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辱井铭>,所以这井又叫辱井。那石井栏上还有篆文呐。”
李果一直以来认为梅兰妮和李芸比起来没什么文化,可是今天听她这么和儿子,侄子们介绍景致,又不象没有文化的人。想来她的子侄们读书都很优秀,还是与她的教育很有关的。
几人游了玄武湖,讲了几件明朝旧事。
梅兰妮几个最想看的是江宁织造府的位置在哪里,虽然这时并没有参观一说,但是好坏也让他们看看<红楼梦>的蓝本处。如果讲后世的江宁织造府,梅兰妮倒是知道它在哪里的,只是现在的江宁没有了总统府,没有中山陵,没有洪武街,那些路名都和过去的不一样,还真不知怎么找。
李果听说了,目光复杂起来,难道他们对曹李家的旧事很了解?叶,屈二人对此提议倒没什么看法,他们人为,婶娘也许自认是天下神针,自然要对织造有兴趣了。
梅兰妮在齐逸教唆下,有另外的一个解释,“我家买了曹寅编的一部<全唐诗>,带孩子们看看曹寅的旧居所在地,让他们有个感性认识。也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意思。”
李果释然了,回家的路上,他们乘船沿进香河再弯到了浮桥,从那里上了岸,走浮桥石板街向南,李果介绍这条石板路是城市的中轴,也是官道,一般是不能走车马的。来到一条横街前,李果介绍说,“这条街明朝是叫汉府街,如今那汉王府成了两江总督署衙,这条街也叫总督署街了,南面这便是江宁织造府了。”
几个人看时,围墙高立,自然不能进去,但从街上看过去,里面‘厅殿楼阁,峥嵘轩埈;树木山石,蔚然洇润。‘想来那曹雪芹几年后,江南之行见到了就是这样的感觉了。
这时的江宁很是不同,整个城市由秦淮河和外护城河相围,外护城河与玄武湖相通,城内则围绕着一条河,当地人叫内秦淮河。梅兰妮他们的寓所就是在这条河的南段,南段这条河与贡院相邻,所以来乡试的学子喜欢在那里租房,那里的枕河而建的房子成了抢手货,因为那里的红灯区发达,秦淮河上更是花船不断,读书之余看看来去的花船,也算一种娱乐。
江宁也象苏州,两个县衙共一城,城中大部分地区是属上元县,城南包括莫愁湖等地都是江宁县,这时的莫愁湖在城外,比过去(要说是将来)不知要大多少了。旁边还有南湖。
聚宝门当然是不能不看的。顺道游玩了城门外的大报恩寺和西天寺等寺庙。此时,报恩寺塔还在,塔身全由琉璃砖建成,八楞八角九层,五彩灿烂,阳光下炫人眼目,看的梅兰妮瞠目结舌,尽管她在三胞胎面前号称老江南,这样的塔她都还是第一次见到。游了聚宝山寺前摊位遍布,但都不入梅兰妮等人的眼,只有篆儿对那些脂粉,绒花有兴趣。
155 中举
更新时间2014-3-17 3:00:33 字数:3120
今年下场,年纪小的学生不少,光苏州府那十三岁下的童子就有九个。
所以那考官等人即是为国家选才,对那些年幼的,便有意将他淘汰。只是这卷首都是封着,看不出是谁写的,故而将那文章幼稚的,文笔薄嫩的,文字稚嫩的都淘汰了。
到了九月初九这天,开始写榜了。江宁人对这事很有经验了,知道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无数个报喜的报子等在了贡院门外,他们买通了里面的书办,拆出一个名来,他就透个信,那些报子抢先一天去报于那家知道,好得几两银的赏钱。这些报子早将各学子的住处摸清了。
梅兰妮的计划是,只要这五个中有一两个中举就算完成了任务。原来是为了免税,而今生意做大了,免税与否又不是十分重要了。除了叶,屈二人要想走仕途,三胞胎中与不中,问题都不大。她并未真正将此事看的很重。
而三胞胎觉的这是给他们的任务,而且几年来的心血所在,所以中与不中对他们来讲是比较认真的。叶,屈二人更认真了。
所以到了九日这天,都有些坐立不安。梅兰妮提议,不如到莫愁湖去游湖,十日出榜了再看就是。那几个人想了一想,也同意了,这一行人锁了门,雇了车,往城东南去了。
到了傍晚回来,同院的人说,日间有人过来报喜。梅兰妮奇怪,她家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何人知道他们谁是谁?没准弄错了?尽管如此,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那些报子就是要得到赏钱,见了这家里没人,他也没走远,就在附近等着,见梅兰妮他们回来,便相拥了过来,一个院子里挤的满满瀑瀑的,七嘴八舌的,“怎么才来,我每在此都等候一天了。”
“捷报,贵府老爷,华讳仪奉,取中应天乡试第十二名。”
“捷报,贵府老爷华讳楚濂,取中应天乡试第二十一名。”
“捷报,贵府老爷华讳楚源,取中应天乡试第二十五名。”
梅兰妮这时顾不的细想,只把早封好的红包赏银给了李果,他帮着发给那些报喜的人。
又有人进来,“高中了,捷报,贵府老爷华讳齐逸,取中应天乡试第三名。亚元!”原来这乡试的第二名至第十名都被称为亚元。
这里赏钱还没有发完,远处一路有人高叫着进来,“捷报,捷报,贵府老爷华讳惟世,取中应天乡试第一名,解元!”
