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庄原有的管事被撤掉了,新人选拔不易,要找一个懂得农事、通晓规矩、忠心耿耿、知情达理的管事不容易,人心隔肚皮,谁能知道那表面上看起来正气凛然的人骨子里是个什么样子?又怎能凭一两眼就认定此人是否忠心?
既然无法从人身上下手,晴鸢索性便打起了制度上的主意。郭佳玉的记忆告诉她,在那个社会里,并不要求人们无条件为别人奉献,有自己的小心思是可以的,如果能够用一种制度来规范个人的行为,监督个人的操守,其实并不需要每个人的品性都如同圣人。
吸取了这种思想,晴鸢便捣鼓着仿照郭佳玉那样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矩和制度,如此一来,并不需要主人花太多功夫,按照制度来运行就能对人起到良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她倒也省心。只是记忆中的东西未必就真的管用,这种方法效果如何,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唯有等以后慢慢了解了。
除此之外,晴鸢就再没有了什么值得操心的地方。那天的事情她和秋玲都闭紧了嘴,烂在了心里,对谁也不曾透露过半点风声。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胤礽果真多次派人前来找她,要让她出去见面,她都直接当作了耳旁风,从不理睬。刚开始的时候,胤礽还当她是面子薄,抹不下脸面前来见面,或是耍些欲擒故纵的把戏,待到后面次数多了,他才发现她真正是丝毫不给他面子,公然反抗,顿时一股心火就熊熊燃烧起来,气得脸色铁青。再次派人上门的时候,他的语气中就带上了三分狠戾,声称如果她不肯出去,那么他就要找到四贝勒府来。
对于胤礽的威胁,晴鸢不得不重视起来。经过上次的事情,她便已经确认了这位太子爷实在是个嚣张跋扈、不把伦常道德放在眼里的人物,若是逼急了他,他真的是什么都做得出来不需要被人发现他们之间的事情,只消让人见到他出入没有男主人在家的四贝勒府,她就足以百口莫辩了。
她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会屈服在他的强迫之下,但并不表示着她就会乖乖地坐以待毙。就算不得不向胤禛坦白,在这之前她必须好好保护自己的名声,否则一旦被人说成是水性杨花,那么她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怎样才能顶住胤礽的压力,保住自己的名声,她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想来想去,也只有一条路可走。
论身份,她不过是个贝勒福晋,比不上堂堂太子爷;论实力,她是个女流之辈,小胳膊根本就拗不过胤礽的大腿。要想摆脱他的纠缠,唯有找一个比他身份更高、实力更强的靠山,而这样的人,全天下也只有那么寥寥几位。
康熙帝她是万万不敢去招惹的,也没那个机会,现在皇帝陛下可是在北方亲征呢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德妃了。她是康熙的宠妃,又是晴鸢的婆婆,不论身份地位、亲情关系,都是最好的人选。因此,晴鸢找了个由头,进宫去讨了德妃的欢心,趁机就在永和宫里赖了下来。她的算盘打得很响,不用多长时间,只要能躲到胤禛回来,胤礽再怎么着也得顾虑到兄弟的面子,有所顾虑,到时她再执行心中的计划,才有可能彻底摆脱他的纠缠
德妃并不知道晴鸢与胤礽之间的纠葛,还以为是媳妇担心战场上的儿子,念在他们小夫妻第一次长时间的分离,又是这种凶险万分的事情,便开了恩让她待在自个儿身边,加以安慰。
胤礽见晴鸢躲进了德妃宫里,倒还真的不敢再做出些什么了,只是对于她的“不识抬举”,心里恨得咬牙切齿。然而在痛恨之余,却又感到无比的新鲜和刺激。以往他看上的女人,不管是真心抗拒还是欲迎还拒,最后总是会得到手,但现在对上了晴鸢,他却并没有往常的必胜把握。也不知是不是男人的贱骨头作祟,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得到,他对晴鸢愈发地向往,简直就是志在必得了
晴鸢却不管他的龌龊心思,暂时得以喘息,一门心思盼望着胤禛的回还。北方战场的消息每天都及时传进宫里,康熙帝御驾亲征,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将葛尔丹打得节节败退,眼看覆灭之期不远。跟他在一起的阿哥们也并不像出征前所想,都是起摆设的作用。心高气傲的皇子们抓住了一切机会表现自己,不光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都各自有所建树,令康熙帝龙颜大悦,圣心大慰,多有褒奖。
然而消息传到后宫的娘娘们和福晋们耳朵里,却并不那么高兴了。要立功就必然要冒风险,儿子、丈夫上战场就已经够令人提心吊胆的了,原指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就好,现如今却一个个上赶着往危险的地方跳,叫她们怎能放心得下?明里暗里不知抱怨了多少回,操碎了多少心,好在战报中从未听说皇帝和几位皇子们有任何损伤,这使得每天得到消息的时候娘娘和福晋们都要经历一番惊心动魄。
晴鸢自然也是担心胤禛的,但却并不如其他人那么严重。在她看来,其实会有这样的事情也是康熙帝有意所为。若是他不点头,皇子们哪里能有那许多立功的机会?分明是他有心要锻炼儿子们,所以才会派他们出去做事,派出去了才会有立功的可能,否则只要他一声令下,命令他们哪儿都不能去,谁还能立功?而,康熙又不会把儿子们当仇人,要把他们往死里整,但凡是他派出去的,那就必定是有把握保得他们平安的,又怎会真的有危险?
