钱了。三个婆子的月钱一个月一共一贯钱,吴妈妈的是五百文,门房三百文。你父亲和三位兄弟的每月笔墨开销一贯,父子四个人不及你一个人用的多啊。每个月还得拿出四贯钱给老家的那两位兄长。就这样节省之下,账上现在不足百贯钱,还没你有钱呢。我再怎么能管家,那也得有钱让我管那。”
余氏唠叨的同时,不忘事事跟小柔比较一下。跟这兄弟三个比,小柔确实非常的败家。小柔自动忽略娘亲的感慨,说道:“娘,咱们之前不就知道父亲没什么钱吗?我们过来后,带来这么多人,开销自己出就是了,父亲的薪酬只拿来付原来几个人的工钱,吃和穿之类的,就跟咱们算到一起了呗。”
余氏道:“若这么做,我担心你父亲心里不舒服。”
小柔道:“我觉得父亲挺忠厚的,哥哥也是呆呆的,两个弟弟也算懂事,我担心他们不好相处的事都没发生,现在觉得和他们是一家人也不错。既然是一家人,为什么不能花娘挣的钱呢?各司其职啊,父亲虽然薪酬跟娘挣的比起来,差的远,但是父亲的职位是钱买不来的东西。而且,哥哥将来参加科举才是正经。就是每个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娘现在也是哥哥和弟弟们的娘了,为什么不能花娘挣的钱?”
余氏道:“这只是其一。其二,家中这仅有的钱,不够你三哥参加科举,娶亲那。我想把玉溪的余裳阁化为王家产业,你看怎么样?”
在这等着她呢,搞了半天不是怕处理不好王益那头,原来是怕她不同意把钱财白送人啊。若是自己娘真那么做了,那她在这个家中地位不言而喻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过,“我没意见。不过,你确定你能说动爹白要你的铺子?”
余氏道:“这个我会处理好的。娘只怕你不同意。毕竟给了王家,将来你得的就少了。你从小就那么喜欢银子。”银子在她看来,就是钱财。
小柔道:“娘,你想太多了,你现在都嫁人了,说不定我马上就要有弟弟妹妹了。我不会真想要你钱的,虽然之前总是找你要钱,纯粹觉得好玩罢了。娘也知道我只是攒着,并不是拿出去花掉了。以后允之哥哥肯定养的起我,养不起我也会让他养得起的。我能跟娘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就很知足了。看,我比知县的公子过的都好呢!”
余氏摸着小柔的头笑了。她还以为这丫头爱财呢,看来只是把银子当成收藏品了。
小柔不知道余氏是怎么对自己的新爹讲的,最后,余掌柜的儿子余成前往永州开新铺子,玉溪县的余裳阁收益算王家的,银溪丁掌柜处的收益归小柔,即使将来小柔嫁人后,也归小柔。
总结起来就是,余成那赚的钱是余氏的,余掌柜那的赚的钱是王家的,丁掌柜那赚的钱是小柔的。只不过,老板都是余氏自己。
余氏只是年前去了余裳阁几次,回来就对小柔说,余成会比余掌柜强很多,就怕他不为己用。余掌柜的是忠仆,余成身上没这股特质。小柔就给出了分股的概念,取盈利十分之一给余成。当时余氏眼睛就亮了,感情靠不住,就靠钱,而且一旦这么做,余成定会更加用心的做。
余成确实很强,去了永州后一个月不到,回了玉溪找了余氏,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初到永州,是做不了上层人的生意,底层生意虽然盈利少,但架不住永州人多。但永州的绣娘比玉溪的绣娘工钱高,因此他建议在玉溪做成品,运到永州卖,加上运费,算下来还是比在永州直接请绣娘做要便宜。永州的布匹价格要低于玉溪,所以从永州回玉溪的车队则带回布匹。这个小柔感觉就是把玉溪当成一个加工厂。
第二,以前做成衣剩下的布头都是作为奖励给了绣娘,现在让绣娘把这些布头拿来做鞋子和袜子,按件折钱给绣娘,成品则顺带到永州去卖。永州有很多行商,游玩的客人,因此余成想余裳阁除了做成衣之外,再做鞋、袜、帷帽的生意。帷帽在当地收购。虽然中间差价利小,架不住人多,并会带动客人买别的东西。
第三,等到收益稳定后,再重金聘永州有名的绣娘坐镇,打入上层人群。暂时不急。
