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帮着摘了一些菜,回到了他们的院子。
第294章 马安镇
农家的饭很简单, 几碟子蔬菜,两大碗蒸的土豆和红薯。
也许是见到客人上门,老奶奶还特地切了小半块腊肉。
这些菜堆在桌子上, 满满当当一桌。
“来来来,吃饭, 家里没什么好饭,招待不周啊。”老奶奶擦了擦手, 笑眯眯道。
“怎么会, 菜是现摘的, 绿色纯天然,这肉应该也是你们自己熏的吧?农家腊肉。实在是太丰盛了, 破费啊,你们的肉也不多了吧, 还切这么多招待我。”苏茶回道。
老爷子大手一挥, 说道:
“我们农家人有句老话, 好饭好菜吃进肚子里一屙就没有了,唯有客人们吃到好饭好菜了, 留下的面子和名声,才是一生受落的!”
“是自家做的,拿松果熏的,平日里就挂在灶台上。你们城里人, 就是喜欢讲什么绿色天然, 那吃啥不是吃啊,我吃了这么多年,也没觉得地里的好吃些啊。”老奶奶笑道。
“你懂什么, 城里人吃不上菜, 还要我们农家人给他们送去。他们吃得少, 当然当成宝贝了。”老爷子说道。
“是,就你懂得多,一辈子连镇子都没出过的,见识多哩。”老奶奶揶揄道。
“你这老婆子,客人面前说什么呢。”
他们拌起嘴来,互相数落对方,揭对方短,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看得一旁的苏茶嘴角噙起微笑,觉得面前的一幕很美好。
终究还是有客人在,两人放不开,这场拌嘴很快就停下了,两人招呼苏茶吃饭。
她笑了笑,夹了一筷子菜吃了起来。
菜刚入口,她就又几乎要落泪了。
这祖国的水土,这故乡的菜,以前只道是寻常,现在才知道它们的可贵。
在幸福村,虽然气候和蔬菜瓜果都与华夏类似,但终究是不一样的,水土不一样,养就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肠胃,只有回到家乡,才能寻到家乡的味道。
看到苏茶怔怔的表情,两位老人都慈悲地说道:
“娃啊,吃吧,多吃点。”
“真好吃啊。”她压下心中复杂的情绪,拿起一块土豆大嚼道。
“喜欢吃就多吃点,在外面那么久饿坏了吧。”老奶奶说道。
“你尽管吃,别的不敢说,菜饭是管够的!”老爷子也说到。
他们两人也不急着吃饭,就那么看着苏茶吃东西,就像看孙辈吃饭一样,满是慈眉善目。
其实说起来,这顿饭菜也没那么好吃,老人家的口味太淡了,油盐都放得很少,味道近乎没有,而腊肉呢,又太咸了,也没混着蔬菜一起炒,净嘴吃则需要马上吃菜压一下。
但她还是吃得很开心,不单是因为离国这么多年,终于吃到了故乡的菜,还因为她实在是饿了。
之前一直闲逛倒也不觉得什么,现在一吃起来,就饿得厉害。
老人看着苏茶胃口大开,吃了三四颗土豆红薯,又把桌面上的菜扫了个空,喜笑颜开,比自己吃饭还要开心。
没什么比客人吃得肚儿溜圆更有成就感了。
“再做几道菜给你吃吧。”老奶奶笑眯眯地说道。
“不用了,真的不用了,我吃得很饱了。”苏茶回道。
在她再三说明下,两位老人才打消再做一桌子菜给她吃的念头。
捧着一碗热水,她闲聊道:
“两位老人家,你们知道江城离这儿有多远吗?又要往哪个方向走?”
