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然换了环境,她居然睡不着,仰面躺着想起心事来
一来她挺掂念自己种在山上的辣椒苗什么时候合适,还是回去挖过来得好,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才安心
二来她挺好奇,陈氏平时一副山穷水尽的样子,这搬家各种花费算下来,也去了至少三两银子,她就不怕赵明礼起疑么?
不过这倒跟她没什么干系,只是好奇罢了好在进了府城,离了赵家老宅那帮人心情都好了许多,想着来日的事情,慢慢眼皮子也就沉重起来
赵明礼已经拜谢过王大人,如今衙门出了优待秀才的榜文,今年送孩子上官塾读书的陡然多了起来官塾本有一位秀才,比赵明礼年纪大上许多已是快五十的人了,一下子官塾收了近三十个孩子,他颇有些吃力幸好来了赵明礼可以分担一二,也没有什么嫉妒之心
天赐天佑则在家读书,每隔五日,王大人沐休,他二人便去王大人府上学习一日赵明礼白日教书,夜间温习功课准备考试,日子过得极有规律
打从院子角门出来便是甜水巷,这巷子里头有一口甜水井,因而得名小小这才知道,施州府城内大小有十七口水井,却只有这口的水最好,每日早上前来取水还得排队若是懒怠自己打水,也有卖水的,一文钱一担,可以直接送进后厨
不过陈氏手头吃紧,哪里肯买水,日日都是亲自去排队取水,所幸天赐经了农事,也长进不少,小小一副桶儿也挑得起来,不过多排两趟队罢了
后厨出去有片坡地,也是属于学宫的陈氏让赵明礼打听过了,可以就近种上两分,便与小小商量自家种点小菜,也算是省了一份开销
赵明礼觉得很好,也算是赵家耕读传家,
陈氏觉得挺好, 可她竟是忙忘记了,什么也没有准备
若还是在赵家老宅也就罢了,一大家子人,总有人操持可如今单门独户的过日子,总得有个过节的样儿不说别的,这端午大节,至少得给王大人送份节礼,还有官塾的另一位齐先生,如今也是赵明礼的同僚,不能忘了去,还有赵家老宅那边的礼,也不能落下
陈氏暗悔怎么就忘了这么重要的事,赶紧告诉小鞋准备
分正端午,中端午,大端午来过,分别是五月初五,五月十五,五月二十五
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什么的都与别处无异不同的在于,这初五的正端午,是自家人过,除棉服,换薄衣,然后就是吃粽子,观龙舟中端午,出嫁女回娘家过大端午,须得全家团聚,也就是说赵明礼一家初五可以不回谭家坝,但是二十五是一定得回的
这么一说,陈氏便有了计较,又跟赵明礼和小小商量了一番,这才各自安置了
过端午所需的一应物品,府城里头都有出售的,倒比在谭家坝方便。不过陈氏如今手头紧,自然不肯浪费。
箬叶本极寻常,后厨出去的墙角就有几棵,不过陈氏要包粽子送礼,却是不够的,只能买些。捆扎粽子,施州不用稻草,爱用棕叶,将粽叶撕开就成线,正好包好之后就是一提。
还有雄黄酒、菖蒲、艾草等物自然不能少。再有应节的各种果品也不少,桃子、杏子、桑葚等等,陈氏一咬牙也买了一堆。
连同小小在内,家中三个孩子,往日在赵家老宅已经是压抑了不少日子,搬出来过这第一个节气,陈氏不愿意苦了孩子,怎么也要让天赐兄弟俩舒舒坦坦地过个节。
天气渐热,肉类不能久放,陈氏也只舍得割了三两猪肉,三两羊肉,小小却说自己有办法,十个大钱买了四个没人要的猪蹄子,暗道便宜。
糯米倒是买了不少,足足二十斤,这端午送节礼,最主要的就是粽子了。再就是八色糕点攒盒,陈氏想了想,只买了两个,一个送与王大人,一个送回赵家老宅。
回了家,陈氏和小小就忙乎起来。天赐天佑要帮忙,叫她们撵了出去。
小小本来见陈氏不会做菜,料想她也不会包粽子,看着二十斤糯米有些发愁。谁知陈氏竟然会,包的尖尖的圆锥形的小粽子煞是可爱。小小从前也没少包过粽子,不过是菱角形的,看起来憨憨的。也很漂亮。
粽子一个约莫一两重,两人努力了一晚,小小一数,竟有三百二十九个。暗道自己是不是数错了。
陈氏正烧水打算趁夜将粽子煮出来,见她歪着头数粽子,觉着好笑。便问她数啥。
小小说:“咱们买了二十斤糯米,估摸着一两一个的粽子,竟然包了三百二十九个,小小实在是没数明白。”
