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些应该是母后的信。”
宇文璨一怔,继而一笑,“弦儿为何这么说?”虽然这么问,但是他的掌心无由来的松了一下,胸口也静了,
“那是母后的专用纸啊。”小王子理所当然的说着,然后从龙榻跳下来,走到宇文璨身边,抬起头睁着眼睛期许的问道:“父皇,是不是母后写信说要回来了?”
宇文璨心头一动,脸上不动声色,勾唇问道:“弦儿觉得呢?”
“我觉得就是!”小公主按捺不住,赶紧的从龙榻上跳下来,一把伸手就想挖走宇文璨手里的信。宇文璨手掌握紧了一下,小公主掰不开他的手指,扁着嘴巴,“父皇!竹儿要看母后的信!”
宇文璨将信放进龙袍袖子,淡定的道:“竹儿你还小。”不适合看情书。
小公主瞪眼,“但是我识字啊!”
“……”小王子眨巴两下眼睛,认真的看着自己父皇,想了想,也不知道是想明白了什么还是怎样,并没有像妹妹那样向宇文璨要求要看信。
宇文璨对儿子安静识趣感到满意,对小公主道:“竹儿,父皇先上朝了,这事儿待会儿父皇下朝再说。”
小公主皱眉,“但是我待会儿还要和夏叔叔去西亭那边,人家好想现在就看信!”她已经计划好了的!
“那正午回来用膳的时候再说。”
小公主咬着唇,她心里真的真的好想看母后的信,但是父皇一副现在不可以看的模样,母后教她药尊重大人,做人不可得寸进尺,要懂分寸,她虽小,但是知道怎样才是所谓的分寸,所以,最后,还是乖巧的点头。
她怎么能够教出这么乖巧的孩子呢。宇文璨心里软成了一团,伸手摸摸女儿纷嫩的,和她相似的脸颊,温柔的道:“竹儿乖。”
小公主吐吐舌头,笑靥如花。
“鬼灵精!”宇文璨被小公主弄得勾唇一笑,问小王子道:“弦儿,想和父皇一起上朝么?”
一旁的夏侯过闻言眼珠子都掉出来了,旁边伺候的小的更是纷纷倒抽一口气。
这么一点儿的孩子,皇上竟然让他和他一起上朝?!
这像话么?!
小王子抬头睁着眼睛看宇文璨,小小的眉皱起,“父皇,我还小。”
“但是弦儿很聪明,而且,很多事儿要从小开始学习。”宇文璨微微弯腰,想要抱起小王子,小王子在宇文璨胸前挣了挣,很乖巧的拉起宇文璨的手,小小的脸一本正经的道:“父皇,我自己走,被父皇抱着上朝会被人笑的。”
“好,父皇不抱。”宇文璨牵起小王子的手,瞥一眼夏侯过,让他保护好女儿之后就两父子就往外走了。
毫无意外的,两父子一起出现在大殿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甚多大臣宦海多年都忍不住纷纷倒抽一口气。而这一口气,在看到宇文璨拉着小王子一起做到龙椅上的时候更甚。
相对于大臣们的讶异和不淡定,第一次坐在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的,四岁的小王子反倒是非常淡定,也不对什么好奇,安安静静的睁着一双漂亮的眼睛看着大臣们。
宇文璨问道:“弦儿,喜欢这个位置么?”
小王子皱了皱眉,“一般。”
宇文璨笑,“为何?”
小王子沉吟片刻,“……说不上感觉,或许长大了就知道那是什么感觉。”
“弦儿不急。”宇文璨伸手抱住儿子小小的身板,在他耳边问了一句:“弦儿方才为何不像竹儿那样,想要看母后的信?你不想母后么?”
“想。”小王子转头看自己俊美如天神的父皇,认真的说道:“但是我觉得那些信应该是母后写给父皇的。”
宇文璨眸光一深,“为什么这么认为?”
小王子一顿,“直觉。”
直觉?!
一个四岁大的小屁孩说直觉?!
一旁伺候的公公忍不住唇角抽搐。
相对于他的激动,宇文璨倒也淡定,直接的道:“弦儿的直觉真准。”
小王子眨巴两下眼睛,“……”
其实小王子很想问一句,父皇您连信都还没看,怎么知道我说的很准?
