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招娣一面安抚贾环,一面派人打听消息。这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贾家家学的不堪不想象中的还要厉害,说是家学,其实跟半个楚馆差不多。里面的小学生,只要颜色好一点的,背景又差了那么一点的,不管是不是自愿,都曾经做过别人的玩物。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凤凰蛋,别人不敢整他,可是秦钟却不是,加上他还有个扒灰的姐姐,更让人看轻了去。可笑秦钟自己还不知道自爱,跟那两个有名的香怜玉爱混在一起,还被人抓了个正着。结果,被人当面讥讽不说,还大闹学堂,气昏了他姐姐。
贾环虽然不得贾母的欢心,却是赵姨娘的心头肉,赵姨娘平日里骂骂咧咧的,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却是极上心的。为了贾环读书的事儿,赵姨娘不但求了贾政,还求了自己的哥哥赵国基帮忙打听。自打得知学堂出事的消息以后,赵姨娘不止一次庆幸贾环的年纪还小。不然,贾环还不白白地被人欺负了去。
贾环窝在梨香院足足过了半个月才敢回去。可笑贾政这个做爹的,他只问了一次,就丢开手不管了,连年仅四岁的贾环到底有没有在家都不关心。这让贾环非常地失落。
同样,让贾环庆幸的是,王夫人担心宝贝儿子,忽略了他。
贾环知道,如果王夫人不是一门心思地担心自己的儿子,就会发现自己跟着林家表姐读书识字了。那样一来,自己将无法踏足这梨香院不说,连带着两位表姐也会受到牵连。
林如海派来的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登门了。
怎么说呢,也许真的是跟贾宝玉犯冲,接连两次给女儿送东西,都赶上贾宝玉有事,贾家上至贾母,下至贾宝玉王熙凤都没这个心思招呼她们。不过,上次是林招娣的生辰礼和年礼一起送进荣国府的,这次却是专程给林黛玉送生辰礼的。打头的两个婆子还非常坚持地表示,她们一定要见上三位小主子一面。
“自打姑娘少爷们进了京,老爷就担心得不得了。怕路上不顺当,怕姑娘少爷经不得京师的寒气。上回来的人没有及时地告知老爷三位小主子的情况,让老爷担心得不得了,就是过年也没有什么精神。这次我们若是再不见上小主子们一面,只怕回去以后,老爷面前没办法交代。”
贾母这才没了办法,让王熙凤陪着来人去了梨香院。
见到自己家的管事嬷嬷们,林黛玉这才放了心,有看了父亲的家书,更加开怀。不过,林家这次来的管事嬷嬷都是人、精、子,一眼就看出跟在自家小主子身后的嬷嬷丫头们都是有来历的。
打头的那个就在心里嘀咕开了。
没错,林如海是不放心自己的儿女,这才特特地派了人过来。
如果跟原著里那样,林家姐弟是跟着贾母住的,也许贾家的下人们只会说林家哥儿姐儿有多么得老太太的欢心,又是多么多么地尊贵,老太太对她们是多么多么的尽心,她们的吃穿用度都跟贾宝玉比肩,甩了贾家其他的哥儿姐儿不知道几条街去。得到这样的消息的林如海自然是放心的。
可是现在,林家姐弟在梨香院里住着,受到的委屈也是实打实的。宁荣街上的人们讨论的也是她们受的委屈和怠慢。而得到这样的消息的林如海又怎么不担心呢?
上次派来的人,回去以后说没有见到自己家的小主子,原本约定好的书笺也没有,更是让林如海提心吊胆。派人在宁荣街上打听过后的林如海当然不会像原著里那样对贾家充满了信赖,所以,这次再度派了人来,还要求她们一定要见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才有了林家的管事嬷嬷在贾母面前的坚持。
可是,这几个嬷嬷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看这几位嬷嬷,言行举止间都是世家风范,按理说这样的嬷嬷,寻常人家就是想求一二回去,也是难得的,怎么自己的小主子身边一下子就出现了六个?
林招娣也看过了家书,笑笑,让人将自己早就整理好的箱子抬出来。
“原以为你们年前会来一趟,却没有想到今日才来。我给父亲做的冬衣,只怕你们带回去都已经仲春了。还在这春衫我也做了。回头你们一并带了出去。”
林招娣又拿出一个竹藤扁盒,道:“这里面是我们姐弟的功课和家书。你们一并带了去。”
王熙凤在边上看见了,连声称奇:“哎呦呦,林大妹妹,这些衣裳都是妹妹做的?想不到妹妹小小年纪,居然已经会裁衣裳了。妹妹真是能干、”
“嫂子过奖了。我就在这上面有一点点天分,大概是老天爷可怜我,见我在读书上实在是太糟糕才特地补偿我的。”
“妹妹也太过自谦了。自古以来,出口成章的又能有几个?倒是妹妹这手针线,真真叫人爱煞。”
“嫂子也真是的,明明什么好东西都见过了,还在这里哄我开心。只是嫂子该多多保养才是。我看方才嫂子进来的样子,就跟当初母亲肚子里有弟弟时的姿态一模一样。嫂子进门也有两年了,该不会是恭喜了吧?”
