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斯言并没有反对,将门关上之后两人就朝着张地主家走去。张地主并不是他们村子的,是隔壁达村的人,据说这附近几个村里一半的土地都是他家的。
张地主家距离梁月家还是挺远的,两人至少走了有两刻钟,梁月这才听到梁斯言说:“到了,就是那个院子。”梁月抬头一看,在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很大的院子,至少和周围这些土墙的房子比起来,这个院子不仅大,而且还很豪华。张地主家的院子都是用砖砌起来的,而且还刷上了石灰浆。
梁斯言走上前去,敲了敲朱红色的大门。很快,梁月就听到门内传来有人走动的声音,然后“吱呀”一声,眼前朱红色的大门便被打开了,门内站着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打量了他们一眼问:“你们有什么事情?”
“请问这里是张地主家吗,我们是来租赁土地的。”梁斯言说道。
“进来吧。”
中年妇女带着梁月两兄妹两人往大厅走去,梁月趁机打量了一下所谓地主家,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从大门进来便是一条笔直的路通往大厅,在两侧还有两排房屋。不过,这些房屋都是红墙灰瓦,中间的空地上种着一些花草。
中年妇女把梁月两人带到大厅,然后对他俩说:“你们在这里等一下。”说完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大概也就一分钟,走进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一走进来就坐在正前方的那把太师椅上,说:“我听说你们要租地?”
“是的,你们这里还有没有地?”梁斯言问道,梁月则安静的在一旁听着。
张地主眯着一双小眼睛打量了一下两人,似乎是在考虑要不要将土地租给他们,梁斯言任由他打量,一点也不胆怯紧张。过了一会儿张地主才笑眯眯的开口说:“地肯定是有的,我先给你们说一下,除了要交给朝廷的五成之外,你们还要交三成的租子给我。”
“怎么这么多,不都是两成吗?”梁斯言问道。
张地主楞了一下,但是很快就掩饰过去了,不过还是被梁月观察到了。张地主笑眯眯的说:“我这里的地可都是很肥沃的土地,所以租子自然就要多一点,你们究竟租不租?”
梁月在一旁听着有些心惊,种一年地自己就只能留下来两成的粮食,难怪古代的农民生活艰难,这么多的租子,再加上土地产量也不高,生活不艰难就怪了。
“没有其他租子低一点的土地吗?”梁斯言问道。
张地主突然笑了,不是之前那种假仙的笑容,说:“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倒是知道得很清楚,还有只要交一成半租子的,不过我实话告诉你,那个地可是非常贫瘠,产量很低的。而且,水稻的产量都是统一按照亩产两石来算的,一石是二百五十斤,一亩地交三成租子就是一百五十斤,交一成半是七十五斤。”
梁月在心里计算了一下,种一亩水稻也就只有一百斤是自己的,现在的一斤还只有二百五十克左右。不种上几十亩地根本没得吃,简直太坑爹了。
不过,如果只交一成半的租子就要好很多,只是梁月不认为地主会让自己吃亏,所以那个土地应该是非常贫瘠,产量会少很多。不过,梁月对自己有信心让这些贫瘠的土地变得高产,毕竟她前世就是学这个的。
“哥,我们租便宜的那个。”梁月对梁斯言说道,假装一副天真无邪,什么都不懂的样子。
“那坡地的租子怎么算?”梁斯言继续问道。
“如果你种粟的话,一亩大概是三石,一石粟是两百斤,三成租子是一百八十斤,一成半租子是九十斤。小麦也是一样的。”张地主很有耐心的解释道。
梁斯言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在考虑。张地主接着说:“你们耕地的时候需要牛犁地的话我可以免费给你使用。”梁斯言听了这话,终于做了决定,说:“那我租一亩水田,两亩坡地。”
“行。”张地主笑眯眯的说道,然后进屋去拿什么东西去了。梁月忍不住想,恐怕只有这一次的笑容才是真心的。
很快,张地主就拿着笔墨纸砚出来了,一边磨墨一边问:“你们是哪个村子的?”
“凤尾村。”
张地主拿起毛笔在纸上开始写,梁月偷偷瞄了一样,全是繁体字,基本上不认识。张地主一边写一边问:“你们要租赁哪一种?”
