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鼻子真灵,你教我和哥哥写字吧。”小宝拉着泽生坐在他身边。
胖丫又来拉泽生,“不行,爹得先给我讲故事,讲……‘灰太狼与喜羊羊的故事。”
大宝和小宝齐声道:“这个爹不会讲,只有娘才会讲,你找娘去。”
小茹一边炒菜,一边朝门外瞅着,见他们玩得开心,她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里不禁忖道,这三个孩子,都是小“白眼狼”啊。她死里逃生地生了他们,也是她在家里憋屈了几年拉扯他们。平时她陪孩子们的时间比泽生多得多,讲故事大多也是由她来讲。结果,孩子们全都更喜欢他们的爹,她只能排第二。
这不符合逻辑呀!
不就是因为泽生从来不打骂他们,由着他们疯闹,而她经常会管教一下嘛,这三个小家伙,这就学会趋利避害了!
没过多久,饭菜做好了。一家五口人围着饭桌吃起饭来,个个都吃得香喷喷,胃口十分地好。
他们正在吃着呢,院子里来人了。
孩子们听到动静,齐声叫道:“郑叔叔好!”
泽生与小茹一回头,果然是良子来了。
“良子,你不会是从县里赶过来的吧?”泽生连忙让良子坐下,再给他盛碗饭。
两年前,良子被举孝廉当了县丞,而原任的县丞已经是知府了。
良子也不客气,坐下就吃,“我昨日就从县里回来了,昨夜在我爹娘那儿住的,因为想着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所以今日就来你们这儿一趟。”
小茹瞧着良子意气风发的模样,笑问:“啥好消息?”
“上回我不是让人带信给你们,说方家村要改为方家镇的事么,我以为还要等很久呢,没想到前日知府下发了公文,已经同意了。将这附近二十五个村划为方家镇,石镇改为石村了。方家镇仍由以前的田吏长坐镇,不过上面还写道‘方泽生为名义镇长’呢。泽生,知府说他早闻你的大名了呢!”
听说方家村真的改成了方家镇,小茹与泽生皆兴奋不已,不知该说什么了。
孩子们大声欢呼,“哦……哦……哦,方家镇!方家镇!……”
泽生连忙做个手势止住他们:“嘘,郑叔叔在这里,你们可不许吵闹。”
三个孩子赶紧禁声,偷笑着端着碗,都到院子里吃饭去了。
小茹见孩子们都出去了,向良子问道:“瞧你如此精神焕发,肯定不只是因为我们方家村改成方家镇的事,莫非你又要升官了?”
“瞧嫂子说的,我还能往哪儿升去?才做两年的县丞,县里许多棘手的事都未待解决,毫无功绩可言。每月领着朝廷俸禄,让我心存愧疚得很。”
泽生安慰道:“你可别这么说,你每日辛苦操劳,县里的那么多琐事杂事,你都事无巨细地要亲自过目。前些日子是不是还断了一桩疑案?听说林镇有位寡妇死了,她的儿子告到县里去,说是他爷爷毒死的,结果他的众亲皆骂这个儿子不孝,说他爷爷干嘛要害死自己的儿媳妇,结果还是你亲自到场破了案,确实是他爷爷下的老鼠药。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的,全县几乎无人不知,都夸你两袖清风,断案如神呢。虽然这不算是什么大功绩,至少你为老百姓做了事,领朝廷的那点俸禄,有啥好愧疚的?”
良子谦虚道:“只不过一件小案而已,没想到都传到你们耳朵里了。”
泽生又道:“不都说‘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么?你不但不取民脂民膏一文一毫,还经常拿出自己那份微薄俸禄去资助一些贫苦人家,说起来,这也算是功绩了。”
良子笑着回应,“在你们眼里,这点俸禄确实算少。可是在我的眼里,已经算很多的,足够我和雪娘花销了。这次回来我要办两件事,一是想接我爹娘去县府里住,他们年纪大了,近日来经常头痛脑热的,没人在他们身边照顾可不行。而我两位哥哥都很忙,每日都是夜里才着家。嫂嫂们生的孩子又多,根本抽不出空来照顾他们。雪娘说她现在每日闲得很,而且府里还有两位当值打扫的老婆子。我就想着,接我爹娘到府里住,也就有人照顾了。”
小茹有些为他担忧,“你做这个决定,雪娘她……没有不高兴吧?”
良子却很放心,“她没有不高兴。她也说自己闲得慌,若是能照顾我爹娘,孝敬老人,也算是功德一件了,百事孝为先嘛。”
小茹没想到雪娘竟然会想得这么开通,孝顺自然是没错,她就不怕二老住过去了,嫌弃她不能生孩子?若是又要张罗给良子娶二房,她岂不是又有哭的时候?
