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气无力的摆摆手,道:“我知道了,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这个情,我和你们娘领了,领了!吃饭,吃饭吧。以后这个宅子的事,谁也别再提了,谁也不许提……”
堂屋里渐渐的安静下来,只剩下筷子碰触碗边的声音。等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邹晨给二郎和四郎使了个眼色,二郎和四郎站起身走到堂屋中间,叉手道:“禀祖父,下午我们准备回家里背一会书,便不能陪祖父了,还望祖父恕罪!”
邹老爷子原本是一脸的阴沉,然而听到二郎和四郎的声音后,脸上立刻出现欣喜的表情,迭声道:“好,好,好,我邹家的子孙知道攻读,这是好事。既是要读书,那便回去吧,呵呵!”
二郎和四郎领着弟弟们和邹晨向上首行了个礼,便退出了堂屋,邹晨在走之前向二伯使了个眼色让他看着父亲一点,看到二伯点头她才放下心来。
出了老宅,邹晨一言不发,只是跟着哥哥们往家里走。等到了家,和美娘去伙房收拾了一会,快速的做了几个菜出来。孩子们刚把饭菜摆到大案几上没多久,便听到了前院的大门被人拍响,二郎过去开了门,不一会邹正达和邹正业走了进来。
两家人也不说话,只是坐在案几上重新开始吃中饭,等到吃完了以后,邹正业把碗筷放下,才开口道:“今天,你们都看出来了什么没?”
家里人对视了一眼,四郎是明白人,立马端着自己的碗溜了出去借口是今天过年要自己刷自己的碗,其他几个看着四郎端碗跑了也跟着往外跑。转眼,屋子里就剩下邹晨和邹正达邹正业两兄弟。柳氏和黄丽娘抱着小七也拉着美娘走了出去,只是她们刚一出去立刻把身子紧贴门边,仔细地听着屋里的动静。
柳氏低语道:“今天邪乎啊!”
黄丽娘捂着小七的嘴,也低声道:“今天在老宅,闹的是哪出?”
屋子里,邹正达端起酒碗又喝了一口酒,说道:“小晨,你说吧!”
“喏。”邹晨行礼道,“腊月十六那天晚上,二伯和阿爹都知道,三郎来咱家后院偷东西。”说到这里邹正达和邹正业齐点头。
“当时我就怀疑,这事是祖父指使的。……后来我又问了鹿群,鹿群说咱只要不在家的时候,祖父就在咱院子外面转,凡是有人来问就说帮咱们看院子。可是这么父慈子孝的事,为什么祖父从来都不肯告诉二伯和阿爹呢?……”
“小晨,你当时有所怀疑……怎么不和我还有你阿爹讲?”邹正达问道。
“二伯,他是我祖父,无凭无据的,我怎么可以说我怀疑他指使自己的亲孙子来咱们家偷东西?再说了,我觉得那一天,祖父把咱们叫走以后三郎去后院,其实他只是想进去看一眼,看看后院到底是不是真有鹿群。”邹晨无奈地说道。
“你祖父他……唉……”邹正业说了个开头,可是良久都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邹晨看着父亲,一字一句地说道:“阿爹,祖父祖母心里只有大伯一个,您到现在还不知道吗?”
邹正业立刻说道:“我知道的!只是……”
“如果得到鹿群的是大伯,祖父只会真心的为他高兴,绝不会想要去据为已有。可是得到鹿群的是咱们,祖父心里就不舒服了,他认为咱们的东西那是必须要和大伯和老宅分享的。……”
邹正业叹了口气,“小晨儿,你说的,是真的!”
邹晨站起身来,在屋里走了几步,道:“阿爹,如果祖父张口向您要鹿,您会答应吗?”
