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Vinilla)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Vinilla
- 入库:04.10
他们还把治污方案拿了出来。梅朵方没了话说,可是还是有保留意见。
“不能等农场正常化后,再考虑建工厂的事吗?”
“那样成本更高,再说,没有工业给你做基础,你的农业能走到哪一步呢?”秦炼说。
“就是,就是,条件许可的话,咱还可以给你建个小化肥厂出来。”楚源说。
梅朵知道,他们是另有打算的,“得了,别拿我做幌子,你们就明说吧,到底想怎么做。”
秦炼到也不隐瞒,“我们想从组织一个海运公司着手。”
“那和钢厂有什么关系?”
“关系可大了,海运在这里是什么概念,就是要从海盗从中杀出一条路。没有好的枪炮哪里能行。”
“海运?现在的运河运输正发达,谁会走海运呢?”
“我们自己呀。我们的海运专走南方路线,从上海一点一点的朝南扩张。然后到广州建立自己的公司,和外国人直接做生意。另外,我们在南方也搞几个基地,把南方的产品直接销过来。这里的产品销过去。在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泉州,潮州,广州,香港等地建立自己的码头。一点点的完善华氏企业。”
秦炼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伴随着华氏企业的朝南扩张,肯定还会有领土扩张这回事。他们要走到哪一步,现在他们自己也没法预料。但是,前景是诱人的,当然道路是曲折的。
不过下一步,秦炼他们已经计划好了,“我们到上海买大片的土地,建农场,建工厂。建立码头,建立上海基地。”
梅兰妮最是赞成,有什么比在上海这个地方拥有大量的土地更让人兴奋呢。
前景让人鼓舞,事情还是一点点要做的。老农和梅朵看着大片的油菜花。
“油菜收了,再种什么?”
“种玉米,那东西可以当粮食,还可以喂牲畜。”
梅朵精算着,虽然梅兰妮这两年积累的资金有二十万,可是如果要搞工业,远远不够。农场要尽快的收支平衡,还要能养活一批人。梅朵的压力是很大的。
午饭后,茶香期期哎哎地对梅朵说,她四哥想来华家工作。
梅朵不解地,“你家父兄不都在庄子上工作吗?”
李忠实和儿子李义安,李义生,加上茶香,四人都在庄子上工作。按照华家的标准,李忠实和李义安都是二两银一个月,义生是一两一月,茶香是五百文,这在当地算是高收入了,比他们佃地时收入要高很多。
茶香说,“他想象李义牛那样。”
“义牛他是住家的,十二个时辰都在庄子上。”梅朵想告诉茶香义牛的特殊性,“而且,晚上还要照顾牲畜。”
“我四哥也是希望十二时辰都在庄子上,工钱少点没有关系。”
这为什么?梅朵有点想不通。
一旁的秦炼却明白了,“你四哥想向小乙小甲他们那样,对吗?”
“就是,就是。”茶香高兴的。
“其实,小甲小乙他们的生活很严格的,并没你们看见的那么好。”秦炼说。
“我四哥说,他不怕,他要和你们在一起。”茶香充满希望的看着秦炼。
秦炼想了想,“这事等我告诉我娘,等她决定了再和你四哥说。”
梅朵私下对秦炼说,“你搞什么鬼,我们家里并不缺人。”
秦炼说,“你说建立一个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了,这里怎么会有我们需要的人才呢。我们只能自己培养。义生对我们这么羡慕,那说明他对我们感兴趣。对我们所说的,所做的,他会接受,会信奉。这种人最好培养了。”
梅朵眼睛一亮,“对呀,干部培养是很重要的。我们两可以讨论一个草案,提交家庭会议。”
秦炼说,“先从这庄子过去的佃户说起吧。”
梅朵说,“这老农叔已经和我说过了,除了李忠实一家,还有李忠平一家,这两家虽然人口多,但是并不是最贫困的。另两户佃户是顾四平和赵于深,他们两家因为家里劳动力少,而人口多,所以比较贫穷。庄子上已经雇佣了他们,可是,并不能真正改善他们的贫穷状况。这两家都有未成年的孩子。赵家更困难些,他家是孙儿女。赵于深都已经五十岁了,在这个时代就是老年人了,但是,他的儿子和媳妇去世后,他和老伴担负起抚养孙儿女的责任。”
“他家有几个孙儿女?”
“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孙子是双保胎,十二岁,孙女十岁了。据说,是生孙女时,媳妇难产死了。”
“那顾家是什么情况?”
