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酒出乎她意料的卖了大价钱,唐氏心里正高兴着,女儿提的这点小要求自然满口答应,“好!我们加上栗子和猪肉。给筝儿熬好吃的粥。”
“娘,我也要吃,我也要吃!”周玉儿听到有好吃的,也过来凑热闹。
唐氏笑着拍她的小脑袋,“怎么少得了我们玉儿的。大家都有得吃。”
说着又埋怨丈夫,“今儿个怎么也没想着买条肉回来,明儿腊八节,我还想着给几个孩子弄些好吃的呢。”
周友平抬手摸了摸脑袋,实诚道:“怀里揣着这么多钱,我还不一溜烟往家赶啊。”
“是啊,娘。”周苹儿插嘴,“这可是二十五两银子呢,要是丢了可不得了。我们可不是火急火燎的回来了吗。”
说起今天卖酒得的钱,周友平把自己一路上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孩子娘,我寻思着既然咱们这次得了二十五两银子,还是紧着先把大哥的钱还了吧。”
“我也是这么想的。”唐氏的想法和丈夫不谋而合,“大哥把今年出去挣的钱就借给了我们,咱们既然有钱也应该还上了。”
虽然是亲兄妹,娘家嫂子也是个热心的,可总欠着大哥的钱也不好。
“明儿过完腊八我去清林镇一趟,把钱给大哥送过去?”周友平问着妻子。
唐氏笑道,“也用不着这么急,我看还是等过年的时候咱们一家子过去一趟,顺便给娘拜个年。”说着又感伤起来,“说起来我也好些年没回去了。”
分家前,过年的时候家里事多,周李氏从不准她回娘家。现在分了出来,过年的时候她也想回去看看娘家人。
周友平知道妻子的心思,点头道:“也好,到时候我们一家子一起回去给娘磕头去。”
腊八节这天一大早,唐氏和周苹儿就忙活起来。
她们把昨天准备好的食材仔细清洗了,用小火慢慢熬了一大锅腊八粥。
周筝儿窝在被窝里却早已闻到了厨房内传出的粥香,满心欢喜地笑了笑,嘻嘻,这感觉可真好!
她笨手笨脚穿上旧棉袄,踏着小棉鞋就往灶间跑,“娘,娘,这味儿真香!”
正动手切白菜的唐氏笑看着她,“哟,今天这么早就起来啦。快洗手洗脸去,一会儿就能吃粥了。”
周筝儿垫着脚往锅里看,翻滚着的粥里有大米、栗子、绿豆、黄豆。可是,最最重要的猪肉呢?
“娘,昨天你不是答应了要在粥里放肉的吗?怎么没有啊?”她转头看着唐氏,眼里满是失望和委屈。
人家她都不指望红枣莲子之类了,怎么连卖萌装可爱换来的猪肉也给省了啊!
“瞧你那嘴上都能吊两斤猪肉了!”捧着干柴进来的周苹儿白了妹妹一眼,“快别委屈了,爹一大早就去村口买肉去了,少不了你的猪肉。”
说话间,周友平就提着一条子肉回来了,看到小女儿也很惊讶。
“筝儿今儿个怎么起这么早?”周筝儿黑线,难道她以前都很懒的吗?不然怎么她起了个早床,一个个都要吃惊一番。
“这是在馋嘴呢。”唐氏接过丈夫手里的肉,“这里有两斤肉吧?”
周友平点头,“昨儿个你不是埋怨我没有买些肉回来吗,今儿个补上。”
“那敢情好!”唐氏笑着对两个女儿道:“你们爹今天买了好些肉,我们拿些熬粥,剩下的烧一盆红烧肉好不好?”
姐妹俩自然高兴,连连点头。
等唐氏把一小半猪肉切成小丁倒入粥里搅拌一阵子,腊八粥熬制的进程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周玉儿也起床了。
“苹儿带着妹妹洗脸漱口去,马上就能开饭了!”唐氏一边盛粥,一边嘱咐大女儿。
周苹儿从灶上的小铁罐里舀出热水,端着木盆子到院子里,又拿出挂在屋角的棉布和柳条儿,“你们两个快过来洗漱,洗好了就吃饭。”
小姐妹欢呼着跑了过去,唐氏看着几个雀跃的身影,露出满足幸福的笑容。
先盛了好几碗腊八粥,分别搁在家里的不同位置上,祭拜了各路神明,盼他们保佑家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并讨个来年丰收的好彩头。
等周苹儿帮着两个妹妹洗漱干净后,一家五口聚在饭桌旁美美地喝腊八粥,“娘,这粥真香!”
“是啊是啊!”周玉儿是周筝儿的铁杆粉丝,“娘,这粥比以前的粥都好吃!”
