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砂满园 [榜推] (原非西风笑)


  她在打量他的时候,他似有察觉,抬头看了一眼:“这是……”
  黄氏忙道:“我家外孙女,不懂事,还杵在这里干甚,快回屋干活去!”后面半句是冲苏铮喊的,然后又回头对男子道,“老方,咱都是积年的交情了,那些虚话闲话也别说了,直接给我个价吧。”
  苏铮低头退了两步,但是也没就此离去,等着看老方怎么回答。
  紫砂壶的行情,她很想了解。
  老方把壶放下,拍拍手站起来:“里面还有多少件?”
  “一共五十七件。”黄氏赶紧说。
  “都晾过了?”
  “那是当然,都说做紫砂三分靠做七分靠晾,这么重要的一环老婆子我当然有做,而且做得很用心呢。”
  老方夹起眉毛思考,黄氏就紧张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老方道:“这样,一口价,每件坯三文钱,我全都收走。”
  “嘶——”黄氏长抽气。苏铮紧紧盯着她,每件三文这个价格很高吗?
  接着就看到黄氏一脸忿然:“老方你坑我呢,一件才三文钱?三文钱值个什么东西啊?”
  “六个肉包,或者三斤大米。”老方云淡风轻。
  “可以前可不止这个价,至少有五文的。而且你看这一件坯我卯在那里做也要做大半天,这还不算前头的风化摊场,打磨陈腐,晾的时候还要一天去看好几趟,我容易吗,你说就只值三文钱?我这还是李长三的手艺呢。”
  老方嗤笑一声:“你不服气?好,那我就说明白点,这三件坯你是挑最好的出来的吧?里面的总比这些要差吧?”
  黄氏顿时说不出话来。
  老方继续说:“我记得上回来收是两个月前吧,也就是说你这五十七件坯里面就有放了两个月的……你先别急,现在是冬天,天气本来就干燥,一件坯放这么久,你这里条件又不好,那是要出事的。”
  “这是一个干燥的问题。”
  “还有就是泥料,不是我说大姐,你这泥料不纯,太不纯了,甚至还混了普通的泥。还有这个做工,如果真是李长三做的,那价值当然要高,可是你的技术,没到家呀。”
  “料不好,做工不精,后期处理不当,这种壶烧成之后也就十来文一个,那还是要往其他地方销才卖得掉的,里头运费就了不得了。我们这个地方,几乎家家制坯,你这种东西满大街都是,太多太多了,要不是我们永年制坯厂赶在过年前要烧出一批大路货,这东西我还不想收呢。”
  黄氏被弄得没话讲,苏铮看得暗暗吃奇,早上黄氏买青泥的时候那可是巧舌如簧,噼里啪啦一长串的,到了这里就蔫了,这老方好口才好气势啊。
  老方又转头对里外看热闹的村民说:“今年天冷,外面很多河道都上冰了,航运瘫痪了大半,所以这泥坯很难运出去,差不多也只能是这个价了。你们家里有成坯的,愿意卖的,都拿到这里来,我也懒得再满村到处跑,如果不愿意,也可以自己拿到镇上去卖给专收这个的店里,不过老方我保证,绝对不会卖出比三文钱价更高的了,甚至大半的店都不乐意收了。”
  村民们一听这话,互相看看,商量着都往自己家里赶去,一两个心急的还喊起来:“老方你等等,俺这就去给你拿来。”

