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斗]农女当家 完结+番外 (络缨1231)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络缨1231
- 入库:04.10
徐氏趁着没人,好好地教训了一顿大女儿,说得方氏就差没掉眼泪了。
仲秋早就跑出去和两个姐姐帮着舅娘们做饭去了,今天她们可是带了好些的新鲜蔬菜的。不过,这些没有让王兴文和方氏看到。是仲秋直接 放进自己的小筐子里的。
舅娘看着新鲜的蔬菜,也挺奇怪的。
半夏嘴快,就把京都是有火窖,冬天可以吃新鲜菜的事说了。
大舅娘可是个能人,听了半夏的话,不禁自语道:“火窖能长出新鲜的蔬菜,要是咱们这也有就好了。就是不知道咋整的。”
仲秋一听,眼睛一转,便道:“大舅娘,你要是想冬天弄火窖,我给你打听去,咱们一起弄好不?”
仲秋也正愁她空间里的菜没地方消化呢,现在突然有了灵感,自然也愿意多弄些钱补补家用。她可是想着整天的吃大米饭的,现在她家虽然也种水稻,可是实在是太少了,还要还债,自然不可能顿顿吃。一个月里吃上三两回就是好的了。
“要是真能打听到方法,还真的不错。”大舅娘可不是一般的妇人,“回头我和你大舅说说,看看能不能做,你也打听一下,看看做一个火窖要多少钱来,要是能够,今年冬天可就能吃得上新鲜菜了。”
一边的小舅娘也跟着笑道:“这冬天看着这绿色的菜,还真是怪好看的。”
仲秋家今天带的东西还真不少,去年种的土豆,到了最后快上冻的时候才请了人帮忙收了回来。除了种子之外,她们家6亩里,净收了差不多3700多斤,可是让村子里的人吃了一小惊。
仲秋心里却是想着,若是放在现代,一亩怎么也得收个千八百斤的,6亩地平均才收土豆700来斤,真是不太划算。
这回来方家,王兴文给方老爹和两个大舅子也带了两麻袋过来。
土豆不算太大,但最小的也有小孩子拳头大小。
土豆不少,让仲秋在村子里卖了一些,又到镇上,找了王掌柜的,也卖了不和。家里现在也就剩下了二百来斤,是让仲秋在家里给姐姐哥哥和子汐炸薯条用的。
等到忙了一阵子,桌子也摆上了。小孩子一桌子,由两位舅娘带着在一起吃。家里的男人和姥娘们一桌子,商量着来年开春要做的大事。
种水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仲秋想着水稻里再放些鱼养着,这个可是在现代很流行的。
她们家的水田不多,而良田虽然有6亩,可是改做水田的话,还是要费些功夫。所以,今年她是想大干一场。她要在今年实现小小康的水平,在家里都和王兴文说好了,现在她一个小丫头坐在大人的身边谈着种田的事情,一点也不发憷。
方老爹对仲秋的提议倒是沉思起来,半天才道:“这水稻田里养鱼的事,还是少弄些,若是好了,明年再养也不迟。”方老爹可和仲秋想的不一样,这鱼养在稻田里,能不吃苗根儿吗?
仲秋不管方老爹怎么想,反正今年她家的河滩地她说了算。就算是那6亩地里不养鱼,但是也是要种水稻的。
仲秋来这边就是想请两个舅舅帮忙买些小鱼苗,先定下来,免得到时候她用的时候没有,影响她地的产量和秋后的收成。
和舅舅商量定了鱼苗的事,其他的事,就是方老爹和王兴文他们的事情了。就是开春种水稻,水稻种子由仲秋家提供,方老爹家的地不少,靠近河边的只有不到十亩地,所以,老爹今年想着全都种上,这开春地一化,就得把旱田改造成水田,也是个大工程。
总之,一顿饭下来,基本上的大事都商量完了,剩下的就是女人们帮着方巧妹准备嫁妆。
孩子们有了仲秋这个大玩家,也都闹着出去疯去了。
仲秋家在方老爹家一直住了两天,在初五好坏天一早才赶回了大王庄。
一到家,子沧就跑了过来。说是老爷子让他们一家子过去吃破五的饺子。
仲秋看看方氏,又看看两个姐姐,不知道这顿饺子会不会吃得肚子疼。
第84章 写给武公子的信
初五是吃饺子的日子,所以,老爷子也知道这大概是他们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所以,在家里与高氏早就说好了。高氏没有反对,老爷子也就当她同意了,这才让子沧过一请老大一家过来吃饺子。
高氏心里实在是憋着一肚子气呢,大闺女初二回来,虽然高氏把家里过年都没有舍得拿出来的腊肉拿出来招待大闺女,可心里想着过年那天老大一家子吃的那个绿菜,她就眼睛冒绿光。
老爷子和她说的时候,高氏是答应了,可是心还是别扭透了。有些话憋在肚子里出不来,又不能太下了老爷子的面子。只能坐在炕头上生闷气。
王兴文他们回来之后,收拾了一下,休息了一下就打算着去老宅吃顿饺子,仲秋也知道老爷子的意思,也没阻止。便都去了,当然,也不能空着手去。仲秋还是扫了一眼自家的东西,最后还是带了一挂血肠过去。
最后也不知道高氏是看着血肠的份儿上,还是她也知道心里有些事,总之,仲秋一家算是在老宅里吃了一顿消停饭才回来。
初八就是开工的日子,仲秋想着大舅娘说的那事,便在初八那天和秦管事的问了一下。谁想,秦对火窖一事也不太清楚,不过,他也知道武子仲对这个小村女很是重视,想了一会儿便道:“仲秋姑娘,,这事要不你写个信,我派人给四爷送去。请四爷帮着问问?”
