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种田]小小童养媳 (香辣凤爪)


  歌声刚落,便有人打趣:“李大傻!你媳妇儿都还不知在哪个屋里头养着的,这是杵的谁的嘴儿翱”
  唱歌的那男人骂道:“解乏罢了,偏你话多!赵秀才在这儿呢!知不知羞翱”
  众人便哄笑道:“哟!你唱的出来,还不许我们问了?也不知哪个不知羞呢!”
  跟着便有老成持重的人说:“哎,有娃娃在哩,还是收拣点!李大傻,你唱个别的不行翱”
  李大傻回答得响亮:“那就唱车儿灯,你们都要和哟!”
  大家轰然作答,李大傻便开了腔:“正月里推起车儿灯!”
  众人和道:“车不隆冬车!”
  “热热闹闹说古人!”
  “咚咚车儿车!”
  “先要说个孟姜女啊”
  “车不隆冬车!”
  “两行眼泪倒了长城!”
  “咚咚车儿车!”
  ……
  小小听得津津有味,前几日别人坡上收庄稼,也不是没有唱的,可都没有今天听得清楚♀些“野歌子”,有的是直白大胆的表达爱慕之情,有的笑骂老天爷,有的插科打诨,乡言村语的,听得小小直笑
  忽然听刘妈妈叫她,原来是给陈氏的蹄子汤熬好了,叫她端去让陈氏趁热喝了
  随手拿块抹布垫了汤碗,小小穿过堂屋往西厢阁楼儿去
  出门忽然看见赵李氏,吓了一跳,再仔细一看,赵李氏靠在椅子上晒太阳,听着坡上的山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这时候的老太婆,看起来也不是很讨厌的样子嘛
  想到她今日特地拦了大房的,把蹄爪子留给陈氏熬汤补身子,小小还是停下来规规矩矩叫了声:“老夫人!”
  赵李氏睁开眼,见是她便露出一副厌恶的申请,口也没开,别过脸去没理她
  气得小小在肚子里咬着牙,切,早知道就不理她了,这讨厌的老太婆!
  进了陈氏房里,天赐和天佑也在,倒叫小小吃了一惊,问到:“你们怎么下来了?”
  兄弟俩应该是刚从坡上下来,身上脏兮兮的粗布衣裳都还没换,一头一脸的灰天佑正伸着手跟陈氏撒娇
  天赐伸手来接小小手里的汤碗,小小才看见他手上满是一道道伤痕,唬得小小直问:“这怎么伤成这样了?”
  天赐缩了手,不出声天佑听见了,回头告诉她:“你是不知道,那些苞米叶子像刀子一样,稍微不小心就要割一条口子出来早先我割了手,父亲还不准我和哥哥走呢,我都累得动不了了,才让我们走,还说我娇气!”
  虽然心疼,可陈氏并不是个娇惯孩子的人,闻言点了点天佑的额头说:“可不就是娇气?不过掰几个苞米砣子罢了,你们父亲也不指望你们能做多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何谓‘粒皆辛苦’,现在可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了?”
  两个孩子都低了头,天赐说道:“父亲用心良苦,是为儿好呢孩儿知道了,自会珍惜的”
  陈氏欣慰地笑了笑,吩咐小泻“去请刘妈妈打些热水来,给两位少爷稍微洗洗,换过衣服”
  小小应了,自去后厨告诉了刘妈妈,不过这次是从后头绕的,可不想再从堂屋穿过去跟门口晒太阳的老太婆碰面了
  没过多久,坡上的粮食都收了下来豆子苞米在院坝里堆了老大一堆;洋芋则直接窖到后头窖里去了帮工的人们喝了口茶,各自告辞家去了
  接下来,就是全家老小齐上阵的活了
四十五章 将启蒙学


  苞谷需得将外头的老叶子掰掉,就剩里头几层叶子扒拉了打成一串串的挂在檐下晒干豆子都是收的整棵,要一个荚子一个荚子的剥开,然后摊在院坝里头晒干
  就连平日里最懒的王氏做起来都是似模似样的,麻利地把苞谷外头的老叶子撕拉开,外头叶子几下就扒拉成两股,这是为了方便将苞谷砣子打成串Dm
  掰开了还要看品相,好看的就打串子,有些稀稀拉拉的就直接剥劣下来≡明礼小李氏和王氏都负责扒拉苞谷,赵李氏则拿了个圆匾坐在一边剥苞米劣
  赵老三和大郎主要负责把苞谷砣子打成一个长串♀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体力活儿结不能打松了,不然苞谷会掉下来;也不能打紧了,晒干水分之后太紧还是会有些苞谷砣子掉的一个串子大概有两米来长,举起来约莫百来斤,没点体力可干不好
  二郎带着小小和刘妈妈两口子剥豆荚子,天赐和天佑也不例外,就连三岁的大妞二妞都跟着凑热闹
  除了还在房里养小月子不能见风的陈氏,全家都上阵了
  一岁多的五郎靠在赵李氏身边,流着口水直笑,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奶奶,粑粑”赵李氏回头慈爱地一笑:“好,今天晚上就做新苞谷粑粑给我孙孙吃,瞧这口水流的”
  转眼看见剥豆荚子那边,刘妈妈两口子和小小都甩着手,顿时换了一副面孔:“四体不勤的东西!这才剥了多少?”
