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斋香楼的酒菜极佳,有时也会有些女眷来此品尝,所以斋香楼在旁边另修了一道门,只供女子往来。
庄简泽见时候差不多,便唤来掌柜的,问那个大丫头是如何交代的。
掌柜的忙道:“那位小大姐说,这帕子是她们的一个小丫头在大堂里捡到的,便放到小的这里,如有人问起,便还了就是。”
庄简泽笑道:“正好,我的一方锦帕才刚找不到,你拿来让我看看!方才那个大丫头是谁家的,也好让我当面道谢。”
掌柜的忙陪笑道:“具体是哪家倒是不好说,左不过是大户人家的,五爷以后也未必会遇得的上,况且那家也走了。”
倒是个乖觉的,庄简泽已经印证了猜测,便收好帕子,不再为难掌柜。
自杨浩走后,二丫只觉得心中空荡荡的,有种说不出的凄然,尤其是夜里一个人孤零零躺在床上,越发的怀念与杨浩二人嬉闹的情景。
如此好几日,二丫才勉强打起精神头来侍奉公婆。幸好忠义侯夫妇也体谅她少年夫妻乍一离别,自然心情不佳,只让她好生照顾自己,不用急着上来侍奉他们。
二丫好容易把心情梳理好,就有一件让她开心的事发生:朝廷的俸禄发了下来。
侯爷的年俸是五千两,侯夫人与世子俱是三千两,做为世子夫人的二丫年俸则是一千两。另外,忠义侯又是辅国将军,杨浩在外领兵打仗,则又另有俸银。
因为朝廷是按春秋两季来发俸,所以此次只发一半,等明年春季再发另一半。
二丫在前世因是诰命夫人倒也领过俸银,一年不过一二百两罢了,如今看到自己什么事也不做,凭白拿了这些银子,倒是抵得上朝中一二品大员的俸银了,幸好他们还有禄米,不然二丫更是心虚的很。
二丫又是心虚又是兴奋,这银子自己要拿出些来孝敬祖母等长辈,再给杨浩买点东西,或者哪天空了让人买了米面去散给穷人……
二丫筹划到大半夜,才想起这银子并不在自己手中,一早就归到总账里去了,不过这样也好,这府里的下人们也算是花到了自己的银子,以后若是再敢不敬自己,自己也能理直气壮地教训他们了。
第二日,二丫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婆婆房中。
杨夫人见她两眼犹是明亮亮的,以她对儿媳的了解,自然明白二丫此时的心情,故笑道:“咱们内宅妇人于朝廷百姓毫无寸功,却白白拿了这些银子,我倒是有些心虚,故每当发下禄银,都会拿出一些来去寺庵里做些功德,以酬谢上天的厚爱。”
二丫听婆婆这话正合了自己心意,忙道:“儿媳也正想这个事呢!不知母亲往常去拿个寺里,这次儿媳陪着您一起去,一来酬谢神佛,二则也为我们爷祈福!”
杨夫人见二丫这段时日为了杨浩出征之事神情有些郁郁,便想让她好好放松一下,于是笑道:“凡事有你呢,我就不跑这一趟了。倒是该问问亲家可要一起去,你也趁着好好玩一天,这样的机会不多。你到那日为浩儿请尊菩萨来,以后天冷了出去也不方面,倒是在家里一心给他祈福,也便宜些。”
自准备嫁给杨浩那一天起,她便想到这一日。所谓人言可畏,在杨浩出征期间,她更该关紧门户,也省却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二丫忙笑着应承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qidian.cn)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二八章送子观音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二八章送子观音
杨夫人见二丫脸上没有任何异样,便有些放了心。不是她苛刻,这男子不在家,妇人更要安分守己,尤其是还没生孩子的年轻媳妇,更要在外少走动,免得心变得野了,做下什么丑事来。
李家众人也是激动坏了。李母做为六品安人,倒是能拿俸银的,太安人则是看在儿子的功劳上封的,只有荣誉并无俸银,但是老太太因为圣上偏袒了伯府,故作为补偿,特允了其有俸银,于是婆媳二人加起来此次共得了六七十两的银子。
对于李家来说不只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更难得的是这份做为官家夫人明正言顺的体面。
老太太等人得知二丫因得了俸银欲去酬谢神灵,心中也觉得理应如此,自然满口应承下来。李母又邀着刘夫人同去。
刘夫人官宦出身,对于官员夫人的俸银倒是习以为常,反正每年也要做些法事祈福的,倒是个出去走走散散心的机会,一时又着人去问女儿:忠义侯世子夫人相邀可要同行。
刘芳的婆母本就因她生了个大胖孙子而对芳姐儿喜爱有加,如今又是同着世子夫人一起,也是高兴地放了行,只是因天气渐渐冷了下来,怕孩子受不住,芳姐儿只得自己前去。
杨夫人得知不只二丫一家人,连川阳侯府的刘夫人母女也一同前往,更是放了心。
到了那一日,二丫侍奉婆婆用过早饭,笑道:“儿媳还从没做过祈福的事,今日便大着脸面求母亲暂舍了常嬷嬷一日,让她陪着儿媳一同前去,到时也好指点儿媳一二,免得丢了侯府的脸面。”
常嬷嬷是杨夫人的心腹,常嬷嬷跟着也就想当于杨夫人的耳目都跟着了。
二丫心里坦荡,她一没私情二不做亏心事,况且有婆母的心腹跟着,不仅能证明自己的品行,让婆婆放心,有这么一个妥当的在身边,也能让自己省了不少的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杨夫人一面调侃儿媳这是要挖了自己的墙角,一面也顺势答应了下来。自此但凡二丫一人外出,都会有常嬷嬷相陪。
二丫则笑道:“母亲就我这一个儿媳,这最好的自然要便宜了我!”
