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知府师爷的眼光盯着着些文房用具,却没有留意到小乙带着一行人悄悄离开了苏州。
于立清的长子出生了,于立清没有赶回来。梅兰妮硬着头皮主持于沈氏的生孩子的各项事宜。
讲起来她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但是,她自己知道,她是这一行名正言顺的菜鸟。
还是沈氏自己有过生孩子的经验,倒也不慌乱,加上平日也多走动,所以,生的也很顺利。
梅兰妮的表现大失水准,到了产房,见这许多的血,她首先就头晕了。
还好事先请好了有经验的稳婆,加上沈氏的胎位很好,所以,孩子顺利出生了。
梅兰妮小心翼翼的接过新生儿,手都发抖,这是她第一抱这样的幼儿,抱的姿势生硬,让人觉的奇怪。
这时台风来袭,天气骤凉,梅兰妮赞道,“真是送凉童子!”
后来,竟以送凉做了那孩子的小名。
又去电,通知于立清,告诉他母子平安。
这里早安排了人手照顾那母子。
台风让苏州的炎热的天气退去,天气风凉了。华家园子里的荔枝熟了。
除了留下些送人,和自家食用,乔妈将大多数的荔枝卖了出去。
苏州很多人并没有吃过荔枝,初次看到这样的水果很是希奇。
其实,苏州种的荔枝肯定没有南方的荔枝好吃,味道偏淡。但是南方的荔枝运不过来,荔枝採下来最多三天,就要变味了。这年头的运输速度没有五,六天,根本运不过来。也有人尝试过,用开水烫过荔枝后,能多保持几天。但是,运到江南后,还是全部发黑,烂了,没法吃。
苏州人从书本上得知荔枝是佳果,但是真正尝到过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尽管华家的荔枝卖出了肉价,还是很好销。后来,华家的园子也因为出产荔枝被人称为‘荔枝园’。
去了琅琦的女孩子们,经常也有信息来。
梅兰妮和羽绢不会讲出电报的事情,只是告诉乔妈和金家是让人捎了口信回来。
两家家长常常能听到女儿的消息,也很高兴,只是对女儿们的懒惰很不满意。
金姆说,“小囡又不是不懂写信,只管捎口信,也不往家里写些字来。”
梅兰妮想,也许那些做女儿的正是因为家长们都不识字,写了信来,还要找人读,不如带些话过来便当。
乔妈征的梅兰妮同意,放过几次信鸽。华家的信鸽还是按期放,不过是些问候之语。
最近的信鸽明显被人拦下了。
那满人被打,秦炼等人早就警告过会有人监视。所以,早有了准备,信里除了平安问语外就不会有别的话。再说,鸽子本身也带不了多少字。
但是,那几个女儿还是让人带了东西过来。一些干海货和一些荔枝干,再有各种橄榄做的蜜件。
几个当妈妈的比着女儿带来的东西,都说人家的女儿能干,挑的好东西。
金家姐妹还带了一尊瓷观音。
把金姆高兴的特地跑来与乔妈鲁妈人诉说。
那两人也为她感到高兴。
梅兰妮这才知道,要请一尊好的观音造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金姆又说,观音到了她家,她家诸事如意,例如金伯前些日子人感不适,拜了观音后,很快就好了。
梅兰妮想,信仰的力量真是蛮大的。
苏州知府派人查了好多天,也没有查出什么可疑事宜。
旗主不乐意了,说是傅椿“敷衍塞责,拖拓延误,办事不力。”
上报到了镶白旗的旗长处,这也算能上达天听了。
果然,乾隆听了这些投诉,派人问了傅椿原委。
傅椿写明了事情的经过,和他处理的结果。又有近日来盯着华家的一举一动。送去了北京。
乾隆看后,直骂傅椿糊涂。
这摆明了是有人利用这件事挑起了满汉的纠纷,查华家何用?一屋的妇幼,连写个状子都不敢放声的人家,哪里象是买凶的主?
