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家时孙奇诺诺的说道“莹儿你不要生气哦,我叫他们在你柴房旁边又盖了一间小房子,我想搬过来同你们一起住”说完眼睛小心翼翼的看着何莹。
何莹盯了他几秒,想发怒却没发出来,“这次就原谅你,下不为例。”
何莹到家,看见茅草已经加盖上去了,东西也还在搬,旁边果然有一间临时加盖的茅草屋,不过还没建成,茅草屋墙和屋顶都是用茅草盖的,所以才这么快。
何莹心想,这效率还真快,从出门到现在也就两个时辰不到,便做成这样,不由得从新审视古代的做事效率了。
到晚上,终于一切都收拾妥当,何莹看看那抬头可以望见明月的房顶,现在也严严实实了,自己一直想加盖茅草来着,无奈自己怕高,一直又没时间,天也没下雨的迹象,所以一直都搁到现在,没想到今天居然是孙奇帮忙给盖上了,以后再不用担心下雨了。
第二天一早,就听见孙奇加盖的那间房子里传来响声,和说话的声音。
何莹一下起了床,穿好衣服就跑到隔壁去,一看孙奇正在指挥人安放家具,屋子很小,勉强可以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何莹本不以为昨天孙奇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他是当真的。
不由得有些后悔起来,昨天就该拒绝他的,这叫什么事呀。
何莹越来越为当时没拒绝孙奇而苦恼,原因是因为什么呢?孙奇当天就遣走了身边伺候得下人,一个人住在了何莹隔壁,和何莹做起了邻居,人家可是乐在其中,一点也没有住不习惯,反而每天喜气洋洋的。
每到吃饭时就跑到何莹家坐着,等开饭,何莹又不好意思不给他吃,他也不挑食何莹给什么就吃什么,每次何莹做饭,他都会吃的一点不剩,毫不浪费,何莹有几次想赶他走,结果都失败了,用何莹的话来说,就是死缠烂打。
如此过了十几天,田里的事早就做完了,何莹也习惯了孙奇在的日子,每天孙奇总是早早就出门,到吃饭时就回来,有时会提几只野兔,有时会提几只野鸡,何莹想也许他打猎去了吧。
这天,何莹发现孙奇明显有些不一样,不像以往那样在他旁边嘻嘻哈哈的,何莹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正声说道“你有什么事就说吧,我听着。”
孙奇很伤心的说道“莹儿,我爹说生意上出了点问题,让我赶到长安去一趟,这一去也许要好几个月,我有些放心不下你。”
何莹听了,心里漏了半拍,笑嘻嘻的对孙奇说道“那你去吧,你走后我都可以少做一个人的饭了,我高兴呢,你放心吧,我不会有什么事的,有孙大爷和大福叔照顾,不会有事的。”
这顿饭,三人都食之无味,吃完饭后,孙奇便收拾东西,何莹看他依依不舍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这一走恐怕要好几个月都见不着了吧。
=========求pk,推荐,谢谢昨天投推荐和pk的友友,伊灵在这谢谢各位的支持了。===
正文 第二十一章买地
平时习惯了一个人在你旁边嘻嘻闹闹的,突然安静下来,何莹有些不习惯。
小豆子早在几天前就去学堂念书去了,对现在的何莹来说,费用也不是很贵,一个月一百文钱,小豆子学得很好,安夫子是一个做事极讲规矩的人,以前是个举人,也做了一个不小的官,为人清廉,因为现在老了,便辞官回到老家办了这个村学堂,教育下一代。
安夫子对何莹说小豆子学习很勤奋,学得也很好,何莹为此还做了一大桌子菜奖励小豆子。
田里的事忙完后,蚕种也下来了,何莹去孙大福家看了,蚕子好小只有蚂蚁那么大,大概是才孵化出来身上还有细毛,仔细一看像毛毛虫一样,何莹很喜欢,但现在自己也不能养,关键是没地方养,自己都住那么小的地方,哪还有地方养蚕,何莹很期盼半年的时间快到,但一想到就算今年房子收回来了,今年也养不成蚕了,有些气馁,只有等明年了,何莹一有时间就去孙大福家看看,顺便学习一点养蚕的经验。
蚕长得很快,每长一个阶段就会蜕皮,蜕皮的时候也不吃桑叶,何莹要了很多蚕的粪便挑到自己的桑树地里埋好。
因为何莹家没养蚕,地里的桑叶都没摘,别人家的桑树叶都快摘到顶了,何莹家的还长得郁郁葱葱,这不,那些养蚕养得多的,桑叶不够喂的人就来找何莹了,总不能让蚕饿着吧,这可是离蚕吐丝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蚕吃桑叶最多的一个阶段,哪怕花高价也要买到桑叶度过这最后的时期。