“四爷?”仲秋愣了一下,忽然意识到说的是武子聪,便笑着道,“行,那我就谢谢秦管事了。”
接下一两个人把今年的事说了一下,然后秦管事就把这香肠是最后一年的事与仲秋说了。仲秋这事早就想好了,便对秦管事的道,“我这方子就送给四爷吧,四爷也算是帮我不少忙呢。”
秦管事这事自己作不了主,即没点头,也没摇头,便道:“那就请姑娘把信写好交给我,我连这事一起交给人都递回京都去,听四爷的示下。”
仲秋认字不假,可是那毛笔可是第一次拿,哪会写啊。没办法,只得求且于子滨。子滨虽然没念书,可是跟着三叔也没少认字,这信也就交给子滨写了。
家里因为要送子滨去念书,这笔墨纸砚的早就准备好了,现在用正得劲。写好了,仲秋看了一遍,没啥大问题,就把信交给了秦管事,现在反正也不是马上就要做的,正事可是要把这最后一批活做好了,然后就是水稻养鱼的事。
这事在现代可是太正常不过的,但是,这边她不清楚能不能养啊,她总是要多看看书,多准备一下,多准备一下才成。
不管她如何,地可是农民的血汗啊。
仲秋家最后一笔生意做完之后,王兴文带着仲秋姐弟和子滨就往镇上的学堂去给子滨拜师去了,交了学费,把子滨留在镇里,父女三个就在镇是逛了起来。今年仲秋家的肥预备的很足,因为这个,还特意在村口盖了一间公用茅厕,所以今年根本就不用为肥发愁。
现在开春了,仲秋家除了养兔子外,还要养些鸡鸭,这正好过来看看,趁着春闲的时候,正好买些鸡鸭的小崽子,回家给方氏。
另外,今年趁着没开地的时候,仲秋还想着用手里的钱再买些地来种。这牲口就得先看看,有合适的就得买下来,虽然现在地还少,可是,她不想让王兴文再那么劳心劳力的,毕竟那也是三十多快四十的人了。
古代的人寿命都少,她不想日子刚要好点,人就累病了。
牛和驴是农村人劳力的首选,仲秋不知道,王兴文作为农村人还是多少懂点儿,三个人上了牲口市场,转了一圈儿,没有看到相中的牲口,这才买了些必要 的生活用品回到了村里。
至于牲口的事,王兴文想着和方老爹商量一下,毕竟,方老爹家有牛,知道咋选。
回到家,仲秋就把子滨上学的事说了一遍,每十天一休,还好她们家离镇上近,所以,天天都可以回来,也让方氏放心了不少。
这说话间,日子过得飞快,仲秋家牲口还没买着,可是这地就有了消息。
还离她们村最近的平家坪的地,就在她们村南头,地啥的都挨着。一共是十二亩的中田,每亩要价20两,地价是不算高,不过得看地。
王兴文也是通过镇上林牙侩那里听说了,这人在镇上的牙侩里的名声还不错。听到这消息便拉上仲秋就去看田。
田离仲秋家的中田不算太远,不过也得走个五六分钟的样子。林牙侩把田指给了王兴文,也说了说田的事。
田是中田,一般都是种玉米,因为家里出了事,想要卖了田。20两对于口亩来说不贵也不便宜。王兴文看了看就和林牙侩说回家和家里商量一下,再定。明天给林牙侩信儿,林牙侩点头应了。
王兴文带着仲秋回到家,和方氏商量着。这十二亩田加一起要240两,算起来钱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