第九章 三元钱和几百万

 苏铮很吃惊,这么一看,好像做紫砂的人还真不少,不会是全村总动员吧?几个眨眼功夫,方才还满是人的院子顿时为之一空。
  老方则对这个效果很满意,继续对黄氏说:“李家婆子,你这坯到底是卖不卖?决定好了没?”
  黄氏薄嘴皮子上下碰了碰,埋怨着道:“能不卖吗,不卖连三文钱一只都没了,老方你这心真是黑的!”
  老方嘿嘿一笑,也不恼,计算起来:“我看看,五十七,每件三文,那就是……”算了半天每个结论,就冲外边喊,“小徐,把算盘给我拿来……”
  “一百七十一。”在一旁的苏铮忽然道,“一共一百七十一文。”
  老方意外地看看她,笑着点头道:“对,就是一百七十一文,李家婆子,你外孙女很聪明啊。这样吧,我就给你凑成一百八十文,八八,发发,也是个好兆头。”
  黄氏突然活过来:“对,八八好,就一百八十八文。”
  “你这婆娘……好吧好吧,一八八就一八八。小徐小刘过来装货!”
  小徐是那个车夫,小刘就是专业搬运工,他们两个搬着一摞圆盘形跟脸盆似的陶罐进来了,黄氏带着他们往自己工作室里走,苏铮也想跟进去,黄氏却觑了个空瞪她一眼。
  戒心真重,这个时候还不忘提防她。
  苏铮只好呆在外面,看到老方从随身钱袋里往外数钱。
  苏铮又微微睁大了眼睛,不是贪财,这个世界的钱币她还是上回硬向黄氏讨钱时见过一次,好不容易能见到更多当然好奇。
  只见老方的钱袋里铜板居多,散的有,用红绳串着的也有,碎银子参杂其中,老方就拿出其中拿出两串铜板,一串不动,另一串解开数了十二枚出来放回袋子,剩下的系好,苏铮便知道这样一串是一百文了。
  钱货两清,老方说借场地在这收旁人的坯,黄氏有些不乐意,不过想想以后还要打交道的,就没说什么,但脸色也不好看就是了。
  苏铮看看三个大男人就站在院门口吹风,俱是风尘仆仆的一身,脸又冻红冻糙,看着都让人替他们难受。她想了想,找到正在厨房忙活着做晚饭的黄氏,低语了两句,随即搬了三张板凳出去:“三位大叔,外边风大,进来坐坐吧。”
  三人都有些意外,老方道:“别说,东走西窜了一整天还真累了,那谢谢小姑娘了。”他当先坐下,其他两人看看他,也跟着坐到土墙里头,好歹这里的风会小一点。
  苏铮又进厨房到了三碗热开水出来:“我们家别的没有,如果不嫌弃的话,喝一口热水暖身吧。”
  给了水也不看三人反映,她走到外面准备把刚才卸下的水挑进去,却发现其中一桶被撞倒了,应该是刚才村民一窝蜂离开的时候撞的。她叹了口气,提着那桶有水的回去,才把水缸灌得半满,免不了又被黄氏一通训斥,她抿了抿唇,认命地提起空桶再去河边。
  再回来时,村民已经陆陆续续来了,带来了自家的泥坯,苏铮大致看了眼,也分不出那些和黄氏做的哪个优哪个劣,并且还看见不少并非是壶类的,什么缸盆瓦罐竟也有。
  她听见两个村民正在以一种庆幸的语气交谈:“幸好永年制坯厂厂子大,需求高,不光是紫砂器,只要是陶坯,什么货都收,不然我们做出来的这些大概就要废在家里了。”
  “可不是,永年制坯厂在整个庚溪镇同行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像外面那牛车,那还算小的,到大地方收货时那派大马车的可海了去了。估计我们这些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不过也是咱这里家家户户都做坯,虽然每家做的少,但合起来量就大了,否则就冲这又远又偏,人家也不高兴来啊。”
  两人唏嘘,苏铮听出了一点东西。
  从他们的话中大致可以判断出,陶业是本地一个不小的产业,紫砂只是其中一个分类。从事这种生产的除了具有规模的大企业之外,诸如李水村村民这类的业余人士也可以参与,不过显然不能参加整个生产流程,因为现在收的只是手工做出来的泥坯,还不是可以出售的成品,要变成可以使用的陶器,还有许多后续的工程。
  比如她也知道的,烧窑。
  另外就是,这个村子应该属于“庚溪镇”,而且相当偏远。
  苏铮挑好了水,就呆在一旁静静地看,忽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姑娘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啊。”
  苏铮差点吓了一跳,转头见是那个老方,他什么时候过来的?
  苏铮心里带上了一分警惕,不过人家送上门来,不大上几句话实在浪费了,她道:“就是有些好奇,我看这紫砂器价格颇低,好像挣不到什么钱,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做?”
  “呵呵,这些庄户人家又不是靠做这个生活的,主要还是种田为主,只是不忙的时候才做一点,赚个零用钱。”老方道,小徐接替了他的工作在收坯,而那些正被收和等待的村民莫不是摩拳擦掌紧张期待的,再小的钱,在这些贫民眼中也是一笔财富,“并且可不是做紫砂做陶器没前途,任何事都是这样的,做粗糙活的,就是赚那辛苦费,而真正的紫砂大家,一件作品几百几千两的也不是没有。”
  几百几千两?
  苏铮低头计算起来,三文钱就可以买六个肉包,前世小时候没通货膨胀时,一个肉包基本只要五角钱,如果就按那个算的话,一文钱就是一元人民币,一两银子一千文吧,大致就是一千元,那就是说,一个茶壶可以卖几十几百万?!
  天哪,这还是在一肉包五角钱的基础上的数据,岂非做一个茶壶就是百万富翁了?后世的紫砂壶有这么贵吗?
  苏铮眼睛亮亮的,还有些茫然。
  老方对这个小姑娘更是好奇了,安安静静,却挺会做人的,明明挺聪明有头脑,不是愚钝的,却被一个老婆子指挥着团团转,且看不出埋怨。现在听到大师的身价,也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惊诧,艳羡,咬牙切齿着恨不得自己立刻达到那个水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