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弃妇的古代奋斗日子 (文荒来挖坑)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文荒来挖坑
- 入库:04.10
四人不曾想曾林竟会拿出了劳烦到苏雨的解决办法,一时有些发愣,倒是玉莲和何三娘反应过来得快些,愁容顿展地谢过了曾林,并表示她们一定会很小心伺候少奶奶,绝不会让少奶奶受累。
见曾林做了这么个决定,顾妈妈不知是不是被这么一下惊吓,脑子也活了,也想出了办法,“少爷,咱们也可以帮帮少奶奶的,这小厨房不好添新人,可大厨房里却无碍,咱们不如去寻了那擅作外地菜色的厨子,添进大厨房里,让何厨娘她们暗地里跟着学着做便是;此外,还可以四处寻寻,有没什么食谱食方的,咱们也可以学学。”
这么一来,倒更妥当些,曾林自是没有不应的。
如此,苏雨总算又有了事可做,虽然只是在厨房里纸上谈兵,但比起闲闲无事,她可是快活了不知多少,想吃什么,只管说该怎么做,厨下自会照着苏雨的吩咐琢磨出来。
这头一遭,苏雨便把这些日子以来的主食——米饭先给撇到一旁去了,不想还不觉得,一想便觉得有些腻了,第一个回想起的就是另一种主食——面粉。
各种各样的面条,长的短的,宽的细的,干拌的带汤的,想起来就忍不住流口水了,更别提那些种类丰富无比的配料这些了,当下便整治了一大碗山珍鸡汤刀削面来吃,吃完胃口开了,脑子也一下子活了。
几千年后无比丰富的各类食材一下子在苏雨的脑海中闪现,苏雨掏出了自己的小本子,将如今这时代可能有的都一一记了下来,然后便开始回忆起了之前自己吃过的所有东西,也一一记在了本子上,开始琢磨起怎么将它们都仿制出来。傲视天下:庶女皇权
菜色的问题似乎这一下都解决了,但主食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不管再怎么换花样,面粉做的食物总还是面粉做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在面粉被折腾了一圈之后,苏雨又把主意打到了粗粮上,要知道,后世好些粗粮做的东西,可是十分地受人欢迎啊!
而苏雨印象中最深的便是窝窝头、馍馍以及豆渣饼,想到这几样东西时,它们的味道也同时被苏雨回忆了起来,馋虫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苏雨便马上安排起做这几样东西来,她只会一些很简单的制作方法,比如窝窝头,她只会玉米面掺入其他类面的制作方法,先将玉米面、黄豆粉放入盆中,逐渐加入温水揉和均匀,使面团柔韧有劲;然后将面团揉匀后搓成圆条,再摘成面剂;在捏窝头前,右手先蘸点凉水,擦在左手心上,以免捏时粘手;取面剂放在左手心里,用右手指揉捻几下,将风干的表皮捏软,再用两手搓成球形,仍放入左手心里;右手沾点凉水,在面球中间钻1个小洞,边钻边转动手指,左手拇指及中指同时协同捏拢;将窝头上端捏成尖形,直到窝头捏到0.3厘米厚,且内壁外表均光滑,最后上屉用武火蒸上一盏茶功夫即成。
豆渣饼和馍馍中的石子饼就更简单了,豆渣饼是要在豆渣中混入一些菜的细末以及盐、花椒、辣椒和一些香料粉,也可以加入鸡蛋,然后一起揉成团,捏成一小团一小团放到油锅里煎,煎到两面黄时就可以吃了;石子饼也可以用豆面来做,和好面,将饼子贴在锅里炒的滚烫的石子上烙得干干的,吃起来便很干脆。
经苏雨这么一点拨,何三娘便开动了脑筋,将这粗粮食物琢磨了个透,在苏雨的指点下加以改进了不少,苏雨也来了兴致,将后世的方便系列食物也捣腾了出来,像油茶啦,方便面,方便粉条,方便米饭这些更易储存的食物也纷纷问世了。
彼时苏雨已经对在厨房里指点江山有些失了兴趣,因为她会的,能用得上的菜色这些都用得差不多了,再玩下去,她也得江郎才尽了;便转战了另一个地方,去鼓捣她的古代孕妇装去了,仿唐氏高腰广袖束胸裙,宽大的直筒裙身搭配盖胸的小外套,抑或是短披风,苏雨结合自己曾在古装剧中看过的样式,一口气“设计”出了五款别具一格的新式花样。
当苏雨离开厨房时,曾林却对她玩出来的易储存的食物和粗粮食物,泛起了深思。
第72章 云涌(一)
夕阳西斜,天色一点点泛起火烧霞,瞧着天色,在家奔波的人便知黄昏将至,心里暗暗地开始估摸起时间来,京城正逢会试和武举的盛事,来城中讨生活的贩夫走卒,一时不知多了有多少,晨入暮归,不敢耽搁一点时间。
瞧着这天色,这些奔走在街头巷角的小商小贩,不由都朝着西边望了几眼,似是在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什么。
