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医代风流 (慕容妃)



周氏一听,知颜林氏是要开药方了,她仔细观察了颜林氏的神情,见她一脸稳重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周氏的心理也安了不少。

颜舜华昨晚上说的药方,颜林氏夜里挑灯看了半休,早已经将那药方烂熟在心,当下写起来可谓是下笔有如神,竟是一气呵成将那药方写成。

周氏并迎春与腊梅主仆三人一旁瞧了,见周氏下笔的动作流畅,也不觉欣慰。

外头流传的周氏给人看病却差点害的人孩子成肺痨的事情,周氏通过家里下人的嘴也是有耳闻的。

如今看着周氏的打扮,说话的形态及下笔的顺畅,虽还不知道周氏到底能不能使得自己保住腹中胎儿,内心里却是已经信了大半。

周氏也愿意相信颜林氏能够帮她安好胎。

一时,颜林氏写好了,吹了吹墨迹,含笑唤了一声腊梅:“姑娘。”

周氏冲腊梅点点头。

腊梅走上前将周氏写好的药方子小心的用双手接了过来,她好奇的一瞧,却已是变了脸色。

腊梅是个不识字的,但她自小服伺的周氏却是个识文断字的。单就这药方子的上的字迹来讲,颜林氏的字写的实在是比周氏好!

周氏素来细心,早已将腊梅的神情收入眼底。她疑惑着从腊梅手中接过药方子,低头一看,却也是暗暗称奇。这是一手上好的簪花小楷,且深的卫夫人之遗风。

周氏尚未出阁时,家中母亲曾做主为她从平城请了一个女先生来,那女先生让她临的帖子就是卫夫人的簪花小楷。在观音镇上,周氏一直以自己的字与卫夫人有三分相似而心内自豪。

却不曾想,她一向引以为傲的字,竟是连一个乡间医婆都比不上。周氏的眼底便有些复杂,含着失落、疑惑,更多的是希冀。

颜林氏活了大半辈子,自是能看出周氏心中所想。她自打躲在这凤鸣村,行医已有二十多年,大大小小的药方也写了无数,只是乡野之人几乎都不识字,更是无人夸一声她的字。

颜林氏眼底有浅浅的笑意,心道其实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到底还是将母亲的一手好字练到了家……

周氏耐下心来仔细看药方。她并不懂药理,不过也知道当归黄芪党参等药都是常见的补气血药物。这样的药方,那素有“妙手仁春”之称的王大夫也为她开过不少。

周氏将药方轻轻放在一旁的长案上,心里面微微有些失望。

周氏很好的掩盖了这失望,暗暗吩咐腊梅拿了两锭银子给颜林氏。

出乎她意料的是,颜林氏竟然推拒了。

颜林氏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这诊金夫人先暂且为老身存着,等过几日夫人觉得身子大好了再给老身也不迟。只一事,但请夫人派人抓药时莫要全部在一家抓,多跑几家。”

周氏很是意外,意外之余,周氏心中暗暗称奇。

她也知道有的大夫怕药方泄露,当下很爽快的答应了颜林氏。

颜林氏又交代了周氏一些注意事项及饮食分配,婉言拒绝了周氏留下来吃午饭的好意,便提出告辞了。

周氏客气的留了留后,便吩咐腊梅送颜林氏出府,又特交代了富贵赶车将颜林氏送回凤鸣村。

待颜林氏走后,周氏悄声问迎春:“你觉得这个林大夫如何?”

之前,周氏提起颜林氏还是称其为凤鸣村那个医婆,如今却是改口为林大夫。迎春知道,称呼上的区别其实是内心的反应。

她笑着道:“我倒觉得林大夫和传言说的不一样,许是外头行行相妒也是有可能的。”顿了顿,又问,“夫人,可要去药铺抓药?”

周氏点点头:“要的,你且找个嘴严点的婆子去药铺抓,分着铺去抓,且不可一家铺里抓,指不定这是林大夫的秘方,不要坏了她吃饭的门路。”

迎春答应了下来,想了想,又斟酌道:“可是之前老爷说,他要先拿颜林氏的药方子去平城里找大夫看了后再决定吃还是不吃。””

周氏犹豫了下,想了想笑道:“不妨事,他是谨慎惯了的。若等他这么一来一回的,我怕耽搁了安胎的好时机。再则,若平城的大夫真的有本事,也不会跟那王大夫一样说让我做好心理准备!”

