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君垂下眼帘,脸上慢慢有了红晕,说道:“父亲不必苦恼。当日商议此事时,咱们也都想到这事会有可能弄假成真的,现在这样,也算是意料中的事,且不说将来事情到底如何,恕女儿说句不知羞的话,女儿倒觉得六皇子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沈父看着女儿娇羞的模样,不由暗叹,女儿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心思了,他叹道:“这门亲事你不要放在心上,皇上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沈秋君抬眼说道:“六皇子都闹成这样,皇上未必能拦得住。女儿不解,皇上既然已经册立了太子,六皇子又是追随太子的,沈家再有一个皇子女婿,不至于让皇上忌讳成这个样子吧。”
沈父摇头叹息道:“这事说起来就有些荒唐了,就算皇上拦不住,以后六皇子的日子也不好过。”
沈秋君闻言笑道:“六皇子并不是看重权势的人,只要贤王不能登基为帝,他也就能老老实实做他的闲散王爷了。不知父亲说的荒唐事是什么呢?”
沈父想了想,六皇子做个闲散王爷,对于女儿来说倒是个不错的事情,便也笑道:“罢了,反正我们连最坏的结果都想得到,这事就都交给老天吧。至于其他的事,你还是少知道的好。”
沈秋君却被父亲勾起了好奇心,便缠磨着父亲将那荒唐事说明白。
沈父一来是被女儿缠得脱不开身,再则也是一个人心里秘密憋得久了,就有种要对人倾吐的欲望,对于沈秋君这个自小看着她长在的女儿,他也是偏爱的很,且又素知这个女儿本性纯良,恬淡娴静,便是对她讲了也不要紧。
于是沈父便令人都退下,又招手让女儿近前,低声说道:“这事我连你母亲都没告诉,你切不可对别人讲。”
沈秋君忙点点头,沈父这才说道:“广源寺的了凡主持,想来你也知道。”
沈秋君点头笑道:“那才是真正的高僧,据说当年太祖爷要封他为国师,他都以不沾红尘为由婉拒了。父亲怎么说起来他,您可是向来认为他们都是骗钱的神棍呢。”
沈父笑道:“他们的话向来是真假难辨的,真信了能坑死人,不信心里却又总不踏实。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为父曾经救过了凡的性命,为此他还了为父一个大大的人情。”
沈秋君不由睁大了眼睛,小声问道:“难不成是那所谓的天命皇后?我倒不觉得是好事,背负着那样的传言,福祸难料,容妃就是个现成的例子。这个人情真够坑人的。”
沈父摇头叹道:“这不是全部。自来君臣之间可以共患难,却难共富贵,为父当年因了鲁地的父老,投了太祖爷,虽然太祖父子当日看着也是个仁德的,只是后事难料,甚为忧心。于是了凡便对太祖设言:沈家必出一位天命皇后,如此才能保大齐朝传承下去。”
沈秋君不由惊道:“他说的是大姐吗?”
难道说,贤王必是皇帝?沈秋君心中不由暗恨贤王的好命。
沈父忙看了看四周,小声说道:“你小些声音,别让人听到了。他们这些所谓的高僧,说话从来都不会真真切切给人个明白,总是打着天机不可泄露的幌子,虚虚实实的,以防人寻他们算后账,尤其是这种事,他们怎会给自己找麻烦,自然不会明确指出,只道大齐前期会出一位真命皇后。”
沈秋君这才恍然道:“所以皇上当年曾想为太子聘大姐为太子妃,可惜被吴皇后抢先一步,聘了吴氏为太子妃。”
见父亲点头,沈秋君忽然觉得心头发凉,说道:“若我是皇上,如果六皇子坚决要娶我为妻的话,不管六皇子知不知道那个预言,都会取了我的性命,自己孩子的命总比别人要珍贵的多。”
沈父忙拍着沈秋君的肩膀,劝道:“你不必怕。这里面虚实难辨的事多着呢,我看皇上是全信了,所以只是沈家人不犯事,皇上是不会随意取了沈家人的性命的,天命皇后既然是天命,不是人力所为,万一弄巧成拙,让天命皇后生了煞气,将不利庄氏子孙。”
沈秋君不由捂嘴道:“这些和尚还真能编,幸好父亲对他有恩,如果与他有仇,只怕沈家人到死都是个糊涂鬼呢。”
沈父说出心中埋的一部分秘密,顿觉心中松快了很多,笑道:“所以说是件极荒唐的事,我当时听了也觉得他们很能编,又怕家里人会信以为真,真以为自己有了保命符,为所欲为,或是露出些马脚,倒是害了沈家人,故此除了你之外,为父还从没对人讲过。”
沈秋君忙笑道:“女儿多谢父亲对女儿的信任。”一时又忧虑道:“这事太过虚无了,万一哪天皇上想了过来,沈家岂不是会很糟?容妃娘娘不就是因此失了宠吗?”