三条余氏都同意,并对余成更为满意。并提出在永州买一套便宜的小宅子,供余成夫妻、孩子和车夫落脚和作为仓库使用。车夫雇佣玉溪的人。这是后话。
☆、第二十五章 欲行
第二十五章欲行
青竹两年前嫁了余家的买办,儿子都一岁多了,全家都跟着陪嫁过来了。又因青竹识字,绣工也不差,也成亲了,因此将她放在了三兄弟的院中,让她和吴妈妈一起照料三兄弟很合适。几年前买的小丫头青莲已经很出息了,顶替了青竹的位置,跟在余氏身边。又因余妈妈已年近五十,余氏不想她太累,就又找来人牙子,挑了个小丫头,又给兄弟三人各挑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厮。
本来王安石这岁数的小厮不好找,可是这年头流民不少。给王安石找的小厮张义,是北地居民,战乱让他家破人亡。带着八岁的妹妹本打算去江南富庶之地的,没想到走差路,来了玉溪,一路上,他做过零工,要过饭,年前到的玉溪。他不是没想过给人帮佣,只是他有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带着自己的妹妹。他妹妹断了左臂,一般人家不要。头几天,人牙子告诉他知县家招工,让他随着一起来试试。他确实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的,反正已经失望过很多次了,不差这一次。
选小厮当天,王安石也在,听到他的经历后,对余氏说他就选张义做小厮了,请余氏帮他安排下那个断臂的小姑娘。余氏应允后,又对张义说道:“你安心的跟着三少爷,我会教你妹妹识字算账,学会了后可以帮我管家,不用她做活的,你放心吧。”对余氏来说,不过是多个人吃饭,教新买的丫头的时候顺带着多教一个罢了。
张义本来想着,能让妹妹一起留下,有口饭吃就知足的,没想到妹妹还能有识字的机会。说不感激余氏是假的,但他更感谢的是王安石,是王安石留下他的。而王安石听到余氏的安排后,动了动嘴,最后又什么都没说。
新买小丫头,取名青兰,张义妹妹改名为张青梅。
对三兄弟来说,有了母亲后,吃的好了,穿的就更好了。以前只有吴妈妈拿王益所得布匹做衣裳,因为事情太多,就只是做成成衣罢了。青竹来了后,先把旧衣重新绣了一遍,一时间就跟没旧衣服了一般,加上余裳阁送来的衣裳,三兄弟才真正有了官家子弟的样子。
对于吴妈妈来说,现在的日子也是她做梦都没想过能有的生活。她总是在做活计的时候,抹几滴眼泪,不止为自己,也为了三个少爷。做针线是她现在最常做的事,就这事,还是自己非要干的。现在院子里杂活有专人干,本来余氏是让她安养的,可是她看着三位少爷身上现在的衣裳,佩服不已,就主动提出要跟青竹学刺绣,青竹也不藏私,得空就教她。余氏得知此事后,也只是叮嘱她注意身体,不用着急学。
青竹除了给三兄弟做衣裳,整理屋子外,还负责整理小书房。小柔给两个小的带来不少的书,都是小柔以前看过的,用过的。王安礼和王安国两兄弟的书,要么是县学必备的,要么就是王安石以练字的方式默写下他看过的书,然后装订成书。现在小柔带了些,余氏又买了些,因此小书房十分有样子了,也需要有人打理了。对于几乎是全能的青竹,余氏很大方的,每个月两贯的月钱。
王安石对生活的改善没太多的兴趣,但是对小柔的藏书很感兴趣,他现在不是看小柔的藏书,就跟沈洛川去周围几个县走走,看看。小到山村,大到县城,没有他不去的地方。没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周边走遍了。这时候,沈洛川提议到,可以到远处游学一番,秋试在明年秋天,来得及。王安石觉得可行,现在家中弟弟不需要他来照料了,父亲也不需要。沈洛川说要带上小柔,他本反对来着,可沈洛川又说他也会陪着去,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尽管如此,王安石认为这事还是由母亲来决定的好,让小柔自己去跟余氏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