宇文璨不是没有看到儿子眼中的疑问,但是直接忽略掉,优雅的瞥一眼身边的太监,太监精明,赶紧宣布上朝。
☆、第二百八十四章 废后和立后(1)
最近这几天上朝的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着靖国转的,话题每次开战都非常激烈,通常是太监公公宣布开始上朝,就开始展开讨论了。事儿还没有缓和下来,按道理大臣们这一天还是会围绕着这事儿进行讨论得,但是不知怎么的,今儿朝廷却异常平静,在太监公公说了有事启奏之后连续好几分钟都没有人站出来说话,大家一双小眼睛都在若有似无的瞥向那一个小小的身板。
宇文璨自高位轻飘飘的瞟着下方,眉眼云淡风轻,一点也不着急。
倒是第一次前来上朝的小王子大眼睛不停的眨啊眨,心里有些老成的感叹,果然还是母后说得对,现实和书籍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之前他涉世尚浅感悟不出这等书上没有的道理,现在看到的上朝的场景倒真的是和书上说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相比之下,小王子倒是觉得还是书上说的有趣些,起码书上都是对话,现在都是大眼瞪小眼。
这些大人怎么那么无聊?
小王子小眉毛不可察觉的皱了一下,他有些后悔,他不应该答应和父皇来上朝的,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看书,实践经验什么的,大一两岁再积累也不迟。
虽然如此,但小王子还是乖乖巧巧的坐着,目不斜视。
时间一分分的过,大殿上还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偌大的大殿门外只有呼啸而过的北风声。
大臣们冷汗涔涔,原本瞟向小王子的小眼神战战兢兢的收回,变成了大臣之间的眼神交流。不过,也只限于眼神交流,没有人敢出声。
他们心里哭丧了,可怜兮兮的想,他们昨天已经讨论好的事儿恐怕要泡汤了。
最近几天,他们讨论得方式都非常婉转,讨论着要靖国如何,要靖国如何,但是没有实质的进展,昨天他们就国家政局,国家时势等做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只要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对宇文皇室忠心的人臣子,在这个时候都应该公然的向皇上提出,现在这个时机,大郢攻打靖国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战事,他们都清楚的认识到一件事,大郢和联军之战取胜绝对是因为朱雀上将,而他们之所以赞成开战攻打靖国,也是因为大郢有朱雀上将,如果大郢要和靖国开战,朱雀上将是他们必胜的保证,如果大郢的战场上没有了她,一切空谈!
说到这里,问题的关键来了,朱雀上将对大郢的战场如此重要,但是她对四年未曾踏入后宫半步的皇上来说何尝不重要?
这些年来,大家都是有眼睛看的,四年来皇上未曾踏入后宫半步,多年前皇上对还是恭谨王妃的朱雀上将各种的好大家是看在眼里的,大家何其忍心让皇上再度孤寂?再者,朱雀上将为了国家,不顾身份不顾名分,远走他乡,身份高贵却要饱受沙场征战之苦和分离相思之苦,她付出已经够多了,难道这时候她不是应该回来皇上身边好生享福了么?
大臣们心里各种纠结,他们既觉得这一次开战对大郢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又觉得这这样做太难为荣骅筝,心里天人交战。
但是,他们想了想,真心觉得还是这时候大郢和靖国开战是最好的,而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这时候错过了时机,可能就再也等不到更好的时机了。至于皇上和朱雀上将,他们也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暂且牺牲一两年,先把上天给的好时机把握好了,别错过了日后挨子子孙孙后代骂!
他们受不起子孙后代的指责,打算肩负重任,今天向皇上提出大郢应该出兵攻打靖国的事儿。
大臣们想得很好的,却不料,事儿发展成这样。
皇上竟然让四岁王子殿下坐在龙椅上和他一道上朝!
大臣们一时间吃不消这个消息,计划全数被打乱!
他们都知道,龙椅象征着权威,象征着最高位,只有能坐上那个位置的人才能够坐上去,只有皇帝才能坐。
而现在,他们皇上让他们的王子殿下坐了上去,此举是什么意思,有点常识的人都明白。皇上等于是直接向世人宣布,王子殿下就是下一任国君啊!
大臣们也不是反对王子殿下上位,皇上登基数年后宫贫瘠,皇上未曾踏进后宫半步,后宫也未出一个子嗣,现在好不容易有了王子殿下他们心里不知多高兴,再者,王子殿下现在那么小就风范颇成,他们可以看出大郢未来几十年间都会有一个英明的君主,他们心里别提多满意了。只是,满意归满意,事儿还要按规矩走。大郢皇室规定,坐上皇位的人只能够是嫡子,而王子殿下却并非嫡出啊,非嫡就是不正统,不正统怎么可能登上皇位啊?!
若真的要将王子殿下立为太子,除非是废现在的国母,改立王子殿下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