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梅香进来了,“那帮小子高兴坏了,争先恐后的,我让他们全退后,让我娘分给他们。全是人来疯,平时又不少他们肉吃。”
梅兰妮笑着说,“可能是平时吃的肉没有买来的好吃吧。”
“娘,我觉的并没你烧的好吃。”齐逸边吃边拍马屁。
华家的鸡长的半大了,放养在竹园里,长得不快,才刚换过毛,梅兰妮看着它们,皱着眉头,“不是说四十五天就可以出栏,这样子,一年都吃不上。”
“这才是真正的走地鸡啊,要食用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味美的,那笼养鸡是不能比的。”梅朵解释道,“那些笼养鸡饲养周期短,吃的是含有激素的饲料,长得快,肉质松,没鲜味。你喜欢那种鸡吗?”
梅兰妮说,“我的意思是又好吃,长的又快的鸡。”
梅朵说,“这就象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样。”
齐逸在旁边插嘴,“那些铁马不吃草,只吃油,还跑得快。”
梅朵点头道,“所以,你以后就吃铁鸡。”
江南的霉雨今年也成了干黄梅,一滴雨也没下,粮价又涨了。一担米已经是一两一钱银了。东岸的人家都停止了买米。
林永青把谷拿到华家来舂,华家做了个畜力舂米机,比梅兰妮做的水力舂米机效力提高了不是一点半点。他把舂出的糠都给了华家。华家拿那些糠喂猪。华家的猪长得也不快。但是很结实。老乐估计说,到了腊月肯定能上百多斤。这会子看上去,也就三,四十斤的样子。那条黄狗长大了许多,每日知道爬在荫晾处吐舌头。
不下雨,最苦的是植物。华家人全力以赴的抗旱。每日给草,菜,树浇水。
金家两老也日日忙着给蔬菜浇水。所以,没有时间串门。林永青和乔制每天也花很多时间给教堂里的植物浇水。房顶上的佛甲草,由于浇水得法,长得郁郁葱葱,把整个屋顶都铺了个满满当当。在骄阳下,种草的优越性很快体现出来了,房间里的温度就象在树荫下的温度,比厅堂的房间里要低了六,七度。
由于干旱,蔬菜也贵了,幸好,华家今年种了许多蔬菜,长势也好,所以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菜梆子,老叶子,都拿去喂了猪。
连着几个月没下雨,苏州的河流的水位也低了下去。梅朵有些担心了。好在,井里的水水位并不低。
梅朵说,“旱灾还会引发虫灾。稍北的地方会闹蝗虫。使得灾情更加的严重。很多想不到的事都会发生。”
楚源问道,“你说的蝗虫会成灾,那蝈蝈会不会也成灾?”
梅朵说,“这我不知道,其实连蝗灾我也没遇见过。”
边峰说,“蝗灾我也没有经历过,但是我记得小时候,干旱的年份,蚂蚱比平常多。那时我们常去乡下抓蚂蚱。”
楚源说,“这就是了,我给你出个主意,眼下,冬麦才收了,我们家要买麦秸给几头驴吃,趁这个机会多买些来,用麦秸做蝈蝈笼,要精致些,多做些,过几天,北虫要运过来了。虫多,要价就会低,我们批发了来,把蝈蝈放进麦秸笼里,翻着几倍往旗人那里销,得的钱做保安队的经费,剃头,冬日里泡个澡啊什么的都从那里头算出。最主要,是你能训练出一批人才来。”
边峰一听,觉的有理,哥几个合计了一番,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施行起来了。
过了几日,边峰又有后继信息带来。
“今年,要选秀,所有的旗人的适龄女子都要上京城去备选。绣容也去,她妈陪着去。海保仍然留在苏州。”
“那她的那个饭店怎么办?”梅兰妮问?
“还不知道,但是,这些天他们推出冷面,虽然价钱是一百文一碗,有些贵了,但也有人吃了。比前些日子生意要好了。”边峰转向三胞胎,“上回站在咱们身边看热闹的人我调查了,他叫李果,字硕夫,号客山是原苏州织造李煦的师爷。”
“李煦的师爷!”三胞胎惊奇地同声道。
梅兰妮也惊奇道,“李煦很有名吗?”
齐逸简单的解释道,“他是<红楼梦>作者的亲戚。”
边峰道,“李煦倒台后,他也失业了,想来在李煦手下也刮了不少,日子也算中产了。现在,有时帮人写墓文,赚些稿费。有时也指点人家的园景设计。还帮着书店选范文。据说诗文很不错。”
三胞胎都听的懂,就是选编好的应试文章,加上些说明评语,成册出版。就象后世的很多考试参考资料一样,也是卖的很火的一类书籍,三胞胎就买过几本这样的书做研究。
楚源说,“今后如果有缘分,也请他来帮咱们的坪庭,茶庭设计一番就好了。”
边峰说,“这个不难,他喜欢交接有本事的女子。咱娘这么好的女红,苏州城里已有名气,用咱娘的名义去请他,还怕他不来?”
