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小麦加油 (解颐017)



“哦……”潜丽琴也沉默了会儿。“这孩子还算乖的,回来就一直文文静静地坐着,走路也轻手轻脚的……哎,你发现没有,昨天晚上,那么水嫩的青菜,她都嚼出渣吐在桌上。”

“呵呵,这不是新莲和水莲教得好嘛。”

“嗯,这几年倒多亏了她们俩带着。给她们做的衣服还合适吗?”

“还好,她们很喜欢。豆,一盘匣干”……

一阵唏嗦的穿衣声,不久夫妻俩就开门出去了。

潜小麦心潮澎湃,听墙角啊,赤果果的听墙角啊。想不到自己还会有听明白墙角的一天,上苍啊,我是多么由衷地感谢你!这种时候,自己是不是为了把小梳子被人拐了,已经不重要。反正,大人总是忽悠小孩,当咱小孩智商低啊。

当然,墙角听得这么清晰,也得益于潜小麦的房间就在夫妻俩隔壁。

潜小麦的住处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小窝。十几个平方,除了一张简易的木制平板床与粗糙老木桌外,别无他物。也没有独自出入的门,与杨勇潜丽琴的房间仅隔着一层木板,进出都得经过他们房间。

这在农村说来实在是小,无奈潜家的房子本就不宽绰。据说,这座土木结构的普通四合院还是太公潜顺美手里起的,四周土坯筑墙,里间条梁隔间用的都是木料。太公有两个儿子,于是,四合院一分为二,爷爷潜锡理分得右手房,已故的大伯公潜永理分得左手房,中间堂屋、天井、大门、过道共用。右手房中,潜家爷爷奶奶用着前半段,在路边墙上打了个大的窗户开了家小杂货店,往里是老两口的卧室与厨房。杨勇潜丽琴用着后半段,一间大的厢房隔成两小间,一个小厨房,后小门出去是猪栏鸡舍,一部木楼梯通楼上,放些杂货与柴禾。这样,自家人倒是住得下,但偶尔要是过来个客人,就一番手忙脚乱了。

潜小麦穿上衣服出来的时候,饭菜已经开始飘香,猪食也煮得差不多了。潜小麦没有吱声,径自走到灶前,帮忙烧起火来。

潜丽琴看了心里不由叹息,到底不是自己一手带大的,跟自己不亲近,回来一天了,还没叫过自己“妈妈”呢。慢慢来吧,孩子毕竟还小。

那厢,潜小麦也是心急。总不能完全和前世一样,作个闷声不吭的影子吧。只是该怎么入手呢?甭看潜小麦前世活了二十六个年头,对这些她还真是一窍不通。现在看来以前自己真的太过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了,都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炼亦文章,看来自己得好好从头学起。先就以不变应万变吧,根据早上听墙角得到的情报,他们不都以为自己听不懂金田话吗?看来自己还得再说上一阵子的罗店话。

等饭菜都准备好端上桌,父亲杨勇也背着锄头从菜园地回来了。手里带着把绿油油鲜嫩的苋菜。就像排练好似的,潜小海醒来,掐着吃饭时间喊妈妈了。

饭间,杨勇给潜小麦夹了筷子青菜,用罗店话叫她“多嗲些”。

潜小海两颊塞得满满的,见状也伸出小指头指着要青菜,杨勇也遂他意,往他的碗里夹了几根。小家伙全部扒进嘴里,扎巴着嘴对大家直笑:“多……嗲些”。

惹得一家人不由大笑。真是个活宝。

第一卷 007潜家爷爷

收拾完碗筷喂完猪,潜丽琴拿了些杨勇从罗店带回的笋干与长豆干用尼龙绳扎好,准备给潜家爷爷奶奶送去。听说潜家爷爷昨天去县城进货了,晚上很迟才回来,那时候小麦都睡了。所以早上做好家务,潜丽琴就带着小麦去见潜家爷爷了。

说是去爷爷奶奶家,其实只不过是出了小厨房间门,沿回廊走几步转个弯就是了。

潜家爷爷正在整理昨天新进的货物,看了小麦倒也高兴,转身从柜台的玻璃缸里抓了把花生递给小麦吃。

潜丽琴让小麦赶紧谢谢爷爷,轻车熟路从潜家奶奶手里接过抹布,在一旁帮忙擦起柜台与玻璃缸。

小麦听话,轻轻道了声:“多谢阿公!”剥过两三个花生吃了,便帮潜丽琴递起小件的东西来。

杂货店不大,原是一间住房,在朝大路的墙上打了个大窗户,浇上水泥地,四壁用石灰粉刷干净,打上几个木橱与柜台,挂上营业执照就开张了。主要卖烟酒零食饮料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瓶瓶罐罐倒也摆满一房间。