周苹儿比较客观,“放了那么些肉,当然好吃喽!“
“孩子爹,吃过早饭后你给老屋那边送一罐子粥过去吧。”自周亭伟洗三礼后,唐氏就再也没去过老屋那边,有什么事都是周友平跑腿。
周友平知道她的心结也没多说,周苹儿转转眼睛主动请缨:“娘,还是我去送吧,爹不是还要编篱笆吗。”
“也行。”周友平不置可否。
吃完了腊八粥,全家人又开始出动忙活了起来,周苹儿提着个装着陶罐的竹篮子给老屋送腊八粥去了。周友平用堆在院子里的竹子编篱笆,冬天里山里的野兽没有吃的,很可能会下山来,得筑个牢实的篱笆他才能安心。唐氏把剩下的粥盛在了盆子里,搁在屋外等着结冻,待日后这段日子想吃的时候再拿去温着解冻。
这是当地的习俗,熬制好的腊八粥不能当天吃完,需得吃个好些天,如果几天之后还存在剩余的话,那定是个好彩头,意指年年有余的吉利兆头。
收拾好腊八粥,唐氏又开始为房子除尘清理,除尘也有“去陈迎新”的内在含义。虽然他们的屋子还比很新,也没有多少尘可除,但这是除夕春节这样的大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工作。
等唐氏把家里人的旧衣服都清理出来,堆放在木盆子里准备好好洗涤一番的时候,周苹儿提着空的陶罐子回来了。
唐氏接过陶罐有些吃惊,“你嬷嬷没给我们腊八粥?”
依习俗谁家要是得了别家的腊八粥,是要回送自家的腊八粥的。
“没呢。”周苹儿撇嘴,小声嘀咕,“我去的时候老屋那边死气沉沉的,小姑姑说嬷嬷就让熬了一小锅腊八粥,早上家里就喝光了。”
自从周友安被赶回了家,周李氏的脾气就越来越坏,现在连老周头都得避着她。
正文 第059章 古代购物也疯狂
不管老屋那边气氛如何,唐氏带着几个女儿如火如荼地开始准备着新年的事情。
“孩子爹,我刚才算了算家里的银钱,除了还大哥的钱,家里还有十来两银子。眼看就要过新年了,我想着给几个闺女一人做一身新棉袄,你看行不?”想到大女儿身上的棉袄还是去年用梅香的衣服改的,二女儿穿的是大女儿穿过的衣服,小女儿的衣服是用自己的袄子改的。小孩子长得快,今年几个孩子的衣服都短了一大截。
“也好!”周友平是个疼孩子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不反对让几个闺女穿好一些,“你的棉袄还是生玉儿那年做的,要不也做一件吧。”
唐氏却没接受丈夫的好意,“我那衣服还能穿,还不如把钱省下来到时候翻修翻修篱笆。”
腊月十六赶集日,周友平一家子搭了杨驼子的牛车赶到镇上的时候,镇上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家脸上都笑嘻嘻的一团喜气,大多是来买年货的,一个个脸上笑呵呵喜上眉梢的。
“我先把红薯送到五福楼去,一会儿过去找你们。”周友平挑着一百斤红薯和妻女道。
“行,我们先去布店卖做棉袄的布料和棉花,估摸着要好一阵子呢。”唐氏笑道。
和周友平分开后,母女四人来到西大街的布店,一个穿着考究的年轻妇人迎了出来,“大嫂是要做新年的衣服吗,快进来看看,我们店才进了好些新花样,每匹布都很喜庆。”
唐氏在她的指引下凑在几匹红色的细棉布旁看着,周筝儿眼睛珠子把店里扫了一圈。这店里的布匹可真不少,有绸的、缎的,也有粗棉布、细棉布。或许是因为走中低档路线,店里的绸缎很少,大多是棉布。不过花色却很多。红的、蓝的、绿的、黑的各色大花、小花、碎花。看得人眼花缭乱。
唐氏再三比较后给姐妹几个各扯了一身红底粉花的细棉布,周筝儿看了看,虽然俗气了些,可看起来够喜庆的,新年的时候穿真合适!另外又选了红色的细棉布做棉袄里子。
“老板娘,你们这里有棉花卖吗?”唐氏在伙计量布的时候,问老板娘。
老板娘热情地介绍着店里的东西:“有啊,我们店里好棉、次棉和下等棉都有,您要哪一种?”
说着又让伙计抬了三个篮子出来,里面分别放了三个等级的棉花。
唐氏几个仔细看了这些棉花。好棉洁白如雪,次棉颜色偏黄有些许杂质。下等棉应该是陈棉,摸上去不若好棉和次棉柔和。
“这好棉八十文一斤,次棉五十文一斤,下等棉只要三十文一斤,您是要买那种?”老板娘见唐氏对着好棉爱不释手,立马积极推销,“这好棉花虽然价格高些。可这颜色雪白雪白的,有没有杂色,可是极上等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清朝幸福生活手札 (一个小瓶盖) 2014-05-08完结钮钴禄.甜儿:生下来就是个享福的命,在家时有她爹妈、哥哥宠着,嫁人后有堂堂皇子阿哥稀罕着,生孩...
-
乱世姨娘漂白路 (叶碗) 2014-05-13完结穿越成商家大户里一位怀着三月身孕母凭子贵新鲜出炉的三房三姨娘的霍青玉,适逢二王作乱,跟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