梅兰妮刚想说些什么,秦炼抢着说,“不妥。千万要当心,现任的苏州织造说不定正到处找娘,我们又和李煦的党羽有来往,到时候,麻烦就来了。”
几个一想,也是,暂时就做罢了。
虽然无雨,西瓜倒是甜的,就是没有往年的个大,但也比往年的贵,梅兰妮还是买了几挑子回来,每日让梅香送两三个去大厨房,下午切了给孩子们消暑,梅香也很有成算,西瓜的内皮都让留下了,切好,晒干,把它们腌制成酱菜。用来吃早餐。西瓜籽也一如既往的回收了。洗净晒干,作为年节时的干货用。
夏天的活是很多的,要拆洗棉衣裤,晒衣物,今年干黄梅,但是已养成了习俗,所以还是要晒。这个时代的衣物都是天然材料做成,所以为了防虫蛀还要在衣箱柜里放入樟脑。这年头的樟脑都是从樟树上提炼出来的,多来自樟州。樟脑会污染衣物,所以卖的时候都用纸一方块一方块的包好,用的时候用针在纸上戳几个小洞,放入衣物里就行了,要说古代中国人民是很有智慧的,除了四大发明外,他们还有无数小发明,让自己的生活非常方便。
麻烦的是毛线衣裤和小东西的拆洗,这种毛线织品是不能整件洗的,要把毛线洗坏的,所以都要拆了清洗,洗后再织起来。拆洗只要几天时间,可是要编织起来,就要花很多时间了。
家里的布帘都换了下来,换上了竹帘。华家的人没有用帐子,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蚊帐和后世的纹帐是不同的,它用纱做的,但它所用的纱和后世用的纱是两个概念,它用的是丝织的纱,薄的,透明的,但透气性比后世的棉纱差,而且费用很高,所以,一般人用稀松棉布做帐子,鲁妈就这样,她为自己和老乐都做了这样的帐子。但华家的人睡不惯这样的帐子,所以他们选择用蚊香,窗户上装上纱屉子,经常在晚饭时间把门窗关了,熏蚊香,等一个时辰后,把门窗打开,烟放出去,纱屉子装好。到睡觉时再进去,就没有蚊子了。就连保安队也是用这样的方法避蚊。
082 芒鞋及其它
更新时间2013-12-31 2:07:12 字数:3037
夏天到了,人都要换装了,其他人还好讲,三胞胎让梅兰妮费脑子。
做了小学生还能不能随心所欲的穿衣服?梅兰妮吃不准,所以她给三胞胎换衣装,总是慢一拍,三胞胎回来说,某某某穿小褂了。
第二天,梅兰妮也给他们换上小褂去学堂。三胞胎又说,某某某穿短裤了。第二天,他们也就穿短裤去学堂。
一日,回来兴奋的告诉梅兰妮,夫子穿芒鞋了。
芒鞋,是一种细蒲草编织的鞋,夏天里,苏州男人们大多都会穿的,只不过,穷点的,穿粗糙些的,如草鞋。条件好点的,穿考究些的细蒲鞋。要想经穿的,还有用麻编鞋。
梅兰妮曾经学过编草鞋,在条件差的旅途上,孩子们就穿的是草鞋。定居后,条件好了,梅兰妮用细麻绳编底,布条做面,给他们穿后世风行一时的麻底晾鞋。
华家的孩子都很喜欢夏天穿这样的鞋。
今年,家中一下子多出十几个孩子,夏天的鞋自然是去买芒鞋了。春天的时候,梅兰妮给孩子们买草翁鞋的时候,那蒲鞋店里已经有各类芒鞋了。
梅兰妮让边峰他们买了芒鞋给保安队穿。边峰问过了老乐后,也给他和天香买了一双。
芒鞋的价钱根据选用材料和编织工艺的粗细,价钱也相差很大,好一点的芒鞋一双要七,八十文朝上,老乐和边峰一下子买了二十几双,就让店主打九折。临离开时,老乐还向店主要了一把芒草,做修补之用,原来买东西还可以这样。
芒鞋买回来,除了鲁妈人人有分,梅兰妮都赶紧试穿了一下,感觉很舒服,并不磨脚。所以夏天苏州的男人都喜欢穿。
听说夫子穿了芒鞋,三胞胎自然也穿芒鞋上学了。
这年头除了芒鞋,还有屐也是让梅兰妮开眼的。男人下雨下雪时为了避免鞋袜湿了就穿木屐。木屐的样子象拖鞋,面子用皮做,底是木头的,前后两轮齿。由于,旗人的妇女也是天足,所以渐渐的也出现了女人穿的木屐了。梅兰妮也买了一双,穿上去很平稳,也很跟脚,所以,有时雨雪天,她也穿屐。她猜想晚清时候的盆底鞋也应该是根据木屐演变而来的,而且还是愚昧的演变,把两齿合成了一股,使得平衡变成不平衡。不过,在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盆底鞋这样蠢的东西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