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名门纪事 [封推] (天光映云影)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天光映云影
- 入库:04.10
“一个为了攀上权贵。让自己女儿做妾的爹还好意思骂自己女儿丢人,我看是因为长公主怕他跟我父亲的旧人再有瓜葛,所以他这样一番做作吧。”涵因笑道,谢行远当年也是为了获得自己的信任,才故意闹得这么大的。涵因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向李湛透露自己所掌握的谢行远的消息。
李湛叹道:“谢氏倒是有几分当年陈郡谢氏的傲骨,她对你父亲一片痴心,发誓守贞,本来是想要到尼姑庵中出家的,可是她又怕她父亲把她强行接走,再逼她嫁人。因此宁愿顶着一个姨娘的名头,因为谢行远再仗着长公主的势力,也不敢到唐国公府里抢人。我很钦佩她。便答应了她。”
涵因冷笑:“也是个傻女人,我父亲回报她一片痴情的方法就是把她随意送人,这样的羞辱,她还为他守贞……”提起谢姨娘,涵因不由一肚子火。很想跳起脚来大骂。女人对于郑伦来说无非就是满足自己占有欲的玩物,按照后世的观点来看。那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但偏偏就有那么多傻女人对他死心塌地,为这么一个混蛋埋葬掉自己一辈子,难道不是犯贱吗。
不过自己也并不比她们聪明到哪去,直到现在她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在郑伦心中是什么位置,也搞不清楚自己对郑伦怀有的复杂情愫。想起他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羞耻,有时候却又觉得悲伤,有时候恨意难消,有时候脑中却不停回旋着跟他在一起时温馨的片段。
一起谋划,一起奋斗,一起赌赢了天下,却一直相互算计,一直相互利用,一直伺机给对方捅刀子,把她捧上高位的是他,把她打压得不能喘息的也是他,可他真的死了,心中的孤独与空虚却是再大的权势也无法填满的。
对谢姨娘的火气,也是对自己的火气,当自己终于有力量可以和他对抗了,他却死了,连将他加诸于自己的羞辱回报回去的机会都没有,更可笑的是,现在谁都可以把郑伦的牌位踩在脚下跺烂,在他的坟头上吐口水,偏偏自己不行。
李湛看她刚刚说起谢姨娘,情绪还有些义愤,忽然脸上又流露出落寞的情态,以为她想自己的父亲了,抱住她,笑道:“难不成你希望她开开心心给我做妾?”
涵因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堆起笑掩饰道:“只是替她不值罢了。”
“人各有志,你为她扼腕,她自己却觉得值得,人啊,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李湛笑道。
涵因也自嘲的一笑:“是啊,管好自己就好了,何必替人家操这份闲心呢。”
很快,朝廷的人事变动便传了过来,皇帝最终同意了李时彦致仕,吏部侍郎由郭竟强担任,同时于正杰也由吏部员外郎升了一级,成了吏部郎中。
而因为安禄山回到了河北,又跟河北大姓勾结,便有人建议朝廷专门派人去那里剿匪,还有人认为应该像武威郡这里一样,设置一个都督。
皇帝无意再弄个李湛出来,而且河北地方上各大族势力犬牙交错,十分复杂,再弄个李湛这样的人过去,说不定会弄得更糟,但是当地大姓通匪却让他很在意。幽州驻扎着八万边军,用于防范高句丽。不过高句丽经过上一次打仗,国力也损耗的非常严重,无力再骚扰犯境,可以从幽州驻军调出三万剿灭河北的贼匪。
但派什么人去,皇帝却发了愁,这些大族已然出了通匪的问题,难保当地的官员跟他们沆瀣一气,如果再派个大族出身的,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新的吏部侍郎郭竟强提议,让天武军大将军陈成出任河北总管,负责剿贼,军饷则由河北的几个大仓调度。
皇帝觉得这个提议十分可行,其实他并不十分信任陈成,虽然陈成向他表了忠心,但他毕竟是长公主的旧人,之前,天武军没有适合的人选,又有太监节制,才让他做了统领,现在天武军从各地抽了不少将士补充其中,已经有了可以替代陈成的人选。皇帝就不必把陈成放在身边了。
而且,陈成跟那些在长安混日子的禁军不一样,他是有领兵能力的,把他放出去剿匪,不会像刘胜那样一败涂地。