“江城?江城是有名的大城市啊,离这儿远哩,听说镇上有长途车可以到。”老爷子说道。
但这似乎也是大搬迁之前的事情了,大搬迁后,这个镇有没有都两说。
“那镇上怎么走?”她又问道。
“你就沿着那条公路,一直往前走,然后……”老爷子给她比划起来。
他们村里人之前经常去镇上的集市,所以他虽然去得少,但也能说得清楚。
吃完饭没事干,她想了想,吃了他们的菜倒是没什么,那小半条腊肉才是要紧的东西。
老人家孤苦伶仃的,现在也没人卖猪肉给他们,唯一的肉食来源就是以前熏的腊肉,那可是吃一条少一条了。
她觉得要为老人家做些什么,于是她四周看看,卖了一把子力气,帮他们把菜园的篱笆整好了,把水井的残垣重新砌了下,再把房屋修葺了下,把一些漏水漏风的地方重新贴上石头和砖头。
两位老人看了连连摇头,都说怎么能让客人干活呢,叫她赶紧下来。
但他们又怎么拗得过苏茶呢,最终在苏茶的辛勤工作下,这个庭院破旧处,会影响到两位老人生活的地方都被她修好了。
她顺便帮他们把柴火劈了,跺了一整屋子,平日里老人捡捡枯枝,加上这些柴火能烧个几年了。
做着这些,庭院的炊烟又飘起了。
苏茶连忙告辞,说自己要走了。
“走?饭点了走什么走,吃完饭再说。”老爷子说。
“今天都这么晚了,吃完饭睡一觉再走吧,晚上睡外边也不舒服啊,歇一晚再走,歇一晚。”老奶奶拉着她的手说道。
仿佛她一松开手,苏茶就会飞走一般。
她笑了笑,含蓄道:“老奶奶,不行啊,我的朋友还等着我呢,我好久没见我的朋友了。”
“噢,你的‘骡友’,他们在前面等着你是吧?那把他们也喊来啊,在这里休息几天,反正村里多得是空房子,随便住。”老爷子热情道。
“住几天,住几天,多好的女娃啊,干了这么多活,奶奶心疼你。”老奶奶拍着她的手说道。
“他们在很远的地方等着我呢,来不了这里。”苏茶笑道。
双方好说歹说,才各退了一步,她留下来吃个饭,然后马上走。
又是一顿丰富的农家饭,老奶奶一直嘱咐她多吃点,等会还要赶路,很消耗体力的。
一直到吃完饭,老奶奶也还有些依依不舍的,拉着她的手说着些什么。
虽然他们自愿留在这里“落叶归根”,但人只要活着就无法割舍孤独,见到一个陌生人,这样的孤独就会变得强烈。
“行了行了,老婆子你别耽误她的时间了,她还要去见‘骡友’呢,人家在很远的地方等着,万一等不耐烦走了怎么办?”老爷子说道。
老奶奶狠狠给了他一记眼刀,但也确实不好再说什么了,走到灶屋里拿了一个布包,递给苏茶,叫她拿着路上吃。
苏茶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是摊的大饼和几个红薯土豆,沉甸甸的一大包。
她忙说用不了这么多,老奶奶说路上辛苦,叫她拿着。
她拗不过她,只好跟他们道了声谢,然后就拿好所有东西,再次踏上旅程。
她走了一段路,回头一看,两个老人就站在门口,面目已经模糊不清了。
她走出了村,再次走到公路上,此时她心有所感,回头再看,两个模糊的人影站在村头。
多好的人啊,故乡,祖国。
再次走在这田野间的公路上,心情又有不同了。
先前只是觉得很亲切很惬意,现在却是走在家乡的路上,一切都变得可亲起来了。
群山在远方隐没,公路的两旁依稀是田地,只不过此时已经被茂密的野草占领了,只能依稀看出田地与田地之间的边界。
各式各样的小草野花茁壮生长,小鸟欢叫、虫鸣声音不断,好一副田野乡间风景。
她一念起,觉得天地宽阔,心生爽朗,便欢快地在公路上奔跑起来。
老爷子说,这附近有个大镇,叫马安镇。
以前村里人要赶大集,就会去镇上,通常要走上大半天的路,所以他们都是半夜就出发,正好赶上。
而一些山里人甚至需要预留出一天一夜的时间,从前一天早上出发,才能赶上大集。
不知是修了公路,还是她一时兴起,跑得飞快的缘故,竟然在天黑之前就遥遥见到马安镇了。
而此时她甚至没有停下歇息过一次,老奶奶给她准备的干粮也没吃。
她停下来一边观察马安镇,一边吃着土豆。
好消息是,马安镇还在,并没有被并入到更大的城市,她没有扑空。
坏消息是,边界处似乎有人把守,怎么进入是个问题。
现代城市的观念没有古代那么重,因为城市不再是一座一座的“城”了,没有城墙,也没有明显的地标划分。
坐车能一下从a城的行政区域去到b城的行政区域,有些人家里就在两城甚至两省的交界处,上个厕所就收到a省的短信:a省欢迎您,回到客厅就又收到短信:b省欢迎您。
所以,某些城市的郊区甚至会被开除出“城籍”,而有些城市明明是a省的省会,却被冠以b省的名。
虽然以前交通方便,去他城很容易,但马安镇不是这样的。
它并没有建立高高的围墙彰显自身的存在,但围着边界却栽种着木桩一般的植物,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防护网,而公路口则立着大大的石牌坊,写着“马安镇”三个大字。
而往里看去,能看到边界处有许多简易安置房。
很显然,现在的马安镇和以前的城池类似了,被人为划出了一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