沈父闻言,凝神看着女儿道:“所以我看了凡不顺眼,外人甚至是沈家人也都不知我曾救过他,再则大齐朝也确实是在了凡等僧道的预言下一步步建立起来了,所以皇上还是很相信他们的话的,越是身处高位,对这些东西就越是相信,况且我沈家一向忠君爱国,便是信了,对皇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沈秋君叹道:“我一向以为那些能建朝立国的皇帝们,个个都是英明神武,算无遗策,如今看来也会受人蒙蔽啊。”
沈父摇头道:“他们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之所以会弄出这些事来,也是给自己给天下臣民一个精神支柱,时间长了,便连自己也都不知真假了。好了,此事就到此为止,以后不许再提起。”
沈秋君陪笑道:“父亲尽管放心,如果女儿嫁不成六皇子也就罢了,如果真嫁了,也定是个温婉和顺,谦卑有礼,却又妒意十足的王妃,这样的人只能做个小家子气的主母,万万做不成母仪天下雍容大气的皇后的。”
沈父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说道:“我只是想让你心里有个底,如果你嫁了六皇子,皇上必会打压六皇子,你能知道这些事,心里或许不会那么难受,说句大不敬的话,皇后有什么好做的,不过是逢年过节享受一下众人的跪拜,平日里也就那么着,还是时常担心儿子们手足相残,倒不如做个闲散王妃呢,富贵权势一样不缺。”
正文 第一七三章 促成亲事
沈秋君得了父亲的话,心里倒是安稳了很多,沈家人在这件事上算是有得有失,倒也不多言,只静观事态变化。
这几日六皇子也没有到沈府中去,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流淌过去,直到大齐皇帝设宴款待北蛮太子。
因为之前不快的事都一笔勾销了,所以这次宴会主宾觥筹交错,歌舞升平,其乐融融。
一时酒酣意洽,北蛮太子敬了大齐皇帝一杯酒,笑道:“长宁公主即将要远离故土,不知陛下将她的汤沐邑封在何处?”
大齐皇上脸上笑容一滞,作为公主来说,食汤沐邑也是寻常的,不过对于和亲出去的公主,这汤沐邑就有些棘手了,他本来是想这么混着过去,没想到北蛮太子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问出此话,倒让他一时不好作答。
北蛮太子早就看出大齐是不想给长宁公主封汤沐邑的,毕竟公主要去北蛮,恐怕有生之年都不会回到大齐,大齐若是不给,北蛮也只能认了。不过他现在认为大齐理亏,既然大齐皇帝都说要补偿了,他还有什么可客气的,自然要提一提的。
北蛮太子装作没看到大齐皇帝的神色,一脸轻松地笑道:“长宁公主这一离了大齐,归宁不易,以小王之见,倒不如就将在靠近两国边界的一带封为公主的汤沐邑,这样公主也能随时到大齐境地,好一解思乡之苦,等公主百年后,这汤沐邑自然还是由贵国收回的。”
皇上尚未说话,六皇子已经在旁嗤笑道:“看来北蛮果然是穷得很了!前几日我去清点公主嫁妆时,那真是满箱满柜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就凭这些,别说公主一人。就是加上跟着去的仆从,养活他们一辈子足够了,怕是连公主的孩子那份,公主都能包了下来。怎么还不知足,又来要什么封地,难不成公主嫁个男人,还得把他一家子都得养活了不成?看来北蛮国君也就是个吃软饭的。”
北蛮等人闻言。个个气得睁大眼睛怒视六皇子,皇上此时已经喝住六皇子道:“快住口,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再不知好歹,干脆出去算了。”
六皇子冷哼一声。低头吃了一大口酒,不再吭声。
皇上这才对北蛮太子笑道:“我这个逆子向来没规没距的,让殿下见笑了。”
六皇子又忍不住冷笑:“我再怎么不规矩。也比某些人强。我今天还真是长见识了。自来女儿出嫁,陪嫁多少、地亩和田庄,都是做父母的心意,还真没见有哪家就跑到亲家门上,指手画脚地要哪处地哪处庄子的。合着这全家就指着新娘子的嫁妆过活呢。”
皇上闻言心里爽快极了,其实他倒是想和北蛮和气处事的,只是北蛮太子坐地起价。点名地要两位大齐贵女去给个什么狗屁将军守寡,这让皇上觉得面子上很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