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的青年壮劳力一天是10个工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妇女算是半劳力,劳动一天是7个工分,小孩子尤其是13岁以下的,劳动一天的工分多少只能是看队长怎么判断了。
马队长告诉卢秀贞,马康庄这边因为种植的作物比较驳杂,所以并不是像其他生产队那样年终兑现。除了小麦因为种的少,所以一年分一次外,属于什么粮食收上来了就分配什么粮食,今天水稻收获了,那么就把水稻分掉,红薯又收了,那就分红薯,现收现分!这就是为什么换了三次人,帐却总是记不清的原因。
卢秀贞要做的就是把每个人每天工分多少计算好,等分配物资时把每个家庭领走的粮食啊柴火啊明细都记清楚。
等年底冬天的时候,再根据整个庄的总收入(这一年所有的物资都折合成人民币)除掉庄里的工分数,这样算出来一个工(10分)多少钱,(一般是2角-5角,高的有5角-8角,这种条件的生产队没有几个),这样一个家庭一年下来的工分收入减掉他们家今年领走的物资款项就是他们一家的年底应该分到的现金数。
回到队里的办公室,先把1月-3月初的烂账单独做了一个小册子,把数据和人名用表格形式做好明细后打算找队长和崔同勇到时再签名确认下,这样省得时间拖长了有些事算不清楚,另外把从她到岗后的新表格也都得做好。
横项全是出工内容、每个大类又单独做在了一张上,譬如第一张田务大类里就分了种黄豆、种水稻、种红芋、种青菜等等;养殖里面又分了养猪、养鸡、养羊;
数列里以马姓、崔姓、王姓这样划分大类,然后以家庭的小类区分出来,列明男、女、小孩、老人这些细则。
现下除了过年前和下大雪、下大雨这种日子才休息,平时大家都忙着挣工分也没人闲着,所以按照一周七天就在底下加了个工分的小计,希望以后核帐发现错处时能够好找些。
表格简单,誊人名什么的也就是重复性工作,可惜无碳复写纸得八十年代才在华夏应用,所以只能认命写。
嘴皮子动动快,整理的差不多了也放工了,卢秀贞赶紧拿着工分簿跑到打麦场,拿出簿子听着队长边报分边记录。
“咦唏,南蛮子①有两手啊!这横竖道道划得蛮叫好看。”说话的卢秀贞认出是庄西头住的王富贵。他话音一落,几个老乡头都凑过来议论纷纷。
马队长也把工分簿拿了过去,内行看门道么!他很快发现这样的记录方式条理清晰,日期和人口都一目了然,最后的小计也很是便于统计,满面笑容夸奖:“小卢啊大上海来的知青就是比我们侉子厉害,好啊!”
卢秀贞自是点头应是,怎么说这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能有两把刷子让老乡高看一眼,谁还不好好干呢!
刚要下笔,三嫂挤进来一把拽过簿子,看完哼一声扔了回来:“划得好看算什么,算工分算对了才叫本事”扭着身子就扎进人群。有人就大声调笑:“你们家同勇你以为好能干!就是个鸡/ 巴侉子”三嫂骂了句什么,一群人哄一下就闹开了。卢秀贞也笑,这边的老乡平时说话都是荤素不忌,粗话是张口就来,但是打趣也代表和你亲近不是么!
最近还没有到真正农忙的时候,每天的工分也都没有发生什么争议。就这么到了三月底,庄里迎来了新的知青,一拨八个人,五男三女,还有安徽师范大学下放的一位老师,马队长又要安排这九个人的住房,又是办交接的粮油、商品供应关系,队里的劳动分派又天天得盯着,实在忙不过来就把噶梁和卢秀贞叫来搭把手。
这批上海知青都来自三好中学,五位男同学:王俊、顾廷恺、赵佳、沈杰(外号和尚)、高建晟,三位女同学:陈绮菲、黄爱敏、施军。年青人打成一片非常快,男的那个和尚很快和噶梁勾肩搭背的住进了小破庙,有点名副其实的意思了。剩下的四个两两安排到了之前说好的老乡家,女同学三个人也都住进了生产队闲置的一个杂物房。
做完饭卢秀贞端了一小锅面条和自己偷渡出来的一点大头菜给三个女同学送了过去,把庄子的情况跟他们讲了讲,现在就要进入播种期了,他们得尽快适应环境,当然不是每个知青下乡都老实的劳作的,家庭条件好的完全可以靠父母救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知青也不在乎那一天几个工分。
正在烛光下给家里和二姐写信时,陈绮菲来还锅和碟子,她长了一对笑眼,秀挺的鼻子下小嘴嫣红,看上去有点像后来的那个影星陶红。大概人是要讲些眼缘的,卢秀贞一见就挺喜欢,拉着她坐在炕上一比两人一样年纪,论起月份竟还是陈绮菲大了几个月,再一聊陈绮菲的外婆家离卢秀贞家很近。
花季少女总会因为生日相同、爱好一致又或者喜欢同一个人之类的理由莫名亲近,才一会儿两人亲近不少,也因此晓得了陈绮菲家里的情况。
陈绮菲自己家是住在顺昌路弄堂深处一幢小洋房里,解放前1-3楼都是他们家的,但是因为她父亲的历史问题,现在只有三楼是他们的了,她母亲又要挣生活又要照顾他们兄妹三人实在看不过来,她就经常在外咸瓜街她外婆家住着,住一两天当然没什么,可舅舅也成家了呀!家里舅妈、小表弟人口一多自然很多事转不开,下乡也许对于她算是一定程度上的解脱。
提起生活上的负担,陈绮菲显得心事有点重,好在两个人都比较乐观,又大致说了说卢秀贞以前在兵团的事,时间也就不早了。
“阿菲,我快要拿壮劳力的工分了,我家也没什么负担,你有什么不方便的时候一定要找我啊!离乡背井的,不要抹不开面孔,我们自己过好了,以后才能报答别人。”
“秀贞,谢谢侬!真没想到我还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千里之外还能认识个妹妹!”