潜家奶奶近年来身体不太好,自从潜家爷爷从学校退休后,杂货店基本上都是他在打理。潜家爷爷素来喜欢看医书,退休在家后更是潜心钻研了一阵,后来就在杂货店的角落多支了个木橱,兼卖些常用膏药和滋补类药材。

这边,潜家爷爷奶奶和潜丽琴拉起了家常,说了些罗店的情况,也商量了些这次新进货物的定价问题。因为临近开学,这次进的货多了些,三人手头忙活了好一阵,才将东西摆放收拾好。后来话题又不知不觉转到了小麦的身上。三人都觉得既然接回来了,又赶上这开学时节,那就早点上学好了。潜家爷爷答应,过几天抽个时间他去跟校长商量一下。

肯定有人置疑潜小麦的入学年龄。其实,在南江这种小地方,入学年龄并没有城里那么严格遵照明文规定。南江乡山多地少,多数人家都靠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孩子就留在家中托老人看管照顾。农村老人谁家没有田园菜地的活计要忙,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公路上深水区都得留个神,本乡又没有幼儿园,所以只要家人不心疼代培费,基本上都能提前一年入学。条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跟得上,最起码要考及格。不然,下一学年就得留级,继续读一年级。

潜家爷爷又问了些话,末了对潜丽琴说:“现在孩子回来了,你要好好教她讲纯正的金田话,她是正正式式的金田人。甭跟她爸似的,改不了罗店口音,依里哇啦连句话都说不清楚。”

潜丽琴点头应下了。

第一卷 008学话

接下来的几天,潜丽琴就陆续开始教小麦讲金田话。

对潜家爷爷的那番话,小麦其实是不能赞同的。中国幅员辽阔,语言表现十分丰富,十里一乡音很是常见,像南江、罗店都属金田县管辖,相距也不过六十余里,却有着竭然不同的方言。都说乡音与生俱来,想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尽管鬓发疏落容颜衰老,乡音却未曾改变。这是多么值得感动的一件事。而父亲杨勇讲的金田话里带点罗店口音又有什么大不了的。难道,上门女婿连自己说话的口音都不能决定?

若是前生年幼的潜小麦,肯定会敏感得难过,为父亲抱不平,从此对潜家爷爷怀有心结。只是,经历过成年后那么多坎坷,潜小麦对家人亲情有了另一番看法。她觉得,若是亲人之间因利益纠葛、悲欢离合而误会重重爱恨交缠,那是人间悲剧,谁都无力回天。但若因为芝麻蒜皮小事情和不同观念的常年累月堆加,而导致隔膜疏远了关系,那是最令人心痛的。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大是大非,明明都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明明心底都彼此关心,却因为岁月中不足为重的尘埃,彼此充溢着不满、隔阂、冷漠与怨憎,变得你站在我面前,我却遥遥觉得你在千里之外。这些都是潜小麦前生最痛心的事情。

今生,有幸从零开始,那么,与其纠结,与其怨憎,倒不如取得潜家爷爷奶奶的好感。这样,有机会的话,力所能及地帮父亲与潜家爷爷奶奶搞好关系,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潜小麦决定忽视心中的不快,愉悦地接受学金田话的任务。

潜丽琴的教学方式就是每天抽阵子时间带着潜小麦在村子里转悠,向着一帮邻里乡亲通告自己女儿回来了,然后告诉潜小麦这是某某应该如何称呼。潜小麦挨个儿“阿太”、“阿舅”、“娘妗”、“阿哥”、“阿嫂”地喊人。几天下来,倒也混了个面熟,亲戚也认得七七八八了。

潜丽琴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每天晚饭后,点起煤油灯,一边准备明早要用的猪食,一边不时指着目光所及的家俱器物教小麦念名称,灶台、铁锅、扁担、笸箩、簸箕、扇车子、石磨等等一大堆。念着念着,连杨勇都开玩笑说原来自己家东西还挺多的。

当然,最开心的要数潜小海了。这几天也不出去玩了,一个劲儿粘乎着潜小麦,在一旁奶声奶气地有样学样。很多时候还抢着嚷嚷,乐滋滋地当小老师。

千万不要小看小孩的学习模仿能力,几天下来,小麦和小海的金田话都大有长进。说到底,金田话与罗店话多少还是有相似地方的,除了个别词语发声完全不同,大部分的区别在于音调上。金田话干脆利落,罗店话绵软悠扬。稍微纠正下音调,小麦就学得八九不离十了。再加上前生上了中专后,小麦在外就一直说普通话,讲起方言来口音不免生涩,倒也显得逼真,连潜家爷爷奶奶都夸小麦学得又快又好。

这天傍晚,小麦听吩咐,带着小海去信用社门前水泥桥的扶手上收床单。此时,桥上已三三两两坐了些吃过晚饭出来吹风聊天的人。一位中年男子起身朝他们走过来,一边拨弄着小海的头发,一边冲着小麦咧嘴直笑。小麦记得这个人,潜丽琴让她叫的是“二姨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