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便递了过去,那两人倒也识趣,一人拿了两个尝了,也都夸好,不再动手。
姜凤怀里的小越越仰着头,看着亲娘的嘴巴一动一动,两只眼瞪得贼亮贼圆的,小嘴也张开,期待地等着亲娘也给自己喂食。
谁知等了半天都没动静,不由得有些发急,便发出啊的一声叫。
这一声叫吸引了大家伙儿的注意力,见小越越那白嫩软萌的眼馋小模样,都被萌得掌不住笑起来。
王大姐稀罕得就想伸手来抱,“哎呀,这娃白得跟雪团似的,这般漂亮,快让大姨来抱抱。”
姜凤还没动作,姜三姐一巴掌拍下了王大姐的手,笑道,“老实坐着车吧,一会颠起来,把你那老屁股摔成八瓣喽!还要抱我姜家的小儿郎?摔着了你可赔不起呐。”
王大姐一想也是,这车住得可不稳,万一抱着人家娃,磕碰着哪可就不好说了。
遂收了手笑道,“哎,这不是头回见着这般好看的娃么,你们老姜家就是出人才啊,你们家大闺女那就不用说了,谁见过那般聪明知书达礼的,倒跟城里的大家小姐一般,就是下头的几个小的,也是又伶俐,又好看,就是这么个吃奶的小娃娃,也生得怪俊的哩。”
姜凤心知这王大姐是当着姜三姐的面儿夸人,从小越越身上就扯到了姜三姐家的孩子,这拐弯马屁拍的。
她这马屁倒还奏效,果然姜三姐虽然面上不显,那眼中倒是流露出几分自豪的笑意来。
就是坐在最前头赶车的赵山姐夫,似乎身板都挺直了几分,挥鞭子的手格外有力。当然了,他的鞭子只抽打在泥地上和半空中,是半点也不舍得朝自家的金贵黄牛身上招呼的。
坐在另一头的马二姐抿起嘴,微微笑着,眼光闪烁,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过倒也没什么人关注她,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小越越身上呢。
一路说着家事孩子,倒是挺不寂寞,比姜凤在家还热闹好些。
两个多时辰终于过去,这慢悠悠的牛车总算赶在正午前,进了青石县城。
青石县城在浣花国算是边远小县,规模不大,城墙不过两三米高,远远看着跟个方盒子似的。
牛车是从西门进的,那大门在姜凤看起来也是窄了些,只不过能容三辆牛车并行而已。
不过路倒是铺得平整,一水的大青石,毕竟这县城的名字就叫青石县么。
48 母子其乐也融融
更新时间2013-10-20 0:03:13 字数:2268
进城门时,一人收了一文钱的入城费。
这钱倒是不多,不过若在老百姓看来,一文不交那才好。
进了城,但见纵横四条大街贯穿全城,如同一个井字型。
这倒是好记又好认。
王大姐,马二姐两个都有各自的事要办,便约好了后晌在西城门口处等着,便各去了。
姜三姐两口子也打算买些用得着的东西,当然也顺便给家里在学堂念书的大女儿送些吃用。
问了姜凤要去买些棉花和布,姜三姐两口子跟姜凤也分开了。
姜凤站在古香古色的大街上,看着大道两边或新或旧的店铺,一字排开的摊位,长得几乎望不到边儿,其间穿梭的人群,来往尽皆长衫长裙,一派古韵,这才有了真正穿越的感觉。
这县城里的人穿戴,果然是比小村里要强好几倍!
路上几乎看不到穿得很破旧的,衣着绸衫,头插金银钗子的随处可见。
若在草沱村,就是最富的人家也不会这般打扮。
姜凤这回进城,可是翻箱倒柜,寻了自己最好的一件袄子和裙子,也都是半旧的了,倒是有几件柳迁的冬衣,看着还是九成新的。
若原身瞧了,说不定要抚衣伤感神马的,可姜凤看了,觉得碍眼,直接拆了改成自己能穿的女装,或是给小越越做棉袄。
其实,姜凤把旧衣裳改吧改吧,也能凑和着过这个冬天。这回进城,也是姜凤想要看看这外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顺着大街一路逛下去,姜凤这身行头,前揣着包子,后背着大包,很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不过姜凤身为久经考验的女汉纸,内心无比强大,见有人来看,便面带微笑地冲着对方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反是看的那些人不好意思,也匆匆一笑移开眼光。
青石县城虽是小县,街上的各种店铺倒是都有,打头就是家铁匠铺。
姜凤便溜达进去。
这铺子不大,外间屋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铁器,里屋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一个黑不溜秋的店小二瞧见姜凤进来,迟疑了下,走过来问姜凤是否要买什么东西,姜凤笑嘻嘻地道,“小二哥,我先进来看看,说不定看到哪样,就想起来要买啥了。”
店小二估计是个没嫁人的少年,见姜凤这样的年轻少妇倒有些腼腆,呐呐道了声,“那您看着。”便立在那儿不动弹了。
那墙上挂的,地上摆的,有一半都是农具,剩下的便都是厨具和日用之类。
姜凤一样样看去,见着个盆子样的,底下却有一圈儿小洞,还带着底座。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炭盆?