二丫先是去家里接了祖母与母亲二人,常嬷嬷知她三人定有些私房话说,便主动要去后面车上坐着,二丫等人挽留不住,只得随了她的意,又让小丫头们好生侍候着。
因一早就商量好,两家只在净月庵里汇合,故二丫等收拾妥当后,一众人便浩浩荡荡出了城。
二丫欲给祖母一百两银子以为家用,老太太忙拦住道:“如今咱们家也好过得多了,我与你母亲也能领着朝廷上的俸银,你自己留着用吧,大户人家的夫人太太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李母也道:“中秋时姑爷也曾给过家里二百两银子!你如今已经嫁了人,就是他家的人了,可不能随便就拿着夫家的银子来接济娘家。”
二丫倒是没听杨浩提起曾给了家里银子的事,忙笑道:“我每个月都有月钱,家里什么都有,倒是用不着。当日为了给我凑嫁妆,把家里刮了个干净,这只是我月钱积攒下来的,没动嫁妆。马上就快到新年了,父亲如今升了官,应酬定也少不了,哪里都要用银子,我手里还有呢。” 最终老太太只好收了下来。
进了净月庵,便见刘夫人母女早就已经到了。芳姐儿比之刚生了孩子那会瘦了不少,人也看着更白净了些,她见二丫带了帷帽,上前拉着二丫,笑道:“就咱们这几个人,还用得着如此?”
二丫把帽子除去,递给身边的丫头,也笑道:“没办法,好容易得了个‘惊鸿仙子’的名号,怕被外人看了露了马脚出来,岂不是可惜了。”
二丫出嫁多时,性子倒是一点没变,众人也笑了,又彼此寒暄着问询着近况,一时便进入庵堂做功德。
这个庵堂名声不错,只要施主在香火银子中指明了善银的数量,主持便会将其拿出,专用来救助妇孺老人。所以好些夫人都爱来此做功德。
二丫此次前来,杨夫人给了她三百两银子。二丫把其中二百两银子做了善款,又自己拿出银子凑了二百两银子给主持,做为杨家祈福并请观世音菩萨的费用。
老太太婆媳与刘夫人更是虔诚,不仅捐了银子,更要挨个拜一遍。
二丫在旁见了,寻思是否也该如此为杨浩祈求平安。芳姐儿也舍了银子为全家祈福,又为儿子求来平安符。
年轻到底没有上了年纪的对神佛敬畏,她见二丫正踌躇,便上前拉着二丫悄声笑道:“如今银子捐了,神佛自然就看到咱们的诚心了,拜不拜的倒是不重要!倒是你该去后面的观音送子洞前好好拜拜才是。”
许是因为大多是妇人在此做功德,故这里的送子观音很是灵验。二丫前世也曾来此拜过的,只是身体不好,自然没能如愿。
二丫嗔道:“我现在拜有什么用,他又不在家。倒是姐姐该去拜拜,说不定明年又给山哥儿添个小兄弟呢。”
芳姐儿笑道:“你这样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太势力了,小心神佛怪罪!”
于是姐妹二人便只带了几个小丫头,去到后院里拜送子观音。
二丫没想到竟会遇到熟人了。芳姐儿也看着那位面有轻愁的年轻妇人,感叹道:“那不是咱们那年在群芳宴上,请咱们一起吃烤肉的那位姑娘?不过短短几年,竟都已嫁作**,也不知她嫁入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