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路下 [金推] (touchinghk)
- 类型:玄幻仙侠
- 作者:touchinghk
- 入库:04.10
是闵于告诉老村长和张老板,他和弟弟在下午的时候就和其他几个孩子走散了的。村民们听信了闵于的话,以为孩子们还在山中迷路或者遇险,组织了一波又一波的人进山寻找。
可是最终的结局……却是四个孩子被闷死在了村后废弃的仓库里。
小海原本以为,四个孩子从山上下来之后回到了村里,和闵于他们走散了。闵于不知道四个孩子已经下了山,才会无意间“误导”了寻找孩子们的村民。
可是……如果闵于并不是“无意误导”呢?或者说这四个孩子,也许从一开始就从来没有进过山呢?
小海蓦地睁大了眼睛,想到了四个死去孩子指缝的泥土和手上的伤痕。
他们曾经呼救、大门曾经紧锁——可是尸体发现的时候,门却没有上锁。
如果不是所谓“女鬼作祟”的话,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在孩子们死后,门锁被人刻意取了下来。四个孩子的死,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一场巧合铸成的意外。
而是两场,两场巧合。
两场意料之外的巧合。
“是闵于么?”小海喃喃地说,“他当时十岁,孩子们最大。是他说服孩子们从通风口钻进去的?是他在张老板他们找人的时候误导了大家的方向,失去了最佳救援的时间?如果是他的话,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为了恶作剧?还是为了别的什么……”小海仍然不解。
“为了复仇。闵于是为了复仇。”茉莉轻声说。
高台上的詹台恰在此时转过身,神色冷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
“张老板……”詹台清清楚楚地说,每一个字眼都仿佛从齿间挤出来,“我听说,你格外喜欢孩子?”
“格外喜欢”那四个字被他咬牙切齿地说出来,小海竟然听出了些悚然心惊的意味。
詹台一步步朝张老板逼近,语气也越来越阴狠:“张老板,告诉我。您是不是格外喜欢孩子,特别是……七八岁的男孩子?嗯?”
第118章 采蘑菇(五)
闵于自小跟着住在张家村的外公和外婆生活,每年春节才能见到从外市打工回家的父母。外公外婆带着一个孩子,在张家村的日子虽然不能说多紧张,但也从来没有宽裕过。
从记事开始,闵于对于“父母”的印象就很模糊,他们更像一对每年见一次面的陌生人,只需要在见面的时候打打招呼,接过新衣服和红包,沉默地点点头。
可是有一年春节,他的父母不仅回来了,还带来了他刚出生不久的弟弟。
小小的一个奶娃娃,身上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香气。闵于伸出手指,好奇地摸弟弟的拳头,却被弟弟细小的手指紧紧攥住。
好小的手,好像用力挣开就会让他哭起来似的。
闵于小心翼翼地拍着弟弟,微微抿起了唇角。
那年元宵节后,父母又一次离开了张家村——而这一次,他们把他的弟弟也留了下来。
闵于从来都不知道小小的人儿一天竟然要吃掉这么多奶粉。
父母留下的奶粉罐子很快见了底,外婆从抽屉底抽出皱巴巴的钱交到他手里,让他去县城的军人服务社买,每隔半个月就要去一次。
饿肚子倒是不至于,可是小孩子最是敏感,早从大人言谈中的只言片语了解到如今经济的“困难”。清晨六点多,闵于背上了竹筐,沿着大路朝秦岭山中走去。
老人们常说背靠秦岭,如同背靠金山银矿。
冬天落雪,厚厚的积雪没过脚面,安静的大山仿佛盖上了一张厚厚的棉被。只要在雪白的地面上洒上谷粒,再用小木棍支起塑料盆,在远处静静地等着。
有的时候,拖着长长尾巴、那五彩斑斓的锦鸡会焦急地撞进这个简易的“陷阱”中——只要足够耐心、只要足够多的经验,把握好抽绳的那一瞬间,就能准确地捉住这只肉质鲜美的锦鸡。
五十块钱一只的锦鸡哇,够换弟弟的三罐奶粉。
可是一个冬天过去,即便是运气最好的时候,也只能捉住一两只。
而在雨水充沛的春夏,山涧、草丛甚至腐朽的枯木上,会冒出各式各样的蘑菇。有些像是小伞,有些像是白花花的鸡腿,有些泛着淡淡的荧光绿色,如果现在拔起来放进袋子里,在那极淡的绿色散去之前放进锅里,就会煮出最鲜最浓的汤底。
如果摘来的蘑菇太多,一时用不完也没关系,只要找一个空旷的、不透风的仓库,将蘑菇一排排码好阴干,就可以保存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张家面馆祖传的汤底,秘诀就是……那秦岭山的蘑菇。
不用肉也不用猪油,只要一把蘑菇放进汤底熬啊熬,两个小时之后,白色氤氲的香气扑鼻,揭开锅盖舀上一勺送进嘴里,鲜嫩诱滑得好似煮了两个小时的鲜鸡汤。再配上醋水、辣椒、裤带宽的扯面,好吃得让人连舌头都想吞下去。
每年夏天,张老板都会买来许多的蘑菇储存起来。去山里采蘑菇这事,成人们是不屑去做的——也没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抢营生的活计。
从春天到夏天,闵于每隔几天都会进一趟山,有时摘回蘑菇,有时甚至还会捡来死掉的麻雀或者松鼠。
张家面馆的夫妻俩,出了名地喜欢孩子。闵于从山里回来,常常被热情的老板留下来,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酸汤面。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外公外婆又几乎将全部的心力都灌注在了弟弟身上,一天天过去……没有人注意到,闵于在张家面馆的时间越来越长。
也没有人注意到……张老板常常带着闵于去村后那间偏僻的仓库里。
“这孩子总在我家蹭饭,这不,也得让他帮忙做点事!”
