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楚赢这一代国主,科举考试就五花八门。律法是行事准则,是科举考试必考的科目。文艺能陶冶情操,是人性情的表现,也在考试科目中。而时政策论,更是科举选拔人才的焦点。策论的题目没有定式,涉及内容广泛,范围深远,问题刁钻,应时而变,时常以当下棘手的朝政来考较考生。然而策论才是科举考试科目中真正能选拔胸怀忠诚兼济天下的经世之才。这项考试是唯一一步登天进入国家权力中心的门槛,若想位居人臣之首就要有独特的见解和审时度势的策略。
相较于偏重政务政策的策论,武举是西楚重中之重。强者为尊在武举上发挥到极致,是真正凭斗气实力决胜负。在比试中考生即便败了,也能在军中谋取武官。武举每三年一次,是最简单轻松选拔的武官。但是要做五品以上的武官,就必须参加兵法的考试。如此严格的武举为西楚选拔出大批军事人才。
三年一度的科举盛事,原本就是西楚近日来关注的重点,选择这个时候带商君出宫,不管是为了‘国库穷’出来赚钱体验生活,其中也有楚赢的考量。
楚赢就在这么一愣神的时间,商君已经搁了笔,对着围观的人甜蜜一笑:“感谢各位美女姐姐俊美哥哥为公益奉献一份力量,我与爹爹忠心祝福你们家庭美满。我们会用这些善款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楚赢看着书画摊前销售一空的字画,一声不吭的执笔书写,所有的自尊和不自然全部在商君的鼓舞中摒弃,他此刻就是一名为了生活奔波的寒门学子。短短时间,楚赢在心境上有着前所未有的感悟。纸张上寥寥几笔,都挥洒着文采。问天下大事,知百姓心声,就该深入其中,以身作则。
商君的口才,楚赢的书画,‘两父子’共同合作,不大一会儿,就赚到五百两银子。然而,楚赢与商君的动静太大,引来过路官员的注意。有眼力的官员看到一身朴素的国主,惊得气一岔,顿时冷汗直冒。堂堂国主当街卖摆摊卖字画,这是国库缺钱了?还是国主心血来潮体察民情?甭管哪种原因,他们赶紧改道吧。
“国主爹,用自己的实力赚钱,心情怎样?”商君坐在楚赢腿上,开口笑道。
楚赢看向商君满脸‘夸奖我’的模样,顿时哭笑不得,只道:“小聪明!”
“国主爹,是在反讽我吗?我这一手妙手丹青可谓是登峰造极,画技超群。”商君运笔游走在纸上,虽是临摹楚赢的字迹和风格,但是却生动异常,一模一样,让人一眼便认不出是谁的笔迹。
楚赢自诩书画极为霸劲,又不失写意,当世也算自成一派,无人能模仿出其神韵。然而小小年纪的商君竟这么快将他的字迹活灵活现,写意画画出其中意境韵味。由字观人,楚赢便觉得小小的身躯里有着无穷的力量,一时忍不住摸了摸商君的额头,朗笑道:“字画为古今学术之源,你这种临摹出来的可不是小聪明。”
“狗咬吕洞宾。”商君横了一眼楚赢,收拾好借来的书画摊,揣着‘功德箱’飞速的跑到对面的钱庄,换了四张面值一百两的银票,留下一百两作为随身之用。
楚赢看着商君利索的一连串举动,心里暗暗称奇,接过商君递来的五十两银子,疑惑道:“五十两?”
“一百两我们平分,其他四百俩留着作为本钱。”商君盘算着计划,摸了摸肚皮,牵起楚赢的手掌,可怜巴巴的说:“国主爹,我肚肚饿了。”
楚赢攒着五十两银子,带着商君去了楚都最出名食楼‘一品居’,一品居是享誉天下的老字号,遍布西楚,就连大秦、南望、东离也开了不少分店。
一品居除了囊括天下珍馐外,便是这里的环境优雅,能一边享受茶香,品尝上等的茶茗,一边博览一品居提供的孤本读物。而且一品居没有独立包厢,全是一层楼里品茶,第二层楼里看书,第三层楼里作画留下来客者的笔墨。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清静雅致。
楚都的一品居开在热闹大街的后巷里,每日都有学子在此聚会,舒适惬意的高谈阔论,饮茶作诗。
楚赢悠然地品着茶水,吃着别致的点心,听着一旁自成团体的学子们的谈论,目光时不时闪过一丝锐利,“不过是这届秋试的考生在议论,你有兴趣吗?”
商君吃着糕点,端起桌上的白开水抿了一口,听着喋喋不休的讨论,困乏的眨眨眼,抬眼望着一品居的老板,笑容憨态可掬:“今天的学子,便是明日我西楚的朝中栋梁,我自然有兴趣,毕竟西楚在不久的将来是我的天下。”
“咳……”楚赢被一口茶水呛到,一贯严肃自持的面上转为尴尬,心中无比吐槽,你还能再大胆点吗?