而且,她还有着私心。胤禛毕竟是老四,而且只是个贝勒,胤礽不管从排序上还是地位上都稳稳压住了他,就算他肯为了她与胤礽对上,也很难取得什么优势,说不定还会把他自己给陷了进去。但如果他能够在康熙面前好好表现,得了康熙帝的欢心,那么胤礽多多少少总会有些顾忌,不能够肆无忌惮,他们也才有反抗的空间。因此,她一改胤禛出征前只希望他平安回来的想法,满怀希望地期待他能够多立下些功劳,多获得些赏识,心境由是大为不同。
就在她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下,终于有一天,战场的捷报发来,葛尔丹大败,已经遁逃去了。见敌人大势已去,出征的将领和皇子们就竭力说服了康熙,班师回朝。毕竟战场上的变数太多,康熙贵为天子,实在不适宜继续逗留下去。追捕穷寇的事情不需要皇帝亲历亲为,是该回朝的时候了,康熙于是也点了头,因此,离京四个月后,皇帝终于要回来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中计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中计
听说皇帝要回来了,宫里的娘娘们自是欢欣鼓舞不已。眼下的后宫中,德妃虽无皇后之名,却行着皇后之实,因此一应的接风安排,都要由她来做主。她于是忙碌了起来。
她一忙,便无暇顾及身边的小辈们了。晴鸢赖在宫里,正好被她拉着帮忙,她有心要讨这位婆婆的欢心,因此也很是积极,帮忙出了不少主意。德妃称赞不已,再次觉得自己给老四找了这么个儿媳实在是再正确不过了,一派当家主母的派头,又识大体、有分寸,更难得的是心思缜密,能够把细节考虑得清清楚楚,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办到的。几个皇子福晋,能够做到她这样的可不多,难为她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怎能如此老道?
不过媳妇聪明对德妃来说是最好不过了,她便也懒得想太多。皇子们小的时候是子凭母贵,长大了以后却是母凭子贵,胤禛兄弟俩越出色,她的位子就越稳固,因此,给他们找个贤内助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当男人们在外打拼的时候,家宅不宁就等于前功尽弃,一个好媳妇,能够配合自己的丈夫,处理好家中的事务,让丈夫无后顾之忧,这便是好的。而晴鸢比这更上一层,不但能够帮助胤禛稳定家宅,而且聪明有主见,在某些对外事务上也是胤禛的一大助力。以前德妃并不知道,只听说了她贤惠的名声,直到这次婆媳联手,才发觉她原来是个颇有主意的,而且一举一动都恰到好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分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女人很难得,尤其是在外表看似平和,心中其实深藏不露的德妃心里,更是高看了一筹。
晴鸢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她的本性是希望低调的,然而面对胤礽的步步紧逼,她只能牢牢抱住德妃的大腿才能避祸,而要让德妃看重则不是韬光养晦就可以的,必须让她看到自己有那个价值。旁人都说德妃贤达大度,但晴鸢却认为她其实最现实不过。有利可图的,必然紧紧抓住,无利可图甚至有害的,她这位婆婆可不是什么善心人士,杀人不见血的法子多了去了。她倒并不觉得德妃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毕竟身处在后宫那个环境,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这么做,善良的人活不长久,因此她也只能适应这种后宫生态,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德妃见了,自然会愿意给她提供便利。
就这样,她在这康熙帝的后宫里倒是渐渐传出名气来。虽然她并非是康熙帝的妃子,但却是德妃的儿媳、皇子的福晋,被婆婆叫进宫来帮帮忙倒也无人能说什么闲话,而她的分寸把握得极好,既没有抢了德妃的风头,又恰如其分表现出自己的聪颖和能干,这番景象不光看在德妃眼里,而且看在全后宫的女人们眼里,于是对这位素有贤名的四贝勒福晋又有了全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