  豆荚子都已经成熟了,晒了好些个好日头,豆子饱满硬挺,没剥一会儿手指头就疼得厉害□管家两口子哪里做过这些农活,小小更是前世今生两辈子加起来第一次,自然是不习惯的
  可这个话,谁也不敢说出口
  看看大妞二妞,虽然才三岁多点,手上也都挺麻利的,果然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啊
  抬头看了看好似山一般高的豆荚垛子,小小心里哀叹一声:这么多,得剥到什么年月去啊
  剥了大半匾苞谷劣,估摸着差不多了,赵李氏便吩咐赵老三去磨浆子,五郎拍着手跟着去了,隐隐暗沉下来的天色里,看着侵走开的儿子和孙子,赵李氏的脸上满是慈爱之色
  小小觉着自己肯定是剥豆子剥太久都眼花了,慈爱这种神色怎么可能出现在赵李氏脸上
  果然转过头,看见抬着头的小鞋赵李氏满脸厌恶地开了口:“动作还不麻利些?当着自己是城里小姐呢?再磨蹭下去,豆子就该发芽了!”
  果然是幻觉了
  当晚赵家的主食便是苞米饼子也难怪这个赵家并不常吃,新鲜的苞米劣磨成浓浆,不用放任何作料,锅里少少地放一点油,拿勺舀了浆子摊下去一煎,便是一块金黄香脆的饼子
  莫说小鞋就是天赐几个,都是第一次吃到这个,天佑夸张地吃了六个,撑得小肚子圆圆的
  不过想也知道这等吃食不能经常吃到,是以吃饭时餐桌上难得平静
  经过这一天,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前日赵李氏与陈氏的摩擦,休书更是无人再提加之收获的粮食忙着晒干过称储藏,全家人都忙活起来,更是没人提起这些个不开心的
  寒露过后没的几日,村长廖大嘴又上了赵家一次
  全村的粮食都差不多收了,先前与赵明礼约定好的村童蒙学的事情,也该开始了∥大嘴看好了日子,就定在十月初一,只要是愿意让孩子念几个字的,直管将束脩交了,带着板凳上学就成
  为了这个,赵明礼特意亲自带着刘管家拜访了学正王大人几趟
  先时不过因着自己是秀才身份,又在二郎治眼的时候受了人家的恩惠,需得拜谢一番♀次却是为了蒙学课本的事情
  小小这才知道,为了让各地幼童识字,朝廷特地刊印了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简易读本纸张虽说差点,但是好在是免费发放的,不用钱
  施州民风彪悍,这许多年来免费的读本在府衙仓库里积了一大堆,听说谭家坝有人来要,学正王大人高高兴兴地批了条子,给谭家坝批了三十套,还道不够再拿就是
  不过这也是在施州,江陵府成都府那等文学鼎盛之地,这样的读本说是免费,实则也是有限供应的,毕竟人家那里都是求知如渴,哪里像施州,赶着送人也没的几个人要,还变成供大于求了
  自古不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怎么这施州不同些?
  这个疑惑莫说是小鞋陈氏几个也是不能理解的,赵明礼一边捡看着这些书籍是否有损坏霉变的,一边将施州文风不盛的情况娓娓道来
  原来这施州府周围土王环伺,依着朝廷对土王的政策,虽有控制,并不严格×王必须识文断字,但并非由得他们延请西席,而是统一到朝廷设立的府学入学々州本身的府学并没有这个资格,各家土王子弟,自九岁之后,可带一名下人,至江陵府学附学
  而施州除了土王之外的汉人,多是三百年前周唐之争时战乱迁徙过来的,本就是流离失所的穷苦人家,好不容易在施州谋得立锥之地,每日里忙着土里刨食的,根本就没有那个闲工夫识什么字,再加上供养一个读书人不知得花多少银子,更没几个人家有这闲钱
  加之施州官员考核并不是很严谨,学风这块的考核不过是走个过超调到施州的官员与流放无异,历任的学正大人们不过将这里看做一个混日子的所在,没几个有那整治文风的心思
  积年弊病之下,施州文弱简直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据赵明礼说,当年他下试的时候整个施州府拢共不过七十余人参考如今这几年人数更是越来越少,直把个不惑之年的王大人愁得头发发白,正与知府大人商量如何振作施州文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