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何莹就起床了,吃了饭忙往田里赶,昨天好不容易说服孙大福,今天开始打他家的谷子,自己家的哪怕过两天下雨没打也没什么关系,毕竟自己就算不收谷子也有饭吃,他们家就不一样了,一年就靠地吃饭,就等谷子打了卖谷子才能攒几个钱。所以趁天气好先打他家的才是。
今天孙吴氏没出来,一是在家煮饭,带孩子,一是等会谷子打后趁太阳要在家晾晒,古代农村很少有人像何莹那样把院子都铺上石板的,那样花的银子太多,他们晾晒谷子也只好用竹子编成的席子晾晒,像孙大福家地多的,一家甚至有十几副三四米长两米多宽的席子,用的时候铺在平地上,不用的时候卷起立在墙角。
中午是在孙大福家吃的,吃完饭何莹同小豆子就回家休息了,这半天一直弯着腰割谷子,还真受不了,何莹捶了捶自己的腰,小豆子其实还是挺轻松的,看见姐姐捶腰,忙过来帮姐姐捶背,何莹舒服的闭上了眼睛,捶下背是要舒服一些了,这割谷子还真累人,何莹心里嘀咕道。
如此忙了四五天,孙大福家的谷子终于打完,忙了这几天何莹觉得自己腰都快断了,手上到处都是谷叶割的伤口,虽然上了点药,但还是没什么效果,何莹咬咬牙,坚持吧,自家的地还没打呢,最多在坚持两天就好,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谁知道老天几时下雨,要下雨就完了,这么久的努力也白费了。
轮到何莹打谷子时,何莹就把小豆子留在了家中晒谷子,孙吴氏还是负责做饭,毕竟他们家十几亩几千斤的谷子还没晾晒完,晒谷子不是很累,只是过程很繁琐,小豆子在家也能做来,何莹便放下了心,而且自家不用竹席,直接就可以在青石板的院坝里晾晒。
谷子打完都没下雨,何莹大大的松了口气,这八九天忙下来自己算是真的累趴了,手起茧子了,皮肤也黑了,现在脸上的皮肤有点类似小麦色,何莹看着水里的自己呵呵一笑,这皮肤不那么白,也就不那么显眼了,这样自己也安全了一些,何莹臭屁的想到。
何莹把谷子打完,美美的休息了两天,这两天每天就只是把晾晒的谷子翻下,谷子晒干了,自己费心准备的小屋和木柜也能用上了,木柜是从上面开的盖,何莹垫着凳子把谷子一点点的搬起倒在柜子里,只留了三百来斤用麻袋装好放在角落,这个是用来交赋税的,等几天官差要到村子里来收。
等孙大福到何莹家时,何莹已经把谷子都装好了,孙大福在何莹家转了一圈都没发现谷子,很是好奇“莹丫头,你谷子呢?我还准备帮你搬呢。”
何莹把孙大福带到自己放粮食的屋子,孙大福看见面前的两个大木柜呆了,“难道谷子在里面,你可是有两千来斤谷子,这两个木柜能装完,还是奇了。”
何莹笑着说道“这柜子可不小两米长,一米五高很是能装的,我一千七八百斤都装在里面,装下了的。”
孙大福打开盖子一看,拍了拍手激动的说道“莹丫头这方法真好,我家的谷子往年都只有堆在地上,很容易生霉,这柜子把四只角都撑了起来,离了地就不容易生霉了,赶明儿孙起源有时间了,叫他也帮我做两个。”
孙大福走出屋子,对走在后面的何莹说道“莹丫头,你谷子这么多,你买不买给商行,要卖的话我估计过几天就会有人来收购的。,到时遇到给好价钱的我们一起卖。”
何莹想了想说道“大福叔,我不打算卖,明年我可能还要请人帮忙干活,这米肯定要很多的,现在卖了以后又得买回来,岂不是麻烦,所以还是不卖了。”
孙大福听了,点了点头觉得也很有道理,说道“这样也好,以后免得花高价买米,自家有就不怕了,没什么事我就回去了,过两天官差要来收赋税,你要把粮食收拾好,到时我来帮你扛。”说完也就离开了。
如此过了两天,村里的人大多把谷子都打回来晾干了,村里也来了很多外人,大多是商行的、米行的、还有官差也来了一趟,把村里的赋税也收了。
村里的人大多是把谷子卖了的,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留着自己吃,平时大多吃高梁之类的粗食,很少有像现在何莹这样上顿下顿都吃米饭的。
村里热闹了几天也渐渐安静下来,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正文 第三十三章买桑树一
收完谷子,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空闲了,何莹有干起了老本行,收购山珍,但这次何莹并没亲自坐镇,因为她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
