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斗]农女当家 完结+番外 (络缨1231)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络缨1231
- 入库:04.10
上房里,高氏此时正在小闺女王秋月的西屋里炕上坐着。脸色有些阴沉,本来微薄的唇紧紧地抿着。
“娘,你说话呀?”王秋月有些不耐烦地扯了扯高氏的衣袖。
“说啥?”高氏没好气地道,“现在家里有几个人你不知道?都在攒钱给你三哥考学用,你现在要钱,娘上哪儿去给你拿?”
“娘,过年也不说给我添一件衣服?哪怕一件首饰也好啊。人家的姑娘都有,偏偏就我没有,让我怎么出去见人。”王秋月不满地扭着身子,“过两天我去县里大姐家,到时候让大姐给我买。”
高氏恨得举手捶了王秋月一下道:“你大姐的日子容易过吗?你没事寻她干啥。”
“哼,大姐怎么就不好过了。守着那么大的一间铺子,哪天不是进帐好多钱的。也就娘说大姐不好过吧,要我说,这次三哥考学,娘就应该让大姐也出一份子钱。毕竟三哥若是考上了,大姐也是要跟着借光的不是。”王秋月看不上高氏的心都放到大姐王春花身上,都嫁出去好多年了,还这么惦记着。
“你大姐过日子不容易,你三哥的事,再想办法就是了。”高氏想了想,才小心地问道,“你去你大姐家也行,在那儿住到年前再回。你如今也十四岁了,来年就及笄了。也该说婆家了,你大姐在县城里认识的人多,让她带你四处走走。以后也说个县城里的,别跟娘似的,守着这么一个穷地方。”
“娘,我就这么光着去啊。”王秋月心里暗乐,如果和大姐一样嫁到县城里,那可比嫁到村里好太多了。最少她也可以做个少奶奶,有人侍候着。
“今年给你大姐送的礼就要差些了,你大哥二哥他们都出去做工,这豆包就得咱们几个包了,倒时候再打些豆腐冻上,到时候搭上咱村的便车,让你大侄子请半天假送你过去。”高氏打算的很清楚,大儿子和二儿子的事不能耽误,耽误一天就是三十文钱。可小闺女的事情也不能耽误,就只能让大孙子耽误半天了。
“那明天就干吧。”王秋月一听说可以去县城大姐家,脸上这才露出了笑意。
“你当和面的活是轻省的?”高氏瞪了小女儿一眼,每年和面的活儿都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加上老爷子一起做的。
一大家子上下十来口人呢,每年光黄米面就要和面就得百十来斤。今年两个成年的儿子都出去做短工,三儿子从小因为读书就没有做过农事,这活儿自然是做不了。
可是都让老头子做,高氏又有些心疼。毕竟老爷子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虽然身子还好,可力气活儿一般的还是由大儿子来做的多。
“让我想想。”高氏拿不定主意。
“娘,有啥可想的,让大哥请一天假有啥了不起的。”王秋月一心惦记着去县城,哪里还管家里的活儿由谁干啊。
“你懂啥。”高氏白了女儿一眼,心里琢磨着。要是刚上工就请假,人家掌柜的未必就肯。可家里的孩子还真是不能干这力气活儿,看来只有请别人来帮忙了。
“娘。”看高氏半天没说话,王秋月等不及了,推了推高氏,“你到是说话呀。”
“催啥催,没看我正想吗。”高氏想了想才对王秋月道,“你说,让你二叔家的大哥和三哥来帮忙咋样?”
“他们?”王秋月撇了撇嘴,“娘,大堂哥和三堂哥倒是可以请来干活,只是,我二娘那边你不给点好处,她干吗?”
“这个倒是。”高氏有些犹豫不绝,不过马上就回过味儿来了,“你忘了,你二嫂帮忙说亲,这钱你爹可没有让咱拿。你二娘都拿走了,咱们让她家帮忙干点活咋了,能不行?”