“便宜的那一种。”梁月抢先回答道。
不过,张地主并不理会梁月的话,而是看着梁斯言,很显然是认为梁月的话不算数。梁月有些郁闷,小孩子就是这点不好。不过还好梁斯言听从了梁月的话,说:“就要一成半租子的那一种。”
很快,张地主就将租赁的契约写好了,转头问:“你要看看吗?”梁月在心里翻了一个白眼,明明知道都是农民不识字,还假装问一下。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梁斯言却接过了张地主手中的契约看了起来。不仅张地主吃惊,就连梁月也有些吃惊,在她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梁斯言会不会识字的记忆。
梁斯言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点头说:“没有问题。”之后两人分别盖了手印,然后一人拿一份。张地主站起来说:“我带你们去看看你们租赁的地。”
三个人又花费了至少两刻钟走回凤尾村,在离梁月家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的地方停了下来。三人站在田埂上,两侧都是水田。
张地主指着脚下的水田说:“这两快水田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一亩,这就是你们租的水田。”然后又往左侧的山上走去,这座山上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块地其它地方则全是光秃秃的石头。
梁月忍不住吐槽:尽是石头,这样的土地不贫瘠就奇怪了。张地主指着这十几块大小不一的土地说:“这些地一共是两亩多一点,全部都算是租给你们的,多的那一点算是送给你们种的。”
“那就多谢张地主了。”梁斯言笑着说道。
既然土地的位置交代清楚了,大家也就各回各家了。梁斯言和梁月也回到自己家,就看到隔壁的邱秀才家门口坐着二婶张氏和祖母。张氏也看到梁月他们回来了,站起来说:“斯言,你们可回来了。”
“二婶,祖母。”
梁斯言将门打开,对张氏说:“二婶,祖母,快进来坐吧。”张氏并没有进去,而是站在门口说:“我还有事情,就不进去了。我昨天跟小月说的那件事情,我和你二叔考虑了一下,觉得你们还小,可能负担不起,所以还是算了。”
虽然张氏嘴上说的好听,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肯定不是她的本意。是老人发话了,她没办法,不敢不照搬。
“那赡养祖母的事情还是轮流一户人家一个月吗?”梁斯言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的计量单位真是太麻烦了,乱七八糟的,每个朝代都在变化,只能取一个大概的数字。
还有,所谓的粟,就是小米,不是小麦。
☆、春耕
张氏还没有说话,祖母就抢先说:“不用了,你们等以后你们长大了再说吧,现在我就住你二婶家了,就不到你们家住了。”
“娘!”张氏轻声喊了一声,语气里有些不赞同的意思。老人转头瞪了她一样,不悦的说:“你有意见。”
“没有。”张氏讪讪的回答。
老人转过头对梁月他们两人,意有所指的说:“小月,以后有什么事情你就来祖母,祖母替你做主。”张氏在一旁听了之后有些不满的撇撇嘴,然后和老人一起离开了。
梁月奔波了一天,早就累得不行了,进屋之后立刻就坐在椅子上,就连一根手指都不想再动弹了。梁月在心里感叹这个身体的虚弱,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走路而已,却已经累得不行了。
梁斯言也坐在另外一根凳子上歇息,说:“小月,现在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了,你还要去卖折耳根吗?”
“恩,不卖折耳根我们家就没有钱,上次爹娘的丧事之后,家里就只有一点点钱,不赶紧赚钱的话,要是碰到什么突发事情那可怎么办。比如生病了之类的。”
“我要开始耕种了,小月只能自己一个人去了。”梁斯言有些不放心的说道
梁月听了之后笑着说:“哥,我今天也是一个人去的,一点事情也没有,你放心吧,我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也只能这样了,家里也没有其他人可以耕种土地。”梁斯言感叹道。
梁月对于现在的农作物还不太熟悉,于是便问:“哥,今年我们种什么?”梁斯言没有任何考虑就回答:“水田里肯定是种水稻,稻米虽然好吃,但是产量是在太低了。坡地就用来种粟米好了。”
“哥,我们不种大豆和高粱吗?”梁月问道。
“小月想吃大豆和高粱吗?”梁斯言问道。
梁月歇息了这么一会儿,也不累了,便站起来说:“哥,大豆可以用来做豆腐,高粱还可以用来做酒,多好啊。”梁斯言看了看梁月问:“小月你会酿酒吗?”
酿酒梁月还是会的,更准确的说是知道怎么酿酒,因为以前经常看到别人酿酒,所以她知道,但是却没有亲自酿过酒,所以能不能酿出酒来还不好说。不过,梁月却理直气壮的说:“当然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