“……”邹正业考虑良久,像是下了某种决心,他抬起头,“我不会答应。”
家里人商量完了事情之后,下午又各自外出玩耍,到了晚间又走过场似的在老宅吃了几口,回来重新吃过了饭。饭后便由邹正达领着布置了香案,去灶间把灶王神给请了回来。
o(*^▽^*)ブ
今天依旧单更存稿,呵呵,爱你们。下个月上架后准备一天三更,记得支持我哦!么哒……
第五十七章父不慈子也不孝
更新时间2013-9-13 12:33:17 字数:3892
正月初二这一天,按旧制是嫁出的女儿归宁之日,只是初二很少有人家能够把年拜完,所以一般情况下,嫁出的女儿只有在第一年归宁时是初二回门,以后都是初三到初六这几日回门。若是离的近,便可初二回去,若是离的远,大家自然是愿意选择初六回去。
柳氏和黄丽娘商量了一番,柳氏家离的近些只需小半天路途便到了,所以他们一家初三回去。然后初四回来,等到初五黄丽娘再回娘家。一来是归宁的时间错开,这样家里一直都有人,二来也是因为只有一辆牛车只能这样错开来回娘家。
初三一早,天还没有亮,邹正达便去套好了牛车,把昨天便准备好的年礼放到了牛车之上。黄丽娘又另外的给柳氏的母亲做了一身团华福寿背子,套的全是当年的新花,遇到天冷的时候可以加在身上。
柳氏归宁,邹晨一家也没有闲着,一家人忙着把过年的年礼收拾好,到了中午的时候,随便吃了一顿素饼(烩面)配了几盘菜,吃完了以后便一起去后院去给鹿群们铡了草,清理了鹿舍。因为是过年,经常会有一些幼童们来拜年,所以鹿群已经关在后院好几天了,每天只有在它们吃饭的时候邹晨才会到后院的和它们玩耍一番。
由于邹家人精心侍候,鹿舍不仅干净而且没有异味,平时白天就把鹿放出来在后院随便走动,到了晚上便关了鹿舍把帘子放下,这样鹿群可以安心休息。
第二天初四上午巳时,大郎过来敲门,说是两位姑姑已经到了让新宅的人都快点回去。
邹家的两位外嫁姐儿,大姑娘的名唤邹秋华,今年三十七岁,嫁给了白杨树庄的莫家,生有二男一女。小姑娘名唤邹青华,今年二十四岁,嫁给了丁庄的丁家,生有一男一女。
邹晨和家人收拾停当赶到老宅时,远远便看到老宅停了一辆牛车,小姑父正领着几个表哥正在从牛车上往下搬东西。邹秋华站在柴门后扶着马氏在轻声说笑,邹青华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丫陪在一旁。
马氏站在柴门内看到新宅的人往家门口走,脸上的笑容立刻埋没不见。邹青华低低叹了口气,抱着小女儿快步走到门边笑着说道:“三哥,三嫂嫂来了。丁衍快来给你三舅舅三舅母拜年行礼。”
邹正业看到是小妹站在门边迎接,脸上露出一欢快的笑容。丁衍听到母亲的话,走到邹正业和黄丽娘身前躬身便行了个大礼。邹正业等到外甥把礼行完,哈哈大笑着把外甥一把抱起,“咱家的小迷糊蛋也长大了?”
抱着丁衍进了柴门,看到大姐正陪着母亲在有说有笑,他把丁衍放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马氏只是哼了一声,并不答话。邹秋华则是一脸的讥笑,不冷不热地说道:“三弟来了,闻听得三弟身子骨大好,我这个做大姐的,因为前一段家里出了事故,所以没能前来照顾三弟的身子,还望三弟恕罪则个。”说着果真是侧身福了半礼。
邹正业看到大姐向自己行礼哪怕是半礼也不敢接受,连忙侧过身子躬身道:“这可万万受不得!怎么敢受大姐的礼?”
邹秋华挑了挑眉毛,笑道:“我家的三弟,我自是知道的,为人自是温和不过。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撺掇,如今竟是连自己老子娘都不亲近了。”言下之意,竟是在指责黄丽娘撺掇丈夫与婆家不合。
黄丽娘听到她如此胡言乱语不免气愤,“大姐,三哥身子骨可是还没有好呢。大姐是要和我辨一辨,我家三哥是为了甚么生病的吗?”
一院子人听到黄丽娘如此说话,都睁大眼睛吃惊的看着她,仿佛不认识她一般。黄丽娘往常性格软弱,哪怕就是打到了她身上也是默默忍受,哪里会像今天这样伶牙利齿张口反驳?!一时间,院子里的人竟是都惊呆了。
邹晨走到母亲的身后,拉了拉母亲的袖子,悄悄伸出手去竖了个大拇指。方才在来的路上她就暗地里叮嘱过母亲,如果邹秋华再敢找她家的麻烦就要义正言辞的反驳过去。看到母亲终于按自己说的做了,不由得暗自为母亲高兴。
黄丽娘看到自己说完话后,院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敢高声辱骂自己的,心头暗自称快。往常我懦弱无知,时常被你们欺负,如今我儿子和女儿个个有出息,不依靠你们吃也不依靠你们喝,若是想再象以前拿捏我,怕是不可能了。
四郎和五郎站在院外帮着几个表哥把牛车上的东西缷下来后,进到院子里便看到这样一副微妙的画面,母亲抱着小七和小妹站在一起,父亲则是尴尬地站在院中央,小姑姑抱着小表妹一脸的无奈,祖母和大姑姑则是满脸的嫌弃。
四郎脸上微沉了沉,走到祖母面前和五郎拱手道:“孙儿给祖母请安。”
马氏虽然不喜欢黄丽娘,然而对四郎和五郎还是有着几分真爱,如今又看到孙儿有了出息,不免脸上带了笑出来:“呵呵,小四小五都来了。今天你大姑娘家的表哥都到了,你们一会见了礼就一处玩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