“顾四平是来自徽州的,和本地的人结婚后,就留在了这里,他有三个小孩,两男一女,最大的才八岁,因为家里孩子多,又只有他一个壮劳力,所以也是负担重的。”
秦炼想了想,“目前,他们两家一月二两银子虽然很紧,但也是能生活的。等庄子的各种设施完善了,优先考虑他家女眷来工作。”
“女眷来工作,家里小孩怎么办?”
“可以考虑办个学校,我们企业的职工子女免费上学。再就是他们有医保,这一块的细节还要再完善。再就是养老保险。我们用这样的福利制度吸引人来加入我们的企业。”
梅朵笑了,“你还担心没人加入我们?老农叔几乎天天要被人求着呢。”
“那是不同的,我说的加入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意思。”
“我懂你说的,企业要有凝聚力。”
“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庄子,秋冬时节要开纺织厂,开始时,人不会多,只要三,四个人就够了。你的茶园子要多少人?”
“现在做茶园的每天有四个人,这一两年内也只要这些人。”
“那目前庄子上的职工是:包括申老农他们一共是十一个人。”秦炼说,“人虽然不多,但是管理要做好,为今后的企业扩大做准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培养些人。”
两人说的起劲,徐春来来找秦炼了,插秧机改造好了,他让秦炼去看看。梅朵也跟着去了。
接下来两天,梅朵和老农一起选棉花种子,浸泡种子。
要多少工人来种棉花呢?
梅朵说,四个。
种棉花这天,秦炼拿出了一架新农具。一个架子,架的中间是个轮,两边是两个镐尖,镐尖后面是漏斗,漏斗后面是推土的挡板。这是简易的拉沟机和播种机组合。这个农具由驴子拉着,在麦垄的两边拉出浅沟,漏斗里的棉花籽落入沟中,后面的档板把土又推盖住了。这只要两人一组就行了,一人在前面牵驴,一人在后面添种子,看机器操作。两台机器,四人花了两天,就完成了种棉花。而且还不是狠累。
老农想明白了,怪不得当初种麦时梅朵对尺寸的要求那么严格。是为了标准化生产。老农对标准化生产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了。
121 神秘客人
更新时间2014-2-11 2:31:08 字数:3058
老农提着的心,终于放回了原处。嫁接的梨树基本上全活了。放眼看去,沟渠边种的树开始冒新芽了。
江南的三月,春意正浓。庄户人眼里的春天不是莺飞,也不是草长,是那地里长的庄稼。
老农看了麦田又看了油菜。估了麦田每亩至少两担收成,油菜籽要有近三担了。老农心里高兴,这一茬庄稼种得不错。原本他还担心插秧时请人手的事,梅朵说用机器。实验的时候他看了,效果还很不错,按这样算,三人一组,两组人,就行了。再加两个帮着运秧苗。家里现在有七个人,加上自己都不用请帮工。
心里核算好了,老农心定了。背着手,看着工人往租来的地里送肥。
老农说十担肥足够了,可是,梅朵不答应,她要求至少十五担。
老农急了,积攒了几个月的肥,几乎全送到了稻田里,每亩送了十五担。哪家用这么重的基肥?
家里所有的肥凑了凑,也只得十担,义牛说,他家还存了几担,老农一起放进了地里,才勉强凑了十五担。
梅朵趁机教育义牛,肥料的重要性。牲畜院地下的积肥坑要及时填满。
义牛申请再抓十头猪来。
老农眼睛一瞪,你以为那些猪是喝水长大的?哪来那么多粮食喂它们。
梅朵批准了。还领人在小沟里放养了水葫芦,这东西长的极快,正好当猪的青饲料。
义牛觉的有压力了,要攒那么多肥,真还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家里的污水池,三天两头就被掏得干干净净了。
梅兰妮利用织机换稿的时间,绣了一幅双面绣台屏。这次的画稿采取西洋的画法,效果逼真。一蓬大红的玫瑰花。底料用了冰裂纹雪青色的纱。陪上鸡翅木的屏风架,很是弹眼露睛。
边峰自然担负送货任务。
等他回来时,带来了一个消息。绣容被选上了。封为容贵人。海保家里大肆庆祝过了。全聚德的掌柜余勇也是很炫耀了一番,巴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后台是贵人娘娘了。
楚源说,“史上乾隆四年应该是海保倒台的时间了,绣容的蝴蝶效应会不会让这改变?”
边峰说,“自从知道自己的女儿选上了,海保好象更加放肆了,现在是公开养一班小戏子,迎来送往的,江南戏曲界很有名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