她望窗外一眼,又道,“我瞧着那林大夫开的方子里用的都是补气血的药,料就算治不得病也要不了命。我且先喝上一剂,若觉得有一点不妥,再立马停了也就是……“

迎春便点头去了,临走前又吩咐小丫鬟给周氏沏了一杯红枣莲子茶,这茶也是颜舜华让周氏常饮的,说是养胎。

*******

课间休息的时候,罗浮生见颜致远出去活动筋骨,又跑来和颜舜华寒暄:“听说,你祖母今日去给师母看病了?”

颜舜华抬头看了罗浮生一眼,又低头看桌子上平摊的书《幼学琼林》。

罗浮生见颜舜华不说话,只当她小,也不理会,又自顾自道:“外面人都说你祖母曾经差点害的人家孩子得了肺痨,是个江湖郎中。”

颜舜华抬头平静的看了罗浮生一眼,将《幼学琼林》合上,声音毫无波澜的道:“先生曾说,‘幼不议尊’,“不深入不妄言’,罗同窗可知其意?”

她说完,也不再理会罗浮生,将书本一收,径直出了课堂。

罗浮生望着颜舜华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恼羞成怒。

*****蛋蛋很*臭美,见我梳头发,他会夺过去,梳他的一头乌黑小卷发,然后看看我,再给我梳梳。每次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蛋蛋那个叫做喜欢啊,笑啊……

第十九章 学童闹堂

观音镇五月的天,也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原本上午的时候太阳还火辣辣的,那白花花的日头打在人身上,让人恍以为已经处在六月里了。哪里知,等过了午天,天却是阴了下来,温新堂的学生们起初露出喜色,只觉得风凉爽的,钻进衣服里吹得身上舒服极了。很快却有雨点子噼里啪啦落了下来,天也放亮了,不一时那雨点子却是越筛越大,只一会儿的功夫,地面上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涡。颜舜华透过窗户向外瞥了一眼,见外头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上渐渐升腾起雨雾来,倒像给天地拢了一层软烟罗,煞是好看。

不想,颜舜华这一走神被李牧之瞧了个正着。李牧之倒也没说什么,顺着颜舜华的眼光也向窗外瞥了一眼,脑海里不觉浮出一句古诗词来——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李牧之及不可见的重颜舜华微笑了一下,又将目光收回,继续捧着《幼学琼林》念了起来——“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不一;大秋远、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李牧之的声音温润若珠玉落地,和着堂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听着竟是比管弦丝竹更觉入耳。

颜舜华对《幼学琼林》并无多大兴致,不过听着李牧之的朗朗读书声,跟着学生一起复读的声音,觉得这声音很是动听美妙,恰似清澈醇秀的山泉水在心田处静静流淌,洗涤着内心的不安与喧嚣。

平安在堂外闪出半个身子,探头向里张望。有学生眼尖率先发现,并耳语于邻座。李牧正在念书的声音不觉停顿,他向外望去见是平安在那里鬼鬼祟祟,不觉皱眉。

平安见被发现了,便挤出个讪笑来,又冲李牧之比划了两下。李牧之会意,冲平安点点头。

平安见意思已经传到,便隔着老远冲李牧之微微行个礼,转身去了。

李牧之望了门口出神一会儿,又继续念还未授完的文章。很快,这一章已是授完,李牧之给学生们布置了临帖的功课,自己回到隔壁房间拿了把伞,转身出了学堂。

温新堂里的学生除了颜舜华特别年幼外,其他都是半大的少年,年纪均在八到十一岁之间。这年纪的少年,心思还正处于活跃期,想法多,也普遍顽皮。少年人的天性素来不喜欢被拘着,而李牧之教学虽已是别出心裁却平素对这帮人的管束一向是严厉的。恰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心中普遍存有逆反心理,老师与家长越管的严,反弹思想越是严重。

因而,当下里,李牧之前脚一离开,紧跟着学堂里便开始三三两两交头接耳起来。起初只是一小片,慢慢的这交头接耳之声开始蔓延,声音也由之前的谨慎小声变得开始嘈杂大声。甚至有素来胆大顽皮的学生大着嗓门公开讲了个笑话,他讲的很是惟妙惟肖,故事还未讲完,满课堂里已是笑声一片。

颜致远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笑后他又有点尴尬的瞧了瞧妹妹颜舜华,见颜舜华依旧在伏案阅书,忙敛了笑容,正襟坐好,耐着性子看起摊在桌子上的书。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李牧之却是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回来。

温新堂的学生们闹得越发没形了,有的学生更甚是冒雨冲到外面,找了跟木棍,索性在抄手游廊里耍起了棍。男儿*武,少年们见那学生舞的兴起,渐渐有人也冒雨冲出雨去寻棍子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