陈氏抿嘴便笑:“一两一个,不正好是三百二十个么?多了九个,定是你装米的时候装少了,多出来的。”
这还是不对啊。小小郁闷了半晌。直到第一锅粽子出锅,恍然回过神来,这一斤是十六两,二十斤不正是三百二十个粽子么?自己还停留在一斤十两的思维里头,难怪数着多了许多。
小小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陈氏正好看见,不由暗赞一声果然好颜色。自从住进了这小院子,小小也收拾得干净齐整起来,自己扎两个丫角小辫,配上她那副漂亮的样子,每天出去排队取水时都惹得附近的大嫂子小媳妇儿一番爱怜。
也因了小小的缘故,陈氏与邻近的几家很快熟悉起来。
甜水巷里头有两家人,都是以卖水为生的,这府城里头。包括城郊一些大老爷家中,都是向他们买水使,日子过得也挺宽裕,算是小康之家了。
还有几家,或是在铺子里头帮工管事,或是自摆了小摊贩卖些杂货。但是整体环境都比在谭家坝要好得多。加之陈氏离了老宅心情本就好些,几日功夫下来,脸都圆了一圈。
此时见了小小的模样,她摸了摸小小略有些短了的衣裳,暗自琢磨着该拿几件自己的衣裳出来改给她穿。
小小不知陈氏的想法,挽了袖子捞粽子,这是煮最后一锅了,完了就可以熄火睡觉了。时辰已经不早,天赐天佑两个已经睡了,赵明礼还在书房挑灯夜读,她便问陈氏:“夫人,要不要剥两个粽子给老爷做宵夜?”
陈氏笑了笑:“受了你这份孝心了,可这粽子不易克化,宵夜不太妥当。将我们买的醪糟取些出来,煮个糖水鸡蛋罢。”
小小便麻利地将柴火拨了拨,在小灶眼上架起锅来烧水。这施州城里使的灶与谭家坝的略有不同,唤作“葫芦灶”,有一大一小两个灶口,可以同时加两只锅,形似葫芦而得名。可下头只有一个灶门,小小也是琢磨了几天,才渐渐上手。
第二日全家都起得极早,陈氏挑了极标致的五十五个粽子,暗合端午的“五五”之数,又挑了礼盒,一家人去给学正王大人送节礼。
原来王大人就住在学宫另一头,从学宫穿过去倒是近,不过几分钟功夫也就到了。赵明礼一家自侧门而入,陈氏一手牵着小小,一手牵着天佑,手心里头都是汗。小小知道她紧张,毕竟这是赵明礼的顶头上司,算起来陈氏还是第一次跟他见面,由不得不紧张。
可是天气热,被陈氏汗淋淋的手拽着,说不出的难受。小小轻轻挣了一下,挣脱了陈氏的手,装作没看见陈氏不满的眼光似的,打量起王大人的宅子来。
这宅子跟赵家住的宅子没什么分别,只是格局要大一些,房间分得多一些。房间的屋檐长长伸出来,便是沿着墙的抄手游廊,墙壁也是粉过的,雪白雪白的,院子里头栽了两树花,看不出来是什么品种。其余的,也没什么稀奇。
王大人拿他们当自己人,在外院的花厅见了赵家人,少不得夸赞了一番天赐天佑聪明伶俐,赵明礼勤恳敬业之类的话。两方也没多说什么,赵明礼一家便告辞了。
出来陈氏奇怪:“怎么没见王大人的夫人呢?”一般来说,女眷都是女眷接待,可王大人提也没提,也没个女主人出面招待,由不得陈氏生疑。
赵明礼悄悄道:“王大人又不是施州人,家眷当然是在老家侍奉长辈了。”
陈氏便抿嘴一笑:“王夫人倒是贤惠,你若是中了举,选了官儿,我可是要带着孩子跟着你赴任的。”
他二人少年夫妻,虽说长子已经八岁,可陈氏实际也不过二十多岁,这芙蓉面上微笑薄嗔的风情。看得赵明礼心头一荡,心说家中只有老母,还有长嫂和弟妹,自然是用不着夫人服侍。立即满口应承道:“那是自然,这施州又没有什么有名望的先生,总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程。”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捏了一下陈氏的手臂,惹得陈氏飞了一个眼刀过去。
小小看得真切,忍不住扭过头去笑,自从搬进府城之后,陈氏便似鲜活过来了一般,初见时的那股子伶俐劲儿全回来了。若是这功夫往赵李氏身上去下,在赵家老宅的日子也不会那般难过。真不知她是怎么回事儿。
天佑正跟天赐说着话,见小小一笑,立刻扯着天赐的袖子哀求:“哥,去吧去吧,你看小小都乐了。她也想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