王熙凤红了脸,道:“妹妹说什么呢?只是最近累着了。”
林招娣道:“母亲怀着弟弟的最初几个月,也是比较贪睡的。嫂子,你还是先请个大夫看看吧。侄儿还是要紧的。我还听说,但凡有了身子的女子,还会改了口味,将平日里不喜欢吃的菜肴吃得格外香甜。嫂子,你最近的口味有没有变化?”
王熙凤一听,也觉得有些像,也没了心思逗留,告了个罪,急匆匆地回去了。这里林招娣也交代了些事情,就让家里的管事嬷嬷们抬着给林如海的东西回去了。
035父母心
送走了王熙凤也送走了家里的管事嬷嬷,林招娣这才有心看父亲派人捎来的各色物件,林黛玉和林祈也从自己的箱子里面找出了父亲给自己的书信,坐在边上细读。周围就严嬷嬷等人,一个贾家的丫头都没有。
林如海一共派人送来了四箱物件,三个孩子,每人一箱衣饰,从成衣到衣料,还有各种首饰配件都一应俱全,另外的一箱则是笔墨纸砚,还有书籍。可是林招娣也好,林黛玉也好,林祈也好,都没有管那些东西,反而捧着父亲的书信细细地看着。
林招娣拿着林如海的书信,自顾自的出神,直到林黛玉的声音惊醒了她。
“姐姐,父亲送来的衣物,有素净的寻常衣裳,也有孝服,这首饰配饰也是如此。姐姐,父亲是不是提醒我们,我们该换了这身孝服呢?”
“你过来。”
林招娣一说,林黛玉和林祈都凑近了她。林招娣将手里的书信立起来,对着外面阳光的余辉,道:“看见了吗?父亲用针刺在上面的音符,将它们这样连起来读。”
林黛玉低声道:“儿之处境,父已知。换服与否,皆由儿定。父甚安,勿念。”
读罢,林黛玉瞪大了眼睛,道:“姐姐,这是……”
“临别之前,我特地去找了父亲,约定了书笺一事。毕竟,如今我们寄人篱下,如果通过别人的手传递书信,说不定会被人翻检搜查,倒不如这样,借着寻常的书信传递消息。就是中途被人换了信笺,我们也能够知道。”
“姐姐给父亲的书信也是这样的吗不跳字。
“不是,我给父亲的消息都缝在给父亲的衣裳上面。而且,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约定的细则的话,就是拿到了那些衣裳也无用。”
林黛玉吃惊地看着自己的姐姐,在自己光顾着为母亲哭泣流泪的时候,自己的姐姐居然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也许这就是姐姐吧,可以依靠,可以依赖的存在。
林黛玉借着低下头,看姐姐手里的信件的机会,抹去了眼角的泪珠,这才道:“那姐姐认为,我们要换了孝服吗不跳字。
“换了孝服,我们拿什么理由远着那个惯会钻女孩子的闺房的家伙?老太太不借机把我们天天叫到跟前,让我们跟那个混世魔王多亲近亲近才怪呢!我们继续守孝穿孝服。如果有人问起,就说,按着规矩,我们本该在家里守孝的,却应老太太盛情难却,千里迢迢地来到京城。这已经是对不住去了的母亲了,自然应该穿满一年孝服,以示哀思才是。”
林黛玉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又叮嘱下面,不许再提换服之事。
这里这里正说着,外面就有人敲门,原来是王熙凤的心腹大丫头给林招娣林黛玉两个送东西来了。
平儿满面春风地给上面的三位哥儿姐儿行过礼,这才道:“我们奶奶让奴婢来谢谢大姑娘。这次如果这次不是大姑娘提醒,我们奶奶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喜了的事儿呢。”
“嫂子可安好?大夫怎么说?”
“让大姑娘挂心了。我们奶奶除了偶尔会觉得累,其余并无不适。大夫也说,我们奶奶身子骨好,所以这胎才这般安稳。大夫还说,因为我们奶奶这是头一胎,所以要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神。我们奶奶要强,太太又多日不管事儿了,所以这家事还是我们奶奶领着。”
“琏二哥哥不劝劝嫂子么?这第一胎才最要紧呢。我记得当初母亲进门不久,也有了身子,就是家事太多,劳了神,最后才小月的,花了十多年才养好身子呢。嫂子也不能仗着底子好就失了调养那。这事儿,我就在这里跟你这样说,你回去以后跟琏二哥哥和琏二嫂子多说说。能劝的,就尽量劝一劝。嫂子毕竟是地方的儿媳妇,二太太毕竟是二房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