“我听闻西楚有一位士子,考了三十年才考到举人,虽是学识不凡,却一直苦于求仕无门,最后落魄潦倒靠卖字画为生,连娶妻的钱都不够。后来遇到先国主,就是我国主爷爷,爷爷不拘一格降人才,惜其才华,破格提拔他为七品县官,这才有了入仕的机会。可见,科举取士,也有一定的运气。”商君摇了摇头,口中念念有词:“与其在此争辩,相互切磋治国之道,倒不如想想惊世治国之道如何传入国主爹之耳。”
楚赢心中明了,面上自是不露分毫,只笑道:“偶尔出来听听他们的争论也好,深居庙堂,不是什么事都了然于胸。像今日这般大街卖字画,坐在这里听这些考生朝议,也是体验民心的一种。是吧,太子?”
商君点点头,眯眼一笑,迎上楚赢锐利的目光,他家娘亲对眼前之人评价很高,传说是他家娘亲有史以来觉得最有心胸的人物。他尚未继位国主之位时,改善赋税制度,大胆的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招揽了无数英才,不拘一格取士录用,令西楚成为天下有才之士的天地。这般厉害又能听他话的男人,而且跟君姓扯不上任何血缘的倾世好男人,他怎么可能放过!
“已经吃饱了吗?”楚赢见商君吃饱喝足,很不厚道的提醒道:“我们这一顿总共一百一两银子,麻烦太子帮我付了吧。”
商君闻言,一溜烟跑出了一品居,双眼瞅了瞅四周,小身板瞬间跳到屋檐上,抓住一个保护楚赢左右的暗探,开口讹诈了两百两银票。
楚赢郁闷的看着商君又多了两百两银票,真后悔刚刚要他付钱。如今连他身上好不容易赚来的五十两也被‘平均分担账单’。
“国主爹不用心疼银子。银子赚来就是花的,一会我们用一百两作为本钱去买一车水果,国主爹站在一旁哟呵招呼来客就行了,保证能飞快售完。”商君摸了摸怀中鼓鼓的钱包,准备继续大赚一笔。
楚赢心中警觉,面色无可奈何的笑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先回宫。”
商君双手撑着下颌,一脸失望的看着楚赢:“早闻西楚国主心思敏锐,处事果决,是六国中难得年轻一辈的英明国主。如今,是怕不会卖水果吗?”
楚赢不免一笑,看来这小东西是真的‘缺钱’。有了之前摆摊卖字画,他对卖水果也没什么抗拒,只是不想顺着小家伙的意。心中又想着今早朝堂争论的事,眸光有一抹算计,伸手抱着充满奶香的小身板,轻柔的抚摸着他额前的碎发,商量的口吻道:“陪你去卖水果也行。不过我想先听听你娘亲对西楚科举制度的看法。”
“我娘亲说科举取士,自是纳士纳贤。只有大批取用寒门子弟,杜绝恩荫、举荐等选官制度,才是乱世生存之道。如今六国的科举取士,利益最多的是氏族出身,靠着祖上的功勋,便能混上一官半职。或者通过捐官衣食无忧。期间取士途径还采用举荐法,古往今来官员选拔皆以此方式,纵是为国家录取了一批能臣干吏,但也有许多弊端。”
商君努力回想自家娘亲对科举制度的言论,一字一句复述给国主爹:“举荐法是科举制度中最坑爹的方法。举荐的官员皆是氏族子弟,举荐的人全是亲属,长此以往,朝堂会被贵族把持,朝堂成为一家的天下。就会出现官吏贪污受贿,上下级包庇,百姓求告无门,民怨四起。只要出身好,就能入朝为官,这对有才识的寒门学子非常不公平。这种坑爹的举荐不是举荐贤能,而是举荐姓氏。如此的举荐法应当废除。”
楚赢不赞同道:“举荐制有弊端,但也有益处。西楚立国三百年来氏族豪门为国家建功立业,受到国家厚待也是一种恩泽。而且氏族子弟在身份上比寒门子弟更早接受启蒙,德才兼备的甚多。若是取消举荐制,大批寒门子弟形成一派,就会引起朝堂两派之争,如此乱世,不利臣民之心。”
商君做委屈状,看着楚赢黑沉的双眸,撇了撇嘴:“我不过是复述我娘亲的话,国主爹却驳斥至此,真是戳中了我对娘亲的崇拜之情。举荐制有利弊,至于什么科举制度适合西楚,还待国主爹与朝臣商议。毕竟除旧革新的制度,都非一日之功,不仅要考虑朝臣的意见,还要时间查证。科举制对寒门子弟不公,却可以增加对寒门子弟的任用。我娘亲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怎么改革全凭统治者的才智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