两只手紧紧交握,谁也没料到,这份来自乡村的友谊绵延到了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而马康庄这个小小的土草房成为了回忆长河中最温暖的那颗石子……
第5章 岁月静好
“秀玉,快出来,秀贞的信!”卢秀鸿站在屋子外面冲里面喊!
“哥,侬今早哪能有空来?你们师最近可是结棍来(厉害)!”卢秀玉小跑着出来。
提起这个,卢秀鸿也忍不住得意的点点脚“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我们在‘大酱缸’子里泡着那不是一天两天了。”
卢秀鸿所在的“建三江”现在在黑土地上可是赫赫有名,他们六师当年靠四万多个知青和退伍转业军人在北大荒浅过膝、深没腰的沼泽地中,硬是创造了奇迹,当年开垦、当年种地、当年打粮,当年做贡献!到了今年夏天,已经有了107万亩的土地,在农垦史上成为了一个耀眼的里程碑!
“看把你得瑟的,侬一个人么?把衣服脱下来我给你缝缝。”
“来不及了,我和张树琛一块来的,他去你们师拿材料,我帮我们队长找老牛要点烟丝顺便把信和包裹给你拿来了,快打开看看秀贞怎么样?”
信里写了她现在在一个县的生产队过的很好、工分高、自己生活质量不错、大家都很照顾她,表达了想念哥哥姐姐的心情,说明自己去年没有回家过年,今年希望哥哥、姐姐能够回来,已经五年没见了,相信师里会同意两人一块探亲,还夹杂着一些全国粮票、布票和30块钱,另外就是告诉他们包裹里都有什么。
打开一看,竟然有个报纸包着剁成两半的熏火腿,还有几个用布包着的玻璃瓶罐头,里面装着些金针菇、橄榄菜和两瓶下饭的辣椒酱。布有十多尺,够给卢秀鸿做条长裤和两条短裤了。零零碎碎还有几包“大铁桥”的香烟,看样子是安徽当地的,有些硫磺皂,还有两个不知道原来盛什么的瓶子,一个上面贴着手写的用法是洗头的,另一瓶写着是洗澡的。
“哎!秀贞从小就懂事,我们做哥哥姐姐的还没照顾到她,她倒是先接济我们了。”卢秀鸿看着通篇的报喜不报忧有点担心妹妹。
“寄了这么多,自己还够么!这丫头有钱也不能这么用啊!哥你等我会,我拿个网兜,你有事赶紧先走吧!我待会写信告诉她以后别寄了。对了,过几天裤子做好让人捎给你。”
“行啊!你信里详细问问她的情况,跟她说我们都挺好的,让她自己照顾好自己,我先走了。”拎着妹妹装的兜,卢秀鸿小跑着先去师办公室找张树琛。
回到屋里,卢秀玉就开始裁布。脑子里乱乱地想着妹妹小的时候,从来不藏独食,好吃的好玩的都分给她一半,人家的小姑娘像她那么大都要眼馋新衣服的,秀贞好像从来不在意,爸妈有时候攒了点布票想着给她做个什么,她总是说给阿姐做,阿姐年纪比她大,不长个子所以要穿的好看,她做了浪费的。
又想到大哥走的那天,东方红4号轮静静的停靠在军工路码头的岸边,飘扬的红旗几乎要淹没了家长和下乡的同学,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四点整的时候,响起一长两短的汽笛声,整个码头在极其短暂的安静后突然爆发出惊天的哭嚎,秀贞趴在她的怀里红着眼眶流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