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压抑的哀嚎经过司籍院时飞过墙檐,渐而断弭。
秦恭使趁机对着谢福儿敦敦教诲:“郦贤妃善舞,以此为傲,连圣上都赞不绝口。这宫人犯了她的大忌。”
谢福儿明白,若是贵人有心饶恕,再气再怒,在自己的宫内打两板子,掌几记嘴就好,去了敬法殿,笞刑之苦都是轻的,更有肉刑欢迎你。
再宽宏大量、风气开朗的朝代,宫廷酷刑却总少不了。
据目前所知,敬法殿的刖、剿、黥、宫四大刑罚已算是基本款。
这司乐司的宫人,怕是难得全身而回了。
上司私下彩排时跳错了个舞步,这才多大点儿的事……谢福儿回想先前对那位天子的态度,实在是老虎脸上拔毛,太不知好歹。
秦恭使见她不语,道:“皇后不同,到底是后宫之主,胸怀宽广。”言下之意说郦贤妃太过小气尖酸。
**
偌大皇宫,一进了夜,就拉了绒幕似的,全黑下来。
朝政宽裕,宫廷财库也阔绰,司籍司的床褥衾枕一概簇新而精细,就算是品级不高的女史所,比太傅府还要布置得富贵。
谢福儿偎在暖呼被子里,听见外厢房的秦恭使轻鼾渐来。
按秋尚仪的吩咐,她被安排去图华宫,也就是蒋皇后处的书阁整理文籍,明天第一次见工,想起蒋后形貌威严,更像是要考试的学生,辗转反侧睡不着,入宫前夜,谢夫人对蒋皇后的描述,一一浮于脑海。
倒没其他特别,只本朝这位景隆帝即位以后才立的蒋皇后,不是别人,是上一任孝昭帝的皇后,而孝昭帝正是景隆帝的亲兄长。
其实这也算是举国都知的事。
只是这年头的平头百姓,哪又像现代老百姓那么八卦和言论自由,稍有些头脸的没事做更不会傻了吧唧特意去说。
这事也算是一缸腌得紧扎的陈年老酒,不开盖,没人嗅得出一丝味儿,其实地球人都心知肚明。
原身背书论理是一套一套,可这类事情根本没往心里过,以至于谢福儿完全没主动想起。
不过惊讶完了,也没觉得什么。
皇室中的换房婚还少了吗?子承父妻,伯娶弟媳,叔纳侄妾……但其中少数民族居多,谢福儿只想不到,这个俨然行着汉室规矩的朝代,处处开化而文明,大气而骚包,皇室婚姻上,竟也跟那个秃瓢儿猪辫子、开口奴才闭口主子、嘚吧嘚一开口尽是老坛酸臭味直喷的某个近代朝代行事作风差不离。
再听谢夫人说下去,谢福儿记忆聚全,皇帝继娶兄长妻,另有玄机。
北边匈奴犯境多年,挑衅成灾,塞下盟约、开放互市都免不了北狄野心。
据史料,乙酉年十一月初九,匈奴又在边城挑衅,孝昭帝御驾亲征。
那会儿还是弗翷王的本朝天子高瓒在封地领了家臣,护驾前行,在北地与匈奴人对垒时,因乌孙国倒戈,连败几场。
孝昭帝坚守沙场,不顾臣子苦苦相劝,只叫弗翷王去搬救兵。
弗翷王率领五百精骑冲破重围,过黄河时,遇匈奴伏击偷袭,冬天落河,差点失救,幸亏有真龙天子之命(此乃史官违心之论),才算保全性命。
待弗翷王领兵返回半途,听到孝昭帝不测之讯,再等回了北营,救驾来迟。
又据史料,孝昭帝在北地不离岗位,准备等皇弟领兵回来再与匈奴大干五百来回,架不住中原士兵禁不起北方气候,军队中有人发了热病,一传十,十传百,军队不用敌军来闯就大半瘫痪,被匈奴得信,一举击破。
孝昭帝被身边禁卫护着逃亡时,不慎踩了石头,摔了一大跤,不知道撞到了什么要害处,还没走几里路,口喷鲜血,訇然倒地,就此…晏驾了。
弗翷王痛失皇兄,痛极呕血。
呕血之余不忘记叫人凿冰块,制成简易冰棺,将先帝尸首装运回朝,然后领兵亲自上阵,杀敌为兄报仇。
回朝后正值国丧,弗翷王直入宫中,去大殿拜唁加请罪,甘愿领罚。
国不可一日无主。
孝昭帝崩殂突然,死时鼎旺之年,并没来得及立太子,按年龄与地位挑挑拣拣,即位之君落在了孝昭帝后宫的萧昭仪之子、彼时才十岁的高长宽头上。
但朝中有人攀附权势,眼看弗翷王得势,又因抗击匈奴一事手握兵权,威望大增,提出要弗翷王即兄位。
此举一开,弗翷王这边的家臣高声附和,要将主君推上龙椅。
萧昭仪父家眼看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自家本事不够,就算上位,也是难以长久操控局势,还怕成为弗翷王眼中钉,成为众矢之的,再不愿重蹈几代之前的厄运,与外甥高长宽那边幕僚商议之下,拱手让出帝位。
当事人都退出了,弗翷王本来也该顺利上位了,无奈保守派仍不依不挠,皇位就该父传子,哪有兄传弟的,这不是乱了宗法礼制!
