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弟,你们这牛犊子多少钱一头?”周友平指了牛圈里几头小牛道。
“牛犊子便宜,像这样品相好的也就二两钱银子一头。”中间人道。
“那这头牛呢?”周友平又指了一头品相一般的牛问。
“这头有四岁了,卖主说了四两银子就成。”
“四岁了啊,却是老了些。”周友平沉吟,“买回去也做不了几年活儿。”
“可不是,周大哥,要我说还是先头那牛好,正好是能做活的时候,样子也好。虽然价钱贵了点,可要买就买个好的,也省得麻烦不是。”中间人劝着。
周友平又围着几头牛看了看,对中间人道:“大兄弟,你也知道我们庄户人家买头牛不容易,一时半会儿也没个主意,要不你先去招呼其他人,我们在商量商量。”
中间人看一个中年汉子围着那头好牛看了半晌了,爽快点头,“那行,大哥大嫂你们先商量着,我去那边看看。”
中间人离开后,周友平和唐氏商量,“孩子娘,你看要不我们买头大牛,再买头牛犊子。”
“不是说好买一头牛吗,怎么还要买牛犊子?”唐氏忍不住提醒丈夫,“剩下的钱我们还要买酒和冰糖泡果子酒的。”
“我知道。”周友平点头,“我是想买头老点的牛先干着活儿,等它干不了活了,买的牛犊子也就大了,能接着干。老牛和牛犊子都便宜,加起来也就一头大牛的钱。”
“哎呀,我怎的没想到这个。”唐氏笑起来,“当家的,还是你想的周到。这样一来,我们花一样多的钱就买了两头牛呢,这做的活儿总比一头牛强吧?”
两口子一合计都觉得这样好,于是决定买两头牛。
中间人和看牛的中年汉子聊了好一阵,又走过来,“周大哥,你们决定买哪头牛了吗?”又指了中年汉子,“那边的刘家大哥看上那头牛了,因为你们是先来看的,所以我想问问你们的意思。你们要是不要,我可就卖给他了。”
“看了这牛还真是好,这么一多会儿就有人看上了。”周友平笑道:“既然他喜欢,就卖给他吧,我们买其它的。”
“周大哥,你可想清楚了,这么好的牛可是不多见的。”中间人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
周友平摆手,“我也知道好,可我们家确实花不起这么多钱买头牛,还是看看其它的。”
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中间人也不好多劝,再说他做谁的生意不是做。
等中年汉子买好牛离开了,周友平一家子也选好了牛,“我们要这两头。”
周友平指了一头高大却略显老的牛和一头精神百倍的小牛犊子。
“两头?”中间人本来以为他们就买一头老牛的,没想到这一家子居然一买就是两头。
“是啊!”周友平点头,接着眼珠子转了转,“我们要一头老牛和一头牛犊子,一共是六两银子吧?”
“对!”中间人奇道:“既然是一样的钱,你们怎么不干脆买头好的?”
“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买两头牛了啊。”周苹儿眼珠转了转,“叔叔,我们家一下子就买了两头牛呢,你可要给我们搭点东西。”
“也不用你出钱,就想你帮着办点事。”周苹儿道:“待会儿我们还要急着去买好些东西,想买了牛拉回去,可我们一家子不知道再那里买牛车,想请叔叔你帮个忙。”
中间人想了想,他干这行也不短了,知道一般老牛和牛犊子不好卖,这一家子一下就买了两头,着实难得。况且今儿个又不是集日,客人也少。
想到这里,他点头,“好啊,这个忙我帮了。你们尽管去买东西,回来的时候我保证你们看到一辆好好的牛车。”
周友平见他愿意帮忙很高兴,讨了两头牛的钱和给中间人的五钱银子报酬,又拿了买牛车的一两银子给中间人,“大兄弟,那就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中间人摇头,“周大哥你只要记得下次买牲口还找我帮忙就成。”
这中间人办事效率很高,等周友平他们一家子买了冰糖,又在酒铺定好酒回去的时候,牛车已经安好了。
他们一家子高高兴兴赶了牛车去拉酒,周筝儿坐在牛车上,心里那个爽,咱现在也是有车一族了!
正文 第104章 少年举人受欢迎
八月底石桥村发生了一件举村欢庆的事,一日上半晌两个衙役装扮的人出现在村口私塾,“请问,陈谨珂陈老爷可住在这里?”
出来应门的桂妈妈点了点头,“是啊,差爷找我们家大公子有事儿?”
其中一名衙役面露喜色,高声大喊,“恭喜陈老爷高中举人!”
“中了?”桂妈妈面露惊喜。
“是啊,妈妈,请问陈老爷在家吗?”
“在的,在的。”桂妈妈侧身把两人往屋里引,“差爷快请进,我这就去通知我家老太爷和公子。”
陈老夫子正在给学生上课,看到桂妈妈反常地闯了进来,本来有点不高兴,“毛毛躁躁的干什么?”
