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名门纪事 [封推] (天光映云影)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天光映云影
- 入库:04.10
虞孝严从来没有在实权部门待过,一直在鸿胪寺、礼部这种地方做闲差混日子,每天和一群文人雅士喝喝酒、做做诗便是他的全部生活了,因为皇帝把李明哲和靖国公轰走,想找个应声虫,才把他强拎到这个位置上,而他的资历不足以镇服群臣,而且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势力,他也不想跟陆宪分庭抗礼,于是也就老老实实的做应声虫。
现在,皇帝内有枢密院,外有天武军,朝堂上已经不需要这个摆设来牵制陆宪了,二品的三省首长,对皇权始终是掣肘,陆宪这个中书令还是动不了的,不过虞孝严之后,皇帝也不会再封一个门下侍中了,也许虞孝严就是大隋的最后一任侍中了。
陆宪看着自己的熟人们一个个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退出朝堂,心中也很是感慨,笑道:“倒是羡慕虞相能过上这清闲日子。”
“我是胸无大志之人,如今的朝堂已经不一样了,这个位置还是让能者居之吧。”虞孝严叹道。
陆宪心中一动:“虞相所说的能者,莫非是······王通······”
虞孝严品了一口茶,笑笑:“阁下心里比我更清楚吧,皇上已经提他做了左谏议大夫了,正四品下,加一个权知就可以荣任副相了,加上他是晋王之舅的身份,风头正盛啊,陆相可要小心了。”
虞孝严所说的副相就是正三品门下侍郎,正五品给事中加权知掌三品官还是有些勉强,但是正四品就没有问题了。这件事情陆宪自然早就考虑过了,只是虞孝严向来一副万事不经心的模样,没想到他却对朝局却有这样清晰的认识,看来平时真是小看他了,不过想想,能平平安安在朝中熬这么多年,岂会是个糊涂鬼。
他一笑,对虞孝严一揖:“多谢虞相指点。”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三章 楚王
临近年末,皇帝开始给泰王选妃了,唐国公府也不断的派人传回消息来,礼部提了什么人,太皇太后属意什么人,最后选来选去,皇帝挑了秘书丞宇文简的小女儿.
宇文氏这一支是杨广南阳公主的血脉,曾经贵为帝戚,后来也常与宗室联姻,和太皇太后的萧氏一族也有联姻,只是地位尊贵却没有什么势力,到现在,家族也只是在朝中任些清贵之职,宇文简是在崔澄升为尚书右丞之后就任的,太皇太后曾借着皇帝采?延钗募业呐19优蠊?但是却并不怎么受宠.
这一次,给泰王选妃,太皇太后便相中宇文简的幺女.皇帝没有什么意见,顺水推舟同意了.涵因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工夫,皇帝是不可能放任皇子借助亲家培养自己的势力的.若是在这上面做动作,说不定还会引起皇帝的反弹.
之后泰王便改封了楚王.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武威.
"楚王……皇上在暗示什么……"李湛一收到消息便赶快告诉了涵因,毕竟这是她的外甥.
"汉高祖弟楚元王刘交是著名的贤王,到后汉的楚王刘英则是无宠的皇子,后来还参与了谋反……也许皇上是希望他安安分分做贤王吧……夫君可失望了?"涵因也含糊其辞,总之皇帝也许只是单纯想把他封的远一点,告诉众臣,他并不属意这个儿子继承皇位,这是避免他改封开府之后,在朝中聚拢势力,再和李湛这个手握一方的外臣遥相呼应.
其实身为皇子,离储位之争远一点是好事,只是皇位的诱惑力太大,想要通过拥立之功,一步飞黄腾达的人大把,比如说涵因就没少打这样的主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真是皇帝对这个孩子的一片拳拳爱护之心呢.
李湛冷笑两声:"本来就没指望,我猜着就差不多这个结果."嘴上虽然这样说着,手却攥了攥拳头,哼了一声:"现在王通应该很得意吧,我听说皇帝有意让他权知门下侍郎之职,这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怕是有七八分准了."
涵因知道,皇帝还是在忌惮李湛.因为陆宪在几次针对李湛的事情中.表现的并不是很积极,因此皇帝需要更强力的人手来跟李湛对抗.而王家除了之前跟唐国公府的矛盾,为了各自支持的皇子,必定是敌对态度.
"其实,现在应该紧张的陆相吧,皇上这么明显的倚重,恐怕是想要分他的权."涵因笑道,她知道李湛心里不舒服,变个法子安抚他.
李湛想到陆宪肯定比自己更头疼,心里平衡了不少.说道:"他一直提防着靖国公或者李明哲从外头回来,结果皇上却弄了这么一出.原本上边有个虞孝严.不跟他相争,门下省也都跟从他的指派,现在门下省没有了这个大头,王通成了首长,怎么可能听他的话.这下我们倒可以省省心,看看他们怎么斗."