两边争论不休,什么斯文形象也不要了,每日在殿上吵得面红脖子粗,艹对方全家女性上十代,更甚大打出手,却迟迟分不出高低。
暂时垂帘代政的陈太后,就成了一锤定音的关键人物。
陈太后是孝昭帝和弗翷王的生母,两个儿子,不管哪一枝当皇帝都没太大分别,可孙子到底隔了一层,儿子才是肉贴肉的,更亲热,对弗翷王总是偏心一些。
陈太后又权衡,弗翷王在封国军功卓著,为政铁腕,若这儿子即位,还能靠他去应付北边的匈奴。
孙子麟奴毕竟还小,坐上龙椅怕有少主高臣的忧患。
然,若将皇位真给了弗翷王,又是对不住孝昭帝那一脉……
这可急煞了陈太后,正当手心手背都是肉,踌躇不决,这日朝上大臣们一如往日,又干起架了,随后传来一件事。
作者有话要说:
☆、争女
那天早上,两派又在銮殿厮骂,弗翷王体力不支,当场厥倒,被人抬到内堂。
太医进內帏查证,出来告诉太后和群臣,弗翷王因黄河一役,患了风湿,这病虽不至死,日常生活却会大大受影响,也会随年纪加重,到了晚年,极有可能瘫痪。
陈太后一听,深深觉得对不起这儿子,坚定决心,垂帘放出话来:
“……麟奴尚小,未经储君磨炼,陡然御极恐怕难堪大任。
六郎沉稳,有丰富战争施政经验,且为抗击匈奴一战,险命丧异地,居功甚伟,可代先帝控管社稷……”
弗翷王排行老六。
谢福儿当时听谢夫人讲到这里,第一感觉就是,这皇帝可真会装!
老寒腿又不是脑梗塞,晕个什么劲?晕就晕吧,还晕在这节骨眼的场合……
说得漂亮,代为控管,赵光义也说给他哥赵匡胤代理江山,翘辫子后还给他侄子,后来还了吗?
还是还了,拖到了重重重孙子南宋的赵构,实在是不孕不育,快要国破家亡才将烂摊子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这不是坑他大哥么。
不管是不是装,弗翷王高瓒的目的,达成了。
彼时,仍有死硬派不松嘴,陈太后发怒:“六郎已落下终身不治之症,逮不准哪日就得长卧在床,你们这群老驴囚骡还有什么不信任的?非要摧残死老身剩下的独苗血脉?”
这样一来,大局定下。
弗翷王承祧后,毕竟不是顺势继承,为了叫不平之人偃旗息鼓和争取人心,将侄子高长宽过继到膝下,立为嗣子,就储君位,又将在藩地王府生的一名亲生骨肉封到边境,给了不高不低的爵位,颁下旨意,永不许入京半步,以此来彰显自己遵照母命,这个天下,只是代为控管,始终是要还给兄长那一脉。
随后,又叫胥不骄放出话来,一切谨照孝昭帝旧制,另外,为了表陛下之城,仿尧舜禹时代之举,转立孝昭帝寡后蒋氏为新任皇后。
新帝事都做全,这才叫反对声慢慢消弭下去。
这也是郦贤妃为什么憎恨蒋皇后的缘故。
有这样的背景,蒋后一日还活着,郦贤妃又怎么越得过去。
若这位郦氏贤妃是个娘家无功没勋的,也没这么窝火,偏偏其人兄长郦仕开是掌管全国军政大权的大司马,两名侄子分别是二品大将军与将军,郦氏本人又是高瓒原先封地的潜邸侧妃,被安置在外地的小藩王也是她膝下所出。
正妃早逝,她一路伴圣至此,万事俱备,本是该当皇后的命,却只得屈居人下,怎么能不怨。
一言以辟之,如今这皇家,皇帝是小叔,皇后是大嫂,太子是侄子。
乱套了。
###
次日,谢福儿随秦恭使去了图华宫,面见蒋皇后。
天气无风轻阳,蒋皇后搬到殿外的水榭小亭内晒太阳,面貌一如初见威仪,穿得却比群芳荟要随意,通身正红襜褕,头点一根宝蓝累丝金凤钗,慵偎在美人靠上把持书细琢,把盏弄茗,比起在众人面前的矜肃,如今更像个娴雅温婉的贵妇,只听传谢女史来了,才放下书卷,坐挺了身子,叫手边宫人给谢福儿交代图华宫书室文房的细节。
这可是老板的老板,大老板。谢福儿怎么敢怠慢?俯拜大礼过后,耳朵竖得像兔子,将宫人每句交代都听了个实,飞快过脑子后,斟字酌句、掏心挖肺地好生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