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确实可以名扬万里,但是自古清官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所以深谙此道的梁捕头便做到了睁一眼闭一眼,但是若是有人触碰到了他的底线,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办了,反正想要收集罪证很容易,他手里可都有帐本,每个人到底做了些什么,都记着呢。
现如今这事还是因为赵员外积债颇多,梁捕头顺便处理一下,也算是给个警告,让赵员外收敛些,若是赵员外不识好歹,还继续如此嚣张,那就不要怪他将赵员外连根拔起。
“苏锦在此,谢过梁捕头的照拂之恩,”苏锦闻言,心中一喜,得到这句话,就等于有了保障,以后再有人敢借机挑衅,便可以寻梁捕头出来解决,她忙让王大哥提了早就准备好的鱼过来,“梁捕头,苏锦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送给您,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梁捕头一定要收下,不然苏锦心里不安啊。”
听到这话,梁捕头正想推辞,又想到自己前来的目的,于是便顺势收下,而后正色看向她道,“既然苏姑娘这样说了,那梁某人也说件正经事,这是赵员外赔偿鱼铺的银子,苏姑娘的鱼我收下了,这银子可是你们应得的,不能推辞,不然就是不给我面子!”
听到这话,苏锦一脸难色,但是却也知道此时不能多说什么,只得收下银子,连连道谢,毕竟这五十两银子也是笔不小的收入,而且梁捕头这人她觉得不错,以后想要深交,就不能让他反感。
“梁捕头如此公正廉明,当真是百姓的好捕头,这样照拂我们,苏锦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送给梁捕头的,若是梁捕头有空,待会儿一起吃顿饭如何?”苏锦谨记与官场中人的相处之道,吃饭喝酒加娱乐,当然也要看人下菜单,像梁捕头这样的,就不必太过客气,那样只会让人生厌。
梁捕头大手一挥,豪爽的道,“妹子看样子也不过十八·九岁,如此年纪便要操持鱼铺,为众人挣口饭吃,实属不易,我跟妹子很是投缘,若是妹子不嫌弃,以后便唤我一声梁大哥,可好?”
“梁大哥,苏锦真不知该说什么了。”苏锦没想到他竟然如此好相处,当真是感动的眼眶微红,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梁捕头见状,忙劝道,“妹子别这样,都是乡下过来的,都不容易,以后有什么需要大哥帮忙的,尽管来找大哥,这帮小子们现在都见过妹子了,以后都记住你,见到你就直接让你进来找大哥,只要这镇上再有人敢欺负你们,大哥第一个不答应!”
苏锦忙连声道谢,又提了几次请客吃饭的事,都被梁捕头拒绝了,说是她做个生意不容易,以后有了钱再说吃饭的事,然后坐下喝了会儿茶,便带着人离开了。
送走了梁捕头等人,苏锦算是暂时放心了,但是俗话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像赵员外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吃了点亏就这样放弃的,她知道,最近赵员外是不可能有什么动作,但是一旦时间久了之后,便不能保证了。
梁捕头可以挡得住一时的风头,却不可能挡得住一世,所以苏锦还是得拥有自己的力量才行。
这边店铺的人太少,但是若从山上抽调过来人手,山上的人又不够了,现如今正是平整土地,建梯田的重要时刻,绝不能再抽调人手了。
就在鱼铺出事之后的第二天,果然下起了雨,天晴后,苏锦带人看了看房子,竟然没有一间是漏雨的,看来这些长工是可以继续留下了,于是苏锦便当即宣布,要让他们留下来,开垦土地,种水稻,这些房子都是他们自己住的,而大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竟激动不已的流下热泪来。
这些人和大牛他们一样,都是苦命的人,平日里能有个固定的活儿可以干,填饱肚子就很不错了,有些人还娶不上媳妇,就算娶了媳妇的,连孩子也养不起,不得不卖掉的也有,所以一听说苏锦留下了他们,还给他们房子住,又说以后有长期的工钱可以拿,更是喜不自禁。
大牛他们也在第二日将自己的家人都接上了山,因为苏锦只让他们建了一排平房,供长工们和大牛们居住,所以刘大哥他们还是没办法住在山上,不过刘大哥也没办法住在山上,他还要到处跑着去采买和送货,至于搬到山上去住的事情,以后再说。
苏锦留下了这些长工,便开始让大家开垦土地,建梯田,而后镇上的铺子也开始慢慢走上正轨,鱼塘里的鱼苗因为喂养得当,而且气候又适宜,长得很快,溪中的鱼数量在减少,但是鱼塘里的鱼却也在长大,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青黄不接的现象了。
