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连篮子里掉出来的蘑菇她也不敢捡,只是一口气提着,两脚不停的跑。
也不知道跑了多久,两只脚都发软了,紫苏才放慢了跑的步子,却也是不敢停下来,就好似身后有恶鬼
在追一样。
“二妹,二妹……”
耳边响起陶大娘隐隐的喊声,紫苏一瞬间似是打了鸡血般,仰头就喊了起来,“我在这,我在这……”
空寂的山里一声声的回声悠远回『荡』。
约过了半个小时,陶大娘带着气喘吁吁的三弟和四妹找到了同样气喘吁吁的紫苏。
“二姐……”
三弟四妹乍然看到紫苏,眼泪哗的一下便流了出来,齐齐扑了上来,“二姐,你去哪了?我们找了你好
久。”
紫苏看着眼眶泛红的陶大娘,听着三弟四妹的哭声,心里一酸,便也跟着哽了嗓子道:“二姐给你们找
到吃的了。”
两个小娃娃一起抬头,这才看到紫苏拎在手里的篮里装着许多蘑菇,他们是看过村子里的大人捡蘑菇的
,知道这东西能吃,只是因为人小,就算是知道能吃,也从来没捡到过。
一瞬间,有了吃的喜悦压过了适才的惊慌,拍了手笑道:“哦,有蘑菇吃了。”
“不仅有蘑菇吃啊,我们还有虾吃呢。”说着,紫苏便将篮里的蘑菇往边上拨了拨,让他二人看篮里的虾
。
“啊,有虾吃。”
两娃娃越发的高兴了。
“下次别跑那么远了,”陶大娘上前接了紫苏手里的篮子,哽了声音道:“万一遇到个事怎么办。”
紫苏笑了笑,轻声道:“我记住了。”
但心里想的却是,只怕这山里以后来的次数只会更多了,没法子,只有森山才能找到点吃的。
“回头,留下点虾让三弟四妹偿个鲜,其余的拿去换红薯吧。”
陶大娘默默的点了点头。
一家三人踩着夕阳的余晖往回走。
“三弟和四妹弄了两罐子的盐,我们明天继续来,到时指不定也能用它们换些东西回来。”
紫苏点头,她原也是这样想的,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一定要利用到砌底。
第1卷 11做买卖
一篮子虾,紫苏装了一些出来,其余的拿木盆装了,摆在村口。
“新鲜的虾哩,拿红薯就可以换了。”
她这一吆喝,很快便围了些人上来。
山里人家,一年难得见个荤腥的,这会子看着那一盆子的草虾,想着拿了鲜红的秦椒热火一炒,可是爽
口的很。
“苏苏,你这虾子怎么换啊?”
问话的是陶家村的大户,叫陶定有。
陶定有三兄弟,在村里少有的常年不落饥的人家。三兄弟都生财有道,老大陶定有种得一手好田,老二
陶定财则走村串巷做些针头线脑的小买卖,老三陶定余是个横的,是个在里长那里也能说得上话的人。
紫苏先是抬头对着陶定有甜甜一笑,稍后道:“定有叔,这一盆虾子换十斤红薯。”
“十斤啊!”陶定有话言之中便有了犹疑。
紫苏眉眼一转,想着陶家三兄弟在陶家村的地位,心里便有了计较,下一刻便脆声道:“定有叔要是想
要,那便五斤红薯换吧。”
围着的人里便有轻轻的噱气声,似乎很是不耻陶定有占紫苏的便宜。
陶定有黝黑的脸上热了一热,连忙瞪了紫苏道:“你定有叔是那小气的人么?”话落便对跟在身侧的小儿
子吩咐道:“狗剩,去,回家取十斤红薯来。”
狗剩早就口水滴哒了,听了他爹的话,“嗷”一声便跑了回家。不多时便拿个半旧的竹筐装了几个大大的
红薯来,摆在紫苏面前,俯身就去端地上装着虾子的盆。
“哎,定有叔,不用这么多。”紫苏作势拾了两个红薯要往狗剩手里塞。不想,狗剩却是二话不说,跑了
。
“拿着吧,拿着吧。”陶定有心疼的看着紫苏手里的大红薯,却不得不装大方的道:“可怜见的。”
“哎,那谢谢定有叔了。”
回了屋里,三弟和四妹自是一番欢喜,陶大娘连忙拿了两个最大的洗洗切切,放到锅里去煮。
紫苏将原先装出来的那点虾分出一半装好,拿了钵子装好,又带上竹抄子去了朱篾匠家。
紫苏拿虾子换红薯的事,朱家兄弟两早知道了,这会子还见紫苏又拿了一钵子给他们,一时到觉得很是
难为情,坚决不肯要。
“留下吧,”紫苏对桃花道:“昨天就说好的,说过的话哪能不作数呢。”
桃花推辞不过,便嚷嚷道,下次一定要跟她一齐去,紫苏笑着应了。
待紫苏回到家里,远远的便闻到了一股红薯的香味,三弟和四妹眼巴巴的坐在灶前,不住的吞咽着口水
。见了紫苏,二人连忙站了起来。
“二姐,”三弟站了起来,跑到紫苏跟前,牵了她的手,“二姐,我们今天弄了一罐子盐果子。”
三妹不甘落后的也凑了上前,一迭声道:“二姐,我也弄了,我没偷懒。”
紫苏笑着『揉』了『揉』三弟,四妹的头,柔声道:“三弟和四妹真乖,那明天我们还去好不好?”