如果路上遇到了村民,张老板亲热地压着闵于的肩膀,热情地解释道,“这次蘑菇比较多,我找了个地方晾干!”
在空旷无人、偏远漆黑的仓库里,高高的铁皮棚顶上用摇摇晃晃的电线吊着一只老旧的灯泡。
无论怎么样的哭喊和求救,都没有办法被人听见。
张老板胖胖的手指好像粗短的胡萝卜,灵巧地打开了仓库的门,半拽半扯地将闵于拖了进来。
折磨哀嚎伴随着恶狠狠的威胁和递到手中的、皱巴巴的零钱,贯穿了闵于的整个童年——直到他十岁以后,渐渐出落成了少年的模样。
张老板对闵于的兴趣,仿佛一下子消失殆尽。
闵于是否再进山,是否再摘蘑菇,是否再随着张老板去仓库,张老板突然间再也不在乎。眼前的少年,像是村里任何一个长大了的孩子一样,只是他“看大的孩子”。
闵于一天比一天沉默,幼年时的活泼和调皮像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只留下现如今的他自己。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一向活泼、胃口很好的四岁弟弟,破天荒地没有吃晚饭。
“我不饿。”四岁的闵龙蜷缩成一团,面朝着墙躺在床上,小声地说,“我下午吃了火腿肠。”
哪里来的火腿肠?
闵于随口问道,以为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谁家带了零食来分享。
哪知道闵龙捂住了嘴巴,怎么也不肯说话。
像是一种天然的本能,他的心里一点点被阴霾笼罩。
闵于倒抽一口凉气,将弟弟翻了过来,声音颤抖着问:“……你,在哪里吃的火腿肠?”
还能在哪里呢?
那间仓库,那间村后的、偏远的仓库。
在闵于已脱离了孩童的稚气,渐渐长成模样,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脱离噩梦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到那个人会将阴毒的目光投向……另外一个脆弱的孩子。
他的亲生弟弟。
——————————————————————————
恨意滔天,五内俱焚。
闵于从这一刻开始谋划自己的复仇。
他知道自己年纪小、力气弱,竭尽所能也没有办法对张老板动手——可是他却比张老板的孩子高大强壮许多。
孩子们之间弱肉强食的本能,是欺压比自己弱小的同类。
一开始,他也许并没有想过要四个孩子全死在仓库里。
也许……就像他对弟弟闵龙解释过的那样,自己只是“想吓唬吓唬那个坏张老板的孩子”。
闵于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更要熟悉那间仓库,熟悉到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缝隙,都曾在他自己煎熬折磨的时候深深凝视过。
闵于也清清楚楚地知道——那间仓库的钥匙,就放在张家面馆柜台的抽屉里。
每一个“去帮忙晾干蘑菇”的晚上,他都眼睁睁地看着张老板拉开那个抽屉,拿出那把钥匙,仿佛拿出了一柄利刃,即将捅入他的心脏。
而这一次,是闵于自己,在午饭时人声鼎沸的张家面馆,悄无声息地拉开了那个抽屉。
像每一次张老板曾经对自己做过的那样——只要拿出钥匙,拉开大门,再把几个孩子一个个推进仓库去。
大门锁上,任由他们在门里叫喊,就像曾经弱小的他自己经受过的一样。那叫声越是大、越是痛苦,那哀求越是恳求、越是残忍,就越能让他感到快乐。