而大家在平整土地,建造梯田之时,苏锦还请玄月去她买下的另一座山上察看了一番,竟然发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她在惊喜之余,便命大牛他们去山上将竹子砍下来,用一根根处理好的空心的竹子,分别将一端削尖,一上一下,上面的竹子里淌出的水,流到下面的竹子后,当接到的水达到一定的重量,下面的竹子就会依着下倾,进而引到下面山坡中的梯田里。
这样以竹子引水的方式,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只要溪流中的水不枯竭,便可以一直用下去,当然,她也得研究一下,这溪流中的水是从哪里发源的,若是从山顶上流下的,那便是冬天的雪水了,但是这种事还需要很复杂的程序,就先放在一边,以后有时间有精力了再去好好研究。
当梯田建好后,又灌入了水之后,苏锦便买来秧苗,开始插秧,顺便将买来的瓜果蔬菜种在田梗上,这样一来,一举两得,既可以种植水稻,又可以种植瓜果蔬菜,就算以后卖不出去,大家也不愁吃喝。
而果树旁边的空地上,苏锦让人围了篱笆,买了小鸡仔和小鸭子来养,这些鸡鸭平日里吃些从山上割下来的草,而它们拉出来的粪便则可以当成肥料来用,苏锦让养鸡鸭的妇人们三天清理一次鸡圈和鸭圈的粪便,拉到山下烧了,以后便可以用在田地里施肥了。
这样一番忙活之后,时间竟然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切进入正轨,而当苏锦终于停下忙碌的脚步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梨树长高了些,树叶更茂盛了些,而鱼塘里的鱼苗都长大了许多,水稻也开始长得很高了,田梗上的蔬菜瓜果也都发了芽,一派绿油油的景象。
苏锦站在最高处,向下看去,便觉得春风拂面,当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她竟然没有感觉到累和辛苦,想起以前在现代的时候,整日坐在办公室里还觉得辛苦,以及无趣,现如今却觉得,亲自下地种田,竟然如此的满足而开心。
或许是因为这一世,她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不再憋屈,而且翻身自己当主人了,她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而决定的,这样的生活才是她真正想要的。
算算日子,现在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月了,她差点忘了给大家伙发工钱,以后都要一个月结一次工钱了,她可千万不能因为忙着田地里的事情,就把这事给忘了。
虽然水稻还没长成,虽然鱼苗还不能卖,但是这些东西以后都是可以卖掉的,到时候她的收入肯定很是可观,想想那将会变得饱满的水稻谷粒变成大米后,所卖出的价钱,她就乐得合不拢嘴。
她记得自己是在五月的时候插的秧,那么再过三个月就可以开花了,十月差不多就成熟了,因为山区一般都是一年一季水稻,所以她这一年的收成怎么样,就代表她这一年的收入会如何,现如今秧苗才长了一个月,虫害不太严重,但是随着水稻的成长,虫害会越来越厉害,能不能丰收,就要看这段时间的除虫工作做得怎么样,自从种水稻之后,山上养鸡鸭的粪便也都挑来当做肥料,现如今这肥料倒是不缺,就害怕虫害会严重了。
因为大牛他们心细,所以平日里除杂草这件事根本就不用苏锦操心,就是应付虫害会麻烦些,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种水稻,而且这整个梯田下来,足足有二十亩水稻,若是一旦虫害严重,那么这一年的收成就等于打了水漂。
虽然山上有养鸡鸭和鱼,田梗上有种蔬菜瓜果,但是苏锦最主要的收入还是靠这些水稻,所以,她便在最近这段时间,托云峥买了些有关种植水稻的书籍,仔细查阅了各个时段除虫害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再加上她在现代时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她制定了一套新的除虫方法。
在现代的时候,她就对水稻田里养鱼养鸭来防治害虫有所耳闻,但是当时并不太清楚,现如今看来,古代的先人竟然也有此先进想法,而且还有人试过,并成功了,现如今,她也来试一试。
所谓的稻鸭鱼同养的方法,其实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养鸭子以及甲鱼,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也就是它了。
每亩稻田中养七到十只鸭子,而每亩稻田里则养上百只甲鱼,这样一来,鸭子与甲虫可以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而且还可以将粪便排泄在水田中,成为肥料,减少了大家除虫的辛苦,更是减少了挑粪便上山的次数,一举多得,而且这些鸭子和甲鱼也是可以卖掉的,也增加了一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