何莹请来了孙大爷帮忙收购,何莹把自家大门的钥匙都给了孙大爷,还给了孙大爷一些铜钱和碎银,孙大爷心情愉悦的对何莹说道“莹丫头,你把这么大的权力都交给我了,你就不怕我不尽心。”
“孙大爷你就不要这样说了,我要是连你都不相信了,那就没有可信之人了,我想啊,这活也简单,就是有人来卖山珍时你就称一下,然后把钱给了,又不累,正适合您,我这几天都不可能在家,家里的事都麻烦您了,小豆子也麻烦您帮忙照顾了。”
孙大爷听何莹这样说,有些不放心担心的问道“莹丫头,你真打听清楚了,那帮你打听的那个人可靠不,你这第一次出远门我总归有些不放心。”
何莹给孙大爷露出一个安心的笑容道“大爷放心,帮忙打听这事的是赵掌柜,赵掌柜说了,在临镇的陶家庄有一户人家有大量的桑苗出售,我就去看看,如果合适我就买下来,地都开出来了,要赶紧把桑苗种上才是,这个事拖不得,况且还有大福叔跟我一起呢,你就放心吧。”
原来何莹在上次赵掌柜来找他时,何莹就开始拜托赵掌柜帮忙打听那里有桑树苗卖,何莹想去德元楼吃饭的人复杂,打听消息自然要快些,所以才麻烦了赵掌柜,这么久一直也都没消息,哪知前两天赵掌柜突然派人来说,何莹要找的桑苗有消息了,不过有一点远,一来一去得两天时间,在临镇的陶家庄有户人家有很多桑苗要卖,不过要卖得人很多,何莹得赶快决定,要晚了就怕被别人卖走,所以何莹才这么忙着赶去,孙大福和孙大爷不放心何莹一个人去,最后两人才决定孙大福跟何莹去临镇,孙大爷在家里帮何莹坐镇,何莹听了他们的决定心里自然是开心的。
孙大爷听何莹这样说,觉得何莹说的也有道理,所谓关心则乱,有大福跟着想来也不会有什么,“莹丫头那你就放心去,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也很少听见那里有匪患,不过这一路去毕竟还是有点远,路上要多多注意才是,有什么事就给你大福叔说,记得把饭吃饱不要只顾赶路,知道不,早点回来,如果没有卖到也别伤心,到时再麻烦赵掌柜帮忙打听就是。”
何莹安静认真的听孙大爷唠叨,没有露出一丝不耐烦,虽然这些话从昨天到今天孙大爷已经念叨好几遍了,何莹依旧认真的听着,她知道这是孙大爷对她浓浓的真挚的关心,“孙大爷我知道了,你老也要记得按时吃饭,卖山珍的基本都是下午,如果你累了或是忙不过来就去找孙大哥帮忙,家里的事就麻烦你多费心了。”
何莹说完,看见门口孙大福已经把孙大爷的牛车赶来了,拿了自己收拾的包袱就出门,包袱里也没装什么,就是孙大爷不放心他们,害怕路上买不到吃的装的一点干粮,何莹一般不喜欢把钱单独放,一般都是把钱揣在身上,用何莹的话说就是这样才有安全感。初秋的清晨,已经有一点点凉意,何莹怕路上冷,穿了一件小褙子,这会还真派上用场了。
许是秋天到了,路边树叶也不再像春天那么充满生机,有些树叶都有点枯黄,何莹看着路旁的景色,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孙大福聊着。
自己跟大福叔都没去过陶家庄,一路都是向别人问路,从普州郡到临镇是有官道的,牛车一路走下来也不是很颠簸,坐在上面还是很舒服的。
尽管他们已经很努力的赶路了,连午饭都是在牛车上吃的,中间也只歇了一会,让牛吃点草喝口水。到临镇已经快天黑了,这与开始自己和孙大爷估计的时间有些偏差,何莹看这时间再赶去陶家庄已经不可能了,自己和大福叔赶一天路也累了,而且牛也要休息不是,只好在镇上找了家客栈住下。
第二天天一亮,何莹同孙大福都起的很早,他俩都明白这事要越快越好,何莹心里其实还是很担心的,会育桑苗的人家很少,特别是大量育种苗的更是少,自己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三天了,也不知道那户人家卖了没,要是卖了还真麻烦了,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又会打听到消息,而自己却想要赶在年前种下。
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便套好牛车,打听好了去陶家庄的路,便往陶家庄赶去,下了官道小路并不好走,刚好能过牛车,而且一路还坑坑洼洼的,连避都避不了,何莹坐在后面抖得全身都快散架了,如此走了半个时辰才总算到了陶家庄。
陶家庄跟自己所在的孙家塘有些相似,背靠山,面前则全是水田,养蚕栽桑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