“嗡……”到第一声钟声传入耳中时,小商小贩们都知道此时是什么时辰了,酉初(17点)了,家在城外远些地方的人,就该马上收拾收拾赶回家去了。
这钟声却不是只响几声便停了,而是“嗡~嗡~嗡~嗡”这般好一阵悠扬而绵长的钟声绵延持续了有一刻钟长,一如既往,没有半点变化。
此刻,京中上至皇亲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闻得这钟声,便立刻知晓已是黄昏时刻,在外奔波的,都该收拾收拾,放下未完的事,准备归家了,故而,京中平民百姓们,便将这钟声唤作“归家钟”。
这不过是百姓们自取的名儿,实际上,这钟声,不过是城外大慈寺召唤寺中众尼做晚课的信号,大慈寺虽是方外之地,但因颇受皇家尊崇,因而也是规矩森严,凡出家有名碟者,除寺内职司需勤勉克己之外,早晚课的修行也是一日皆不得误,大慈寺立寺百年有余,这条规矩从没一天破过。
晚课的钟声一响,众尼纷纷赶至大殿,敲响木鱼,默默诵念起经文,木鱼的敲击声十分整齐,随着人流的汇集,木鱼的响声也越发大,慢慢从大殿想四处传开,一时寺中越发寂寂,寺中的杂役们听得钟声和木鱼声,再无一人发出杂声。
与大殿中大家一起做晚课引起的这般庄严肃穆不同,寺中西北角,靠近后山的一个偏僻小侧院中,此地木鱼的敲击声与大殿中相比,却显得气势薄弱了太多,但那缓慢而有节奏的敲击声,却也让人不由肃然起敬,连夕归的鸟雀们也凛然不敢出声。
小侧院并不大,倒也勉强算得上周全,正对院门的一间正殿,正殿左右两侧统共四间厢房,院中左右各有两处小塔,木鱼声正是从小院正殿中传出的。
小院正殿前后六十步开外,左右四十步开外,内里陈设极其简单,殿中高高供奉着一尊半人高白玉佛像,佛像前是一尊及膝的香炉鼎,佛像左右两侧各供奉着佛前四位尊者,此外殿中再无旁物;殿中三名女尼正前后相对屈膝跪坐在蒲团上,紧闭双目,全神贯注地做着晚课,面朝大殿门口的女尼满面皱纹,已瞧不出姿容,只能瞧出早已是垂暮之年,而她面前的两名女尼,却都是姿容不俗,虽眼角额际皱纹已不可掩,但仍可瞧出不过年过中年,仍是年华犹存。沈梅君传奇
“嗡—嗡—嗡”三声短促的钟声敲响,三名女尼不约而同停下了敲击木鱼的动作,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垂暮女尼便对中年女尼道,“慧慈,晚课已毕,你可自去修行了!”
垂暮女尼右侧的中年女尼应了一声,便起身回了厢房。
一出正殿,两位中年女尼便一前一后回了右侧的第一间厢房,一踏入厢房中,走在前面,气度更胜一筹的中年女尼慧慈便问道,“慧平,方才修行时,你的心不静,这是为何?”
紧跟着走进屋的中年女尼慧平满脸愧色地回答,“主子,奴婢有负您的嘱托,连点小事都没办妥。”
“是勉之的事?”
“主子,奴婢没有约束好底下的人,打草惊蛇了;不知是什么缘故,之前府城里闹了一场,连小公子都急急忙忙地赶了回去,可那人腹内的胎儿却是有惊无险,但小公子把家里上上下下又清扫了一遍,把那人护得更是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咱们这下,倒是真的一时半刻不好再动那人了。”
慧平越说头越发低了下去,这么一件小事,她竟然都办砸了,心里很是自责,可心中最担心的,却还是因着这份不顺心,又勾起了主子的伤心事。
慧慈闻言,脸色有些晦暗不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倒是慧平,见她一言不发,心中倒是越发愧疚了。
主子本是高高在上的贵人,谁知一夕之间,遭逢巨变,娘家倾覆,幼子被远逐,那重重深宫中竟再无主子的容身之处,逼得主子只能出家为尼,被困在这一方小小的佛堂之中。
主子已经有太多的不如意了,如今就连这点小事,都还要让主子不如意吗?慧平心中一阵激愤,上前急急地道,“主子,我亲自去把那人处理了吧?”
慧慈此刻脸色也平静下来了,语气很是平静地问道,“这么说,勉之很是看重他的妻室?是苏氏吧?苏氏人生得可美?都会些什么?可是个懂事贤惠的?”调教渣夫:嫡女长媳
慧平听主子问起,虽不明就里,仍一一回了,“据底下人传来的消息,小公子倒是颇爱重苏氏;苏氏的容貌只说得上清秀,出身农家,说是女红和厨艺不错,也识得几个字,也还算得上能干,府城老家那边的事,说是她接手后也没见出什么大的差错,倒是有几分手段,小公子进京时,也给小公子添了房妾侍随行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