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宗政明珠擦肩而过,只见着一身喜庆的新郎吉福,眉目如画,骑在马上遥遥而去。一群姑娘的心神都落在他的身上,不负本朝第一美男子的名声,这大婚可是让不少春归少女伤了心。
“千秋。”赵明初在前头唤了一声,千秋已经有许久不曾见到他了,只觉得这人越发干练成熟,完全脱去了少年人的稚气。到底是在军队中磨练着的,气质与一般公子完全不同。
赵明初身旁站着一男一女,男子有些胖乎乎的,心情低落;女子面目英气,却是薄唇削肩,下巴尖细,整个给人不容易亲近之感。
千秋一看三人面上有些相似,心道应该是赵家子弟,但是她一向鲜少见到赵家的女眷,也不知道其人谁谁。
“我二弟和四妹。”赵明初介绍来人,便是赵家二公子赵寅初和四小姐赵雪初,这三人都是正房嫡出的亲兄妹。
赵寅初一向对于千秋无多大好感,赵雪初更是第一次与千秋相见,并不热络,不过点头致意。千秋也不会拿着自己的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也只是点了点头,并不多话。
见到他们,千秋很容易便想起赵吉起来,康成伯赵文思急切众多,子嗣就更多了,谁会想到一个逃走的小妾生的庶子呢?
赵寅初从小便是心仪司马月,如今司马月成亲,他心情低落可想而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千秋很不理解赵寅初的口味,大概司马月也有可爱的一面吧。
随着管家的唱喏,又有大批客人来到,千秋被请到了里头,见着玉琼公主,玉琼公主同司马月一向交好,这司马月大婚自然不会落下,然玉琼公主身边的一位穿着翠绿色襦裙的姑娘确实叫牵起一怔,远远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闷声跟在玉琼公主身后,只听着一群女眷说着话,也不说话。
玉琼公主很快瞥见千秋,“哼”了一声,千秋也不介意,倒是玉安公主嗔了玉琼公主一眼,让千秋过去那边坐,又问千秋中秋那日怎么不来。
千秋说了因为生病的缘故,玉安公主一阵可惜,说是那日果然缺了一个搭子,要是千秋在的话就能够一起玩了。
片刻之后,一个穿着紫红色广袖对襟襦裙的女子过来,以主人之姿打招呼,乃是荣国公的亲孙女宗政朝露,千秋记得当日宫宴便她送上一幅万里江山图给英帝,乃是奉昌城出了名的才女。
然观她面貌,胞兄乃是第一美男子,她自然也不会差了去,便是才貌双全之人,要不是荣国公府的小姐的门栏太高,估计求亲的人能排上一条街。
阮胥飞曾透露过此人乃是太子妃人选之一,太子也不是对于此人没有半分心思,便是刻意与她结交,但是此人似是没有什么心思,并不买太子的账。
然千秋认为,太子前期或许可以借助此人顺利登基,但是荣国公府这外戚实在是太过厉害,宗政朝露若是成了皇后,那么荣国公府必将再上一个台阶,到时候太子未免压力太大,甚至威胁到了太子。
且左家已经送了一个左青青进去,若是宗政朝露成了太子妃,压着左青青一头,这两家必然多有嫌隙,长此以往,怕是不妥。
“这时辰就快要到了,你们都在这里不出去看看?”玉琼公主说道,时不时往外头看看。
玉安公主笑道:“倒是你心急了。”
千秋视线落在了跟在玉琼公主身后的那个少女身上,她也正好看过来,只是一瞬,又撇开视线。
千秋犹记得当年,一身粉红衣裳的小女孩儿,从课桌后伸出一只白白嫩嫩的小手,上面有个金灿灿的小橘子,她的眼睛大大的,充满了讨好的笑意。
186外藩与和亲187赏菊
昨晚上匆匆忙忙没有好好校对,我又修改了一遍~继续刷存在感
正门前本是围着一批人的,待礼官叫嚷着新娘子来了的时候,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将前头的人往后挤,喜婆挥着手绢儿叫众人让开一条路,新人就要进门了。
宗政明珠就着君儿的手下了马,踢了轿子几下,喜婆念叨着喜庆的段子,便将新娘从轿子里头迎了出来。也许是今日大喜的缘故,宗政明珠面色也好了许多,一手牵着司马月进了前院,一群人纷纷让开一条路,欢迎着新人。
千秋跟着人流到了前院,便见着被宗政明珠牵着司马月的手进了大厅。宗政明珠的父亲早亡,上座的那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便是荣国公宗政宇。
与千秋印象中老狐狸的形象不同,荣国公宗政宇是一个身材不高的干瘦之人。礼官按照婚礼的章程,一步一步指点着一对新人。千秋站在人群之中,心道喜帕之下的司马月,心中想必觉得很是圆满才对。
三拜完后,新娘首先被送去了洞房,而宗政明珠即便身子并不太好,在今日里却也不示弱于人,在人前陪酒。
千秋看着他步履并不平稳,面上有着超乎平常的兴奋潮红,感觉像是在透支身体一般。
道喜的声音此起彼伏,宗政宇的心情格外好,赏了喜婆一百两银子,将喜婆乐开了花。荣国公世子大喜,太子和二皇子也露了露脸。
千秋被人群挤了一下,撞上了一人的后背,千秋回头,讶异一声:“傅先生?”