“这个还真行。”王秋月乐了,“娘,你明天就和二娘说去,早些干完了,好早些走,我还想着回家过年呢。”
“好,好。我明天就去找你二娘。”高氏说完,这才离开王秋月的屋子看了看正读书的三儿子,问了问要不要夜宵,这才回到了正房,熄了灯睡下。
上房的事,仲秋她们自然是不知道的。大家都商议的一下,早早就睡下了。根本就不知道。
次日一早起来,老爷子让于氏赶紧和半夏做饭,让大儿子吃了饭再去上工。反正大家起的还早,不怕误了时辰。
高氏想说反正饭店也是要供两顿饭的,可是看到老爷子瞪过来的眼神,也就把嘴闭上了。叫上王秋月,也跟着一起忙活了起来。
仲秋和子汐也跟着一起上桌吃饭,早上的饭没有干的,只有粥和每人一个粗面的馒头。
馒头比以往的都要小些,仲秋也没有计较。和子汐两个喝了一大碗高粱米粥,拿了馒头就跑了出去。
第30章 谁说古代的钱好赚啊
王兴文出来的时候,走到村头里,正看到两个小东西在那儿躲着等他。不由得好笑地快步上前,带着两个孩子往市场上去了。
昨天匆匆地过去看了一遍,还好。因为过年的原因,市场一角专卖鱼肉的地儿,一地的鱼鳞和鱼下水,让仲秋差点乐疯了。
要知道,这东西一条鱼也没有多少。,就是想搜够了当天的料也不容易呢。
爷三个分工明确,因为时间还早。仲秋跟着王兴文拉着子汐逛起了镇子里的小店。
最喜欢去的就是杂货铺,那里面什么都有,就像是大型的超市一般。
三个人走进去,转了一圈儿。上到针头线脑,下到米面粮油,这家杂货铺就不卖的。锅碗什么的就不用说了,仲秋想着五叔那个小木屋里。虽然锅子什么的都不缺,但也只是有一只锅啊。用起来很是不方便的,要是再有一个就好了。
看看这里的铁锅,仲秋想让王兴文帮忙看看,再买一只回去。另外盆也少啊。五叔那边就只有一个大盆,她都拿不动。
王兴文也知道,小闺女弄这个是要用些东西,锅子这东西现在买了,以后也用得着,不至于浪费,也就没有说什么,帮着挑了一只中号的锅子。又买了一把筷子,还有一个木板,即可以当菜板,也可以翻过来做面板。
鱼鳞冻儿做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原料不足。
要想赚钱,仲秋还得想别的办法。
买了这些东西,和老板讲了一下价。共计:锅子花了五十八文,便宜了两文,筷子一共是十双,四文。木板比较大,二十文。仲秋看着自己越发扁了的口袋,心头也越发的郁闷了。
钱是好花,可是不好赚啊。仲秋心里不禁抓狂:他大爷的,谁说古代的钱好赚啊!
王兴文跟店家要了一个破麻袋,把东西都装了进去。出了杂货铺,三个人继续一边走一边逛。
布庄里的人现在是最多的,到了过年,一般家境的人家,都会扯上几尺新布给孩子大人的做身新衣服。还会称上几斤新棉花,给孩子或者老人做件新棉衣。
“爹。”仲秋扯了扯王兴文的衣襟,眼睛看向布庄。
话说她和子汐身上的衣服都是姐姐和哥哥剩下的衣服,让方氏改的。而且,里面的棉花都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
听姐姐说,这棉花还是方氏嫁过来的时候,娘家给带的嫁妆呢。因为他们所属的这个国家叫大周,只有西域那边才有棉花产出。听说那边的人也是像他们一样的黑眼珠儿,只是那头发有的是带卷儿的,而且,和他们长得不一样。
他们大周每年的棉花大多都是由大周的商人从西域那边带过来的。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价格也比较贵。
棉花在她们镇上每斤卖到三十文到五十文一斤,以她们家的现在高氏当家的状况,估计等到她出嫁的时候,能穿上一身新棉衣就不错了。
“嗯?”王兴文正想着,今天还没有做事呢。这一天的工钱从哪里出啊?见小闺女扯着自己指着布庄,心头也是一怔,“秋儿,啥事?”
“棉花。”仲秋指着那雪白的棉花,冲着王兴文道。
“乖啊,今年咱买不起呢。可是冷了?”王兴文蹲下身子,看了一眼小闺女再看一眼小儿子。
闺女和儿子身上穿的很厚实,只是都是旧得不能再旧的。家里实在是没有钱给填补,每次方氏娘家来人送的东西,都是到了高氏的口供里,他们几乎都是得不到的。要不就是高氏给了自己的大闺女和小闺女。
看到女儿和儿子小小的个子还有黄瘦的脸,王兴文也是心酸难忍啊。可是,那是他亲娘,他又有什么办法。
像现在自己带着孩子在外面瞒着他娘赚钱,已经让他觉得自己够不孝的了。难道还能因为孩子跟娘亲要东西吗?
仲秋一看王兴文的脸色就知道原因了,归根结底,还是在一家过日子,不好办啊。
仲秋垂下了头,看来,分家的事要比赚钱要紧。不然的话,就算是她有赚钱的法子,也不一定能让她赚到手里。
“爹,我们会有新棉衣穿的。”仲秋大眼睛望着一脸愧色的王兴文,郑重地道,“走吧,我们去市场看看。这会儿人已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