“老太爷,老太爷,大喜啊!”桂妈妈完全不把他的脸色放在心上,“快快快,家里来了差爷送喜报,珂哥儿中举了!”
陈老夫子腾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真的?”
“可不是!”桂妈妈笑道:“你快回去看看吧,差爷还在屋里等着呢。”
陈老夫子乐哈哈准备往后院去,快出门的时候才想起学生来,“今儿个的课就上到这里,你们都散了吧。”
提前下课,一群半大小子当然高兴,回去的时候顺道把这件事宣扬出来。很快,全村的人都知道了陈家喜事。
“听说了吗,陈家那大小子是举人老爷了。”
“杨家小子在村口嚷那么大声,谁没听见。”
“哎呀。可真是了不起,才多大年纪,就中了举。我娘家村里好些年才出了个举人,可那黄举人中举的时候都三十好几了。算起来那年纪可是陈家小子的两轮还不止呢。”
……
短短一天时间,陈谨珂再次成为石桥村的风云人物。
“二姐,今儿个私塾放假,我们去找陈谨瑜玩儿吧?”八月三十这天,周筝儿在家闲得无聊,想着柠檬酒快出坛了,想着还得去请陈谨珂写招牌。
“好啊!”周玉儿脸蛋红红的,“我们也去瞧瞧举人老爷是什么样的。”
“还能什么样啊,你又不是没见过陈谨瑜的大哥。”周筝儿觉得吧,举人老爷虽然有一定的特权。可要真算起来。顶多也只算是考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学生。又不是三头六臂,哪里用得着像看神仙一样膜拜的。
周玉儿皱眉,“可我听村里人说。举人老爷都是穿长衫,成日里摇扇子,长着长胡子的人。“
周筝儿汗,“二姐,人家说的是那些年纪很大的举人,起码得和爹差不多的年纪吧?陈谨珂才多大啊,哪能留长长的胡须?”
“是啊。”周玉儿发愁了,“只是不知道像陈举人这样年纪的老爷是什么样的。”
“在这里瞎想什么,我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周筝儿拉了她,“快走吧。上次我过去的时候,桂妈妈还说要做桂花糕,也不知道做没有。”
姐妹俩走了两刻钟才到村口陈家,周筝儿敲了院门。
“谁呀?”院子里传来桂妈妈的声音。
“桂妈妈,是我。”周筝儿心里有些奇怪,以前来的时候桂妈妈都是直接开了院门,这次怎么只在院里问话。
好一阵子,桂妈妈才开了院门,“是筝儿玉儿啊,快进来。”
说着把姐妹俩迎了进去,快速地插上了门。
周筝儿有点奇怪,“桂妈妈,你这是怎么了,是在躲谁吗?”
这些年桂妈妈早和周家姐妹早就混熟了,知道她们比一般的孩子都早熟懂事,不由向她们抱怨起来。
“这阵子家里来了好些人,有的根本不认识,整日里邀珂哥儿这家喝酒那家坐席的,老太爷为这事儿气得不行。”说着桂妈妈叹了口气,“唉……我们珂哥儿才多大,上门提亲的人都快把门坎给踏平了。”
“有人像陈夫子提亲?”周筝儿眼睛亮晶晶的,“都是些什么人啊?”
“你个小丫头也对这事儿感兴趣,也不害臊?”桂妈妈被她好奇地样子逗笑了。
周玉儿悄悄拉了妹妹的衣角,“筝儿,别问了。”
“哎呀,我这不是关心陈夫子吗?”周筝儿一副天真烂漫,话说陈谨珂才十四五岁,要搁二十一世纪顶多是个中学生,是被打击的早恋年纪啊。在这里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谈婚论嫁了,真心同情之!
桂妈妈和两个丫头没遮没拦闹惯了,也没隐瞒,“现在已经有六七家人找了人来说和,什么镇上做生意的,邻村的地主老爷,还有村里两三家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两三家见天儿过来,可老太爷说了,现在珂哥儿最重要的是静心读书,以期金榜题名,这些事儿都得先放放。”
周筝儿点头,以陈谨珂这样的小天才又有抱负的人,哪里看得上镇上这些姑娘,人家怎么着也得找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吧?还是陈老夫子有远见,从古至今的才子佳人故事告诉我们,金榜题名的大才子单身是很重要滴。人家有头有脸的人家,总不好把宝贝闺女嫁个二婚男吧,说出去名声也不好不是。
相似小说推荐
-
清朝幸福生活手札 (一个小瓶盖) 2014-05-08完结钮钴禄.甜儿:生下来就是个享福的命,在家时有她爹妈、哥哥宠着,嫁人后有堂堂皇子阿哥稀罕着,生孩...
-
乱世姨娘漂白路 (叶碗) 2014-05-13完结穿越成商家大户里一位怀着三月身孕母凭子贵新鲜出炉的三房三姨娘的霍青玉,适逢二王作乱,跟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