那人峨冠博带,道貌非常,对着千秋一笑,道:“可是元昌县主?”
“正是。”千秋说着避开人群退到了一边,“多年不见,傅先生可好?”
“托县主的福,很好。”傅其华点了点头,两人客套一阵,便见着太常寺的几位官员,一一打过招呼。
傅其华本是宫廷乐师,在太常寺当值,前几年却是进了礼部,做了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物。在衡山书院的日子虽然不长,千秋却是得了傅其华一些照顾的,和傅其华也算得上有些交情。他知晓千秋乃是曾乐师的关门弟子,便有太常寺的官员和千秋交好,由傅其华其中引线。
千秋是第一次面对这些个朝中官员,并不太知晓应对良策,好在有傅其华在,倒是没有费多大心思。
这些太常寺的官员品级并不高,不过都是人脉极好的,同礼部的官员往来也很是密切。傅其华说道:“县主可有听说,琅玕世子不日将来求亲的事情?”
千秋摇摇头,她对于外藩的消息来源可没有这些个混迹官场的人来得多,这些人主要就是外藩打交道的。
“陛下已经将册封的书信送了过去,琅玕世子不日便会成为呼延王,便缺少一名王妃,看来是要在京中皇室贵女之中产生了。这礼部又要开始忙起来,鼓吹署的人今年没有什么新花样,却是要拜托县主则个,去曾乐师那里讨要一点庆典的好东西。”
千秋很早已经便忘记了外藩的事情,不想今年琅玕世子竟是要接过呼延王的位子了吗?之前呼延王虽然被割掉了命、根子,却并没有死,想必这些年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好,干脆就是琅玕世子继承王位了。也就是说,很快便有和亲的大事情。虽然呼延一族归属烈日皇朝,却始终是外藩,之前和亲的是沁芳公主,死的很早,如今不知道是哪一个公主要被英帝指派过去。
能够够得上年纪的公主也就是六公主玉安,八公主玉琼的年纪还是小了一些。千秋私心得倒是希望玉琼公主能够去和亲呢,玉安公主是一个脾气极好的温和之人,这人要是去了外藩和亲是在是有些可惜了。不过从年纪上和得宠的程度上来看,怎么说玉安公主的可能性要比玉琼公主大得多。
然也不一定就是公主去和亲,叶姓皇族中还有不少年纪合适的郡主,英帝可以随便加封一个公主送过去。千秋对于琅玕世子印象深刻,此人不像是普通的外藩人给的粗鲁蠢笨的印象,非常有头脑,怕不是那么好应付的,英帝也不会就这么打发了他。
要牵制住关外的北夷其他部族,安抚呼延部族可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英帝更热心要对付的不是这些。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可是一点也不安定。
之前千秋不了解时事不曾细想,因为寒山之顶一行,经过定慧公主提点,千秋豁然开朗。且西北大光明王盘踞,英帝的压力十分之大。
“傅先生……”阮胥飞虽然不算是傅其华的弟子,却是习惯以傅先生为称呼。千秋记得第一次见到阮胥飞的时候便是在傅其华的小楼里头,这两人的关系十分只好。
千秋许久不见着阮胥飞,想着今日应该会在荣国公府遇见,但是从过来到刚才都没有见着,不想现在和傅其华一群人谈话之时,阮胥飞却是过来了。
众位太常寺的官员又纷纷同阮胥飞行礼,都是惯会说场面话的人,开场必然不能立刻切入主题。阮胥飞是习惯了这些应酬的,倒是让千秋听得耳朵有些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