这下更热闹了,小院里人来人往的,几个‘老爷‘们一起相帮着打发报喜的,直到了二更天才消停了。
这五个‘老爷‘到这时才有点反应过来,难不成还真的全部中了?都象是在梦里一般。
李果这辈子自己虽然没有考过举人,但五个学生都高中了,他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一天把他们累的,晚上几个男的谁都没有睡好。想来还是不踏实。第二天上午,几个人还是去看了榜,见几个人的名字真的都在了上面,才真的信了。
李果指点着,几个人去拜见了各位房师和老师。
几天后,黄家平的船来接了,说是喜讯早报到了苏州。
他们退了房,算清了钱。随船北上。
三胞胎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所以后面的会试对于他们来讲可以忽略了。
这三人见自己这几年的心血总算有了结果,当然是很高兴的。
可是,叶,屈二人的功名之路才开始,他们是必须要去考会试的。
考试这事,后世很多人都明白的,那是有考试范围的,那些考了十几年的人,这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用得到考试的那些知识。学生时代能勉强考出来的东西,再过个几年,让你再考,你都不一定能考及格。
考科举也一样,他的那套更不实用,考上进士的人,下次再让他考,他都不一定能考出来。另外,考试的那些书籍,他不会再摸一下了。所以后人把考八股比做敲门砖。过关了,就扔掉。
三胞胎现在是可以扔掉这块敲门砖了。
但是,他们商量,已经花了这么多年的精力,为什么不再进一步试一试看能不能考过会试?所以,他们也决定去考一次春闱,虽然他们的水平在江南是高的,但在全国范围内是怎样的一个水平呢。男人嘛,再小的人功名心都是很重的。加上,他们可以上北京去看看,那可是他们的‘故乡‘。
这几个都卯足了劲要在来年的会试中再试拳脚。
这下一个目标已定,他们都没有游玩的兴致,一路上读书,复习,赶路,到了九月底,来到了通州。
当时运河的北端就是通州。通州那时的繁华也不是其他北方城市可比的。
其实,当时的运河和北京的朝阳门外有一条通惠河相连,从南方来的漕粮通过小河运到北京朝阳门。那条小河很窄,基本上就是官府的专运线,百姓船在那条河里让了这个让那个,三十多里的路就是一天都不一定到的了。所以,一般人从通州到北京走的是陆路。车马队很繁忙。
船停靠了,黄家平就上岸去打听马车。梅兰妮有一个地址,这时候的地址和后世的不一样,“朝阳门外,保齐饭庄北,五棵大柳树。”梅兰妮拿着这样的地址,都不知能不能找到那地界,心里头七上八下的。这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的一家子人到时候如何安置?
梅兰妮这里正急着,岸上,黄家平回来了,“夫人,你看我带谁来了。”
自从五个子侄中了举人,梅兰妮的身份立刻见涨,从‘娘子‘直升到了‘夫人‘。真正是母以子贵啊。
岸上那人叫了声“娘。”
梅兰妮一看,这不是边峰又是谁?一年没见他又长高了。半大的小子,可带着股能干劲。
这边船上,三胞胎已经亲热地,“二哥,二哥!”
叶,屈二人也打招呼,“队长。”
梅兰妮见到边峰,原来担着的心全都放下了。
边峰早安排好了大车在那里等候了。下了船,清了船资。梅兰妮托黄家平到苏州时给带句平安话回家。
那黄家平见到边峰十分恭敬,开始梅兰妮还没有想过来,到后来才回过味,他恐怕也是洪门弟子。
在苏州,因为河道多,出门都是乘船,到了南京他们才坐了马车。但这个时代的马车实在不知怎么说好,就是硬碰硬的感觉。而且那马车的设计很不合理,重心高,乘坐起来当然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