这样东西可是如雷贯耳,各种宅斗文里常见的,姜凤弯了腰去细看。
心想,自家那炕虽烧了,可屋里还是冷得跟冰窖似的,要不,买个炭盆回去烧?
“这位大姐,这炭盆如今只要二百文一个。天冷正合用,前几天,那城里的马府还在我们铺子里一气儿要了十个去呢。”
马府?
姜凤身子就是一僵。
不会是那个马府吧?
“俺可不是瞎说的,这城里好些大户人家的炭盆,可都是我们这里做的。大姐要不要也来一个?”
虽说这位大姐的衣着看着不算富裕的,但看她抱着娃娃,冬天就是大人能耐冻,孩子也经不得,这炭盆可是少不了的。
本着没鱼虾也好的原则,这店小二热情推销着自家的物件。
姜凤直起身来,她如今手上有点活钱,按说也买得起,不过这东西放在屋子里,很容易就燃烧不充分,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啊。
想想,还是姜凤曾经见过的煤球炉子保险点。
而且还有那种自带水箱的炉子,随时都可以有热水用。放在屋里,烤火做饭热水都很是方便,天气最冷的时候就不用出堂屋去厨房了。
“小二哥,你们这里可有那种小炭炉,边上是一圈水箱,把冷水放进去,就可以烧火的时候顺便热水么?”
要是有那种,就是贵些,买回去也值得。
姜凤拿手比划着,小二哥听着却是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摇摇头,“没有。大姐您说的那种炉子听起来倒好,可惜我们这边从没做过。”
他想这位大姐估计是不想买东西,才故意说些稀奇的,正好门口又来了客人,便赶紧丢开这位闲逛的大姐迎了过去。
姜凤倒是没有被冷落的自觉,摸了摸鼻子便走出了铺子。
据说古代的铁是比较值钱的,方才那般小的个炭盆都要二百文,若真是有自己想要的带水箱的炉子,二两银子估计打不住。
话说姜凤倒记得有穿越前辈靠画铁炉子变成大富豪的,但那也是人家先花了不菲的银子让铁匠定制好了,然后才推广的,眼下姜凤还没有这个实力,而且她根本不会画铁炉子的图纸,只是小时曾经在老家见过而已。
出了铁匠铺,姜凤还想挨着逛下去,一股肉香气迎面扑来,姜凤空空的肚子登时就造起反来。
顺着香味瞧去,但见靠着街口的小巷子里,摆了个小食摊,支着口大锅,边上摆着五六张小凳子,一对中年夫妇看着,汉子用勺子搅着锅,妇人则在给食客端汤碗。
这香气,姜凤嗅了嗅,正是羊汤的味道。
穿来一百天,姜凤吃过野鸡肉,野猪肉,这羊肉可是一点没沾过。
这时候,跟唐宋差不多,也是以羊肉为贵,别说姜凤了,就是姜三姐家这般的富裕人家,也是不舍得买来吃的。
姜凤正要找地方填饱肚子,便过去问了问价,原来一碗汤加一个饼子是五文,这是不带羊肉,只给些杂碎的。
如果是带肉的,那就贵些,要十五文。
姜凤瞥了一眼,见大家伙儿似乎都吃的是不带肉的,便也要了碗五文的,寻了个空凳子坐下吃。
这羊肉汤倒是跟姜凤喝过的羊肉泡馍味道相似,只是可能少了几味料,腥膻气略重了些,不过肚子饿了,能喝点热乎的倒是很舒服,姜凤也就不挑剔了。
嘿,话说,咱去寻些调料,也能弄个羊肉泡馍的方子卖钱吧?
穿越处处是商机啊。
把饼子掰碎了泡上,姜凤趁热喝了半碗,肚子里暖暧的,额头上也出了汗,这才歇得一歇,低头看怀里的小越越,又聚精会神地瞪着自己的汤碗,小嘴张着,小手在婴儿袋子里努力地扒啊扒,垂涎三尺的小模样,不由乐了。
“越越也想尝尝?”
姜凤便用勺子,盛了半勺,吹得半凉了喂给小越越。
这般大的小娃,来点肉汤是不妨的。
在家里时,姜凤就已经开始给小包子喂点米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