良子接着兴致勃勃道:“二是我想从卞镇的孤儿院接一个男娃和一个女娃回家,当自己的儿女抚养,这个也是雪娘同意的。”
小茹暗道,原来如此,这样他的爹娘或许就不会再纠结雪娘断郑家香火的事了。领养的子女,只要养亲了,和亲生的并无大样。也不知他的爹娘能不能如此想得开?
泽生并没有往这深处想,只觉得良子这个主意不错,点头道:“如此甚好,只要你们把孩子们当亲生的养,他们自然就当你们是亲爹娘。最好挑选年纪小的,不要超过五岁,大了他们就记事情了,怕是养不亲的。”
良子与雪娘也是如此商定的,“说得没错,我等会儿就去孤儿院,打算挑三岁左右的孩子。正好还可以去瞧瞧季公子和芸娘,这几年孤儿院都是你们两家在操心着,我一点儿力都没出,真是愧对自己当初的雄心壮志,还说要好好抚养他们,亲眼见着他们长大成人呢,没想到现在却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看望他们。”
“你现在可是县丞,要忙的事多着呢,哪能事事照顾得到。何况相隔那么远,即便有那个心,也使不上那个力。有我们两家照应着就足够了,一共也就五十个孩子,也不算费事。这还都是你当年宣传得力,近几年来,几乎已经没有人丢弃女婴了。”泽生说话时,给良子不停地夹着菜,“多吃些,吃完我和你一起去。”
吃过饭后,泽生与良子一起来到了卞镇。他们先是到了季公子的家。季公子早已盖了大宅院,这么多年过去了,芸娘也已经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儿,此时这对小姐妹正在院子里玩着欢呢。
芸娘挺着大肚子在旁边看着她们,怕她们摔着,她都快要生第三胎了。
季公子还是经营着书铺,进项还不错,完全够养活着一家子。
这三个男人凑在一起,自然是聊得甚欢。他们一起去孤儿院挑选了一个男娃一个女娃,之后又到良子的爹娘家来看望二老,顺便帮着一起收拾行李,最后再由泽生赶着牛车送良子一家到县里去。
直到次日,泽生才回家。一到家,他便开始雕刻字牌。
小茹过来一瞧,见上面刻着“方家镇”三个字,笑道:“你不会是要把这个牌子竖到村口去吧,让来往之人瞧新鲜?”
泽生得意道:“现在可不能再说是村口了,应该说是‘镇口’。”
“好好好,是镇口,不是村口。方家村已经是方家镇了!瞧你得意的。对了,办私塾之事,你琢磨得怎么样了?”
泽生一边细心刻着字,一边道:“琢磨得差不多了,我觉得还是按照你说的那种‘学校’模式去办比较好。”
第88章 攻克顽固封建
在小茹的指导下,泥匠们盖出了五间教室,完全不同于大家平时所见的私塾。因为教室里还用水泥糊了一面墙当黑板,用山上捡来的黄石头,可以当粉笔在上面写字。
每间教室打制了三十套桌椅,墙上还张贴着泽生作的字画。黑板顶上还打着小茹在前世最为熟悉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些日子,她和泽生已经在学校门口张贴了招生公告。但凡年龄在六至十六岁的,皆可以来报名上学,不限男女。
为了能自负盈亏,也需收一定的学费,每名学生半年交的束脩为一百八十文。这两百文钱也就相当于壮劳力干三日活的工钱,绝大部分人家还是交得起的。
因为要买书籍,还得请教书先生,收这一百八十文,也只够日常开销的。盖学校与桌椅的钱,就算是他们为教育事业作一番贡献了。
这几日,泽生的腿都快跑断了,他去了找了十几位曾经上过学堂的人,这些人学识不错且资质聪慧。泽生苦口婆心请他们来当教书先生,他们却都不好意思来。
有的做了账房先生,有的在外跑点小生意,还有的在家务农,但大部分人仍然没有放弃当初的功名心,从今年开始,都拾起书本寒窗苦读了起来,盼望着明年能考个功名。因为十年禁考已经过了,听说本县已经有好几百人报了来年的乡试。
小茹没想到请老师竟然这么难,以她最开始的想法,每月发薪水,不至于请不到老师呀。
小茹打来温乎的水给泽生泡脚,“明年乡试开考了,几百人挤破脑袋想考进前三十名,竟然没有人愿意来当老师,唉!”
相似小说推荐
-
神医庶妃 (同酬) 潇湘VIP2014-03-26正文完结当天才医生穿越到古代普通从商家庭那不受宠痴儿大小姐安琪身上,阴错阳差,成了传说...
-
[NP]十男九美 (醉渔暮雪) 起点VIP2014-03-30完结这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的集体穿越秀,敬请围观——极品帅哥独孤信、冰山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