何莹看见有人来买桑叶,也没回绝,而是跑到孙大福家问了下,看他们需不需要,总要优先照顾熟人不是,孙大福家今年蚕养得很多,桑叶也不够,正愁着呢,听见何莹来问,才想起何莹家的桑叶可没摘,忙应承下来,何莹回到家,看着满脸期盼的乡亲,有些不忍,但自己就三亩地,也不够大家分,只好对乡亲说道,家里的桑叶被人买了。
大家有些失望,只好都离开了,何莹看见离去的人,心里却在盘算,自己是不是也先要买地多种桑树,要不到时自家要养蚕,也像现在这样不够喂怎么办。
事不宜迟,何莹说干就干,家里还有二十几两银子,孙奇走时又留下二十两金子,如果换成银子的话,也有两百多两,不知道买地够不够。
何莹把门锁好,怀里把金子揣上,就朝里长家去了。
里长家里也养了些蚕,何莹去时里长正在帮忙给蚕喂桑叶,看见何莹来找他,忙放下手里的活。
“何莹找我有事。”何莹坐在里长家的雕花大椅上回答道“里长我想问问,村里还有没有坡地要卖,我想买点。”
里长喝了口茶,想了一下,回答道“坡地和上好的地是没了,村里也没有人要卖,不过村后还有座小山,叫落虎坡,村里前两年准备卖,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现在都还荒废着,如果你要买,价钱倒也可以商量,地要是全开出来也是很不错的,大概有一百多亩。”
何莹心想小山也行,到时只要自己能开出来,好好料理一番,不怕它不成好地,况且种桑树也不是很讲究,地贫一点也没什么,便问道“那要多少钱呢?”
里长想了想“以前是卖一百二十两的,现在我做主就一百两吧,如果你要要,我们就去衙门把地契办了,你考虑下吧,那地我也不骗你,地都是好地,只是要花时间开垦而已,一百两很值得。”
何莹想了想,一百两的确不贵,如果要买好地起码也要五两银子一亩,自己到时只需要再花些工钱就是了,这样算下来也最多二两银子一亩,还是很划算的。
何莹对里长说道“里长我不用考虑了,那小山我看挺合适的,我们现在就去衙门把地契办了。”
里长听见何莹这样说,收拾了一下便同何莹进城了。
何莹之所以这样着急,是怕到时村里人知道自己要买地,怕节外生枝,防范一下总是好的。
托里长的福,何莹这辈子第一次坐了马车,虽然马车一点也不华丽,但好歹也比牛车好多了,至少这不是敞篷的。
有里长带路办理手续很简单,县令盖了印章便成了,何莹付了一锭十两的金子,便宝贝的把契约收好,这可是自己以后发财致富的产业,得宝贝收着。
何莹回到家,地契给小豆子看了,小豆子很开心,小豆子没想到自己家有一天也会有这么多地,况且落虎坡他也是知道的,地理条件也好,对于姐姐的决定,小豆子一向都是很配合的。
第二天,何莹用一百两银子买下落虎坡的事,像风一样不胫而走,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在背后议论,这何莹也真是好命,有个神秘的师傅不说,还一下子有那么多钱,你看卖黄鳝就赚了一笔,现在又有这么多钱买地,你说她遇到的杂都是贵人呢?
好在村里人也只是说说,闲时聊聊天而已,最多也真是羡慕,并没起别的幺蛾子,至从何莹帮村里人买了他们卖不掉的黄鳝后,村里人对何莹再没轻视,有远见的人都感慨的说道,这娃能干着呢。以后指不定大家还要仰仗她,这件事渐渐也淡了下来。
何莹也没理村里的谣言,依然以前是啥样,现在是咋样,吃了午饭,何莹正在院坝里晒太阳,孙大福便来了,孙大福知道何莹因为他家,而拒绝了别人买桑叶后,很是感激何莹,要不是何莹,自家的蚕又要折损好多,本来何莹是不打算收孙大福买桑叶的钱的,孙大福说“何莹你不收我钱,我就赖在你家不走,”何莹逼得没办法,只好象征性的收了孙大福家几十文钱,就作罢。
日子就像流水般,匆匆流过,何莹去落虎坡看过,真的是块宝地,山下一条蜿蜒的小溪流过,以后取水也方便,落虎坡是一坐独立的小山,四周也有很多地,何莹估计了一下,如果开垦出来,少说也有一百五十几亩地,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
======如果喜欢这部小说,推荐一下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