“好。”
紫苏又指了那一篮子的蘑菇对陶大娘道:“等会拿它和虾一起煮了,给三弟四妹偿个鲜。”
“哎。”陶大娘重重的应了声,眼里是掩不住的欢喜。
待得一锅红薯煮好,陶大娘盛了出来,往锅里添了点水,将新鲜的蘑菇切成片和着虾一起煮了,一家四
口,吃了有史以来最美的一顿饭。
夜里,紫苏走到那装着点津盐的罐子前,略作沉『吟』后,抬起头看了陶大娘,轻声道:“过两天我出
去走一趟,拿它换点东西回来吧。”
第1卷 12偶遇
历朝历代,贩盐都是杀头的罪。
陶大娘虽然只是一个村『妇』,可这个理她还是懂的。她拒绝了紫苏的提议,而紫苏在遭到拒绝后,也
没继续说,似乎就罢手了。
接下来的几天,紫苏做了分工,三弟和四妹继续将那些点盐树果子上的盐花刮了装陶罐。她则和陶大娘
钻林子捡蘑菇。
在持续了几天的早出晚归后,捡的蘑菇似乎能顶上一段时间的口粮,最重要的是那四罐子的盐,让紫苏
长长的舒了口气。有了这四罐子盐,她相信,平安的过完这个冬天问题应该不大。
这天陶秀才家的大公鸡才叫第一嗓子的时候,紫苏便悄悄的爬了起来,她先是看了眼因为吃饱肚子而睡
得香甜的三弟和四妹,然后才轻手轻脚的出了门。
拿了一个隔夜的冷红薯,紫苏背了竹篓子便出门了。
第一次出门,她没打算背上盐罐,先『摸』清楚了所处的环境再说。
去镇子上的路,她早几天就打听清楚了,顺着大路走,估计走一个半时辰的样子就能到。
山间的路,不是那么好走,黄泥夹着青石板铺成的路,不是那么好走,好在一路都是下山路,走起来便
不是那么吃力,青山绿水风景倒是很不错。
待到了镇子里,紫苏已是汗湿夹背,她停也没停,先是走到那些卖吃食的铺子前,仔细的打量着,试图
找到他们吃剩扔弃的饭食,只是走了几遭,却没在一家店外找到。她不死心,又绕到店铺的后巷,虽说这次
找到了几只木制的羹桶,可除了一些馊臭的羹水外,再无其它。
想来也是,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有吃不饱的哪有吃剩的!
继续在镇子走了约有大半个时辰后,紫苏放弃找到吃食的念头,从而将目光放在那些大户人家扔弃的废
弃物上,这次到是小有收获,捡到几件穿旧的打着补丁染了迹渍的衣裳,还捡了些废布头。
到得午时感觉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紫苏取了那个冷红薯出来,剥了皮一口一口的吃得极慢,目光却是
停在不远处摆着小摊卖包子馒头的小店上。不知道,如果她拿盐跟他们换馒头,可行不可行。
小店是个年约四旬的『妇』人开的,带着个面黄肌瘦的约六、七岁的女娃娃。生意其实并不是很好,想
来也就是能糊个嘴吧。
“婶子。”
『妇』人抬起头看向紫苏,“小娃娃是要买包子还是馒头?”
紫苏摇了摇头。
『妇』人眼里便有了一抹失望,稍倾叹了口气,转身去『操』持别的。
“婶子。”在『妇』人回头的刹那,紫苏连忙道:“婶子,我家有些盐,你看我能不能拿它跟你换点别的
?”
『妇』人目光骇然的看了紫苏,稍倾飞快的抬起头,四处张望,见没人注意这边,下一刻,连忙摆了双
手赶紫苏,“你快走,快走,你这娃娃怎的这般胆子大,那可是杀头的事。”
紫苏还想再说,可是『妇』人已经像赶瘟疫一样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加之,这个时候又有客人光顾,紫
苏不敢多说,只得丧气的走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