皇帝考虑再三,决定同意郭竟强的建议,封了陈成河北总管,统管从幽州军调出的三万兵马,负责河北的剿匪,兵员损失由当地折冲府补充。天武军还有一位将军在陈成之下的段云山,皇帝决定不再设天武军大将军。反正天武军都是由自己亲自指派的太监负责,相较之下大将军和将军并非很重要。
段云山出身寒门,也是通过武举选拔上来的人才,因为在征辽失败的时候,率军掩护皇帝立功,后来组建天武军,皇帝把他调了过来,让他做中郎将。天武军出征陇右平乱,吃了败仗,不少人因此倒霉获罪,他没有去,反倒无功无过。天武军重组,他因为资历最高,被提拔为将军。皇帝对他还是很满意的。
“老爷还没从衙门回来?”涵因问道。
紫鸢笑道:“听二门上的婆子说刚回来就叫了贾先生和竹心先生去了朔风馆,就一直没有出来。”
涵因点点头:“知道了。”
李湛也开始建自己的情报网了,只是规模很小,比自己得到消息要晚上那么一两天,但也比朝廷公文快多了。他应该也接到了这次人事调动的消息,现在正跟自己的幕僚商量。
涵因也思考起昨天长安那边给自己传过来的这一次朝廷人事调动的消息,果然郭竟强成了吏部侍郎。而调陈成去河北这件事,又是他提出的,很难让涵因不多想是不是跟吴王、谢行远有关,只是段云山并不在那本名册之上,但这并不足说明什么,毕竟谢行远不会只靠着从前那点人脉,必然是要拉拢其他人入伙的。
若这件事真是吴王主导,那么他既控制了人事权之后,又向天武军伸手,他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看样子当年自己对他百般打压,真是未雨绸缪之举,皇帝的宝座对于每个皇子都像魔咒一样,危险而又充满诱惑。
吴王实力不足,身份又敏感,只能用谢行远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想要阻止他很容易,只要捅破这层窗户纸,皇帝、王通、陆宪随便一个人就能让他这些年的努力经营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涵因却没有丝毫破坏吴王好事的意思,她想起吴王那双勾人心魂的桃花眼,嘴角露出一抹笑容:自从摆脱了长公主之后,皇帝已经渐渐的坐稳了位置,任用太监伸张皇权,小心翼翼的维持着朝堂各派的平衡,还有什么能比一个野心勃勃的宗室对皇权的稳固冲击更大呢。
VIP卷 第五百六十四章 准备
武威郡的赋税比周边低,因此各家的租子也比周围的州县更低,不少佃户都跑到武威郡来租种土地,还有的,借着之前的战乱,官府户籍混乱,跑到武威郡来从新登记户籍,或开垦荒地,或当了兵。李湛也借此机会招募了新兵,并且调集人手修筑鄯州和兰州因打仗而残破的城防。
这也使得周边的郡县很是不满。人口都跑到了武威郡,那他们本州的人口缩减,到时候考评政绩的时候,又怎么算呢。于是便有人在朝廷中疏通,希望能够把李湛赶紧弄走。可能能够弹劾李湛的也不过是些翻翻的小错,比如李湛组织修筑城防,还有修补残破的长城,被人弹劾“兴无谓之役,沽名钓誉”、再比如他用来养军的关税被人说是“竭地方之财,与朝廷争利”,还有什么“扰乱户籍”之类的。不过这样的小事,还不足以动摇李湛的地位。而且,这些事情之前他也写了奏章请求朝廷同意,朝廷也明确答复,同意他便宜行事。
王通看这些弹劾都说不到点子上,于是决定亲自出马,在一次讨论国事的时候,趁机跟皇帝谏言:“皇上,全国各州县都提了百姓的税款,而李湛却独独仗着朝廷让武威郡郡府处置郡内收入,不给百姓加税,这是以国之财冒自己的私恩,其心可诛啊。”
皇帝一听这话,就本能的皱了眉头。
陆宪之前就是那个走私大网中的一员,李湛自从去了凉州,利用自己对军队的掌控,保护了那些走私的商队,使得风险更加小,而利润则更加扩大,陆宪已经对李湛在这里面分一杯羹没有什么抵触了。再加上这一年多,涵因已经通过马球会的途径和陆宪有了接触,陆宪虽然并不十分为李湛说话,到底也是有了默契。
更何况,眼下,两人都有共同的敌人——王通。陆宪听王通这么说,嘴角含讽:“李湛虽然在武威郡没有什么佳绩,但也是一直忠心耿耿抵抗外敌,之后又平定了天圣教的责任,还有鄯州的兵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相这么说,可是会让边地们的将士寒心的。”
王通冷笑道:“卢昭以通敌发配。他却把他收为亲兵,这又是何居心?”
“那卢昭跟他有些亲戚关系,照顾一二也是理所应当,李湛虽然又私心,但是在没有违反法度的情况下。合乎人情道理,《诗》曰: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李湛又并没有徇私枉法,王相诛心之论可休矣。”其实陆宪并没有想要刻意维护李湛。但是他必须要打掉王通的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