"夫君不是一直问我马球会有什么用吗,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起作用了.之前陆相一直拒咱们千里之蛙,现在恐怕不会那么排斥咱们了."涵因见李湛心气平和了一些,又说道.
李湛想起陆宪之孙陆寄文跟马球会的密切关系.心中一动,问道:"失了,一直没问你,长安那边的马球赛怎么样?"
"很受长安百姓欢迎,几乎场??陆公子跟二表哥合作的马球队赢了吴王,拿了第一,很是风光了一把呢,他已经来了信,说明年还要继续搞下去."涵因笑道,这些世家公子什么都不缺,就缺这种对虚荣心的巨大满足感.
李湛笑道:"看来陆相也没有排斥他孙子搞这个,我们算是搭上这条线了吗."
"线是搭上了,不过陆相素来谨慎,想让他跟咱们坐上一条船就难了."
"他在朝中沉浮多年,最擅隐忍,跟柳相明争暗斗那么多回合,最后还是把他斗倒了,哪那么容易轻易下注."李湛说起陆宪,倒是不掩藏对他的钦佩之意.
"只是陆相也并非当年的陆相,他主政那么长时间,如今后进却要挑战他的地位,他还会像从前那样坐得住吗?呵呵,王通不是一直想要恢复太原王氏在朝中的地位吗,现在手握副相权柄,荣升为陆相的对手,终于达到目的了吧."涵因笑着,不由想起了王徵,她也算是命运多桀,好容易没有了王淑妃这块绊脚石,皇帝却重用她父亲,恐怕近期不会再给她升位分了,毕竟,皇帝一直很注重平衡之道,肯定不会让后宫和中朝都由一家把持,而且太皇太后也绝不会答应.
"不少王家子弟入了晋王府做幕僚,王通可是下了死力了,晋王召集了一群文人编纂北朝的文集,说是‘素来文以南朝为盛,而北朝崔卢李郑王五姓高华,人才辈出,文采风流不逊南朝,只因战乱散失,名篇佳句不存,今人以为北朝不擅文,此乃谬误’,呵呵,这明显是在讨好山东大族啊."李湛冷笑.
"真是个凝聚人心的好法子,哪家不想扬名立万,在声望上更胜别家一筹,何况萧家这种根基不如他们的,照样能用祖宗的文名压他们一头,这一招真是挠在山东大族的心窝上了.不知道是哪个幕僚出的主意."涵因的语气里却有夸赞之意,又看看李湛,知道他心里还在泛酸,笑道:"夫君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个世上,向来是枪打出头鸟的,咱们的皇帝陛下,又是那种性子,他可是好容易把权柄夺回手里的,绝不会允许别人对他有威胁,哪怕这个威胁来自他的儿子,随他们蹦q,说不定都不需要我们对付,他们就会招皇帝的忌了."
李湛也察觉到自己心态有些失衡了,笑道:"夫人说的没错,敬宗朝,太子和诚王争位,最后便宜了显宗.皇上春秋鼎盛,将来怎样.还未可知呢.我们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对泰王,哦,不,楚王最大的支持了."
长安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到处都是银装素裹的,御书房中笼着热气,暖融融的.皇帝却总感到憋闷,把窗子开了又觉得发冷.
"皇上,婕妤娘娘吩咐送来的燕窝粥还热着呢."刘公公见皇帝把笔放下,趁机劝皇帝吃些东西.王婕妤小产之后圣眷依旧,和李昭容平分秋色,但如今其父王通在朝中声势日?狗囱构钫讶菀煌?
皇帝"嗯"了一声,接过粥,吃了两口,又放下.又捡起桌上的奏章,说道:"安禄山这个贼人就这么难缠.怎么派了那么多官军偏就奈他不得?"
刘公公没有说话,其实皇帝也知道答案,只是自言自语罢了.
安禄山是胡人,作风狠辣果决,他的部下比如史思明等人,也都是一帮亡命之徒,他带着那些人抢完了就跑.官军来了,就跑回深山老林里,官军走了.他们再出来,河北诸县的百姓深受其苦,被抢了之后,这些百姓交不上租税,甚至难以糊口,干脆一咬牙,也投奔那些山寨做了贼,总比饿死强.于是河北的局势越来越动荡.
皇帝揉着额头,不由又咳嗽了两声,一阵头晕目眩,赶紧把奏章放下了,上一次吐血之后,这种症状就时不时发作一回,尤其是在他劳累的时候,太医和御厨房想了各种法子给他补身子,但依然没有什么好转.
刘公公刚要劝皇帝休息,忽然殿外有奏报,竟然是冀州刺史发来的急报,陆宪,王通,崔澄等即位宰辅也等在外面.皇帝先看奏报,本来还以为有什么危急情况,看完了之后,大喜:"总算是有好消息了."
冀州刺史奏报,太平教新任教主卢时,感沐皇恩,率领太平教教众投效朝廷,并且发动在安禄山反贼中的教众,和官府里应外合,攻破山寨,一举端了安禄山的老窝,并且杀了安禄山手下的头号大将史思明,安禄山则在混战中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