上位的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看事物全面。他就象舵手一样,能在迷雾中为人指航向。
他说,“查苏州的反清活动和思想。看看有哪些人对这事特别有兴趣。别把眼睛盯在没用的人身上,那华家,鼓励着子侄刻苦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生财,哪里会为了小事毁了自家的前途。”
傅椿接到明确旨令后,着手查苏州的反清活动。
苏州人生活精致,哪里有时间反清,最多就是书坊里有些黄色书刊。
傅椿下令禁止少儿不宜的书在书坊里卖。
这使的色情小说转成了地下读物,在苏州更加好销。书坊的老板对人说,这书被禁了。意味着要的钱也比没有被禁的书多。
停云阁推出了新弹词,<苏州四才子>,把唐伯虎点秋香,祝枝山题诗,王老虎抢亲,等故事穿了起来。虽然大家都对这故事很熟悉,可是江雨楼抓牢个‘噱’字,引的大家开怀大笑。上午的茶馆生意又红火起来。
梅兰妮把后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大纲和越剧唱词写了下来,拿去给李芸参考。
李芸近来有些稿费分成,虽然不多,但是也大大鼓励了她写作的热情。又加上她的画作在唐风挂卖。每月也有些收入,她写作画画的时间多了,消费的时间就少了。赚的钱竟能存了下来。
人一有事情忙,只有觉的时间不够用,情绪也有了地方宣泄,李芸哪里有时间作。
李果这日悄悄问梅兰妮,知不知道满人被打的事情?
梅兰妮神秘的反问道,“先生,你看谁会替我报仇?”
李果哭笑不得,“这不给你嫁祸就是好的了,谁还会帮你报仇?”
他把沈德潜信上说的关于乾隆的事说给了梅兰妮听。
沈徳潜近来是青云直上,这年又升了左春坊左中允。梅兰妮因为有三胞胎的提点,知道沈德潜成了乾隆的枪手,帮着他写诗歌。所以恩宠不断。
沈德潜的信本意并不是来通风报信,而是怕华家行为不检点,最后连累到了他,所以写信来告诫。
这年,沈家已经有人送了一座大宅子给他家,就在网师园旁边,阔家头巷里。
干将坊里的房屋早让他家人处理了。他家现住元和县,已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宅院。
梅兰妮对三胞胎的老师,多有回报,但独独不与沈家来往。逢年过节的孝敬,都让北京那里直接送去沈德潜处。
这是因为,沈夫人纵着独子沈种松,行为不端,经常作恶。读书不行,小妾成群。梅兰妮很看不上这种人。
209色拉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想避开的人,偏偏就是避不掉。
这天,沈种松来到了唐风,想要一套文房用具。
恰好是这种文具断货时。沈种松不信,吵着让老板来见。
伙计劝说不了,派人过来仓库的楼上请示梅兰妮。
梅兰妮听说,皱着眉头,对伙计们明令,文具一件也不给,如果要就让他花钱来买。不能惯出他毛病来,讨要顺了,一直来讨,还要不要做生意了?
那伙计道,“我也是这样说,但是他说是少爷们老师的儿子,总归不能像对其他人那样吧?”
梅兰妮说,“你去告诉他,少爷们孝敬的是自己的老师,不是老师那不争气的儿子。”
伙计道,“这样说话,不大客气了。”
梅兰妮说,“要什么客气,有种寿头你对他客气了,他当做是自己的福气。”
伙计为难的看着羽绢。
羽绢知道梅兰妮的脾气,对牢伙计说,“你去和那沈大爷说,文具真的没有了,能不能再弄到还两说,所以,不能轻易许诺。”
伙计听羽绢这样说,忙走了。
梅兰妮说,“对这种纨绔这么客气做啥,这种人看了使人触气。一生不事生产,只会讨小老婆。啃老啃到让他爹替他养众多小老婆的地步,也算是极品了。”
羽绢笑笑没有言语。她发现梅兰妮最是反感男人纳妾。在大清的王朝里,男人纳妾是天经地义的事。偏偏她看不惯。
羽绢说,“那沈老师总还是做过三胞胎的老师,怎么你这么不喜欢他的家人?”
“你看看那沈种松是个什么做派,五十多岁的人了,镇日里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没有正业的男人最可怕。”
“他总算还是有个爹可以靠了。”
“他爹今年多大了,就算能靠着,又能靠几年呢?”
梅兰妮知道沈德潜要活到九十岁,七十多岁的人在后世都是退休的人了,可是他还要养一大家子的人,实在不能说他是命好。即使当前他是风光十足。
到了收工时间,梅兰妮和席羽绢乘船回家。到家里,发现那里的气氛不对。
乔妈和鲁妈都绷着脸,宛娘脸上挂着泪珠儿。因为沈氏坐月子,宛娘被接来住些时日。天香正在愤怒的说着什么。
看见梅兰妮她们,又都不说话。
梅兰妮知道这两位常常会闹些小矛盾,并不放在心上。
一问,原来是宛娘要帮着端面条,人小力薄,打翻了。
“这点小事值得生气吗?”梅兰妮劝道,“再做一份就是了。”
“鲁妈就不应该让宛娘端,她多小啊,能端的动这一大盆吗?原来打算吃冷面,现在也吃不成了。”乔妈道。
“怎么是我让她端的?是她自己端的,我一个眼错,就翻在了地上。”鲁妈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